第一篇:课文《家》的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祖国就是我们温暖可爱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更爱伟大的祖国。
2、理解祖国一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鱼、山、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卡片认读基本笔画。
2、卡片认读生字。
3、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家)。
二、指导朗读一、二、三行。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师:白云的家乡:是蓝天,鱼儿的家是大海,大树的家是青山。
2、我们怎么来读好这三行呢?先听老师读第一行。(范读第一行)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读的呢?
老师读到蓝天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好美呀:读到白云的时候,又好像看到了千朵朵白云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真快乐呀!就这样,老师一边读一边想,想想又读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哪位小朋友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能不能学着第一行的样子,一边读一边想,读好第二行?自由准备,同桌对读互说,指名读,并说说你在读这一行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最后齐读。
4、自由准备第三行,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三行连起来读一遍。
三、理解、朗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1、白云、鱼儿、大树在各自的家里那么自由,那么快乐,我们小朋友和它们一样,都有幸福的小家庭,许许多多个小家就组成了一个大家,这个大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
所以,课文中说(指黑板,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2、(贴祖国地图)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生长生活的地方。
3、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
所以,祖国是我们的家也可以这样说:
中国是我们的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家。
4、(出示投影片)看!我们的祖国有什么?(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
5、它正像我们在一首儿歌里所念到的,《祖国美》,还记得吗?(全体起立,表演儿歌)
6、我们祖国真是美啊,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幸福地生活着,你们看(出示课文配套挂图)人们在干什么?
那我们小朋友在祖国的怀抱里干些什么?觉得怎么样呢吁指名说。
7、①是呀,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以我要自豪地说:
祖国是我的家。
②你想说吗?指名说。
③我们一起该这样说(指黑板);祖国是我们的家。指名读,并说说,读这一行时,你看到了什么?
自由准备,指名读,齐读。
④这里的我们不仅指在座的小朋友,实际上就是指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让我们代表全中国的人自豪地说一声(指黑板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四、朗读全文。
1、我们来听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连起来是怎么读的?
(听课文录音)
2、谁敢和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读得好?
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师生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
1、卡片认读:鱼、山、儿。
2、怎么记住它们呢?看(卡片出示,老师简单解说):
①一部分一部分带写。
②学生自己写
3、山:①卡片出示笔顺;学生说笔顺,范写,书空。
②观察;中间高,两边低,左低右稍高。
③一笔一笔带写。
④学生自己写。
4、儿:①学生说笔顺。
②范写,说说注意点,左低右高,底要平。
③学生自己写。
[教案述评]
这一教案有以下特色:
1、从培养语感人手,加强朗读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温暖、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徐老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她从培养语感入手,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谋文,将思想教育自然地融于语言训练之中。
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徐老师注意到这一句与前面三行句子的联系,从白云、鱼儿、大树在自己家里生活得快活,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的幸福。为此,她设计了指导朗读一、二、三行诗句这一教学环节:
老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诗句后,告诉学生,老师边读边在脑海中画画,当读到蓝天时,就好像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好美呀!读到白云,时,又好像看到了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真快活呀!老师边读一边想,哪位小朋友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多么形象的引路!多么适时的点拨!老师充分利用语感的直觉性训练学生的语言直觉能力,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同时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以较好地达成本篇课文的思晶教学目标。
2、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徐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在语言训练中教学字词,宇词教学重点突出,训练相当扎实。
①字词教学与发展语言紧密结合。
理解祖国一词时,徐老师在让学生看祖国的版图后,安排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祖国是我们的家、中国是我们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家。通过训练,学生都明白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借助象形字教学山、鱼,形象易记,简化了识字的心理过程。
分步进行书写指导(范写、观察、一部分一部分领着写、学生独立写),(详见教案第六部分)徐老师十分强调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究汉字的间架结构。她以自已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一丝不苟地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③保证学生在课内的书写时间。
徐老师在这堂课中花了9分多钟作书写指导和学生书写时间,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了鱼、山、儿三个宇每个写三遍的抄写任务。
3、课堂环节组合严密,过渡自然流畅。
徐英老师有较强的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她将配乐儿歌诵读、投影观察、朗读指导、说话训练、训练指导等巧妙地安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自然地组合,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流畅。
第二篇:课文《赶海》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理解武将战利品。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
激发想像,练习说写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课件:大海的美丽画面,配上海浪的声音)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享受其中的乐趣。
[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找趣
1、我们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交流的同时让学生读读相关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插图:人们赶海的情景图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三、精读课文2-4自然段,体验趣
过渡:哇,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也去乐一乐吧!
1、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哪儿最有趣就多读读。
2、把你体验到的乐趣读出来或说出来。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谁来读一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读得很好,感觉摸了很长时间)
谁也来摸摸螃蟹(指名朗读,可以做做动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吗?说说你的心情。
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螃蟹的快乐表现出来?
你觉得他读好了哪个词让人觉得很惊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②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③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当时的情景。
④交流: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虾很有趣
(1)指名读
(2)指导读好咦和噢两个语气词
(3)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虾呢?谁来介绍一下。
这只大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气,像一员武将)
(4)我们来看看戏台上的武将,观察大虾与武将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剧中武将的插图)
(5)如果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出大虾和武将的模样,那你的朗读一定会更逼真,感受也会更深,不信,大家试一试。(自读后指名读)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的习惯]
(6)这大虾呀神气不了多久了,请大家读读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虾了吗?有什么感受?
(8)谁再来读读这三句话,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
3、练习说话(出示课文右边插图)
瞧,他们也很开心,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
(1)指名读
(2)(满载而归)读正确了,谁也来读一读。(收获真多!)
(3)小组合作讨论战利品的意思
可以查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原指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本文指赶海摸到的螃蟹、鱼虾之类)
四、学习第五自然
师生接读,抒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五、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先指名说说分工,再读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朗读的习惯,学生学生评价伙伴的朗读,促进合作意识的发展。]
六、看图写话
1、比比谁赶海的收获大
在前两次分步练习说话的基础上,出示整幅插图,播放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设情境,看图写话。
2、交流
七、结束语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附板书:
赶海
追
浪花
趣
捉
螃蟹
捏
大虾
第三篇:家(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1.重点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感受到祖国就是我们温暖可爱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更爱伟大的祖国。
2.理解“祖国”一词,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鱼、山、儿。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卡片认读基本笔画。
2.卡片认读生字。
3.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家”)。
二、指导朗读一、二、三行。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师:白云的家生:是蓝天,鱼儿的家是大海,大树的家是青山。
2.我们怎么来读好这三行呢?先听老师读第一行。(范读第一行)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读的呢?
老师读到“蓝天”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好美呀:读到“白云”的时候,又好像看到了千朵朵白云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真快乐呀!就这样,老师一边读一边想,想想又读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哪位小朋友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能不能学着第一行的样子,一边读一边想,读好第二行?自由准备,同桌对读互说,指名读,并说说你在读这一行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最后齐读。
4.自由准备第三行,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5.三行连起来读一遍。
三、理解、朗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1.白云、鱼儿、大树在各自的家里那么自由,那么快乐,我们小朋友和它们一样,都有幸福的小家庭,许许多多个小家就组成了一个大家,这个大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
所以,课文中说(指黑板,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2.(贴祖国地图)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生长生活的地方。
3.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
所以,“祖国是我们的家”也可以这样说:
中国是我们的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家。
4.(出示投影片)看!我们的祖国有什么?(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
5.它正像我们在一首儿歌里所念到的,《祖国美》,还记得吗?(全体起立,表演儿歌)
6.我们祖国真是美啊,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幸福地生活着,你们看(出示课文配套挂图)人们在干什么?
那我们小朋友在祖国的怀抱里干些什么?觉得怎么样呢吁指名说。
7.①是呀,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从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以我要自豪地说: “祖国是我的家。”
②你想说吗?指名说。
③我们一起该这样说(指黑板);“祖国是我们的家。”指名读,并说说,读这一行时,你看到了什么?
自由准备,指名读,齐读。
④这里的”我们”不仅指在座的小朋友,实际上就是指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让我们代表全中国的人自豪地说一声(指黑板齐读);“祖国是我们的家。”
四、朗读全文。
1.我们来听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连起来是怎么读的?
(听课文录音)
2.谁敢和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读得好?
指名读,齐读。
3.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师生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
1.卡片认读:鱼、山、儿。
2.怎么记住它们呢?看(卡片出示,老师简单解说):
③一部分一部分带写。
④学生自己写
2.山:①卡片出示笔顺;学生说笔顺,范写,书空。
②观察;中间高,两边低,左低右稍高。
③一笔一笔带写。
④学生自己写。
3.儿:①学生说笔顺。
②范写,说说注意点,左低右高,底要平。
③学生自己写。[教案述评]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潘兆平
徐英,海宁市硖石镇中心小学教师,1989年毕业于海宁师范,1997年评为省级教坛新秀。从教八年来厂一直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她在三尺讲台上执着地追求。她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探索低段语文教学规律,不断实践创新,惭渐形成了自己“生动活泼、灵活扎实”的教学风格。1997年4月,在诸暨市举办的省青年教师观摩评比活动中,一堂《伞花》博得全场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并荣获一等奖。
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教案{家》第二课时(义务教材第一册阅读,听话说话第4课)是徐荚老师1997年11月4日在嘉兴市省级教坛新秀汇报课上课的教案。这堂课“目标明确、过程优化、训练扎实、气氛活跃”,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救案有以下特色;
1.从培养语感人手,加强朗读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温暖、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徐老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她从培养语感入手,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谋文,将思想教育自然地融于语言训练之中。
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家”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徐老师注意到这一句与前面三行句子的联系,从“白云、鱼儿、大树”在自己家里生活得快活,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的幸福。为此,她设计了“指导朗读一、二、三行诗句”这一教学环节:
“老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诗句后,告诉学生,老师边读边在脑海中画画,当读到‘蓝天’时,就好像看到了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好美呀!读到‘白云’,时,又好像看到了一朵朵白云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真快活呀!老师边读一边想,哪位小朋友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多么形象的引路!多么适时的点拨!老师充分利用语感的直觉性训练学生的语言直觉能力,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同时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以较好地达成本篇课文的思晶教学目标。
2.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徐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在语言训练中教学字词,宇词教学重点突出,训练相当扎实。
①字词教学与发展语言紧密结合。
理解“祖国”一词时,徐老师在让学生看祖国的版图后,安排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祖国是我们的家”、“中国是我们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家”。通过训练,学生都明白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借助象形字教学“山”、“鱼”,形象易记,简化了识字的心理过程。
分步进行书写指导(范写、观察、一部分一部分领着写、学生独立写),(详见教案第六部分)徐老师十分强调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究汉字的间架结构。她以自已扎实的书写基本功,一丝不苟地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③保证学生在课内的书写时间。
徐老师在这堂课中花了9分多钟作书写指导和学生书写时间,大部分学生当堂完成了“鱼”、“山”、“儿”三个宇每个写三遍的抄写任务。
3.课堂环节组合严密,过渡自然流畅。
徐英老师有较强的处理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她将”配乐儿歌诵读”、“投影观察”、“朗读指导”、“说话训练”、“训练指导”等巧妙地安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将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自然地组合,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流畅。
第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
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
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
【教学媒体】
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自主学习第四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2、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
3、概括学法:
初读想象画面。
4、“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激发感情:
⑴ 放影片。
⑵ 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读,找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好好地品读体会,并作好笔注。
6、汇报:
把你觉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朗读的体会。
7、概括学法:
品读体会感情。
8、表演读。
9、小结学法:
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找—品)。
三、运用学法,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据学法分组合作学习:
⑴ 分小组自读第五段。
⑵ 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汇报。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顾。
4、结合课文分组合作探究:
⑴ 找:
哪些语句表现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
⑵ 品:
反复读,体味这些语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反复品读。
6、小结:
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_____,所以课文结尾说___________。
7、比赛读。
8、配乐读。
9、积累:
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下这一段。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体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掩护任务?更能突出什么?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情感升华,课堂延伸
提供网址,丰富课外知识。
六、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些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英勇
引上绝路
跳崖痛歼 敌人
第五篇:课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11小节,懂得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哪些人曾经看到过大海?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老师可没有看过大海,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跟着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一起去看海去,好不好?
师:老师在今天会请一些表现好的同学扮演我们书中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且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根据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招聘课本剧的小演员。刚刚这个同学表现就很好,我们就可以先把他作为小青蛙这个角色的后备演员,我们先请他在课堂中扮演一下小青蛙。(亲热的和该同学站在一起)我们整天生活在湖里的小青蛙,看到的东西十分有限,别人会叫我们井底之蛙,看样子,要想看到大海,还得请求别人的帮助呢?课本中有几个朋友帮助了我们?(面向同学)
【在上课之始,教师就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比赛激励的形式,这样做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快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文本中去。不过教师要注意保持情境创设的一致性。】
生:
你们谁愿意先扮演苍鹰,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先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学习1-3小节。
1、自由读1-3节,思考: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A、师:课文的第一句既不是苍鹰说的,也不是青蛙和松鼠说的,而是作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的,我们叫它旁白。旁白也很重要的,而且内容也很多,谁想读?(学生纷纷举手)不过,不是谁想读,就能读的,要能够读出当时小青蛙的心情呢!(指名读)(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青蛙十分渴望见到大海的心情。)
B、苍鹰告诉小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指名读苍鹰的话。
3、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A、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呢?播放画有高山的课件或教师随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座高山?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山的高?(高耸入云、高不可攀)
B、青蛙知道要爬这座高山时,是怎么说的?怎样的一个表现呢?请这个小青蛙给我们表演一下。指名朗读,评读,引导学生读出小青蛙的吃惊和不自信。
C、必须要爬过这座高山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读出苍鹰的坚定的语气,读好反问句。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得好的同学作为课本剧的后备演员,教师给他戴上小动物的头饰。
5、如果我们就是那只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这只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你是怎么想的?(生:)
书中哪个词是来说他的这种心情的?(失望)
三、学习4-11小节。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小伙伴帮助了他,是谁呢?(小松鼠)
1、分小节朗读4-10节,思考:青蛙在小松鼠的帮助下,心里有了什么变化?
(小松鼠一开始很失望,后来在松鼠的鼓励下渐渐地有了一些信心)
2、有感情朗读。
A、自由朗读。读出小青蛙由失望到逐步树立信心,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
B、分角色朗读。评读。
【4-11小节内容很多,但都是学生能够理解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进行训练的点,我们的教师要充分的相信学生,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读,读出松鼠对青蛙的鼓励和青蛙的逐渐自信就可以了。】
师:跳一两级台阶很容易,跳十级,跳一百级台阶呢?昨天,老师叫同学们在家练习蛙跳100次,你能说说跳完后的感受吗?
生:
师:这样的高山,说不定连一万级台阶都不止呢?这时,小青蛙会是怎样跳的呢?
3、学习第11小节。
出示课文11小节,指名读。
A、为什么青蛙只是歇一会儿?累了,歇着不走行不行?
B、我们班同学有没有爬山成功的?你能说说,爬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C、有感情朗读11节,读出爬山的艰辛和青蛙的坚持不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青蛙爬山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要比单纯从语言文字入手,更能使学生容易理解。】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教师引读。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展示大海的景象。
2、我们和小青蛙一起看到了大海,这时小青蛙会说些什么?
五、拓展,揭示主题。
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直接让学生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远远没有这种通过在情境中编一编主人公的对话,揭示主题来得更为巧妙了。】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