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时间:2019-05-15 12:4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

第一节小数除以整数

小博士提示:要记住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材连线:

1、口算。

23.6÷10=10÷4=3÷6=0.36÷3=

8.4÷2=0.05×40=40÷50=5.7+13=6.6÷33=

2、填空。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里面“√”

3.6÷2()15.87÷20()7.98÷8()4.95÷11()

(2)()×15=7.5()×8=9040.5÷()=1

5(3)60时=()日84分=()时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并请改正。

27÷18=15()1.56÷26=0.6()

518270.6

18261.56

40改正:1.56改正:

4004、计算下面各题。

(1)6÷24(2)52.95÷75(3)84.01÷31(用乘法验算)

智能升级:

1、根据25×5=125,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5=()125÷5=()12.5÷25=()

1.25÷5=()0.125÷5=()1250÷5=()

2、确定下列各式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然后列式计算。

4.95÷113.01÷7280.8÷240.646÷193、列式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

(2)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

4、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先说说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再计算一下你说的对不对。

智力:

一个六层塔,每一层点灯的盏数都是它的上一层的3倍,已知最顶层点了2盏灯,求这座塔共点了多少盏灯?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试题

一、填空。

1、0.58×0.4=0.232,0.58扩大到它的()倍是58,0.4扩大到它的()倍是4。

2、根据65×42=2730,直接写出下面各个算式的结果。

6.5×4.2=()0.65×4.2=()6.5×42=()0.65×0.42=()

3、字母与数字相乘时,把乘号省略。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的加、减、除号()省略。

4、6.565656……是()小数。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对于小数()也同样适用。

6、含有未知数的()就是()。

7、一本书有a页,张华每天看9页,看了b天。用式子表示还没看的页数是()。

8、用S表示(),用C表示()。

二、判断。

1、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2、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小。()

3、梯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将一根钢筋锯成5段要4分钟,锯成8段要5分钟。()

5、一个梯形不一定能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三、选一选。

1、从1―19之间有()个偶数。

A.8

B.10

C.92、如图,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CA.20

B.2

5C.243、方程x+4.6=7.6的解是()。

A.2.4B.20

C.3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高是8米它的上、下底的和是()。

A.4B.4米

C.6米

5.如果用(6,8)表示王军的位置,那么王军坐在第()列,第()行。

A.6…8

B.8…6

C.无法确定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8×0.04= 72÷18=

300÷75= 24÷14=

2.6×0.3= 8.3×6.2=

87×0.04= 2.65÷15=

0.56÷0.7= 7.45×1.4=

2.列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3.5÷2.5= 8.4÷6=

6.9×7.5= 5.76÷1.9=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0.4×2.5×0.8= 1.5×104= 0.65×201=

25×0.8×7.4= 1.8×4.5+1.8×5.5=

32.5÷0.64×8= 2.3÷0.46×2.8= 5.56-2.3×2=

4.解方程。

x÷1.25=0.4 x= 3.65+1.5x=8.51 x= 6x—106=406 x=

5(x-3)=4.8 x=

5.比较大小。

9.9×6.9()69 0.97×23.8()23.8 47.5×6.5()47.5×65 6.6×79()0.66×7.9 25.6×2.1()51 26.4×1.08()26.4 73.5×5.8+5.32()72.5×55.9+58.5 56×0.5()56

五、看图,列方程并求下面方程的解。

1、=2.4 x=元;

2、=50 x=g;

3、+73= x=;

4、=36 x=;

六、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面积

列式:

答: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56m,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列式:

答: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3.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6.75km。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两人何时相遇?(用方程解答)

列式:

答:两人时分相遇。

5.小明家今年售出自家种植的草皮共收入655元,每平方米售价为6.5元。小明家出售了多少平方米的草皮?(保留一位小数)

列式:

答:小明家出售了平方米的草皮。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8分)

2.5+3.5= 7.05-0.5= 3.2×0.5= 1÷0.01=

16+ 56= 2-34= 59×325= 57×14=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焊接一个长15cm,宽12cm,高8cm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cm长的钢筋。

3、两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

4、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棱长是()分米,每个面的面积都是()平方分米。

6、在右边方格纸上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长的56,宽是()厘米。高是宽的45,高是()厘米。

8、计算做一个长方体木箱要用多少木板,是求木箱的()。

9、计算做一个抽屉要用多少木板,要算()个面的面积。

1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0厘米,它的长可能是()厘米,宽可能是()厘米,高可能是()厘米。

三、判断题(10分)

1、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一张薄纸不是长方体而是长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6倍。()

5、相邻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选择题(8分)

1、一个长方体至少有()个面是长方形。

① 2 ② 4 ③ 62、如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和2号面相对的面是()

① 3号 ② 4号 ③ 6号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厘米。

① 29 ② 2 ③

3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① 9厘米 ② 6厘米 ③ 3厘米

五、看图计算物体的表面积。(12分)

六、应用题(1-4题每题8分,第5题10分共42分)

1、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m,宽55m,高20同,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有彩灯线?

2、亮亮家要给一个简易衣柜换布罩(如图,没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3、中队委把一个长46cm的正方体纸箱的各面都贴上红纸,将它作为给希望小学捐款的“爱心箱”,他们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

4、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

5、3个棱长都是5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如下图)。

(1)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2)还有别的堆法吗?请画出示意图。露出外面的面积有变化吗?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4页)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可从此处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2.例1上面的内容及例1。(课本第三页)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两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教师也可以先不出示这条虚线,让学生画出它的对称轴。)进一步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例如,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数学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变换的每对对应点A、A′,都垂直于同一直线l,且被直线l平分,则这种变换叫做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直线l 叫做对称轴,对应点A 和A′叫做关于轴l的对称点,在直线反射下的对应图形叫做关于轴l 的对称图形。”(马忠林,《几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得这么准确,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折叠”“重合”这些基本特征概括出来就可以。

再如,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们不要求学生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能像书上的学生那样直观描述就可以了,使学生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例2及“做一做”。(课本第四页)

(1)例2。

教材通过让学生画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使学生在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教材中的小精灵提问“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画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来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

巩固并小结: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彩纸展开,对这个图形先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再对得到的图形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教案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将教科书第1页的“复习”中的表格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乘法,同学们还记得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吗?”让两个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教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因数、因数、积)2.复习整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教师出示小黑板的复习题。让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学生打开教科书,在书上自己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根据上面的观察、比较,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让学生适当讨论,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师:“这个规律非常重要,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要很好地掌握。”

二、新课

1.教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例1的前半部分)。教师出示例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该怎样列算式?”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的列式写在黑板上。(如果学生中没有列出乘法算式,教师可以借助加法算式启发学生想:“加法中的各个加数有什么特点?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以后,着重让列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13.5×5表示什么意思?”(5个13.5)“还表示什么?”(求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师:“过去我们学习的是整数乘整数,今天我们列的乘法算式是小数乘整数。同学们想一想,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相同不相同?”(相同)

让两名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教师板书: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例1的后半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那么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能不能把这些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

教师:“我们先复习一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两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数乘法可以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 1 3.5

×

教师:“如果把这个式子变成整数乘法,就要去掉小数点,那么这个式子变成了什么?”(135×5)教师在小数乘法的竖式右边写出整数乘法的竖式:

3.5

5

×

×

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教师在整数乘法下面写出积(675)。3.5

5

×

×7 5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3.5变成135相当于小数点怎样移动,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因数扩大了10倍。)教师依照教科书例题的形式,用彩色粉笔画出从13.5到135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

“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另一个因数没有变化,那么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比原来扩大了10倍)

“那么,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新的积怎么样?”(缩小10倍。)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从675到小数乘法竖式积的箭头,并在箭头上标明“缩小10倍”。

“要把675缩小10倍,就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13.5×5的积应该是多少?”(67.5)教师在小数乘法竖式下面积的位置上板书:67.5 教师:“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67.5元)教师在横式上写出得数,注明单位名称,板书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先把小数看作整数,小数扩大10倍,这样乘出来的积也扩大1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要把乘出来的积再缩小10倍。

3.基本练习。

做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教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9.76×14)

“同学们能根据例题的方法计算出这道题的得数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要让学生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例题的异同。(这道题因数有两位小数,都是小数乘整数。)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可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并按照下面的问题顺序回答:读算式;说出是什么数乘什么数;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2.做练习一的第2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题与练习中因数的小数位数的不同情况,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数学五年级(上)第九册教案 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应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36人,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主动探索,并按时完成课堂内外的任务;但是有部分同学的自觉性不是很好,不......

    人教新课标第八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第二单元 一、习作内容: 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文化不断积累、发展,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 多才;也正是它,不断充实我的 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和希望。 甚至还不认识一......

    鼎尖教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20以内的质数分别加上2,所得的和是质数的有( )。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24,这个数一定是()的倍数。 3.一个四位......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

    六年级上语文试题-第8单元测试卷A卷 人教新课标

    第八组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0分)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入“()”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教学反思

    今年我任五(二)班的语文,有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带着的,我对他们以及他们对我都很了解了。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早上,我精神百倍地走进教室,上回顾拓展一的交流平台。要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