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时间:2019-05-15 12:1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母三叠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第一篇:思母三叠抒情散文

一、故土

故土难离,是思乡游子的血啼。虽然仅仅两个春节没有回老家,虽然老家已人去院空,但新春佳节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加强烈。

过年请故去的先人回家“团圆”的习俗,如同养育故土的漕河故道,不知在故土流传了多少年。每逢大年三十太阳一落,男人们或是兄弟结伴,或是领着男孩,带上纸钱秆草和鞭炮,去空旷的野外。顿时,旷野里便爆竹声此起彼伏,随之一堆堆篝火悠悠燃起。于是,先人的灵魂便被“请”回了家,供奉在正堂,摆上供品、放上碗筷、香火萦绕。每顿饭前总是忘不了虔诚地拜过先人、给先人碗里添些饭菜,直到正月初五,将先人送走为止。人们用这种古朴的方式祭奠先祖,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就象年三十神龛上的香火,静静地延续着……

我家祭祖的方式与乡邻有所不同。母亲在我八岁时故去,由于当时我们年龄尚小,每逢年三十,到母亲坟上摆供烧纸,也算是给故去的母亲拜年了。因此,母亲从没有回家过年的福份。

自从搬家到市里,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上坟祭祖的日子,到母亲坟上尽一点儿子的“孝道”,始终刻在了骨子里。

今年三十,天格外的冷。几天前的一场瑞雪,使得土路上的人少了许多。我和妻子骑车象驾驶一叶孤舟,小心地行进在“尽孝”的归途。

穿过繁华的闹市,回家的路虽然坎坷,但依然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又是那样的凝重。

灰蒙蒙的天,弥漫着薄雾,太阳象个挂在轻纱里,被奶洗过的橘子,无精打采地在天空忽隐忽现。被轧实的雪,抚平了路的疤痕。挺拔的白杨傲立在路边,象披上银色铠甲的壮士,格外威武彪悍。麦田,残雪,羊群,几声清脆的响鞭,惊起觅食的鸟儿,扑楞楞飞到树上,使得树挂呼啦啦落了下来。不远处的村里时时传来几声炮声……好一幅冬天的画卷。

隐隐约约那熟悉的村子闪现在眼前,一种从没有过的感受涌上心头,酸楚浸入眼睛。这就是生我养我、给我坎坷、给我关怀、让我热恋的故土么?封存已久的往事映在眼帘,抽出一缕缕湿漉漉的记忆……

故土是母亲,含辛茹苦哺育着儿女,儿女的成长耗尽的是母亲生命的乳汁。童年的我最忧伤、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莫过于那个秋雨朦胧的早晨,由于被刮断的照明线路与有线广播连在一起,家里的小喇叭“咔咔”直响,母亲为不使我们受到伤害,在剪断广播线时,电魔无情地吞噬了母亲年轻的生命。故土培育了伟大、无私的母亲,母爱永远在故土里延续……

淳朴的故土,养育了淳朴的乡亲。虽然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大家都在苦熬,但贫困的乡亲没有忘却我们姐弟三个幼小的生命,用真情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关护。母亲去世后,是左邻右舍主动地给我们作伴,给我们的人生路壮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好心的乡亲给了我们抗争的勇气;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又是乡亲们为我们主持正义。呵!故土,给了我生命。乡亲,使我学会了做人。是故土赋予了我人生磨难的坎坷经历,使我渐渐地成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给予了我如同故土一般坚强不屈的刚正性格。

故土,是我终生难以割舍的情谊。每逢来到这片土地,就象扑进了母亲的怀抱,周身顿觉热血冲腾;每逢见到乡亲,就象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感觉时间过得最快的莫过于回家的日子,总想多串几家门,多看几个父老乡亲。

进得村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都写入大红对联。与往年不同的是大街上不再是热闹的人群。由于天冷的缘故,孩子们大多在家里坐在包饺子的大人们身边看着电视,偶尔有几个淘气的男孩在院里拉响一挂鞭炮、放几个双响,增添了几分节日的气氛。

苍老的故土焕发了盎然生机。人们不在固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美满都写在了身着靓丽衣裳孩子的脸颊上,写在了一幢幢流光溢彩的庭院里,写在了乡村商店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走向富裕的故土主人变得精明而实在,但祭奠祖先的习俗仿佛更加牢固,神龛上供品丰富多彩,似乎先人们也在尽情地分享生活的美好。

故土变了,但故乡人依然厮守着那份淳朴与真诚,依然用简单直率的方式向寻根的游子敞开了豁达的胸怀,依然用粗犷的豪情,用一颗赤诚的心款待着思乡人。见面,没有客套的寒喧,最多的是询问和关心。临别,还要送上特产给捆在车上,就象送别游子远行。每逢这个情景,总是难以推托乡亲的真情,恋家的情感更加浓烈。

呵,因为有故土,游子才不会孤独。故土,在我心中永远是一杯温馨的美酒,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根。

我是风筝,故土就是那不能割舍的生命之弦。

二、今年三十未回家

俗话说:风雪不拦路。可今年春节前几场烦人的雪,确实阻断了我回家的路。

生活和工作的疲惫,使得诅咒的病菌趁虚而入,竟突然放平了我这个心宽体胖之人。大年三十,已输液三天的我,躺在小区诊所的病床上,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搅乱了一颗焦灼的心。

按乡俗今天应是回家祭母的日子。从第一天输液那天起,我就暗自祈祷,圆我回家给母亲上坟的梦。

这次感冒实在厉害,输液三天仍咳嗽不止。无望的我辗转反侧,不安地望着茫茫的天空,忍受着思念的煎熬。

原想,找辆车子,拉上孩子,一来上坟,二来看看久违了的乡亲。可细细想来,大年三十给辛苦了一年的司机添麻烦,施难于人,这个人情太贵重了。人情象存款,而我恰恰是个“守财奴”,善于存储,从来舍不得轻易支取。于是,就想花几十块钱打个的。可偏偏大雪使得“的哥”难求,往日见你就特别亲热的“的哥”委婉地用笑脸给了我一个难言的无奈。大雪给出租车带来了财运,谁愿往乡下跑不挣钱的买卖?

躺在病床上,真正体验了弱者的孤独、悲哀与无助。单位同事来看望,也丝毫没有了却心中的烦躁,出于礼节上的寒喧,也只能勉强地罩上苦笑的面具。毕竟诊所不是待客的地方,目送走客人,看着输液管里嘀嗒的药滴,心随之震撼。只盼快快输完,登上楼顶,遥望家乡属于母亲的那片充满亲情的天┅┉

液输完了,思情未了。

妻子倒是比我有办法。一个电话,找到了乡下的姐姐,使得姐姐冒雪代我给母亲上了一个坟。

心愿了却,但依然沉重。

感谢上帝赐予我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虽然她过日子有些“抠门”,而每逢给母亲上坟的日子,买冥币,张罗供品,从不吝啬。冥品都狠时髦,让俭朴一生的母亲,也享受享受现代生活。我想,若真有灵性,母亲应该得到安慰吧。心细也许是女人的本能,妻子已将祭奠母亲的日子刻在了骨子里,严肃地作为一种不可懈怠的责任,并悄然地影响着孩子。女儿尽管没有见过奶奶,但幼小的心灵也因此感悟到了虔诚。

往年的三十,妻子陪我回家祭奠母亲。旷野无坟,一挂鞭炮,几颗糖果,一盘饺子,几个鲜果,代表的是一颗孝心。划一个十字,点上纸钱,和母亲唠叨几句话,只希望母亲在天有灵,能够理解儿子的心情。

其实,祭奠先祖,是一种民俗,确切地说更是一种文化。无论是否承认,这种文化总比疯狂至极的在灯红酒绿中丧志丧德的纨绔“文化”要高尚许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确象征了民族精神的延续。

屈指数来,母亲已故去29个年头。近三十年来,只有上坟的日子,我才能够享受到做儿子的幸福,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履行我做儿子的权利。

今年三十没回家,无名的遗憾与委屈心头翻涌,思母之情久挥不去。

祭奠母亲,怀念母亲,是世世代代儿女的纯情。母亲用传递血的方式为生命接力。作为自然的生命可以消失,只有母亲给予的血脉,会一代一代永远流淌下去,人类长河才因此而滚滚向前,生生不息。

多情的雪花——请捎去我对母亲的思念!

三、乡情

关于年三十的话题犹如尘封古酒,腊月的鞭炮就是启封的契子。每当年三十,总会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故事,这些故事总是与母亲有关。《故土》、《今年三十未回家》以及笔下的《乡情》成为我的思母三叠。

今年三十,是这个无雪的冬季给我们的特殊礼物,暖阳高照,使得人们过早的享受到了春天。早晨起来,明媚的阳光透过阳台,照进了心扉,窗外清脆的鞭炮给人送来了辞旧迎新的好心情。

摩托车拖着我和妻子踏上了祭奠母亲的路。由于工作的变动,今年只匆匆地回过两、三次家。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母亲的祭日。偶尔打开电视,费翔那首《故乡的云》,令我陶醉、令我心碎,勾起我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想起了过早离去的母亲,想到了一起长大的同辈们,想到了那些时常让我挂心给我关爱的乡亲。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第30个年头。30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姐姐16岁,我8岁,妹妹才5岁。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姐姐的家离我们村只有1公里的路程,妹妹家在30多里外的县城,平日见面的机会不多,可每逢上坟的日子,也就是我们姐弟团圆的时刻。自从搬家到了市里,家已不是个家了,每逢上坟的日子,姐姐家就成为我们姐弟团聚的地方。

日月如梭,转眼搬家到市里已经4个年头。踏上回家的路,依然那样的亲切。新修的、宽敞的公路,使得回家的路缩短了许多。公路两侧盖起的崭新的、装修体面的门市,像是播下的希望种子,展示着勃勃生机。

虽然我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妻子个把月回家看看似乎成了惯例,最动听的是妻子关于乡亲的讲述,就像品味乡亲们送的玉米面和新鲜的蔬菜那样沁人心肺,像龃爵儿时的葱花饼那样有滋有味,乡亲们的喜怒哀乐竟使我激动的彻夜难眠。凝重乡情,依然牵挂我心。

回家的路总是让我感动。摩托车刚刚驶出市,感到车轮有点气亏。便来到离家还有十几里的一村头摩托车维修部,虽然是大年三十,生意依然红火。是啊,富裕了的乡亲们在盖起了明光瓦亮的房子,修缮了原来下雨满地泥,晴天黄土飞的街道,摩托车格外地多了起来。于是,有眼光的人们便开起了修理摩托车、汽车的铺子,生意的火爆都写在了老板那喜兴的脸上。

老板热情地将气桶递给我们:“委屈一点吧,气泵坏了”。

打完气,我拿出钱来向老板问道:“师傅,多少钱啊?”

“算了,大过年的,拿什么钱啊!”老板一脸的真诚。许久没有听到的亲切的声音,使我感到了乡情的纯朴、厚重。

犹如归来游子,进村是不敢上车的。笑容可掬的乡亲们忙着过年的准备,我激动地和他们打着招呼,“过年回来吗?”“中午到我这儿吃饭”,听着亲切、淳朴乡音,只觉得眼帘发酸,不敢大声地说话,唯恐那眼泪被震了下来。

因为家里只有几个叔伯哥哥,哥哥的家便是我落脚的地方。嫂子是个迷信而心细的人,每当上坟的时候都会嘱咐我们从坟上回来不要马上回家,唯恐招惹鬼神引来麻烦。

照例,我和妻子买上供品和一大捆冥币,在没有坟丘的旷野里,大约选了个地方,便与母亲唠叨几句话语,燃烧的冥币窜动着火舌,映照着妻子的脸,纸灰腾起老高老高的,在空中盘旋。妻子边唠叨着边用木棍挑起纸钱,好让冥币充分燃烧,烟火熏呛的眼睛浸着泪花。对着烟火,妻子不停地嘱咐母亲生活不要太吝啬,该买的买,该花的花。母亲在世的时候,父亲在遥远的南方铁路工程局上班,一年只有一次探亲的假期,母亲拉扯着我们三个孩子,艰难地过着日子,父亲的工资除了支付必要的生活费之外,还要交生产队工分的亏空,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在牙缝中积攒了部分钱,为少小的我们编织着希望。今天,儿女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母亲……,难道这就是命运吗?看着充腾上天的纸灰,我禁不住热泪横流。暮然间,想起了余光中用真情书写的诗歌:“娘亲是一座矮矮的坟茔,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母亲去世后,姐姐那稚嫩的肩上过早地扛起了这个破旧的家,姥姥也撇下家中的事情,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伺候我们。没有母亲的孩子叫人怜悯,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母亲刚刚去世的时候,多少次从梦中相见,多少次从梦中哭醒。记得高中的时候,正是母亲祭日,我上完坟去学校上学,到学校后我头也不抬地趴在桌子上将对母亲的思念写了下来,语文老师尹辉深深地被我的思母之情所感动,在征得我同意后,几个同学传看后无不流下了热泪。

三十年岁月,三十年的思念,都化作了这充腾和盘旋于天际的纸灰,。

由于一个冬天没有下雪,乡间土路沉积了厚厚的尘土,也许是大年三十的缘故,路上行人稀疏,偶尔有车辆驶过,尘土弥漫,遮天蔽日。回到村上,我和妻子像个土人,但看到乡亲那亲切的面孔,心里的喜悦始终挂在脸上。

失去母亲后的生活,我们感受着乡亲们的怜悯、宽容与关爱。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虽然生活让我们过早地品验着艰辛,如同三棵幼苗,尽管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乡亲们的浩荡情怀,依然滋润着我们成长的年轮。

童年的我和伙伴们生活充满顽皮,记得那年我和同伴为了给家里减轻生活负担,到村北林地掰披畦柳枝丫,换取点零花钱。其实,那些畦柳是需要修理的,而我们在掰披畦柳枝丫时的无所顾忌,往往会使柳林一片狼藉,影响到畦柳的长势。看林的李伟是村里一个名望高的老人,认真负责实在让我们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几个分成两班,一组故意吸引老人的注意,另一组则趁机钻进柳林……。当行动败露以后,其他的孩子不免挨了家人的板子和老师的训斥,而老师对我的宽容更让我感到愧疚,正是这种愧疚感成为我与乡亲与故土的特殊情缘。

第二篇:清明祭母抒情散文

2018年戊戌清明,恰逢母亲病逝一周年祭日。从众兄姊之约,于4月5日晨7时至9时为母亲立碑为祭。

是日凌晨,气温陡降,大雨滂沱。晨6点半,余与妻及众兄姊从合川城区出发,冒雨而行。天色阴晦,灯光惨淡。风卷着急雨直扑车窗,灯光明灭处,乱雨如麻。一路落叶狼藉,积水乱溅。途中多处断枝拦道,险象环生。7时许,车至老家铜溪镇。镇上亦大雨不止,民宅关门闭户,巷闾空寂无人,一切都在沉睡之中。豆大而闪亮的雨点打在瓦顶或雨棚上,噼噼啪啪的声音,空洞而寂寥。街灯昏黄,凭添肃杀之气。与兄献荣一道将厚重的石碑抬上车,不假停留,直奔母亲坟茔。到时,诸兄姊已等候在临近姻亲家中,一者避雨,一者早餐----大姐献珍准备的馒头耐嚼而有回甘,大受欢迎。同时商议决定请一村民用水泥细沙修补因泥土下沉导致的墓室的裂缝。

村民为一老者,年近七旬,头发花白而稀疏,皮肤黑中微带暗红,眉眼处尽显淳朴,皱纹间尽是沧桑。背微佝偻,灰布衣裤,因洗涤过度而灰中泛白。谈好价钱,兄姊一行就带上工具材料来到母亲的坟前。大哥献华、二哥献荣、七姊献霞等除尽墓前后杂物荒草,和好泥灰。大姐献珍,二姐献兰,六姐献梅等伺于一旁,递拿工具。然后,由老者精勾细填,将墓室裂缝一一填补完好,并合力将墓碑立于坟茔之前。其时,大雨如注,铺天盖地而来,远处山野一片混沌迷蒙,瓦舍错落,竹林掩映,一切都在雨雾中静默。风裹挟着雨丝像狂乱的野兽在岭上乱窜,树枝亦随风乱舞,不辨东西。地面积水横流,坑洼纵横,泥泞遍地。虽有雨衣雨伞雨靴全副武装,但依然衣袖裤腿尽湿,泥垢满身,狼狈不堪。虽是四月,但一夜骤雨,气温陡降,也颇觉寒意袭人。

碑立好后,大雨潇潇依然。余兄姊众人皆回瓦舍避雨。等道师来后又返回墓前做了一场简易的法事。最后挂青,焚香烛纸箔,逐一叩首告慰并拜别母亲。至此,立碑仪式才算完毕。

母亲一生可谓劳苦。和父亲以贫寒之家养育了我兄姊共八人。我记事时母亲以届不惑,因无正式工作,她硬是顶烈日、冒严寒,以瘦弱之躯扛麻袋、碎路石、筛卵石、拾遗穗、捡剩薯,吃糠咽菜,苦巴巴地将孩子们拉扯大。常年的超负荷劳作严重透支了她的身体,待我兄姊皆成家之时,她的身体也变得一塌糊涂,需时时不离药丸苦水。特别是最后几年,一直重疾缠身,严重的心衰和气血虚弱,使得她连行走、呼吸都十分困难,羸弱之躯不得不辗转于病榻轮椅之上。亏得六姐、七姐、二哥等长年累月悉心照料,才免受诸多痛苦,也算得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母亲的一生可谓是中国最伟大的劳动妇女的缩影,不仅隐忍、劳苦、坚韧,而且心地善良。即使自己已经困顿不堪,饱受饥馑之苦,也不忘时时接济照顾邻里乡亲。虽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但也丝毫不影响她的慈悲心肠和助人的热忱。记得在我年幼时,邻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姓严,孤身一人。那些年,但凡家中有余粮或有什么好吃的,母亲总会盛上一碗端过去。因家住镇上场口,七里八乡来赶集的,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张口讨碗水喝或要寄放什么东西,母亲无不应允,由此也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父亲后来经营的烟酒糖醋生意也一直比别人的要好。在家里条件稍有宽裕之后,母亲又力所能及得周济乡下的舅舅、姨妈家的几个表兄姊和大伯家的几个孩子,帮助他们度过贫寒的岁月。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教子以严,待人以宽。我们最小的几个没少挨母亲的责打。小时淘气,母亲总是在清晨趁我们瞌睡未醒,迷迷糊糊之际,猛地掀开被褥,用细蔑竹条一边历数罪状,一边抽打。此时我们尚未清醒,逃无可逃,只能一边躲闪一边认错讨饶。完后,起床洗漱吃早饭。小时淘气太过,自然这样的“笋子炒肉”我没少吃。至今思之,历历在目,只是再也没有这样的福气了。思之念之,唯有叹惋痛惜耳。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未有过与别人的争吵,包括与父亲。只是在父亲暮年之时屡屡向我抱怨说父亲烟抽得太多,衣服上到处都是烟灰,到处都是被烟烬烧的破洞;抱怨父亲和一帮老街坊老朋友打牌的时间太多,活动太少……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她以身教的方式教育我们兄姊八人要老实做人,本分做事,要与人为善。今天,我兄姊为母立碑,碑上俱署姓名,希望以此相陪,愿九泉之下的母亲不至于孤单,永得安息!

第三篇:静夜思抒情散文

很多人说,喜欢文字的人,他们的灵魂大多都是孤寂的。

对于这种说辞,我想,我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虽然,我对文字的了解并不是很深,甚至非常肤浅。但是,心灵上的那份孤独,我确实感同身受过,因为——文字,我曾经是那样热衷地喜欢过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二字在我的脑海,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就像黄河的水一样,汹涌地流失了,由当初的清晰变得越来越浑浊。如果说,灵魂上的孤寂也随之消失了的话,这就未免显得太矫情了。所以,文字——我胸口永远的痛,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现在,剩下的只是对文字无尽的落寞与空虚。

但是,灵魂上寂寞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孤单,这两者在实质上的是有区别的。就像现在的自己这样,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尽管物质生活不是很富裕,却很满足、很欣慰。

喜欢黑夜的人,他们的灵魂深处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白天紧张的工作和匆忙的生活过后,到了晚上,一切喧嚣又归于平静,心灵也慢慢回归到大自然殷切的怀抱,冷也好,暖也罢,黑夜每天总会如期而至。

而唯独我,喜欢上了这样的黑夜,喜欢尽情享受这份安宁、详和、静默。没有世俗的争吵;没有汽车鸣笛的噪音;没有大街上来来往往、形形色色、川流不息的人群。只有万籁寂静,静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和脉搏一起一伏的跃动声;均匀的呼吸声。感受着这些,便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自由的人。

深夜,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傻傻地看着台灯,想我所想,想诗人戴望舒的那两句:“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思我所思,因为自己不是诗人,所以没有那么多的寂寞。只是偶尔用这粗浅散乱的文字来发泄和抒发一下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痴痴地仰望天空,看那弯清澈澄明的新月,想着嫦娥一个人在冷冷的月宫里守护着、盼望着,等待一个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梦中人,似乎又多了一份伤感,便情不自禁地生起一丝惋惜和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于是,思念占据了我的整个脑海,泪花也湿润了我的双眸。再抬起朦胧的泪眼,数天上的星星,找寻最亮的一颗,幻想着有流星划过,又天真得像个小女孩。

更多的时候,喜欢就像现在这样,泡一杯不浓不淡的——“铁观音”,默默地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听一曲纯纯的,由乐器古筝弹奏的轻音乐——“高山流水”,那时而清新淡雅,时而轻松灵动,时而激情奔放的旋律,仿佛身心都接受一次全新的洗礼,令人心旷神愉;也喜欢周杰伦的“七里香”、“兰亭序”;还有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虽然听不懂英文,但杰克逊高亢、激昂的嗓音,总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无穷力量。听着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曲调的音乐,好像自己到了另一世界,也好像自己是个另类的人。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不无道理的。

夜,既然选择了黑暗,就注定了它只能是孤独的宿命,寂寞也长得如它一般黑、一般沉了。但是,它又是幸运的,至少还有我在无怨无悔地陪伴它,以及我的灵魂,我粗陋的文字。

又想起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夜,悲壮地沉睡着;我,混沌地清醒着。听夜哀怨的呼吸声,等待香梦的到来。

黎明前的黑夜,静悄悄。

静悄悄的黑夜,正在迎接曙光的到来……

第四篇:春思抒情散文

一壶茶,一个人,一本自己喜爱的书;雀舌,龙井,飘雪,碧螺春…一苒淡淡的时光。

一个下午,我向茶肆老板要了一杯价钱不贵的飘雪,我喜欢它浮在上面的沫沫,总带着些冬天里飘雪碧潭的痕迹;我喜欢它有如初夏茉莉花刚盛开时的气息,不浓,不淡,在嘴里回味时唇齿生香的味儿。

时光就这么淡了,捧一本书,呷一口茶,任由悠悠春水冲起的泡泡打发着时间,我真的无聊得可爱;打几天牌,钓两天鱼,写几篇日记,约个知己过情人节,风干了的玫瑰花还散发着那股香浓的气息。

任那一丝丝还含着柳意的春风袅娜,空气里是拥挤的花香,我沐浴着阳光的氤氲,在静谧的时光里不言不语;就这几天,悄悄地杨柳的枝头绿了,我知道是春雨把它一遍遍梳洗。

我住在川中一个知名的小城,这里没有太别致的风景,我想一个人,就这样一个人看一看身边的桃花和被桃花雨染红了的那条小溪,又任凭盈盈的春水轻轻地流去,风儿轻轻地吻我,带着桃花?满满的心事。

而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静静地流淌,春风顾我,不知不觉地夕阳就快落幕了;顺着我来时的方向望去,梨花儿白了,玉兰花儿谢了,海棠花儿长出了油亮亮的新叶,一只只小鸟儿忙碌着,雀跃着,吵嚷着,总有一些暧昧的情儿,沸腾着。

专心致致地读我的书,感受着春的惬意和宁静,品尝着这春水煮泡的香茗,偶尔有风翻动我的书页,我便觉的有些微凉,我轻飘飘地,任由轻薄的风儿一次次地解我的衣襟,我不轻佻。

这样的水岸时光,放眼可见旖旎的风景,闭目便是花瓣落地的声音,侧耳就听的见微微的风声和自己的呼吸,你不心醉么?我好想跟风儿去放纵,去流浪,去真切地品味花香,聆听鸟语。

夕阳醉了,我合上书,有些忧伤地回想着书中的故事和故事里的那些人,三月的故事很多,而春天竟然这样的短暂,就如此刻的酡红和空中淡淡的云彩!

慵懒地,我把这样的春思泡在茶里,花香落下,花落了去,我如那孤零零的没有落去的花儿在枝头摇曳,我把最美的时光煎熬于茶里。

天已黄昏,此刻,我才知道这并不是在享受生活;此刻,我才知道我依然停留在我生活的那个街区;此刻,我才知道这是我的春思,带着忧伤;此刻,我的心已充满惆怅!这样的日子,也许明天还会继续!

第五篇:秋雨思故人抒情散文

又是秋雨绵绵,绵绵之秋雨总是让我情丝不断。很奇怪我的性情中,怎么就与雨结下了如此多的情缘。写过不少有关雨的文字,可总也写不完心中的那份雨情。正像热恋中的情人,内心里是有着一面深情的湖泊,湖水清纯透亮,柔软如花,那飞溅起来的,全是充满柔情的水珠儿。又是缠绵秋雨时,心中的湖自然迸发,就再也按捺不住了啊!

我说雨是有情之物,它就很柔软,清亮的珠儿能照透人心。它生在天间,有着天空的性情,博大清明,柔情为水。一颗一颗地落下来,挂在了绿叶上,如水晶般闪闪发亮,且将周围世界融在了心里。它浮在荷塘中,如珠玑在滚动,裹一身青绿,映出荷花的娟美。终于爬在了我的窗上,那颗心就透明的了得,透过它去看外面的世界,世界竟然那么璀璨动人。它变得极细小,就像弥漫的雾气,一粒一粒地飘在脸颊上,人心即可柔软,似乎浑身流动的不再是血液,而是柔情的雨丝,就连我的记忆也变得那么多情了。

这种记忆就常常和雨关联,都是在雨天里发生的,好像雨的缠绵会让人的情感变得柔弱不堪,于是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情感纠葛,悲凉之事。

总是在细雨蒙蒙的日子,母亲就爱做活,常说雨天里人很舒服,来人少,心也静。便拿出父亲穿旧的棉袄,铺在窗前的桌上,借着那里的明亮,一针一针地挑去旧线,扯开内衬,平平的铺在桌面上。那棉花已经穿得锈成了板块,她便一团一团地撕起,像弹花一样,将它拉出絮丝,又轻轻的铺在一起。望着母亲满脸如花似的皱纹,我心便有些酸软。我常常会在这个时候变得十分脆弱,望着母亲日渐衰老的样子,她不停的眨巴着眼睛,虽说带着一副花镜,而过度的集中却使她看不清眼下的针角。她就这么一针一线地缝呀缝,她一辈子也就这么安心守业地缝补着我们的日子,让我和父亲生活在无忧无虑中。

外面的雨声渐渐变大,淅淅沥沥的响,窗子上明晃晃的,扑满了细碎的雨珠,拉出如丝样的细线,那线儿柔软的就像母亲手中的棉絮,带着一种柔情。

忽儿,一把雨伞遮住了窗子,有人的脚步声,紧接着有人敲门。母亲最好的朋友来了,我叫她吴姨,她们之间是无话不谈的。我像招待贵客一样,沏茶、拿糖果、削苹果再切成小块。我知道吴姨喜欢点心,就特意用小碟儿端上几块水晶饼,吴姨笑着说:“这孩子很会招乎人,都是母亲教育的好。”母亲笑了,说:“你还不是一样,干净麻利,邋遢人在你眼里都过不去。”“唉!有啥过不去的,我算活明白了,谁都靠不住啊!人心隔肚皮,难认呐!”

吴姨的话让我有些诧异,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她能冒着雨来,一定有事要和母亲说。我便由屋中走了出来,在我转身的瞬间,看到吴姨的脸色不好,眼圈儿微微发红,像是含着泪。

我在外屋的窗前坐着,屋檐上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落下来就浮出一个水泡,总是走不远,突然就消失了。那种短暂就很让人遗憾,如果那是一种生命,它生与死的距离真的就是一个悲剧,因为它什么都没来得及看啊!我的心情陡然就变得很沉重。

我听到她们的谈话,似乎也很沉重。在这落雨的时分,人心为什么都这么柔弱呢!她们好像在谈论孩子,说到另一个人,说的很伤心,话语便断了。一阵抽泣声,断断续续的,又听见母亲去了水房,是在拿毛巾。整整一个下午,都在这样的情景中度过,雨是淅淅沥沥的,时大时小,吴姨的泣声也是时断时续。一种悲凄感几乎要将我的心揉碎了,我望着天上的雨发呆。

这雨连续下了十多天,我从母亲那里断断续续的知道吴姨的内心世界,她几乎无法承受一种残酷的现实,她决定与她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她分手。

她也是母亲的朋友,我叫张姨,她在一所大学任教,研究药理。她待人很有分寸,知书达理,永远是一副可亲的面孔,从不高声说话。话语不多,用词却很得体,很幽默。一件烦心事,经她分析解说后,人的烦恼顿时消散。母亲常讲张姨有学问,能看透事物,不亏是教书育人的先生。张姨总是笑笑的,说:“过奖过奖了,我哪里有什么学问,就是多读了几本书呀!”

常常这个时候,吴姨就笑,笑得出了声,说:“我也上过学,读过几本书,咋就比不上你呢!”“你是谁呀!大家闺秀,读书为了好看,总是一知半解的,学无至用。我那能比上你,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读书就是为了谋生。“

每每两人斗起嘴来,母亲就站在一旁笑。也总是说:“你俩人真是好过家,一文一武,一粗一细,天生一对过日子的人。”说着几人都笑。

其实这两人的命运几乎相同,家境接近,都读过私塾,上过大学,一个做了研究,一个搞了财务,一个性情温和,一个爽快麻利。两人都结过婚,都有家庭的不幸,也都离婚无子女。也是老天这么安排,让她们生活在一起,美美满满地过来几十年。眼看人过中年,就想起晚年养老问题。两人商定抱养一个孩子,便四处打探抱回一女,为给孩子起名,两人就有了分歧,最终跟了张姓。孩子渐大,有了思想,也就有了倾向,称吴姨为姨妈,认张姨为母。再往后,这日子里就有了疙瘩,两人常常为此吵嘴。

那个年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极强,人老了身边没个子女,晚年是很孤独凄凉的。随着这个孩子的成人,吴姨越来越感到不安和担忧,也由此与张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我的母亲也曾为此奔波日久,苦口婆心但不起了作用。吴姨便决计离开一起生活过几十年的家,孤身一人地走向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孤独的,凄冷的。我不知道吴姨这么个火火辣辣的性子,爱说爱笑的人是如何度过这段时日的,反正每次母亲看望她回来总是闷闷不乐几天。我问到吴姨时,她总是连连叹息不止,感觉到她们之间的问题非常严重。我很纳闷,更不能理解发生在她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那些事。不就是个孩子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分歧。我问过母亲,她说:我们要老了,就指望你们伺候呢,你吴姨老了老了落了个孤寡一人,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这时的我就感觉到身上有了某种担子。

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能让她老无所依,这是做儿女的责任。这么再想吴姨,也确实是个熬煎,眼看自己到了快要动不了的时候,身边的亲人却远离自己而去。这种冷酷的现实把她彻底打倒了,一肚子的伤心泪水无处可流,家丑不可外扬使得她变得神经兮兮。忽然一天就跑到家里,喝上一杯茶,呆呆地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讲,又忽儿起身要走,怎么劝也劝不住。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母亲和我分外的替她担忧。

那一天,也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她神情异样地告诉母亲:吴姨出事了,在单位里上吊自尽了。留下了一份遗书,单位才找到了母亲。母亲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吴姨会走上这条道,在万分悲痛中,便以吴姨家人的名义进行了缮后处理,由于吴姨在遗书中明确自己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所以她的后事处理很顺利。追悼会上张姨和那孩子出现了,悲伤的哭过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悲哀的走了,至今我都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能坚持活着下去,她这种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她留给大家的那种遗憾究竟是什么?

几十年过去,我送走了自己的父母,也步入老年。总是当秋雨绵绵的时刻,就想起了那些已故的亲人,心绪变得十分柔弱。老无所依的现实离我真是越来越近了,因为我们都守着一个孩子,生活的压力迫使着他们不可能尽忠尽孝,身边总是在发生着孤寡老人凄惨而亡的故事。这种担忧又呈现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该是如何对待!

绵绵秋雨能给我带来什么!是一种心灵上的隐隐忧虑!还是期盼雨后天晴的灿烂阳光!因为我总是希望看到美丽的夕阳,那该是最终的幸福啊。

2017.9.西安

下载思母三叠抒情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母三叠抒情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季之思抒情散文5篇

    人生啊,悟不透,思不完,想不清,解不全,磕磕绊绊,纠纠缠缠。小思,人生似风,吹走了一切,吹走了所有。过往如烟,絮絮纷纷,缥缈似纱轻飞。回忆了,泪已遗落下来,那曾经的痕迹,若有若现……徘徊在......

    三叠泉导游词

    三叠泉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庐山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三叠泉景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罗梓珅,大家叫我罗导好了。 三叠泉位于庐山五老峰......

    阳关三叠 教案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2. 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

    三叠泉完整导游词

    三叠泉导游词 “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此处说的“洞”传说与庐山三叠泉有关。现在我们要去游览三叠泉,顺便探究一下这句话的来历。 各位游客,在泉瀑轰隆声的引导下,我们终于......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 阳关三叠>教学反思(一)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音乐教室的黑板上我写下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课题,乍一看,有些像上语文课的意味,课题选用的是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

    《阳关三叠》教案3

    《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古曲《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引发对我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 二、通过对音乐节奏、旋律的分析,体会歌曲忧伤、惆怅......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海南省海口一中 冯元元 指导教师:凌素娟 林丽芳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 型:欣赏课 教 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

    《阳关三叠》课程内容简介

    《阳关三叠》课程内容简介 【第一、二个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吟唱琴曲,熟悉旋律。 2、学会新指法“奄、拖上、放和”,回顾“剔、带起”等技法。 3、完成琴曲第一叠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