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朵闲云美文摘抄(xiexiebang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记录了一对小夫妻,他们喜欢美食,喜欢旅行,经常去各地游走。两个人到了美丽的云南,很快被那里的一切迷住了。在那里,他们有“脚踩土地,头顶蓝天”的踏实感。于是,两个人辞掉北京的工作,移居云南。他们说:“我们都不是那种很好强的人,不是非得发愤图强,做出什么事业。我们没有出人头地的想法,就喜欢过一种简单朴素的日子。”
两个人像自由自在的闲云一样,告别了许多年轻人向往的繁华都市,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很佩服这对小夫妻,他们不被世俗眼中的所谓“成功”束缚,选择了闲云孤鹤般的生活。他们说:“别人眼中的虚度时光,在我眼里,却是无比珍惜的时光。”像这对小夫妻一样,做一朵闲云,其实也是一种成功。
通常,我们对成功的理解太狭隘了。成功,是使用率极高的一个词,翻看报纸、杂志、畅销书之类的,关于成功的话题铺天盖地。大部分都是些功成名就之人的励志故事,教人如何成功。成功,好像仅限于成名成家,赚钱,升职,如此等。歌里也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似乎只有见到彩虹才算成功。平平淡淡,做一朵闲云,与蓝天为友,与清风为伴,难道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我倒觉得,成功的人生,不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过程——体验了美好的过程,就是成功的人生。如今,大都市里的很多人,勉为其难地挣扎在没有硝烟但却异常惨烈的职场,为了未可知的前途,透支着体力和心力,拼命往上爬。很多人爬到最后也没有爬上去,却耗尽了一生;少数人爬上去了,得到了所谓的财富和名誉,但他们失去的可能更多。
不刻意追逐一些身外之物,只在乎内心的愿望,纯净的自然,淳朴的民风,每一天都是满足的,欣喜的,这样的生命质量,远比被快节奏生活压榨更好。
其实,成功没有定义。成功和幸福一样,是见仁见智的事。安德烈曾对龙应台说:“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可能会很普通,普通的学历,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龙应台却回答儿子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龙应台认为,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真正的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一朵闲云。
第二篇:一滴水可以化成一朵云美文摘抄
回乡的第二天下午,天空洗过似的,只有零星的几朵白云,有像老虎的,有像巨鲸的,还有像娃娃的,煞是可爱。街还是老街,巷也还是小巷,却没有一点杂乱、肮脏或是破败的感觉,行走在其间,心旷神怡!
到了,阿七婆家到了,不,应该说是阿七婆的书屋到了。一共三间小屋,九柜子书,十二张矮桌,一直座无虚席的,有的还得去蹲门槛。眨眨眼,二十多年过去了。
木窗支起的,阳光尽情地流进来,更显得亮堂。窗边的一个男孩,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书。我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问:“阿七婆在哪儿?”旁边的女孩抢着说:“七婆婆去田里啦,她去田里啦!”
我抚着一册册已被翻得生了毛茬的书,依然飘着一缕缕淡淡的书香呵。
这里本来不是阅览室,而是书店——还是说小书摊妥当——就一钢丝床的书。
那年夏日的一个傍晚,阿七婆在山坡上挖野菜,忽然,一场暴雨袭来,她的膝盖莫名一麻,就滚下坡了,左腿从此落下残疾。想想也上了年纪,不再适合上山下地的,该歇下了。
乡村的孩子不是上山玩耍,就是下水闹腾,正是长学问的年龄呀,可这也怪不了他们,教科书早就啃烂了,其他可看的却什么也没有。
阿七婆似乎觅到了商机,她选购了200册图书,涵盖科教文卫,摆个书摊来安度晚年。果然,我们都一个劲往阿七婆家赶。一人拿着一册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一待就一上午,只是一本也没能卖出。
没几天,很多书本都起了折痕,书页皱了,边角也卷起了。阿七婆也没说什么,只是眉头紧了。我们一心沉浸在书本的乐趣中,哪会管这个呢。有一次,我看得很入神,等我回过神,已跌进了阿七婆的怀里,“啪嗒——啪嗒——”拖拉机从我身后驶了过去。阿七婆笑眯眯的:“你们站进来些。”
又过了几天,阿七婆改卖书为租书。一天一毛钱。可我们还是喜欢站在钢丝床边看,摸黑回家,起早再来。只有一些大人,白天忙活,晚上会来借一本。一天收入就几块钱,算上折旧费的话,那可真赔惨喽。那些日子,我经常听见阿七婆的叹气声,极其轻微,却绵延而悠长。
再几天后吧,也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阿七婆腾出了一间小屋,村里第一个免费阅览室成立了。阿七婆扛起锄头,拎着篮子,一摇一摆去了菜地。阅览室无须人看管。天黑后,我们自会整理好的。大人怕弄乱或丢失,尽量不借,就关门前来看一会儿。
阿七婆日用的柴和水每天会有人送过来,作物施肥也有人代劳了,她隔天下一回地就成。她本就识字的,这样一来,倒有闲暇看书了,还经常用线装订一些掉页的书。
阿七婆书屋的事就像生了翅膀越传越远。县里镇上的学校每年也会送来几十册书。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回来看阿七婆,临走也会摸出几个小钱,他们能待在城里,阿七婆以及她的书屋是功不可没的。阿七婆生活很节俭,拿这些钱都去换了书,小屋越来越拥挤了。几年后,阿七婆的左邻献出了一间屋子……又几年,阿七婆的右邻也让了一间屋子……
这些年来,一所砖瓦小学(如今已改成了村务办),四个老师,累计有一百多个学生,先后考到了镇初中县高中,他们的成绩令那边的老师都惊叹呢,至于课外积累嘛,也令那边的孩子羡慕。
这回听乡邻念叨,村里又出了几件喜事。张家儿子进了重点大学,李家闺女回国后去了国企,孙家小妹做了老师,另一个李家儿子当了工程师,可谓人才辈出。马家三兄妹最为了得,他们成绩虽不好,但从书中学到了另一些本事,在外历练了五六年,返乡后建了一座度假村,带动了全村的经济,还筹划建一座真正的公益图书馆,并且已经动工了,打算聘请阿七婆担首任馆长。
“嗒嗒——”阿七婆摇摆着回来了。岁月匆匆,她已八十多岁了,所幸身子骨依然硬朗,白发挽的髻子也很整齐,素净的脸上更见慈祥,并未见多少老态。
在内屋和阿七婆叙了一会儿。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指指画册上的云朵,然后指指窗外的白云,问一个在看《闲情偶寄》的白胡子老人:“阿公,你说云是怎么来的呀?”阿公一想,笑呵着说:“云是用一滴水化成的。”
我想了想,假使换了我,我也会这样回答吧。
第三篇:做一粒优质稻子美文摘抄
那年中考,我以0。5分之差惜败重点高中,顿觉得天地变色,前途渺茫。而镇里普通高中五个班两百人左右,近年的成绩非常糟糕,一本达线的只有百分之二。
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在回家的路上,正遇见父亲挑着稻子从田埂走上大路,浑身泥泞。他见到我,停了一下,稻捆犹自上下摆动,他拿起扁担前的毛巾,擦了一把流到眼角的汗水,没有说话。感觉他在看我,然后叹了一声,说:“回去再说吧!”他挑着稻子径自走了。
我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理由。这是双抢,抢种抢收,我拿上扁担就去稻田了。母亲显然也听父亲说了,他们都保持着沉默。只是在我以自虐的方式干活时,母亲心疼地说:“伢子,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完的,慢慢来。”
这是一片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肥田,今年大丰收了。桂花叔一手拿着扁担,一手夹着香烟路过时,嘴里啧啧称叹:“大伯伯,不是说你买错稻种了吗?怎么收成这么好!”父亲一边捆稻子,一边应道:“是我家稻种自己努力的呢!”桂花叔笑了:“大伯伯说聊斋呢!”
父亲买错稻种的事全村都知道。他被骗了,花高价买的寻常稻种,栽下去长势慢,发现时已经迟了。父亲决定把它插在最好的田里,给予最好的照料。他挑农家肥,烧草木灰撒进去,这些先天不足的禾苗,似乎感觉到了父亲憋的那口气,在长时间的萎靡不振后,开始疯长,绿得都暗了,根根尖尖的叶子,沾着露水,盈盈亮眼,硬朗了,渐渐竟然鼓胀了,抽穗了,竟然比优质稻种收获更多。
父亲有点得意。他环顾稻田,说道:“所有的优质稻,起先都是瘪稻子!”
这句话台风一般席卷了我的心灵。是的,没有生来就优质的稻子,一粒优质稻,要经历许多年的培育,要走过很漫长的历程。最初的稻子,都如路边的狗尾草,营养不良,叶子焦枯,稻粒干瘪。当它发现了水田,并接受阳光、雨水的励志后,一代代的,把“优质稻”的愿望基因传递着,终于成了穗长粒大颗饱满的优质稻!
我的心里阳光汹涌。这些感恩的稻子,它们不负父亲的辛劳,勃发出所有的生命能量,焕发出夺目的精神异彩,力压优质稻,成为父亲的骄傲。而我,并非先天不足,更寄托着父母巨大而无声的希望,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成长,不敢面对稻子的不屈与倔强?
如果不想做一粒瘪稻子被风扬弃,就要努力成为一粒优质稻,在风的劲吹下,铿锵落地。不放弃,不言败,最大可能地利用周围环境,做最好的自己。“我一定要力争做一粒优质稻”,这句话脱口而出了,父亲愣了一下,旋即笑了,他挑起稻捆,扁担一路轻歌,父亲的歌声是对丰收的礼赞,也是对我的自信的肯定。
第四篇:做命运的上帝的美文摘抄
从13岁开始,瓦洛佳喜欢读小说,尤其是描写英雄的。作品中赤胆忠心、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同。他白天与朋友谈论的、夜里梦到的都是英雄,那种刺激是他难以抵挡的诱惑。于是,他决定成年后要去克格勃当间谍。
“尽管全世界所有人对间谍都不会有任何好感,但是要报效祖国和人民,就得去做间谍,用自己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瓦洛佳这样要求自己。
从281中学毕业,瓦洛佳准备报考列宁格勒大学,为将来到克格勃做间谍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父母不同意他的想法,认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希望儿子报考专科学校,以后当工程师。尤其是瓦洛佳的教练拉赫林,也强烈建议他上列宁格勒五金制造厂技校,根本没有必要冒着风险考大学。
因此,瓦洛佳既要努力学习备考,同时又要承受来自两个方面的沉重压力:在家里,是父亲斩钉截铁的命令、母亲无可奈何的哀求;到训练场上,是拉赫林苦口婆心的劝说。
无论父母与教练如何费尽心机,瓦洛佳都顽固地跟他们僵持着,不愿意作出丝毫让步,总是坚持自己的决定。三个最亲近的人只得威胁他,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得马上去参军。
不过瓦洛佳果断地回答他们,参军没有什么可怕的,去参军虽然离自己的目标稍远,但是不影响他的最终计划。
在瓦洛佳出生前,他的两个哥哥不幸夭折,因而他是父母的宝贝。父亲深深地爱着瓦洛佳,母亲对瓦洛佳更是舐犊情深,处处围着他转,除儿子外她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追求。
唯一剩下来的儿子瓦洛佳,已经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他们基本就是为他活着,实在不忍心让他上战场,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的精神支柱就会倒塌。可惜,他们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使瓦洛佳改变理想的办法。
冷漠无情地僵持几个月,最后瓦洛佳不但坚持住自己的意见,而且克服各种其他程序上的障碍,果断报考列宁格勒大学。这所大学白1724年创建以来,已经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瓦洛佳报考的那年,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报考人数和录取学生的平均比例是20:1,其中最热门的国际法专业比例高达40:1。经过残酷的筛选淘汰,瓦洛佳从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雀屏中选,进入列宁格勒大学的国际法专业,开始他的大学生涯。
在全球的大学中,列宁格勒大学的校同文化生活最丰富。每当夜晚来临,几乎所有的系就开始组织各种晚会。志向远大的瓦洛佳从来不参加这些活动,他经常悄悄抛开其他同学,独自躲在宿舍或者教室里看书。
自从活动改在宿舍里举行,瓦洛佳就到罔书馆学习。有时同学们左寻右找,最终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他,要他去参加活动,可是看着他非常专注的神情,又没有哪个同学轻易打扰他。
瓦洛佳23岁时,以优秀的成绩从列宁格勒大学顺利毕业。让瓦洛佳更加喜悦的是,他刚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神秘的克格勃就向他打开大门,接收他去那里做间谍,他终于如愿以偿。
瓦洛佳是乳名,他的全名叫做弗拉基米尔·普京。青少年时代追求梦想的经历,让普京形成坚强的性格。铸就坚定的意志,后来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用卓著的政绩和强硬、霸气、坚韧、冷静、正直的个人魅力,赢得俄罗斯人民的爱戴及尊重。
如果当初普京没有坚定不移的立场,没有把理想积极付诸行动,那么他后来最多是工程师,不会成为间谍和总统。可见,命运不能依赖别人,而要凭借自己去把握,只有做命运的上帝,才能主导自己的人生。
第五篇:做自己的知己美文摘抄
知己,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最亲密、最了解、最赏识自己、最值得珍惜的朋友。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到知己作为一种幸事。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鲁迅曾书赠瞿秋白一幅立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冰心在给巴金的信中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得不到知己作为一种憾事。于是不少人感叹:“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作家三毛,对知己有独到的见解。她说,知音,能有一个已经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一个也没有,那么还有自己。好好对待自己,自己,也是一个朋友。她的话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即做自己的知己。
人们常常注重在外界寻找知己,却常常忽略甚至完全忘记应该做自己的知己。其实,能不能找到知己,并不全由自己说了算;能不能做自己的知己,则全由自己说了算。比较而言,人生十分要紧的事情,不是立足于他助,而是立足于自助;不是找自己的知己,而是做自己的知己。
做自己的知己,在这方面,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值得借鉴。
比如曾子的“吾日三省我身”,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他说:“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即替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诚信之处?师长传授的学问有没有复习?”
比如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的“每日十三条生活准则”,就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办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2、寡言——除对别人或自己有益的话之外,不多说话,避免对人说空话。
3、秩序——用过的东西归还原处,做事情井然有序。
4、果断——该做的事,坚决执行;决定履行的,务必完成。
5、节约——不乱花钱,切戒浪费。
6、勤奋——不浪费时间,经常从事有意义的事情。
7、诚实——不欺诈,心地坦白,言行一致。
8、公正——不侵害别人,不因自己的失职而使人遭受损失。
9、中庸——避免极端,责人从宽。
10、整洁——身体、衣服以及居住的地方,保持整洁。
11、沉着——遇事不慌乱。
12、贞洁——端正言行,不损害自己的或别人的声誉。
13、谦虚——学习先哲的谦逊精神。他每天临睡前,总要对照“每日的十三条生活准则”逐条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言行。
再比如陶行知的“每日四问”,也是做自己知己的具体方法之一。其具体内容是: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自己的知己,不是自私、自恋、自闭,不是拒绝他人为朋友、为知己,而是由衷地接纳自己、爱惜自己、欣赏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立足于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只有先做好自己的知己,才能做好他人的知己,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真正的知己。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得到知己,也不会孤独、不会空虚。反之,如果不做好自己的知己,即使朋友遍天下,那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