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得抓住点什么的励志故事
假如你先天失明,从来没有真切地看过这个世界;假如你先天失明还是个被父母抛弃,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孤单无助的心还能去寻找幸福吗?
若是我,真的什么都抓不住了。我完全可以整天埋怨命运的不公平,整日顾影自怜。
也许,真的,我还不如那个广西盲童。他只有13岁,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平,却不失勇气和信心。相信,很多人都从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节目中,认识了这个男孩——韩平安。
小小的个子,黑黑的脸,其貌不扬的韩平安十分爱笑。笑的时候,露出几颗尖尖的牙齿。淳朴和简单的外表,就像小溪边丑陋的石头,没有人会关注。
就是他,在节目里,坚定并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我以后要做个盲人画家。”
“上帝关上了我眼睛这两窗,他就一定会打开我心灵之大门,让我走出黑暗并画出心灵的画卷。”听到这句话,在场的观众吹嘘不已。
韩平安现场表演画竹子。这是我第一次看盲童作画。他握住毛笔的手似乎充满了力量,落笔后一顿,自然成了竹子的节。另外一只手按在指上,他沿着指头给竹子添加竹叶,黑黑的墨沾染了他的手指。他却沉浸在作画的乐趣中,像一个天才的画家。画作简单却不失大气和美。嘉宾蒋大为先生,握着毛笔的手微微颤抖,他着重地画上了题了画的寓意:竹报平安。
大道至朴。
小男孩有一颗简单而纯真的心,不染纤尘。尘世间的一切不曾污染它。所以,那颗宝贵的心灵可以看到世间的一切,并能感受和触摸到美。
主持人董卿替韩平安表白:“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收音机,我喜欢小喇叭广播剧,我喜欢笑,我喜欢拥抱……”现场嘉宾娄乃鸣、阎肃、蒋大为和主持人董卿一一和他拥抱,他竟然高兴得哭了起来。
人,总得试着抓住点什么。
如果你不安于现状,如果你不满足于命运的安排,如果你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幸福……,那么你总会试着抓住点什么。
对于盲童韩平安来说,他试图抓住的是画笔,相信只要他坚持不懈,就肯定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精彩。对于史铁生来说,他抓住的是写作,因此他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页。
第二篇:敏锐地抓住事情的先机励志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美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时期。大多数美国人也开始利用这一段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这种背景下,威尔逊从军队退役回家,正在家乡做着小商品零售业务。但由于经营不得法,生意很不好,在短短的一年中,他已赔掉了十几万美元。
有一天,心情极度沮丧的威尔逊正在孟斐斯市郊区散步。突然,他看到这里有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地势低洼,既不宜于耕种,也不宜于盖房子,所以无人问津。就在这时,一个绝佳的投资计划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于是,他连忙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打听,看看能否以低价收购这块土地。
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答复之后,他立即结束了自己零售商的业务,以低廉的价格买进这块低洼的地皮。
可是,包括他母亲在内,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对他买进这样的一块地皮表示怀疑。他们对威尔逊说:“我们不了解你这样做的用意究竟何在?”
“我不太会做零售生意。”威尔逊说,“我想再干我的老本行——盖房子。”
“做你老本行我不反对,”他母亲也在一旁插嘴说,“可是,像你这样乱投资,买这块地皮简直是毫无道理。虽说价钱的确很便宜,但买下这样的一块废弃而毫无价值的土地在手上,再便宜又有什么用呢?况且,那块地皮太大,整个算起来也要不少的钱,利息的负担也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亲爱的妈妈,这种事我无法向您解说,请您不要再操心了。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我的判断不会比您差,有一天,您就会了解我的做法。”
“我倒不是干涉你的决定。”母亲接着说,“我只是提醒你,你的资金不多,要做最有效的利用。”
“是啊,”威尔逊的太太也在一旁帮腔,“你已经赔掉了十几万了,不能再胡乱冒险,难道我们这么多人的智慧不如你一个人?”
“这不是人多少的问题,亲爱的。”威尔逊笑着说,“因为你们都太不懂这一行生意,所以说的大都是外行话。就像你常跟孩子们说的故事中那个所罗门王一样,他一个人的智慧大,还是大家的智慧大?”
“你又要讲歪理了。”他太太被他逗乐了,也笑着说,“可惜你不是所罗门王。”
“在你们当中,谈地皮造房子,我就是所罗门王。”
“反正你决定的事,别人想反对也是白搭。”他母亲接过话头,叹息着说,“你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不知你哪一年才能改得缓和一点,听听你老婆的话?”
亲友们都起哄般笑了起来,年轻的威尔逊太太羞红了脸,低垂下头。
“我要是不听她的话,她怎么会跟我结婚?”威尔逊打趣地说。
亲友们被他逗得更乐了,在笑声中,一场争执云消雾散。而三年之后,事实证明了威尔逊这次的投资是何等正确。
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使孟斐斯市的人口大增,市区也迅速扩大起来。威尔逊买的那块地皮成了城市主干线延伸后的黄金地带,这时候人们才看出此地的环境是如何优美。
要在形成事实以前就看到并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很多事情就这样,一些商品在低谷阶段谁都想脱手,可只有少数人能看出这是不久之后的紧俏货而大肆囤积。
第三篇:演讲稿写作须抓住三个“点”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事先准备的供演讲使用的文稿。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能使演讲者的演讲扣人心弦、引起共鸣,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演讲稿的写作无论从立意选材、结构格式还是语言风格上都应该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必须抓住三个“点”,即切入点、动情点和升华点,只有找准这三个点,演讲稿的内容才能做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使听众产生心理共鸣。
一、找准切入点
演讲是向听众宣传某种观点或阐述某种道理,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述,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说教,那么,无论演讲者所讲的道理多么正确,都难以深入听众的内心世界,缺乏演讲应有的说服力、鼓动性和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构思演讲稿时,确立了鲜明正确的主题后,还应考虑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主题。这个“切入点”找得好,就能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驱动和调控听众的心理,使之更容易接纳演讲者的观点,也可以使演讲者所讲的道理更鲜明集中,避免了漫无边际、让听众不得要领的弊端。具体来说,找准切入点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名言、诗句、典故切入,创造浓厚氛围
名人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演讲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系的名言为切入点,可以为演讲主题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以具有优美深邃意境的诗句为切入点,可以创设出一种诗情画意;而典故则能唤起听众的类比联想,使演讲内容更具有象征性,例如:景克宁的演讲《“人啊,认识你自己!”》就用了名言式开头:
恩格斯曾经说过:“大自然——司芬克斯向每个人和每个时代提出了问题,谁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幸福;谁不能回答或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落入司芬克斯的魔爪,他所找到的,不是美貌的未婚妻,而是一只凶暴的牝狮。”那么,人类呢?人和人类社会有什么难题呢?
这篇演讲稿的开头就是借用恩格斯的名言从哲学的高度切入,同时又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故事的深层意义,提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这一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的深刻主题。当然,这种切入可以或名言或诗句或典故,切入适宜,都能收到“一语惊人”的效果。
(二)悬念切入,调动听众情绪
设置悬念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调动听众的情绪。在演讲中以与主题相关的悬念切入,通过恰当的烘托渲染,使听众急欲了解谜底,然后再破悬念,顺势引入主题,使演讲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任士奎的演讲《让爱永驻人间》是这样切入的: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能使你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中看见希望的绿洲;它能使你在千年不化的冰山雪岭中领略温暖的春意;它能使你在雾海苍茫的人生旅途中拨正偏离的航向;它能使你在荒凉凄冷的孤寂心里收获快乐的果实……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这么伟大?这么神奇?我要说,它就是——爱,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对自己同胞的真诚的爱心!
在这里,演讲者就较好地运用了悬念切入的方式,诱人着迷,引人深思。
(三)故事切入,引发听众联想
以讲故事作为演讲的切入点,使听众由此产生类比联想,阐述的道理就会更集中鲜明,也使演讲显得更富文化底蕴。白岩松的演讲《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就使用了这种故事切入的方法:
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在这里,听众自然就把卡萨尔斯的话同主题新闻界“做文与做人”联系起来,也就有兴趣去听作者是怎样阐述二者关系的,收到了较好的现场效果。
(四)反向切入,启发求异思维
正面切入演讲主题是顺理成章,而反向切入则是出奇制胜。反向切入就是脱离听众所熟知的视角和普遍共有的想法,出人意料地独树一帜,与听众的心理定势构成反差,让听众的思维和经验的惯性受到“挫折”,启发听众的求异思维,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演讲内容渐入佳境,例如张枢龙的演讲《我推崇敢于自我否定的女性》,是这样切入主题的:
有人推崇事业上有所作为的女性;有人推崇生活中温柔、贤良的女性;还有人推崇不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而且生活中温柔贤良的女性……可是,我却推崇敢于自我否定的女性。
发人所未发、反向切入、耐人寻味、启人深思,体现了演讲者对新时代妇女问题的真知灼见。
演讲稿写作的切入点远不止以上几种,只要演讲者不蹈袭前人,而是独辟蹊径地进行构思立意,创造性地进行探索,是不难找到最佳切入点的。
二、选好动情点
演讲是离不开事迹的,找准切入点也就是找准听众对故事的听取视角,而讲述故事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从演讲的实践活动看,演讲者只有针对听众的情感倾向,选好“动情点”,并运用有效的言语进行真挚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才能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一旦受到客观事物的触发,就会产生某种相应的情感活动。这种能够促使人的情感心理产生强烈情感活动的信息刺激点,就是“动情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体现、人们心理体验普遍性的情感状态等,当受到客观事物触发的时候,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意愿。比如蔡朝东的演讲《理解万岁》中有一段话:
将来,大家有机会到前线的话,请去看看我们牺牲了的战友。麻栗坡烈士陵园里,那一排排倒下的战士里面,有1966年、1967年出生的,几年前就为国捐躯了,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们能理解他们吗?如何看待他们的价值呢?
这就是打开人们情感大门的钥匙——动情点,它能给听众以思想启示和心灵上的感动,使人们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想启迪。因此说,用好这把钥匙,就可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如何来选准动情点呢?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评论人生价值的是非苦乐
在演讲稿的写作中,谈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在找准一个切入点、以事感人之后,虽然听众此时对故事中的含义能意会,但如果能够让演讲者说出来,更会激起强烈的共鸣。例如,祁晋疆的《战刀传到我手中》,在讲到一位学长在海拔5000多米的空喀拉哨所因下山背水而牺牲时,讲道:
演讲稿中怎样设计和安排升华点呢?对此,李燕杰曾经做过较为精深的论述。他说:“一次演讲,怎样达到高潮?这需要演讲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听众,在理论上一步一步地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一步地吸引听众,使听众内心的激情逐渐燃烧起来,演讲将自然推向高潮。”(《演讲美学》)李燕杰所言之“自然推向高潮”,其实正是因为演讲稿在撰写过程中有了精心设计的切入点,有了发自肺腑的动情点,才会自然推向升华点。如何引入升华点,许多有经验的演讲者在写演讲稿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和经验,具体说来:
(一)使用色彩浓烈的词语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一次“铭记国耻,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中,傅缨的《铭记国耻,把握今天》是这样升华主题的:
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群中。
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正是他们,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并使那音量越来越大,那旋律越来越强!
演讲稿以吉鸿昌的爱国行为做基点,然后高屋建瓴,联想千千万万个爱国者的精神,用“正是这千百万个赤子”、“正是他们”的提示语,通过三层铺排推进,概括出一代代爱国者的崇高情怀,使单一事例体现出的思想意义得到扩展、升华,燃起听众的爱国情感,产生感召力。
(二)通过对所举事例的阐释分析,提炼出超凡的观点或深刻的哲理
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女送自己回家。
日本*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所举事例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升华了演讲主题,唤起了听众强烈的爱国心。
(三)使用点化主旨的警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回味
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快结束时,他连续使用了两个重复的呼告语,使那警句立刻凸现了出来:
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什么。
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警句得来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在写作中将情感和理智融为一体,并辅以反复、倒叙、排比等多种加强论证言语力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可能的。肯尼迪总统的这个警句,不仅新意盎然,而且颇有深刻寓意,仿佛黄钟轰鸣,余音不绝于耳。
(四)艺术地运用熟语,以期听众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熟语,包括成语、民谣之类,通俗易懂,人们耳熟能详。如果艺术地加以利用和改造,将其作为升华点,更容易给人以心灵震撼和艺术享受。朱镕基总理在当选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一段讲话就颇具感染力,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总理将这些熟语导入连续的排比句式之中,再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升华了主题,又因其强烈的节奏感和陈中见新的造句手法,使人感受到了一股排山倒海的言语张力和气势。
引入升华点的方法在演讲稿写作中可谓多种多样,或是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听众创造一个真切动人的意境;或是通过精当、透辟的议论,使听众折服;或是语言运用富于变化,使听众情绪起伏等手法来掀起高潮。但无论怎样,演讲稿的升华点都应该体现出情感浓烈、哲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的特征,切记牵强附会、生涩费解,要以简洁得体的语句,恰切得体的方式,生动有力地将演讲推向高潮,切忌拖泥带水,冗长口罗唆。
演讲稿的写作是为了在以事感人的基础之上能够以情动人,最后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也就是说,应该如何尽快地将自己对主题的兴趣引发出听众同样的兴趣?如何以自己对材料的感情去点燃听众内心的情感之火?如何以自己对主题与材料的精深理解去启迪听众的思索?这些都关系着演讲的成败,也都同演讲稿的三个“点”密切相关。找准切入点,选好动情点,引入升华点,抓住了这三个“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实质要求,也就抓住了写好一篇演讲稿的“金钥匙”,从而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篇:抓住感动点 让场面感人
抓住感动点
让场面感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和点面结合的手法。
2、学生能够在场面中抓住感人点,使场面描写变得更加精彩。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最近,布置学生写了一篇记叙文。批改的时候,我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批语:“你的场面描写不够精彩。打动不了别人。”学生有些困惑,怎么样才能让场面描写打动别人呢?我想这一定也是大家的困惑。
大家都知道,写一个场面,首先是因为这个场面打了你,所以你才会去写。将它表现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抓住大场面里的感动点,让精彩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认识场面描写。
阅读名篇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个场面,思考: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看看这段文字都包含哪些要素。
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姥姥。明确:这个场面描写包括地点、人物以及事件。
场面描写的概念:就是对一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三、探讨写法:
(一)第一步:品读学生习作,初步探讨写作方法:
文段一: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到那里时,人很多。音乐会的场面非常宏大。有吹萨克斯的,有拉小提琴的,有弹钢琴的。灯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演奏开始后,大家都安静下来。音乐会十分精彩。我最喜欢一位男乐手吹奏的《回家》。好一派欢乐的气氛!
文段二: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到那里时,人山人海。音乐会的场面非常宏大。有吹萨克斯的,有拉小提琴的,有弹钢琴的。灯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那一刻,场内鸦雀无声。随后,在乐队指挥的号令下,乐师们开始合奏,每个人都很投入。那一刻,动听的音乐飞入了我耳中,令我沉醉。
突然一束灯光射向大厅后方,大家都好奇地往后看。一位男乐手深情地用萨克斯吹着《回家》,他很用心,头也随节拍而动。他慢慢走到前台,在灯光的照射下,我看到他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依旧陶醉在演奏中。观众们也被他精彩的表演带动起来了,和着节拍拍手,闭上眼睛随着节拍晃头,人们沉醉其中。
一曲终了,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整个音乐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思考:(1)这个两个片段描都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
(2)第二段文字显然更加具体,精彩一些:看看它和第一段文字有什么区别? 明确:两段文字都是写的音乐会上欢乐的气氛。
第一段非常简单,只写了概括地写了音乐会的场面。第二段文字非常具体,不仅写了音乐会的总体情况,而且还具体描写了音乐会吹萨克斯的男人。正是这个吹萨克斯的男人的演奏将音乐会带入了高潮。第二段除了注意点面结合外,还多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同时,听众的掌声,也烘托出整个演奏会的精彩。总结写法: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2、总景分人,面点结合——两个“基本点”。
3、多种手法,浓郁气氛。
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可以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二)欣赏文段,深化认识:
阅读下面的段落,思考:场面描写要点面结合,文章选取了哪个点?为什么要选取这个点?作者是怎样写这个点的?
这是挤车场面的描写 :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只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求的战斗呀!
明确:
作者选取了一个胖大嫂,因为胖大嫂的体型挤车非常困难,在描写她的时候,作者采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突出她挤车的困难。
总结方法:
1、要围绕中心选点;
2、点要有写出特色;
3、选择合适的描写方式;
4、写点要有重点。
四、写作练习。
链接新闻,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经历,以“考试”为话题,写一段场面。
第五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枝江一中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示范学校”。十八年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把握时代特点,高举改革大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根本目标,在教学管理上抓住“四点”。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大胆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攀登教育思想管理的“制高点”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引导和渗透。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捉不住,却又以一种强大的惯性支配和左右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阻力;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是当前影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就会寸步难行,教学研究就会事倍而功半。
——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真正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
——转变读书为升学,“英才”即人才的观念,确立多层次,多规格育才,多渠道、多途径成才,能为“四化”建立“添砖加瓦”即是人才的人才观。
——转变以分数论质量,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美、劳 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看重社会和高校评价的质量观。
——转变偏爱学习尖子、歧视差生、厌恶后进生等“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起点,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活赖以建立的基础;以兴趣为桥梁,兴趣是学生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以鼓励为方法,鼓励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进取的手段;以成功为原则,成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准则。
摆脱陈旧、过时的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提出一些鲜明而具体的教育观念入手,来引导教师捕捉住最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提出来后,老师们感到这一理论高深莫测,我们提出了“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的观点,让教师看得见,悟得透。一个班,学生总是参差不齐,我们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矛盾,在学校以往“班内分层”、“培优、辅差”等教学实践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层组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实行升、降层,此举,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使各层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在省数学年会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训练,一种终身的培训。学校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入学学习阶段将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对自己的知识提出质疑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解决客观问题的方法。正是如此,我们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每周开设了一课学法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晚自习从来不分配到科任教师,一律为学生自己学习。面对教师争抢自习的现象,我们明确提出了“种好自己的自留地,不侵占他人的责任田”的要求,并且要求课堂教学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
二、狠抓教学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在狠抓教学质量过程中,我们把评价、常规、课堂作为教学管理的三大“着力点”,尝到了许多甜头。
(一)突出“三.三”制的评价力度
所谓“三.三”制是指学校建立了三系三复合的评价模式。一个“三”是指三种评价对象构成三个评价系统。一是组织评价系统,即对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这一系统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工作状况和业绩评价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成绩评价系统。还有一个“三”是指教育评价手段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即三个维度与教学管理中的三个方面完全统一并复合为一体。一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工作目标完全复合;二是评价方法、技术与管理方法、技术复合;三是评价结果的处理与行政管理调控复合。
按照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教学管理整合在一起,发挥了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功能,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运行机制的动力作用。
首先,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改革的需要确定评价体系。学校于1999年拟定了《枝江一中十年发展规则和五年奋斗目标》;1999年人事制度改革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又拟定了《1999——2002年校长任期目标》,这一目标出台后,教务处、年级组等处室又分别拟定目标,分别与主管校长签定责任状。备课组、教师又分别与年级组签定了目标责任状。这些责任状就成了考核评价各单位、教师的依据。从整体看,这个目标体系的设置,其“管理需要”色彩也是很浓的,且随着每一年学校整体目标的变化,个别指标也是变化的。如1999年,为保证“省级示范学校”评估一次性通过,在考核目标中,都增加了“课堂教学不合格,一次性否决”的条款。十年来,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了3大系统、31项评价方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
其次与工作过程同步的评价过程。我们评价基层单位组织和教师的操作过程是与管理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步的一种“即时”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评价。评价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评价就跟到哪一步。使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的检查、督促指导过程变成了评价过程。这样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就大大增强了。如教务处设计了一张《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周报表》,每一个班在每周末,要将本周内各学科教师在普通话、提问、电教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数量统计,交教务处,教务员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学期下来,还很能看出一些问题。又如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学校也明确规定,教研组、备课组必须每周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每月25日将结果报教务处,与结构工资硬性挂钩。教务处也随时抽查,每月以教学通报的形式,向全校通报教学检查情况。
其三,充分地利用评价结果,逐步树立学校评价的权威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既是上一个评价周期的总结性环节,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开始,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且处理方式不同,评价产生的效度和信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明确提出了“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周密安排评价过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的要求,在处理方式上,一是作为奖惩、聘任教师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对单位、个人的奖惩,还是评先、职务晋升、提拔干部、聘任教师,都与评价结果挂钩。今年暑期聘任教师,我们先全面组织评价工作,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首次落聘18人,但没有一人闹意见。最终落聘的4个均是考评分在最后的几名。二是作为调整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数。无论是对宏观工作层面,还是对个人工作,都通过数据来全面、准确、细致地分析。
(二)突出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常规教学往往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习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教学中,加大了质量监控的力度。
强化四级质量监控管理。教师自我监控——每一阶段知识教学结束后应有书面质量分析,教案整理检查,这是重要的一环。教研组监控——期中、期末两次质量分析必须深入、透彻,发挥其导向作用。今年还与同类学校实行统一命题考试、联合质量分析的教研活动,使这一环节更为有力。学校领导重点监控——每学期在期中前后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调查诊断活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诊断评价,找出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本学期7——8两周共听课139节次,被听课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63.7%。市教育局全面质量监控——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两全视导”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状况和教师教学状况,以督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到位。正是依照规章制度,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突出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升降,一个学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力度。
如何管理课堂,我校注重了“七管”,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时间,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管气氛,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督促教师编教学计划和拟定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将课堂45分钟改为40分钟,开展学生整体评教活动,都意在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本学期教务处新出台了《枝江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三句话”(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要求。
三、加固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键仍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建设,是巩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注重突出“三个优化”。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构成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为此,我们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定期有主题地组织学习。拟定了《文明教师忌事忌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每年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树立教师学习的榜样。优化教师的身体素质。我们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把“在讲台上奉献四十年”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做课间操。工会每月组织一次群体活动比赛,充实教师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引导教师时时关注身体健康。优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学校实际出发,狠抓课堂教学,以“功夫放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为中心,开展了“青蓝杯”、“中流杯”、“红烛杯”优质课竞赛和展示课活动,重点突出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教改和科研能力,组织多种专题讲座,印发专题教育资料,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还帮助教师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论文。
我校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20名,其中30——40岁的教师36名,30岁以下的教师63名,占52.1%,青年教师是枝江一中的希望所在,是一支很有潜力可挖的生力军。为使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过五关考核办法》,力争一年适应,二年掌握教学基本功,三年独立工作。青年教师上岗后,对他们进行“四个三”的教育,即要有“三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勇于向上的朝气,摆脱平庸、不甘落后的英气)、“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口标准话,一篇好文章)、“三个心”(虚心,拜一位老教师为师;恒心,做到爱岗敬业;爱心,真正地热爱学生。)、“三节课”(入格课,提高课,汇报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没停留在一般性的培养上,而是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摔打,成为奉献型、业务型、研究型的“三型”教师。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业余为主、在岗为主、自学为主的进修学习,提高现代化的技能。不惜重金,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育教学研讨会。倡导青年教师“学点理论、搞点实验、写点文章”,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近几年,一批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1998年来,有16名教师主讲宜昌市级以上公开课,10名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付伟老师获化学优质课竞赛全国一等奖,谢辉志老师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一等奖,陈士武老师获湖北省劳技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创下了我校历史上最好成绩。研究之风浓郁,1998年以来,青年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有三名青年教师被认定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四、强攻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点”
找准出击的突破口,从而积累经验,从点到面,各个击破,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枝江一中多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强攻的突破点有二个。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狠抓“三类课程”的落实。我们提出,在三类课程中,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有所突破。为此,我们明确了在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确定了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了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每周开设知识型、技能型活动课各一次,新开设了英语沙龙、哲学沙龙、合唱培训、器乐演奏知识培训,象棋、围棋、形体训练等多种活动课程。原有文学社、数理化培优辅差、天文观测、劳技操作训练等活动课得到了加强。活动课程共计38种。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周末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健康引导。教务处还拟定了旨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人一技”考核实施方案》。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周”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三类课程”体系,涌现了一批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典型。中央教科所和省教研室的专家对我校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学校制订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学为基础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为枝江一中这艘航船添加新的动力源。要求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三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力争五年内出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的目标。为此,我们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室,创办了内部刊物——《教与学》,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宜昌市教研中心李绪德主任,王镇副主任等专家学才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科研辅导讲座,安排4位教师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教育科研学术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科研如何才能与教学紧紧结合起来呢?以往“课题”与“课堂”存在明显距离,“教”与“研”是分离的“两张皮”。在实践中,我们将钭“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以此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就是通过听课、评课、调查等形式,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中提练出课题加强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再将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课堂教学效率调查中,发现注入式、复制式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在“教贵引导、学贵创造”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启发——创新”的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各学科在总体教学模式之下又提炼出了符合各科教学特点的学科模式,如语文的“导练”教学模式、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英语的“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模式,政治的“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物理的“引导发现——分解探究”教学模式等等,以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喜人的态势。一是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课题招标实施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教育理论学习与考试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立项课题多,有中科院心理所的《元认知与教学干预实验研究》、省级《高中语文课程教材实验研究》、《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等七个省部级课题,还有历史、政治、数学、英语等市级课题四个。三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本学期12月中旬即将对语文课题进行验收。近几年来,围绕每一个课题撰写的论文有数十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十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
三是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不再局限于课程内容组织的优化,更主要依赖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推行课堂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头戏。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的能力,先后举办了四期计算机操作培训班,二期课件开发的专题培训班。目前,50岁以下教师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100%,35岁以下教师能进行课件开发设计的教师达80%。学校成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开发小组在全校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要求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个较成熟的多媒体课件,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写一篇多媒体学科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已编制出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系列课件,政治、物理、劳技等学科多媒体课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好评。其中,政治教师谢辉志设计的课件《国际价格》荣获全国优质课件奖,他用多媒体执教的《矛盾的特殊性》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抓住关键问题,探索新时期教学管理特点,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