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实战化训练的关键点
抓住实战化训练的关键点
实战化训练是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实战环境为背景,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而进行贴近实战的训练。要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作战,就目前而言,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至关重要。
抓好野战化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野战化就没有实战化。目前训练“野味”不足、难度强度不大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注重把部队拉出营区,突出各种天候条件下的多课题、多情况、多地形、多样式综合性演练,增大重点部队每年赴预定作战地区进行针对性研练的规模,加大依据作战预案、在预定战场环境条件下组织野战化训练的力度。要围绕规范野外驻训的组织实施,把相关应用训练课目串起来训、把昼夜训练时间连起来用、把各种作战能力合起来练的有效措施,探索走开多内容高强度集中训练的方法路子。要充分利用部队外训进点和返营时机,组织实战背景下的多方式机动能力训练,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指挥通信、野战生存、战斗勤务、多维防护和综合保障研练,促进训练难度强度向实战靠拢。
抓好集成化训练。遵循逐级训练、逐级融合、逐级形成战斗力的原则,应在按建制组训打牢专业基础后,突出抓好按作战任务编组训练,着重围绕侦察情报、指挥控制系统建立和各种信息融合、战场态势、目标信息分析及毁伤效果评估等难点问题,积极探索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和初级战术互联网,创新同步感知、交互作业、自主协同等作战指挥方式,实践以上带下、多级联动、同步实施的集成训练模式,抓紧走开单元合成、要素集成、体系融合训练的方法路子,促进部队战斗力的高效增长。
抓好对抗性训练。对抗性训练是开展实战化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方法。应把深化对抗性训练作为检验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单兵专业训练突出技术对抗,分队战术训练突出实兵对抗,首长机关训练突出网上对抗,切实在多层次对抗中全方位摔打锻炼部队。在完善模拟器材、目标设置、情况诱导等对抗性训练的基础上,要针对未来作战对手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思想,积极发展红蓝对抗、信息对抗、兵棋对抗等多种形式,注重运用模拟训练系统进行作战筹划对抗,运用复杂电磁环境构设进行信息攻防对抗,运用模拟蓝军和激光战场交战系统进行实兵对抗,推动实战化训练迈上新层次。
第二篇: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点[范文模版]
抓住教学中的关键点
在教学中,钻研与处理教材乃至课堂教学中,除了重难点外,还存在一个关键点的问题,教学就是要在确定与处理教学关键点上下功夫。只有把握好关键,才能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船舶精通急救》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学习中,教学的重难点总是与学生原有知识存在一些距离,教学的任务就是缩短乃至消除这种距离。教学关键点突出反映了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认识上的矛盾性,体现了教材内容上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展示了教学过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过渡。因此,确定与处理好教学关键点,对于顺利学习新知识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钻研教材时,弄清教材内容的层次与联系,明确重难点是抓关键点的基础。例如《精通急救》中人体解剖与生理学这部分内容,教学重点是人体九大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而我校培养学生今后是为了在船舶上任职。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急救技能。在这一章的学习中人体的结构及九大系统,是即联系又各有不同,理解这一部分存在一些困难,这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现实教学中我利用实训室中的骨架模具和脏器模具,分系统做个讲解,每个系统讲到的脏器,让学生对照模具观察,然后再讲解其功能。这样就能把握教学关键点,利用直观教学顺利地达到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目的。所以,关键点是“课眼”,处理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抓住“四个点”
——枝江一中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省级“示范学校”。十八年来,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把握时代特点,高举改革大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根本目标,在教学管理上抓住“四点”。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大胆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攀登教育思想管理的“制高点”
教学管理,首先是教学思想的引导和渗透。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捉不住,却又以一种强大的惯性支配和左右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种种教育弊端,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阻力;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是当前影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集中表现。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就会寸步难行,教学研究就会事倍而功半。
——转变基础教育为构建“金字塔”服务的目标观,真正确立基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的目标观。
——转变读书为升学,“英才”即人才的观念,确立多层次,多规格育才,多渠道、多途径成才,能为“四化”建立“添砖加瓦”即是人才的人才观。
——转变以分数论质量,以升学率论效益的质量观,确立德、智、体、美、劳 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看重社会和高校评价的质量观。
——转变偏爱学习尖子、歧视差生、厌恶后进生等“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以学生为起点,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以师生关系为基础,师生关系是教学、生活赖以建立的基础;以兴趣为桥梁,兴趣是学生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以鼓励为方法,鼓励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进取的手段;以成功为原则,成功是教学效果的最高准则。
摆脱陈旧、过时的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从提出一些鲜明而具体的教育观念入手,来引导教师捕捉住最强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提出来后,老师们感到这一理论高深莫测,我们提出了“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的观点,让教师看得见,悟得透。一个班,学生总是参差不齐,我们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学校数学教研组根据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矛盾,在学校以往“班内分层”、“培优、辅差”等教学实践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研究。即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分层组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并实行升、降层,此举,全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使各层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他们撰写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在省数学年会中获得一等奖。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训练,一种终身的培训。学校将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入学学习阶段将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对自己的知识提出质疑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事物,解决客观问题的方法。正是如此,我们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专门每周开设了一课学法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晚自习从来不分配到科任教师,一律为学生自己学习。面对教师争抢自习的现象,我们明确提出了“种好自己的自留地,不侵占他人的责任田”的要求,并且要求课堂教学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
二、狠抓教学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在狠抓教学质量过程中,我们把评价、常规、课堂作为教学管理的三大“着力点”,尝到了许多甜头。
(一)突出“三.三”制的评价力度
所谓“三.三”制是指学校建立了三系三复合的评价模式。一个“三”是指三种评价对象构成三个评价系统。一是组织评价系统,即对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这一系统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工作状况和业绩评价系统;三是学生学习状况和成绩评价系统。还有一个“三”是指教育评价手段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即三个维度与教学管理中的三个方面完全统一并复合为一体。一是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工作目标完全复合;二是评价方法、技术与管理方法、技术复合;三是评价结果的处理与行政管理调控复合。
按照这样一种模式,通过教学管理整合在一起,发挥了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功能,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运行机制的动力作用。
首先,依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改革的需要确定评价体系。学校于1999年拟定了《枝江一中十年发展规则和五年奋斗目标》;1999年人事制度改革后,选举产生了新的校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又拟定了《1999——2002年校长任期目标》,这一目标出台后,教务处、年级组等处室又分别拟定目标,分别与主管校长签定责任状。备课组、教师又分别与年级组签定了目标责任状。这些责任状就成了考核评价各单位、教师的依据。从整体看,这个目标体系的设置,其“管理需要”色彩也是很浓的,且随着每一年学校整体目标的变化,个别指标也是变化的。如1999年,为保证“省级示范学校”评估一次性通过,在考核目标中,都增加了“课堂教学不合格,一次性否决”的条款。十年来,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了3大系统、31项评价方案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
其次与工作过程同步的评价过程。我们评价基层单位组织和教师的操作过程是与管理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步的一种“即时”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终结评价。评价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评价就跟到哪一步。使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的检查、督促指导过程变成了评价过程。这样的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调控作用就大大增强了。如教务处设计了一张《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周报表》,每一个班在每周末,要将本周内各学科教师在普通话、提问、电教手段、作业布置与批改、下班辅导等方面进行数量统计,交教务处,教务员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一学期下来,还很能看出一些问题。又如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学校也明确规定,教研组、备课组必须每周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每月25日将结果报教务处,与结构工资硬性挂钩。教务处也随时抽查,每月以教学通报的形式,向全校通报教学检查情况。
其三,充分地利用评价结果,逐步树立学校评价的权威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既是上一个评价周期的总结性环节,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开始,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且处理方式不同,评价产生的效度和信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明确提出了“科学设计评价工具、周密安排评价过程、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的要求,在处理方式上,一是作为奖惩、聘任教师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对单位、个人的奖惩,还是评先、职务晋升、提拔干部、聘任教师,都与评价结果挂钩。今年暑期聘任教师,我们先全面组织评价工作,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实施“末位淘汰制”,首次落聘18人,但没有一人闹意见。最终落聘的4个均是考评分在最后的几名。二是作为调整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数。无论是对宏观工作层面,还是对个人工作,都通过数据来全面、准确、细致地分析。
(二)突出常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
长期以来,我们的常规教学往往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习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针对这种情况,在常规教学中,加大了质量监控的力度。
强化四级质量监控管理。教师自我监控——每一阶段知识教学结束后应有书面质量分析,教案整理检查,这是重要的一环。教研组监控——期中、期末两次质量分析必须深入、透彻,发挥其导向作用。今年还与同类学校实行统一命题考试、联合质量分析的教研活动,使这一环节更为有力。学校领导重点监控——每学期在期中前后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课堂教学调查诊断活动。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诊断评价,找出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本学期7——8两周共听课139节次,被听课教师77人,占专任教师的63.7%。市教育局全面质量监控——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两全视导”活动,(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检查学校教学管理状况和教师教学状况,以督促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到位。正是依照规章制度,加大了质量监控力度,学校形成了求真务实,严谨善导,生动活泼,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突出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升降,一个学科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都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力度。
如何管理课堂,我校注重了“七管”,管方向,保障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减少课堂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课堂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管容量,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思维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比例恰当,构成完整;管难度,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水平程度使学生可以接受;管程序,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敦促教师树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识,学习和应用现成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管时间,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管教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强化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性、灵活性;管气氛,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督促教师编教学计划和拟定目标,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将课堂45分钟改为40分钟,开展学生整体评教活动,都意在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本学期教务处新出台了《枝江一中课堂教学规范》,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三句话”(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要求。
三、加固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点”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关键仍在教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和建设,是巩固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点”。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注重突出“三个优化”。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构成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为此,我们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定期有主题地组织学习。拟定了《文明教师忌事忌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每年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树立教师学习的榜样。优化教师的身体素质。我们打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把“在讲台上奉献四十年”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求教师与学生一道做课间操。工会每月组织一次群体活动比赛,充实教师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引导教师时时关注身体健康。优化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学校实际出发,狠抓课堂教学,以“功夫放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为中心,开展了“青蓝杯”、“中流杯”、“红烛杯”优质课竞赛和展示课活动,重点突出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教师教改和科研能力,组织多种专题讲座,印发专题教育资料,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理论考试,还帮助教师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论文。
我校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20名,其中30——40岁的教师36名,30岁以下的教师63名,占52.1%,青年教师是枝江一中的希望所在,是一支很有潜力可挖的生力军。为使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三年过五关考核办法》,力争一年适应,二年掌握教学基本功,三年独立工作。青年教师上岗后,对他们进行“四个三”的教育,即要有“三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勇于向上的朝气,摆脱平庸、不甘落后的英气)、“三个一”(一手好字,一口标准话,一篇好文章)、“三个心”(虚心,拜一位老教师为师;恒心,做到爱岗敬业;爱心,真正地热爱学生。)、“三节课”(入格课,提高课,汇报课)。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没停留在一般性的培养上,而是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摔打,成为奉献型、业务型、研究型的“三型”教师。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坚持业余为主、在岗为主、自学为主的进修学习,提高现代化的技能。不惜重金,派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有2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育教学研讨会。倡导青年教师“学点理论、搞点实验、写点文章”,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近几年,一批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1998年来,有16名教师主讲宜昌市级以上公开课,10名教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付伟老师获化学优质课竞赛全国一等奖,谢辉志老师获湖北省政治优质课一等奖,陈士武老师获湖北省劳技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创下了我校历史上最好成绩。研究之风浓郁,1998年以来,青年教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4篇,有三名青年教师被认定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四、强攻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点”
找准出击的突破口,从而积累经验,从点到面,各个击破,实现质的飞跃,这是枝江一中多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强攻的突破点有二个。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狠抓“三类课程”的落实。我们提出,在三类课程中,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有所突破。为此,我们明确了在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确定了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了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每周开设知识型、技能型活动课各一次,新开设了英语沙龙、哲学沙龙、合唱培训、器乐演奏知识培训,象棋、围棋、形体训练等多种活动课程。原有文学社、数理化培优辅差、天文观测、劳技操作训练等活动课得到了加强。活动课程共计38种。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周末系列活动也得到了健康引导。教务处还拟定了旨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人一技”考核实施方案》。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周”活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课内外相结合的“三类课程”体系,涌现了一批全面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典型。中央教科所和省教研室的专家对我校注重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学校制订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学为基础的工作方针,明确提出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为枝江一中这艘航船添加新的动力源。要求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三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重点围绕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力争五年内出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的目标。为此,我们成立了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室,创办了内部刊物——《教与学》,制定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宜昌市教研中心李绪德主任,王镇副主任等专家学才来校为教师作教育科研辅导讲座,安排4位教师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教育科研学术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科研如何才能与教学紧紧结合起来呢?以往“课题”与“课堂”存在明显距离,“教”与“研”是分离的“两张皮”。在实践中,我们将钭“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以此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就是通过听课、评课、调查等形式,找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中提练出课题加强研究、形成成果,然后再将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课堂教学效率调查中,发现注入式、复制式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我们在“教贵引导、学贵创造”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启发——创新”的学校整体教学模式。各学科在总体教学模式之下又提炼出了符合各科教学特点的学科模式,如语文的“导练”教学模式、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英语的“复习、导入、操练、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模式,政治的“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物理的“引导发现——分解探究”教学模式等等,以教学模式为载体,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呈现喜人的态势。一是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课题招标实施方案》、《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育科研成果奖实施办法》、《教育理论学习与考试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立项课题多,有中科院心理所的《元认知与教学干预实验研究》、省级《高中语文课程教材实验研究》、《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相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研究》等七个省部级课题,还有历史、政治、数学、英语等市级课题四个。三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本学期12月中旬即将对语文课题进行验收。近几年来,围绕每一个课题撰写的论文有数十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先后有十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
三是以教育手段现代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我们不再局限于课程内容组织的优化,更主要依赖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推行课堂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头戏。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的能力,先后举办了四期计算机操作培训班,二期课件开发的专题培训班。目前,50岁以下教师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100%,35岁以下教师能进行课件开发设计的教师达80%。学校成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开发小组在全校开展了“三个一”的活动。即要求3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设计一个较成熟的多媒体课件,至少上一节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写一篇多媒体学科教学论文。到目前为止,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已编制出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系列课件,政治、物理、劳技等学科多媒体课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好评。其中,政治教师谢辉志设计的课件《国际价格》荣获全国优质课件奖,他用多媒体执教的《矛盾的特殊性》一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实践证明,“管理出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抓住关键问题,探索新时期教学管理特点,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四篇:抓住字理教学关键点(最终版)
抓住字理教学关键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中心校:容纯杰
内容摘要:利用汉字的构字原理及规律,把握字理教学的关键点,提高低年段识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字理教学 创设有效课堂
我校字理课题的立项到至今已是第三年头,我通过字理网上的学习,研读名师的著作,似乎对字理教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字理识字教学根据字理,从分析汉字的结构入手,灵活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教学,使抽像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使学生轻松学习汉字,减轻学生负担。
崔峦老师说:“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教学中寻找构字规律,初步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就能主动识字,自觉完成识字任务。
小学低年级识字是重点。如何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我们课题组经过讨论,觉得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让学生有整体的认识,实验教师还根据教材,与课题组教师共同讨论,找准识字教学的关键点,从而比较有效的提高课堂识字的效果。
我们认为教学时,可以按笔画或结构部件引导学生识记,依据其构字的原理进行解说和识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可能讲得太深,如何实施教学,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轻松学习。
“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教学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正如国家语委主任许嘉摊所说:“特别是在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让孩子们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较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有限”。因此,决定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便抽象型的汉字通过生动、具体、形象地方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我们从黄亢美老师编排的部首汇编及查阅各种资料,把一年级要求掌握的部首汇集起来复印给孩子们人手一份,然后让实验班的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每天有目的识记几个,日积月累,会让孩子有系统的认识。
2、加强直观、化难为易。
低年级地重的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许多抽象的概念单凭教师生硬的讲解、灌输的是难以凑效的。如果教师适时地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便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我们从网上或书上下载截取识记的部首的图示给实验班的老师,让她结合教学内容,恰当的渗透字理识字的知识,让孩子在生动的图示面前懂得部首的构件及变形的过程,从而促进记忆。
3、重理解、优化记忆。
实践证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在“字理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图片、幻灯、电脑等来演示汉字的转化过程,并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汉字,达到提高记忆效果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强化学习,期末抽检学生的学习测试效果较好。
在形声字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实验老师结合教材,适当的对学生渗透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探究分析、归类,初步让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引导学生发现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同字族的新字,加深汉字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贾国均老师说:“字理识字具有同步研究的开放性和博采众长的兼容性。”我们课题组成员从研究中得出共识,课堂教学渗透字理识字是好的,但教学中不能为了字理而忽略其他的识字方法,我们应该结合教材,找准字理教学的关键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
参考文献:
第五篇:实战化教学训练该如何“化”
实战化教学训练该如何“化”
开栏的话军队为打仗而建,军人为打仗而生。在人民军队的序列中,各级军官在练兵打仗、带兵打仗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作为培养军官的摇篮,军队院校在部队打仗能力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主席强调,军队院校“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军队院校必须大力提升教学训练的实战化水平。近年来,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加速推进,但在实践层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近日,全军实战化军事训练座谈会召开。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军队院校要以这次重要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扎实推进实战化训练。从今天起,本版开设《课堂离战场有多远·聚焦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专栏,敬请关注。实战化首先是思想的升华、意识的强化——院校教育要真正贴近战场,就要确立为战教战的办学理念怎样理解实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官兵从一场演习中得到升华。几年前,该院组织学员进行实兵实装实弹演习,参演学员在教员的带领下时而进行实弹射击,时而投入红蓝对抗演练,演练场爆炸声、枪弹声、厮杀声此起彼伏……演习复盘总结时,应邀前来观摩的专家连声发问:“演习的战术背景是什么,作战意图是啥?”“演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打个枪、放个炮吗?”“场面虽然热闹,可看不出教学的侧重点在哪里!”一位院领导坦言,实战化教学喊了这么多年,可大家对实战化的本质要求理解还不深。什么是实战化?我们的课堂离战场还有多远?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如何搞?院党委“一班人”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实战化教学训练就没法深入。他们在全院组织开展实战化训练大讨论,引导官兵集中研究实战化。“实战化,实是基础、战是核心、化是过程!”采访中,该院军事教育研究室主任洪庆根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实战化首先是思想的升华、意识的强化,院校教育要真正贴近战场,就要确立为战教战的办学理念。”该院训练部领导对笔者说。按照这一理解,该院党委机关组织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解决教学训练中与实战脱节的问题。——实战化名不副实,“贴标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认为实装实弹实爆就是实战化,认为组织了几次演习就是实战化教学训练。——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的和打仗需要的相差甚远;教学方法老套,传统的宣讲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不好,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跟不上部队军事训练的节奏。——为战教战的理念树得不牢,演练编脚本、照稿念、偏训漏训的现象还未完全杜绝;有的教员满足于学员在考试中打高分,在竞赛活动中拿奖牌,但对军事技能和组训能力培养不太重视。——实战化氛围还不浓厚,官兵钻实战化、教实战化、投身实战化的自觉性不高,“化”的过程体现不明显。为解决这些问题,该院从2013年年底开始,全面启动“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探索“本科教育综合化、任职教育专题化、士官教育科目化、研究生教育课题化”的办学之路,提高教学训练实战化水平。既要防止闭门造车,也要避免浅尝辄止——院校教学训练要源于部队融入部队,更要先于部队引领部队今年4月,该院海岸导弹指挥专业的学员再一次来到驻地某导弹团,依托部队进行为期半个多月的实装操作训练。学员们告诉笔者,这已是他们第3次与部队官兵一起训练。据带队的教务处参谋介绍,随着与部队联教联训机制的建立,教员、学员到部队参加演习和训练活动、到装备生产厂家的车间跟学等已成为常态。仅去年以来,学院就组织20余个批次的人员外出参训见学。“实战化教学训练必须防止闭门造车,要通过与部队联教联训,使广大教员学员了解部队、熟悉部队,最后实现融入部队!”该院领导说。“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是对院校办学育人的基本要求,那么,是不是向部队靠拢了就万事大吉了呢?对此,该院党委的认识十分清醒: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学训练要源于部队融入部队,更要先于部队引领部队,既要防止闭门造车,也要避免浅尝辄止。据介绍,该院调研组定期到部队了解训练情况和人才需求,到海军航空兵学院了解“3”对接“2”的任务需求,并提前设计舰载机、预警机后舱、无人机操控手等飞行员的成长路线图,从更高层次谋划人才培养。该院党委提出,实战化教学训练不能跟在部队后面亦步亦趋,而要为部队提供先进的作战理念、方法。海岸导弹指挥专业教员陈邓安和同事立足海军现有装备,研发的“某海域目标战法”被评为海军优秀战法,其成果直接运用于部队。在学科建设中,该院重点围绕海军信息化建设和作战训练重难点问题、武器装备预研关键技术确定研究方向,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等被写进课题研究规划。他们着力建设航母和无人机等装备保障实验室、导弹攻防对抗和航空反潜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室,为教学训练提供重要支撑。既要注重知识技能传输,又要注重环境氛围熏陶——把实战化的“种子”植入学员头脑,不能仅靠几场演练几堂课对于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员来说,“死亡”这个词似乎很遥远。但自从进入军校,学员董旭辉就懂得了一个道理:是军人,就要直面“死亡”。新训时,队里组织按“三分四定”整理行装,小董不明白为何要在后留包上填写家庭地址,队长告诉他:按照战备规定,这是为了牺牲后寄给家人的。队长的话令小董心头一震,对军人的使命产生了新认识。“是军人就要准备打仗,打仗就要面对生死。军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带兵人,更要强化打仗的意识。把实战化的‘种子’植入学员头脑,不能仅靠几场演练几堂课。”该院政治部领导介绍,他们采取“实战化氛围+实战化平台”的办法来达到这一目的。试举一例:该院所有新学员在入伍训练中枪不离身,48天携枪训练、生活,吃饭、睡觉也不例外。一些教员告诉笔者,别小看这个简单的举措,对培养学员的军人意识、打仗意识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有人认为,院校基础文化课与实战关联不大,在该院采访,笔者对此有了新感受——《大学英语》背写的是海军专业词汇、口语练的是舰艇海上相遇的国际对话;《高等数学》除了学基本知识,还增加了用公式原理分析战场模型的内容。该院积极打造实战化训练平台,让学员在战争预演中增强打仗本领。该院去年以来组织的训练活动,足以说明问题——去年6月,学院举行“砺剑-2015”毕业学员综合演练,将导弹、航空类93个专业串接,通过多兵种混编的形式,让毕业学员在演练中增长本领。去年夏季,学院举办“剑鹰”系列海上技能对抗赛,设置有舢板、帆船、水上救生、武装泅渡等7个海军特色技能项目的角逐,全军8所院校派出专家来院观摩学习。去年冬季,学院举办“剑鹰”系列陆上军事技能对抗赛,男女学员围绕战场转移、核生化防护、船只机动等10个实战化科目展开对抗训练。用制度创新固化实践探索成果——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效益,要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上下功夫“科学训练周周讲、月月提,为何总得不到解决?”这天,在某系召开的训练安全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人员对训练伤高发的问题集中讨论。“不仅要喊科学训练的口号,更要有科学训练的举措、科学训练的制度机制!”一名教员说。该院教学改革办公室主任徐伟勤对此深表认同: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效益,要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上下功夫。去年初,该院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通知》《课堂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标准》等文件,明确要求教员授课必须备齐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教材、教案和课程实施情况记录表等5大件,促进教学训练活动步入标准化、规范化。教学过程周期长、环节多、交叉多,如同“千条线”同穿“一根针”。为促进全年教学工作的条理化,学院每年编发《教学训练例行工作汇编》。笔者翻开2016年最新版本发现,在《教学训练例行工作一览表》中,全年的每项工作什么时候干、谁负责、干到什么标准等一目了然。此外,该院还积极建立联教联训、教学评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促进教学训练各项任务有序有效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院探索的《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长效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用打仗标尺衡量办学育人成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 李 鸣习主席鲜明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和源头,坚持战斗力标准的最终体现是:用打仗标尺衡量办学育人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有力牵动下,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明确,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和平积习影响,实践中一些偏离打仗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训练脱离实战、脱离部队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用打仗标尺衡量办学育人成效。对照打仗标尺确立办学理念。如果思想上不谋战、不愿战、不练战,实战化教学训练就是空谈。院校要培育打仗人才,就要坚持做到:凡是有利于打仗的思想观念要大力倡导,凡是偏离打仗标准的思维定势要坚决破除。要毫不动摇地把能打胜仗作为办学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筹划工作以能打胜仗为依据,部署工作以能打胜仗为统领,检验工作以能打胜仗为标准。对照打仗标尺推进办学实践。为战、教战、练战、研战是军队院校的根本价值,要按照“名师必晓于战”的要求,科学构建教员队伍培养、考核、使用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大力拓展实战化办学平台,在深刻把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的基础上开展联教联训,在融入部队的同时助力部队实战化训练。对照打仗标尺提升育人质量。院校培养的人才,将来是要带兵打仗的,必须坚持“源于部队、高于部队”,贯彻落实习主席“面向战场、面向部队”的指示,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推动教学理念与打仗要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实战接轨、教学手段与战训模式对接、育人环境与战场氛围对接,让人才培养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从根本上解决毕业学员“水土不服”的问题。要防止和克服“自我培养、自我评价”,切实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权和反馈权交给部队、交给战场,努力实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