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题目)
1、看图感悟:
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生读古诗)
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一组学生开火车读。(火车出现两次故障)
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学生纷纷举手)
9、再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读后响起掌声)
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抢读:
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1、合作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式识记)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如:⑴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⑵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识记“菊、橙、橘”。⑶编顺口溜:“自言自语──记”。⑷生活中的广告标语识记“残”字。
三、再读感悟,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全认识了宝宝,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读读古诗。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4、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⑴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诗歌的画面。
⑵秋天在你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
5、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时没有感情。
生2:声音有点小。
6、指导朗读:
(结合古诗内容辨别语调。)
⑴现在老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吗?
(老师范读)(掌声)
师:谢谢!
⑵学生评价: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声音亮。
生:老师发音正确。
生:老师读时句子中间有停顿。
师:谁敢向老师挑战?
7、指名读,评价:
师: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时句子中间没有停顿。
师:你听得很认真,你有信心读一读吗?
(生摇头)
师:句中怎么停顿呢?看来有困难,不过没关系,我再来读一次大家听听在哪儿停顿,边听边在书上用“/”标出来好吗?
生:好!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8、学生自由体会读。
9、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师: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
10、老师指名背,找学习伙伴,互相背诵。
四、课内延伸
1、过渡: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指名背诵,教师相机指导,背得好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导后再背一遍。
师:还有许多同学想背,可是现在没时间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背。下周我们举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好不好?
生:好!(声音响亮)
3、作业: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教学评析】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的形式巩固了生字。抢读时,不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学生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长了技能。
第二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田字格
教学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题。、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题,学生齐读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自由读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
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标关于学生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
菊
秋之美
橙
橘
第三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第四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抬起右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师对“首”作强调:下面是“自”不是“白”),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用上我们在识字一学过的成语来形容这些美丽的景色。(生回答:层林尽染,山河壮美……)不光我们现代人喜欢秋天,赞美秋天,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苏轼他也写了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送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题目叫:赠刘景文(板书)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语文书第15页。
二、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3~4遍)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1~2遍)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识字
1、出示本课6个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朋友,读完以后,有哪些字比较难读,你在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读错了,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生自由读,全班交流,师做重点指导,必要时领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刘景文 菊花 残枝 君子 橙色 橘子(齐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练读词语。
4、保留生字,抽读。
5、这些生字大家都读的非常准确,相信大家也有自己能很快的记着这些生字,你把哪个字记的最牢?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鼓励好的识字方法)
6、齐读生字。(师檫掉生字)这些生字现在跑到古诗里去了,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
四、学习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以夸张的节奏、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请同学们把书合上,(师在黑板上一边进行简笔画——焉而低垂的荷叶、枯萎的菊枝、黄澄澄的橙子、绿油油的橘子,一边用赞美的语言描述这美丽的景色。)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同学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师放古典的轻音乐)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①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②生自由练背。③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采用激励方式。)
五、写字
1、小黑板出示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3个生字:首、刘、记。生自由认读,抽读,小老师带词语教读。
2、我们看到一个生字能不能马上就动笔写?对,要先观察。观察什么呢?(生:观察它是什么结构,观察它的重要的笔画,观察发生变化的笔画……)那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吧,呆会儿看谁观察的仔细,提醒大家的最好。(生观察生字,并全班交流。)
3、师范写生字(边写边指导)
4、生练习,师作评价、展示。(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乐于写字。)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1)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2)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1、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2、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3、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1)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2)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3)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1、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2、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3、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5、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
6、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
7、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8、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9、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来源地址:www.7139.com/jiaoan/xiaoxueernianjiyuwenjiaoan/429030.htm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师: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
1、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三、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齐读后下课)
【设计意图】改编古诗,让学生产生喜欢读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菊
秋之美
橙橘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时,重在朗读、背诵。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让学生结合课件插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什么”。
学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可简单讲解。古诗朗读要把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教师可通过同桌互相听读、有针对性地抽查、鼓励到台上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2、教师可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它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
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齐读古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再读感悟,练习背诵。
试着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指导。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观察、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学生讨论,对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4、质疑:还有什么问题?
5、同桌练习背诵这首诗。
四、趣味实践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出相对应的诗句。
2、卡片连诗。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学生按生字出现在诗句的先后顺序,摆好卡片,然后连起来,试着背诗句。
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刘、记、枝”三个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练习。
4、学生仿写一个字后,同桌互相评改,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5、自己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课外阅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趣味实践活动。
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施教时间:9.8
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宋代有位诗人偏爱秋天,曾有诗说……
2、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学生如会背可跟背。
3、今天,我们就一起认真学习苏轼的这首《赠刘景文》。
二、审题、简介诗人
1、理解诗题。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的相关资料。
3、教师补充
三、精读古诗,解决疑难
四、释词连句,理解诗意
1、学生试根据词意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连起来试着整首诗的意思。
五、探究古诗,想像感悟。
1、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深秋时节?(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2、诗中所描绘的春天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什么感情?
六、感情朗读,品味诗境。
(1)讨论:朗读处理
(2)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3)学生质疑。
七、师生归纳学生本课的学生方法。
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尝试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提高阅读的质量。)
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积累,形成个性的体验,进一步培养了语感。)
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将积累的成果展示出来,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他人也是个促进。)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阅读在线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回忆学习方法。
二、学习《山行》
1、审题,简介作者
“山行”意即在山中行走。
交流预习情况。
教师补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着有诗文集《攀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在晚唐时期成就颇高,因此后人称杜甫“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初读读准音:“斜”、“霜”
3、再读知大意
4、精读明诗意。
5、研读悟诗境
6、品读表诗情
讨论朗读处理
师范读,生仿读
指名读,互评互学
边读边想象画面。
熟读成诵。
7、学生质疑。
三、我会背
把今天学的两首诗背给家里人听,听他(她)评价评价。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7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要
1、结合课文插图,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读古诗,看看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3、认读生字。
二、激趣导入,初读感知
1、课件展示:秋末景象图。
2、仔细观察画面,指导看图:
⑴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⑵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3、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4、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
5、指名读,正音。
6、要求人人都读正确,要求同桌互读。
三、学习生字
1、互助合作:课件出示生字,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⑴人人会认。
⑵交流识记方法。
2、检查识字情况。
3、课件出示要书写的生字:
枝记刘
四、重点讲解
1、读文质疑:
师: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你知道吗?把你读懂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交流。谈自己的初步感知。
哪些词、句你读不懂,画出来打个问号。
2、请你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估计:
擎雨盖傲霜枝残
4、我们想办法一起来解决。结合图片,引导理解。
5、讲诗意,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五、感受意境
1、通过诗中哪些词句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体会秋天特点。
2、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交流感受:
收获的季节,富有生机的季节。
3、师:谁能读出这种情感?自由练读,等会儿展示。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a)背诵积累
师:看谁能背诵这首诗。
六、课堂作业
完成《书写本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收集秋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赠刘景文》这课朗读感悟之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情况,再听教师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学生自己模仿读,读准字音,读出韵律节奏,再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师生交换读,双向反馈。学生不断模仿教师读,教师可对学生不足指导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反复朗读,感受意境;感情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在朗读本诗时,有些句子较难读,所以这时就需要老师去领读。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0
一、教材简说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1被崛仙字。会写生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毕不侗乘泄攀,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弊约憾粒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弊杂啥粒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毙∽槎粒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弊杂啥粒结合图理解诗意。
2毙∽槟谔致劢涣鳎教师相机点拨。
3弊杂勺楹希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苯淌Ψ抖粒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苯淌γ枋鍪意,激发学生想象。
2庇懈星榈乩识痢⒈乘小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⑴指名读:
(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⑵引出生字教学:
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⑶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⑴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⑤教师随机评价:
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⑵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⑶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快知诗人,解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多媒体出示读)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
二、初读板快古诗,读通读顺
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自读指名读齐读
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
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
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理解板快解字词、明诗意
1、第一层
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来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到了哪个季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秋末冬初”并板书
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么具体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a感受是指秋天已过冬天刚到的秋末冬初时节
b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1)什么是荷尽,尽(完,指凋谢)(出示图片)
——由此带出:初夏—盛夏—秋末冬初
在初夏时节,荷叶是怎么样的呢?你们看,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示生齐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生齐读)
现在到了秋末冬初又是怎样?出示衰败的荷叶,你看如今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荷尽已无擎雨盖,
理解“擎雨盖”指荷叶
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雨盖,原指雨伞比喻荷叶就像是撑开的雨伞。课件出示,荷叶田田,你觉得像什么?多像向上撑开的雨伞啊!
下雨了,老师给其中的一片荷叶来一个特写镜头,你们瞧,点点水珠都被撑在了荷叶上,能像雨伞一样撑住雨点的就是荷叶啊
师补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2)菊残犹有傲霜枝。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是写秋末冬初呢?为什么说可以从这里看出来呢?
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菊残(凋谢的菊花)
犹有:还有
(平时碰到有不理解的内容,你是如何解答的)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还要会根据词语来选择合适的解释
傲:a坚强不屈的样子b自高自大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节,气温下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早上起来,看见那地上白白的一层,天越冷霜越厚,(看课文插图)当时天气怎样?
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谢了,还剩下枝条傲然挺立着,不怕风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师小结: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洁的代表,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对荷花和菊花情有独钟,说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说性情恬淡,不争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齐读两句)
3)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说明都成熟了
荷叶原来像撑开的雨伞,如今全都枯败了,再也无法遮挡雨水,菊花也凋零落尽,然而它的残枝却带着孤风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许有人会觉得萧条无味吧?可苏轼是怎样却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的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苏轼对刘景文说了些什么?就像对老朋友说话一样
整首诗的意思
7、师小结:(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顺,古诗的语言凝练简洁,随着历史的变迁,很大一部分字词的含义产生了变化,在学生的回答中强调可以适当增、换、等,作者写诗的时候往往要反复推敲,而我们学古诗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领悟出其中的内涵)
师小结:对老朋友说的这样亲切自然,刘景文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四、感悟板块悟诗境,体诗情
1为什么赠?
师:就像同学们一开始所提出来的那样,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呢?(生答,好朋友……)
a)简单介绍刘景文刘景文,北宋时河南开封人,是苏轼的朋友,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敬佩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
b)师:其实苏轼对刘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诗中有所体现,
君: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橘古代称嘉树,树有刺,结的果子却是圆的,有傲骨,但对人随和,因为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显出盎然生机,而且结出色形俱佳、味道鲜美可作馈赠礼品的果实。
四个字中,有两个是表示颜色的,橙、橘经爱住初冬严寒之考验,不仅枝叶依然,而且色彩斑斓、味道鲜美,在这样寒冷的季节,是多么难得多么让人喜爱呀。傲:坚强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
自然地联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进而明白诗人是对刘景文的一种称赞和鼓励
2感情朗读,
1、在诗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这样品格的人,他对刘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这字里行间,千言万语都浓缩在这短短二十八个字里面,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后再读——齐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
凋谢的无奈,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冬景的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与下句的“犹有”形成对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菊残/犹有//傲霜/枝。”
欣喜之情声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表现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
“一年/好景//君须/记,”
语调高亢、热烈,重读“好”和“须”,表现出殷勤嘱咐、热烈期望的意思。
“最是/橙黄//橘绿/时。”
重读“最”和“橙黄橘绿”,读“橙黄橘绿”时速度慢,四个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有回旋想像的余地,可以在脑中想象橙黄橘绿的景象,表现对成熟丰收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3、师:春华秋实,这看似衰败的景像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看来同学们不但读懂了苏轼的诗,还读懂了诗人的心(齐读)
在苏轼的心目中刘景文就是具有崇高的品格与节操的人,苏轼把诗赠与好友,同时更是作者的自勉。
五、拓展
师: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种种磨难和挫折的苏轼,依然有开阔的视野,豪放的激情,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乐观向上使他一生受益,名垂青史。他不但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多卷,遗留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许多优美散文。让我们来背一背这首诗吧在我们的必背古诗里还有另外四首,自读
《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怎一个“赠”字了得——古诗《赠刘景文》教后反思童优佩
这首诗是诗人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苏轼称刘景文是“慷慨奇士”。本诗写景、咏物、赞人与一体,赞美刘景文遭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操。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回味无穷。音乐美,本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古诗,对仗工整,显示了形象美。
二、教学要求:
能说说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能有感情背诵《赠刘景文》,能说说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学习完苏轼的《赠刘景文》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思维的活跃、智力多元化的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我想就可以用一个“赠”字概括。从“赠”的含义开始分析,学生的思维逐步从送别诗的影响中走出来,知道了这首诗的意义在于送给朋友刘景文一种愿望,这种愿望是一种品格的象征。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拨开迷雾。
看到诗的题目,学生不仅提出了很多关于“赠”字的问题,他们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解决这些问题。我充分运用他们已学过的诗文《赠汪伦》,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入境悟情,体会赠的含义,进而理解《赠刘景文》,深入浅出
2、充分利用媒体来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深秋初冬景色的展现,让学生走进诗境,他们会很轻松地理解残荷颓败、秋菊傲霜的形象。在感悟内化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便水到渠成了。
(一)知诗人、解诗题
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从诗人、诗题入手。这首诗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苏轼的生平事迹,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解字词、明大意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关键,因而,其认识是粗浅的、表层的、概略的。这时教师应该允许“不求甚解”,不必提过高的要求,甚至对某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也可以暂时放一放。通过指导,纠正初步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逐词理解意思,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学生对全诗词句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对全诗的理解,说说诗歌的大意,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
(三)懂意境、悟诗情
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或明确诗歌所表明的道理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四、觅诗句,练触发。
学生学了《赠刘景文》这首诗后,对苏轼的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从中受到乐观向上精神的自然熏陶。
第五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⑴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⑵引出生字教学:
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⑶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3、朗读这首诗。
(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⑴荷尽:
①出示2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②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③讨论:
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④指导朗读: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⑤教师随机评价:
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⑵菊残:
①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⑶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
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
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