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一

时间:2019-05-15 12: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试卷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试卷一》。

第一篇:语文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选择题:

1。关于写应用文说法有误的是()

A.写信时,信纸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

B.写申请书,应该把申请的事情和理由写具体、清楚。

C.写申请书,正文后面不必写祝颂语。

D.通知的标题,根据需要可写为“通知”、“重要通知”、“紧急通知”或“关于×

××的通知”等。

2。没有错别字的是()

A.戳穿 伶仃 随声附合B.凯旋 渊博 满院狼籍

C.修葺 腹诽 逞强施威

D.肆虐 暑名 户枢不蠹

3。加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

A.零沽(买)油光可鉴(观察)

B.贵恙(病)泰然处之(对待)

C.赋予(给与)不屑置辩(争论)

D.闲暇(空闲)无边无垠(边际)

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恰当的是()

①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 母亲那种()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A.① 标志 ② 宽裕

B.① 标本 ② 宽裕

C.① 标本 ② 宽厚

D.① 标志 ② 宽厚

5。加线的词在本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

A.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B.我喜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C.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D.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进大小的岛屿。

6。加线的词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

A.农民诗人孙万福,那老当益状的风度,给我的印象很深。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

聪明了!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D.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

7。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

A.这场雨不是今年的第一场雨。主干:雨不是雨

B.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主干:菜叶和垃圾填没空隙

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

量。主干: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

D.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主干:米涌

8。依次填空恰当的是()

茶叶()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料,()是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之一,(),很早的时候茶叶就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了。

A.因为 所以 因此

B.不仅 也 因此

C.只要 就 所以

D.虽然 也 但是

9。根据表达的需要,填空恰当的是()

现在国内外风行快餐,它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武汉钢铁公司开办了快餐食堂,()职工们非常赞赏地说:“这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

A.用餐的时间被职工们极大地缩短了。

B.职工们用餐的时间能极大地缩短吗?

C.使职工们用餐时间不能不极大地缩短。

D.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

10。句子、出处和作者搭配完全正确的是()

句 子 出 处 作 者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白居易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菜园小记>> 吴伯萧

美的图画。

C.“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 鲁 迅

D.“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

来不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曹雪芹

11。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12。没有语病的是()

A. 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B.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 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D. 人在长期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13。语序最顺当的是()

A. 经阳光的照耀,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常绿树,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B. 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经阳光的照耀。

C. 常绿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D. 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

14。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②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我用什么办法来报达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④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A.① 夸张 ② 反问 ③ 设问 ④ 比喻

B.① 比喻 ② 反问 ③ 设问 ④ 拟人

C.① 夸张 ② 设问 ③ 反问 ④ 比喻

D.① 比喻 ② 设问 ③ 反问 ④ 拟人

15。在文学常识方面说法有误的是()

A.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藤野先生》是

叙事散文。

B.诗歌是指同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故事的开端、高潮和结局。

D.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白毛女》是现代剧。

16。作品、作家和作家国籍搭配有误的是()

A.《变色龙》 伏契克 俄国

B.《最后一课》 都 德 法国

C.《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丹麦

D.《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法国

17。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是()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意: 老人和小孩并且很快乐,语文试题《语 文 试 卷 一》。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意: 大大小小的监狱,虽不能一一察看,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意: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D.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大意: 假使我不当这个差,那么早就病了。

18。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责攸之、炜、允之慢,以告先帝之灵。

B.吾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C.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辛勤地分秧插秧。

D.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19。话说得比较得体的是()

A.“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

C.“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先等一等。”

D.“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二、文言文阅读。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21。第一段第一句,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表明自己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2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3。第二段,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三、记叙文阅读。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24。对文中加点句子变换人称的作用分析恰当的是()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5。对文中“默默地”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A.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B.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C.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D.表达了“我”想念自己喜爱的老师的感情。

26。表达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B.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C.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D.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27。上文详细叙述的事件是()

A.梦中寻师。

B.思念之情。

C.师生惜别。

D.回忆往事。

四、议论文阅读

受教育也是义务 马少华

刚刚颁布的《教育法》让我们明确了:受教育也是义务──就像公民必须履行纳税,应征入伍的义务一样,它不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自己与国家之间的事。

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广州,家长以任何原因中断孩子上学,都要被罚款300—5000元,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今年年初广东通过的在广州市强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方立法。本报1月份报道此事时,大家听着还很新鲜,《教育法》颁布了,才感到广东的这个地方立法,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但<<教育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接受教育,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仍无“权”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因为,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不受教育得自己说了算。怎知,自以为可以“说了算”的事情,实际上关系着民族的命运。想一想一个文盲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与一个有知识的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强烈反差,人们就会明白:受教育与否,的确不完全是自己意志和权利范围之内的事。因此,宣传<<教育法>>,推动<<教育法>>的实施,就意味着这样一种启蒙:人们必须在教育这个问题上重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自己与民族前途的关系。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依法承担义务。

(选自1995年4月1日<<中国青年报>>,文字有删改。)

28。本文的论点是[ ]。(将所选项的字母选入括号内)

A.广东的地方立法,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B.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C.受教育也是义务。

D.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摆正各种关系。()

29。加点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判断对错:

30。第二段中加点词语“这样一种观念”指代的不是受教育也是义务。

()

五、作文

题目: 我有这样一个好_______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

2。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

3。字数600─900。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字扣1分。

参 考 答 案

1。D 2。C 3。A 4。C 5。D 6。A 7。C 8。B 9。D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B 20。A

二、21。C 22。B 23。C

三、24。B 25。C 26。C 27。A

四、28。C 29。对比论证法 30。错

五、略

第二篇:八年级下语文试卷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全卷满分100分,包括5分卷面分,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书写噢!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面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在平原的深处行走,你看到最多的庄jia肯定是麦子。它从中国的北方大地迈向南方,从黑土地步入黄土地,从曲折的丘líng迈入广袤的平原,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烟的地方,总能见到麦子在风中摇曳..的身影,没有娇妍,不露媚俗,那是农民的杰作。

庄jia()丘líng()广袤()摇曳()..

2.古诗文名句填空(5分)

(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2),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与朱元思书》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

(4)《与朱元思书》中侧面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

(5)从你积累的古诗词当中,写两句赞美母爱的完整诗句____

3.口语交际(5分)

文化宣传志愿者面试结束后,一位评委对一位陪同孩子去的母亲说:“你的孩子语言能力太差,我怀疑他从来没有好好上过语文课。”母亲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然而回到家却对儿子说:“ _______________”听了母亲的话,他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1)这位评委对他母亲说的话,表达很不得体,请你改正。(2分)

(2)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横线处母亲所说的话补写出来。(3分)名著阅读(6分)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_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______酒店结识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________夺回_______;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____ ___;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仰望母亲

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已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这里,心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羸弱而又坚强。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不得不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5.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2)你看外面的大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

6.“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3分)

7.仔细阅读第②至第⑧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

8.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为标题?(4分)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乡里也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正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

2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既教他们读书又教他们唱歌跳舞的女老师。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书到了,孩子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去送这位他们喜爱的代课教师。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就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突然她听到背后传来她

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越来越大,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啊!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那哪里是念诗,那分明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代课教师的脚步再也走不动了,她跑向山坡和孩子们紧紧地抱在一起,于是她成了第十一位教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而她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男教师对我说:“咳,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子里,可惜上面连照片也没有。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我们这所学校,已经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我和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还告诉我:“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问他:“是什么?”他当时没有立即告诉我。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村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孩子们每天早读都在怀念他们的老师!

9.、“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0.、“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11.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3分)

12.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13.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14.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3分)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性嗜酒 子(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的程度。(2分)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2分)李白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与陶渊明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四 写作(30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要贴近生活,言之有物(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完美(4)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4、A西门庆B十字坡C孙二娘D施恩E快活林F行者 5.(1)指平和,突出表现了母亲对于死亡的坦然和达观。

(2)指像晴天一样开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希望母亲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6.世上的母亲千千万万,各不相同,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但母爱却是相同的。

7.作者从听到老母亲谈及身后之事时的突然、惊讶;到被母亲的平静和达观所感染而理解;到祈愿母亲过好每一天。

8、第一,我坐在小凳上,要仰起头看母亲;第二,母亲精神品质的高大,须仰视。

9、“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10、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11、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12、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13、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女教师的纪念。

14、“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目新颖,耐人寻味。

19提示:他们或者空有一生抱负,却无法实现,或者不容社会,不愿与世俗同流。但内心都孤独寂寞,他们以酒销愁,以忘却在世俗中的失意。这种思想也难免有消极遁世的成分。

第三篇:高中一模语文试卷

南京市栖霞区2009年一模语文试卷

一(22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只恐双溪舴艋舟。(李清照《武陵春》)

(2)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

(3)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5),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帆”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意象,例如:“,病树前头万木春”,帆是一种希望;“,斜晖脉脉水悠悠”,帆是一种思念。

在主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你一起参加这次活动。

【网络传声】

2.看下面一位同学在班级论坛上发表的帖子,按要求答题。(6分)

每一朵鲜花都因为拥有一方净土,才会如此五彩斑lán;每一羽白鸽都因为拥有一片碧空,才会如此自由自在每一颗童心都因为拥有一个明净单纯的网络环境,才会如此朝气蓬勃幸福ànɡ然。我们盼望着能够在干净的互联网上自由自在地驰骋,我们盼望着能领略到窗明几净的网络新时代。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斑 lán()蓬()勃 ànɡ()然 驰骋()

(2)在方框中填入所缺标点。(2分)

【媒体挑错】

3.下面几则消息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大城市的办公楼、饭店和娱乐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已经不亚于室外,然而大多数市民对此很不了解,甚至莫衷一是。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站在山顶四处眺望,只见经过退耕还林的山区风景秀丽,草木葱茏,进退维谷。

【生活聚焦】

4.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

(1)您身体不舒服时有前往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2)影响您去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古都探寻】

5.南京作为六朝古都,许多名胜古迹都题写有工整的对联。请根据对联常识和你对南京的了解,把下面两幅散乱的对联重新组合,符合相应的景点要求。(只填序号。2分)

①五更清晓数声鸡 ②矶头月涌千帆过 ③六朝豪华千古梦 ④江上风清一燕来

鸡鸣寺:上联 下联

燕子矶:上联 下联

二(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1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孟轲《孟子》)

【乙】

越心未平①,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②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③,视之以伍员④。未三、四级⑤,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说,俾嚭⑥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⑦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⑧,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⑨。明年,越入吴。

([唐]罗隐《吴宫⑩遗事》)

[注释]: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俾:使。③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④伍员:伍子胥,吴国大臣。⑤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⑥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⑦倡:宣扬。⑧这句意思是说:伯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⑨用事:专权,当权。⑩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B.增益其所不能 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C.王之兵疲矣 益州疲弊

D.亦不为百姓谋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下列每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视之以伍员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毕九层而不奏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10.用斜线(/)在乙文画线句子中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11.乙文中吴国有越国这个“敌国外患”,但还是灭亡了。吴国的灭亡符合甲文中所说“国恒亡”的条件吗?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15分)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12.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13.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4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2分)

(2)两个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14.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15.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3分)

16.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2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17.文章第⑦段说“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不少人物的经历都能印证这个观点。请仿照示例,再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名著中人物的事例。(2分)

示例:《名人传》里提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他因耳聋一度进入了创作的低谷。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创作了《命运》等著名的音乐作品,甚至在生命的末日还在创作《欢乐颂》。他不屈不挠地与苦难抗争,最终成为了时代的巨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信 任

孙道荣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游玩东线。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选择两个代表性景点就可以了,上午游览郦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郦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点押金?司机摆摆手,“大哥,不用,我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拔出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兵谏亭,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人员,原来郦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一听,原来我们跑错了门。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笑笑,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他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让我们下车。我以为这次他应该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

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

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

我笑笑,“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用手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

他说的对,虽然我“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我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就冲这点,大哥,我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我也笑笑。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18.作者以“信任”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19.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他凭什么信任“我”?(4分)

20.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21.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22.右面一幅公益广告也跟“信任”这个话题有关,请仔细观察画面的文字构成,写出这幅广告的创作意图。(不超过10个字。2分)

三(50分)

23.享受一缕阳光,享受一杯香茗,享受一句唠叨,享受一次磨砺,享受一段情谊,享受一种思想,享受一种追求……整理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可以享受的美好事物真的很多,很多。

请以 “享受 ”为题写一篇文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书写(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22分)

1.(8分)(1)载不动许多愁(2)悠然见南山(3)草色遥看近却无(4)衡阳雁去无留意(5)醉翁之意不在酒(6)黑云压城城欲摧(7)沉舟侧畔千帆过 过尽千帆皆不是(每空l分,有错漏添倒,该空不得分)

2.(6分)(1)斓 pénɡ 盎 chěnɡ(每处l分)(2);、(每处l分)

3.(3分)B

4.(3分)答案示例:①将近半数的人不愿去大医院就诊(1分)②主要原因在于药品价格高、费用高(看病贵)(2分)(意近即可)

5.(2分)鸡鸣寺:③①(1分)燕子矶:②④(1分)

二(45分)

(一)(15分)

6.(3分)(1)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缺一不可)(1分)

7.(3分)A

8.(3分)C

9.(2分)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生于忧患”1分,“死于安乐”1分)

10.(2分)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每处1分,后一个在“于”后停顿亦可。)

11.(2分)符合。因为夫差杀了贤臣伍子胥,使得国内无法家拂士(1分);国外虽然“越心难平”,但是伯嚭蒙蔽夫差“四国畏王”,夫差认为没有敌国外患,因此最终“死于安乐”(1分)。(意近即可)

(二)(15分)

12.(2分)答案示例:不可放弃 努力(每个关键词1分,两个关键词都答到但不简洁扣1分)

13.(4分)(1)鲮鱼不吃鲦鱼;罗杰?班尼斯特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2分)(2)答案示例:不能删去,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更具说服力。(2分。如果答第一个事例可以删,有一定道理可得1分)

14.(2分)B

15.(3分)内容上: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论证),通俗易懂地证明了不放弃努力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增强观点的感染力;结构上:篇末点题,强化中心。(意近即可。比喻1分,作用1分;结构作用1分)

16.(2分)D

17.(2分)答案略。作品、人物1分(写出一个成功人物即可),情节能印证观点1分(写出这个人物的一个失败的经历即可)。

(三)(15分)

18.(3分)①点明文章中心事件与“信任”有关;②点明文章主题(“赞美信任带来的美好境界”或“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近即可)

19.(4分)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没有让“我”预先付车费(2分)。信任“我”是因为看见“我”儿子吃完早点没有随手扔掉食品袋,证明“我”的孩子受过良好的教育,由此推导出“我”重视孩子的教育,“我”不会在孩子面前做出不好的榜样。(2分。仅摘引原文,未作分析,给1分)。(意近即可)

20.(3分)不能(1分)。因为“想了想”一词表明“我”当时心里还不太信任司机,不敢贸然把手机号码留给一个陌生人。(意近即可。2分)

21.(3分)答案示例:①习惯成自然的动作呼应下文我们生活“在这个诚信稀缺的年代”; ②司机并不信任所有的人,正因为如此,陌生司机对我们的信任就显得难能可贵。(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意近即可)

22.(2分)答案示例:诚信(言而有信)方能成人(两个关键词各1分)

三(50分)

23.(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书写(3分)

字迹清楚(1分);书写工整(1分);卷面整洁(1分)。

第四篇:2018届唐山一模语文试卷

2018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镫,是指垂悬于马腹两侧供骑马者踏脚的马具。最早的马镫出现在我国,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有人根据《史记》《汉书》中西汉骑兵已经成为战斗主力,且曾屡次长途奔袭匈奴后方等记载,得出马镫“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结论。

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没有三国之前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秦始皇兵马俑坑的陶马,身上有各种马具,但不见马镫。近来出土的两汉陶马,同样不见马镫。山东沂南曹魏时期的石墓的石刻画像有幅马夫喂马的画像,马厩中挂着诸多马具,唯独没有马镫。从已经发现的当时北方草原地区的文物来看,情况亦是这样。

马镫形象的“艺术作品”,现在知道有: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东晋琅琊王氏家族墓中的陶马,装饰有泥塑三角形双镫;呼和浩特市北魏墓葬陶马,腹部绘有马镫。马镫最早的实物,是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副由鎏金铜片包裹的桑木心马镫。冯素弗是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吉林市郊帽儿山鲜卑贵族墓出土了木心马镫,该墓墓主为北朝鲜卑贵族。朝鲜中央历史博物馆收也藏有一副生铁马镫,为五六世纪前期高句丽时代的遗物。这三副马镫的年代相当于东晋末期或稍晚。

文献对“镫”字的使用,与此相互印证。先秦典籍不乏“镫”字用例,或指用于盛熟食的器皿,或指“灯盏”。“镫”指“马镫”之义,我知道的最早出现在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规箴》的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此句批评谢万于兵败逃亡之际,临上马还奢求用嵌了玉的马镫。稍晚的《南齐书〃庐陵王子卿传》记载齐武帝责备其子萧子卿过度奢侈之语,曰:“纯银乘具乃复可尔,何以作镫亦是银?”诗文中也有马镫。南朝梁简文帝《紫骝马》诗云:“青丝悬玉蹬,朱汗染香衣。”北周王褒《谢赉马启》中有句:“黄金作勒……白玉为镫。”

三国之前,确实还未见马镫踪影。然而《史记》《汉书》的记载不是史家的向壁虚构。汉代的画像砖上,骑者的大腿跟马背平行,膝盖弯曲,小腿下垂,身姿跟足蹬马镫的形状颇为相似。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一个西汉末期的贮贝器,其顶部的骑马者就将双脚拇指套在鞍前垂下的绳圈中。真正意义的马镫的普及,应是金属采冶业发达到相当的程度,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的时候。马镫毕竟是踩在脚下的“贱器”,何况有东西聊堪供用。这点可从已发现的木制马镫与齐武帝责

其子

体味。

(摘编自骆晓平《再谈我国马镫产生的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的考古发掘发现的马镫图像、造型和实物都证明马镫出现在汉代以后。B.先秦典籍使用的“镫”字,属于生活器皿,与马镫的“镫”字有质的不同。

C.马镫的出现,应在金属采冶业相当发达、铜铁等金属不再稀缺贵重的时候。

D.马镫“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更多的应是主观推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式,而且列举了许多考古证据证明自己观点。

B.文章对“在两汉时代应该是已经被普遍应用”的观点也给予了合理性解释。

C.文章没有直接亮明观点,但内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读者可以得出立场。

D.文章先列错误观点,而后从考古发现“镫”字的使用两个方面对其否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镫”字的使用,侧面印证了马镫产生的时代,因为词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B.东吴墓出土的一匹陶马,马背上配有马镫,依此可定马镫最早产生于东吴。

C.汉代画像砖上的骑者身姿形态可以说明,当时有类似一些马镫功能的东西。D.《大秦帝国》《汉武大帝》等电视剧出现骑兵足踏马镫的画面是不够严谨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船过青浪滩 刘舰平

“哇、哇”的怪叫声震耳欲聋,无数头浑身墨黑的河鸦,遮天蔽日地在桅顶上盘旋。“鸬鹚”捧起饭团朝天上撒去,一面连声祈祷,“求大将军保佑二佬无事平安……”我望见河鸦俯冲下来,猛如雨点般的鸦嘴便将斋饭啄食得颗粒不剩。

滩姐火了:“蠢鸬鹚!活人不敬敬鬼魂!” “鸬鹚”叹了一声,赶开了河鸦。“姑娘,坐稳哪!船标滩了!” 我躬腰进了船篷,抱起婴儿二佬。

船像箭一样,两岸怪石一晃而过,令人头晕目眩。礁石离水面只有半尺,像狼牙,像鬼斧。滩姐稳如铁塔一般立于船头,裤脚卷齐膝盖,赤露着一双古铜柱似的脚杆,大浪扑上来,在她脚杆上撞成飞沫。

“啊!妈呀!”

我失声惊叫起来!船头刚躲开一块狰狞的礁石,一团黑魆魆的巨大魔影,张牙舞爪地扑来…… ‚

“鸬鹚!稳篙!”

滩姐大吼一声,甩过船篙,直插巨石,“当”地一声,船身抖动几下,迅即减慢了速度。再一看滩姐,手里的船篙变成了一把大弓!篙尖抵在石缝里,下截撬住船头,她自己将身子缩成一尊秤砣,死死地压住篙尾任弯弓似的船篙左右摇摆。嚣张的滩水遇到了羁绊,一个恶浪接一个恶浪地扑打着船舷,好像要把船只撕烂、咬碎。

“鸬鹚!莫松篙呀!”

滩姐咬牙切齿地迸出这几个字来,脸膛紫得像茄子,眼睛红得像火球!船身在颤栗中僵持着。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只要滩姐有一丝懦弱,“吞船浪”便会瞬间将我们卷入阎罗殿!

招佬奔上船头,小小的身躯也帮着母亲去压船篙…… “走开!”滩姐吼道。

“不!”想不到招佬竟敢那么大声地顶撞!

船篙一闪一闪的,巨大的弹力不时将母女俩的身子掂起来,但船篙又被母女俩拚死命地压下去…… “招佬,快走开呀!”

滩姐几乎是癫狂了一般嘶喊着。“不嘛!”

招佬两脚往船篙上一夹,两手箍紧了船篙,索性将整个身子缠在上面了!我忘了手中还抱有婴儿,也急步扑了过去……

没等我挨拢船篙,就被滩姐飞起一脚,踹倒在船板上。与此同时,只听“呼”地一声风响,船篙从滩姐的身子下弹起来,一个黑影,随着船篙一齐飞向阴森森的石壁。

“哇!招佬!——”

我眼前一黑,脑壳里“嗡”地一声,仿佛天崩地裂,什么也不知道了……

……似乎整个宇宙都是呼唤“招佬”的声音。我从冥冥之中慢慢苏醒,真不敢相信:天还在!太阳还在!……唔,这是谁呀?黑黑的脸,一双失神的眼睛那么直愣愣地盯着我……

“姑娘,你……没有事吧?” 我坐起来:“招佬,招佬呢?!”

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怀里的二佬“哇”地哭起来,她回过头,将奶子重新塞进乳儿的嘴里。乳房上,也伤痕累累,二佬吸吮到的,一半是奶,一半是血……

我往船头看去,招佬静静地睡在船板上。“鸬鹚”屈膝跪在她的枕头边,默默地滴着眼泪……

“哇!哇!”河鸦又飞来,且越飞越低,漆黑的翅膀快撩着了我们的头发。“鸬鹚”“嗷”地一声站起来,操起船篙,朝满天的河鸦一阵猛打!

“要你们保佑!要你们保佑!嗷!……”

“神兵们”一声接一声地惨叫,纷纷坠入滩水里。活下来的,拽着长长的怪腔,仓惶逃散。滩姐无言地走过来,脱下一件白内衣,小心轻缓地将女儿裹好,放进船篷里。她拿起船篙,硬着喉咙说:“她爹,开船吧!”

滩姐狠撑了两篙,就将船头退出了石罅……

青浪滩最险的地段已过,浪头像精疲力竭的野兽,低低地呜咽着。我坐在船篷里,心如刀割地饮泣着,负罪的心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姑娘,出来晒晒太阳吧!”是滩姐的声音。

“唔”。昏昏沉沉地出了船篷,站在她的身后。头顶上的太阳明晃晃的,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

“你看,那块岩石上的叮叮雀儿,叫得多好听呀!”

滩姐指着水面礁石上的一对蓝羽绿嘴的小鸟,但并没有回头来看我。

(节编自刘舰平《船过青浪滩》)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鸬鹚”喂河鸦的场景,不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鸬鹚这个人物信奉迷信的思想观念,也与滩姐构成鲜明对照。

B.滩姐虽然是个女性形象,但是从作者的笔墨中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柔弱,相反在险滩恶浪面前,她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坚强。

C.小说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滩姐急忙背转脸去,肩头不停地抽搐着”,只这一句,就充分体现了滩姐失去招佬的巨大痛苦。

D.小说生动地描述了“船过青浪滩”的惊险过程,读来惊心动魄,而且故事还带有象征性,隐含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5.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写“船过青浪滩”的故事,表现出哪些深刻意蕴?请简要说明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原产品

国外

加工品 较大

出口

专卖店、超市

认证制度严格 有监管机构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材料三: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进口

销售渠道

农户直销、联销

监管与认证 监管机构健全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仅局限在原产品上,在食品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B.相对国外有机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集中在大型超市,还有很多销售渠道待开发。C.虽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有监督机构,但还缺乏统一认证制度,还不能够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D.对比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未来市场很广阔,发展潜力很大。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C.有机食品并不是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食品更安全。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促进产品销售。

E.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9.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4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 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2)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①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解征鞍”“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心境闲适。

D.诗人用陶渊明见督邮的典故,表达了对官场繁文缛节的反感以及政治黑暗的不满。

E.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15.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句借贫妇的话揭示了当时社会赋税的繁重,寄寓了对贫苦人民深切的同情。

(2)庄子在《逍遥游》中论述大风对鲲鹏起飞的作用时,先说大鹏飞上九万里高空才开始乘风,紧接着说:“

。”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台湾当局操弄文化“台独”,在新课纲中拟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这个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都对台当局数典忘祖的行为进行谴责。

....②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是漫长而寒冷的,但北国的冬天又总是那么诱人,富有魅力,银装素裹,囊萤映雪,常令南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③眼下的共享单车的确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但现在要做的是不能遏制其生长,更不能因噎废...食,一禁了之,而是引导其健康生长。

.④国民政府一遇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米珠薪桂,就下令各地酒厂严禁用粮制酒,即使是已经....蒸馏进缸、入窖储藏的酒也不许出售。

⑤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聚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⑥《人民的名义》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其收视率、网络关注度等数据飙升,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湄公河行动》这部电影选取了当年震惊中外的“湄公河惨案”为素材,拍摄出了震撼人心的画面,不仅取得了好的票房成绩,也获得了业界的良好口碑。

B.前不久,北京多家五星级酒店在住客退房后没有彻底更换床单、浴缸、漱口杯等洗漱用具被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C.“萨德”入韩,已远超出韩美简单部署武器范畴,是一个涉及周边多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牵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全方位国际关系的复杂事件。

D.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首届鲁迅文学奖从数以千计的作品中精选出6篇授奖,《镇长之死》也忝列其中,这表明陈世旭的小说创作继续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

B.“我换号了,记下新号码,敬请惠存!”不法分子总是利用手机软件发出信息,先以朋友名义通知你换号,再伺机向你伸手借钱行骗。

C.高龄孤寡的“五保”老人刘盛兰,在风烛残年,仍伸出苍老的手,拿出自己的钱,为贫困学子尽绵薄之力,更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D.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教育处写出了详细的《我校校园安全隐患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相关领导研究落实。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 分)

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有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就是生活。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文学艺术。但文学不单纯是镜子,文学作品是经过作家内心处理过的、具有了一定审美形式的东西。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隶,②。作为生活的奴隶,是因为作家在具体的生活中,③。作为生活的主人,是因为作家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他必然创造出一种生活之外的独特的文艺作品。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自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凭借“玻璃栈道”陆续霸屏之后,全国各大景区掀起了一股兴建玻璃栈道、玻璃廊桥、玻璃景观台等高空“玻璃景观”的热潮,玻璃栈道等相关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一些景区的“标配”,一旦安装了玻璃栈道,景点势必人满为患。不过目前国内对于“玻璃景观”的整体安全标准缺少法律规定,这就会给景区带来安全事故。所以,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新产品、新玩法受到热捧,但惊险刺激项目只要 成了景点引流的金字招牌,游客的不满意投诉就会增多。

①安装了玻璃栈道,景点不一定就人满为患。

三、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邀请各个领域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经典美文,力图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2017年一共播出了12期,每期都有个主题词: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这些主题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主题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以此为基础确定与“文化情感”相关的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十册期中试卷(一)

小学语文第十册期中试卷

(一)一、看拼音填字词。(13分)

ju shu

pan tan

shu zhan xin wen

()()()()

二、查字典填空。(6分)

1.“照耀”的“照”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

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光线射在物体上;②照相、摄影;③按照、依照;④对着、向着。在这个词中应选()种解释。“照敌人开枪”中“照”应选()种解释。

2.“乃翁”中“乃”字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画,第一笔是()。

3.“木屑”中“屑”的音节是(),结构是(),组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面词语。(4分)

1.起床、放学、吃饭、上学

2.食品、面包、蛋黄面包、面食

3.收获、耕地、田间管理、播种

4.秋天、冬天、夏天、春天

四、理解字、词的意思。(10分)

1.写出下面句中加黑的字词的意思。

①大理石并不是生来就那么美丽的,要经过人的选择和琢磨。有经验的人看了开采出来的石块,就清楚它内在的含蕴,懂得它的价值,知道它可以做成一件什么器具。

②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③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给加黑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年老的工匠,年轻的学徒,就在这样的小房子里长年累月地劳动着。()

我怎么能连累你哪?()

你可千万不要累戒不改。()

A.牵连 B.屡次;连续 C.积累

②“陆续”的意思是()。

A.坚持下去。

B.先先后后,接连不断。

C.从没有停过,一个接一个。

五、句子。(8分)

1.用横线画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①我看见小丽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值日。

②我们去公园玩可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③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

2.扩写下面句子。

这是小站。

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句子。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写具体。

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要求填空。(8分)

1.《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后二行诗是________________。这二行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按原文填空。

有几对燕子_________了。落在_______上。__________的天空,几_________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___________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__________。

七、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

1.“晕”是多音字,它的音是“yun”、“yin”。()

2.《夜莺之歌》一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中“需要它”指的是“需要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_____花朵和叶子,_______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中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词是“即使„„也”。()

5.“包蕴”的口语是“包含”。()

6.写表扬稿,要写明被表扬的是谁,做了什么好事,最后写上表扬人的姓名和日期。()

7.“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是比喻句。()

8.“这些奇异的云彩,有的像羊群,在慢慢地走动;有的像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中所有的标点都是正确的。()

9.“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段话是“动态描写”。()

10.《挑山工》是以人物命题的。()

八、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着短枪,()着马刀,()着手榴弹,()着敌人①密集的枪弹,()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②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③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④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

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第一自然段()。

A.泸定桥的桥面。

B.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A.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A.我军夺桥的经过。

B.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

6.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九、作文。(25分)

写一件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

要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

下载语文试卷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试卷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语文模拟试卷答案一

    2014年语文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1.答案:B(应yīng) 2.答案:D(谈笑风生) 3.答案:C。“遏制”偏在“控制”,“遏止”偏在“停止”,此处应为控制住对方的攻势,应选“遏制”;能源及自然条件是经......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

    预备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默写 , ,恨别鸟惊心. 青山缭绕疑无路, . ,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予独爱莲之 , . 2,解释带点字 ,陶后鲜有闻......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语文《学习周报》2010年中考模拟试题(贵阳专用)参考答案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1.略。 2.A(B中“舷”应读xián,C中“应”应读yīng,“靥”应读yè,D中“模”应读mú,“靡”应......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练习试卷一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练习试卷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一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卷

    蜀光绿盛实验学校九下一学月考试 语 文 答 题 卷 四、(14分) 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每小题1分) ① 子曰:“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十则) ②《黄鹤楼》一诗的颈联“晴......

    三年级语文上册中考试卷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游游我的知识乐园1、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uān dài wán shuǎ yǎng wàng zhǔn bèi ( )yī běn zhèng jīng......

    201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试题卷) 2012.4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⑴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毕业班语文综合检测试卷(一)

    南义学区毕业班语文综合检测试卷(一) 一、基础练习(3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字、词。(8分) Juàn liàn kā fēi dàng yàng zhàng péng tuì sè k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