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人买鞋哲理故事
从前,有个郑国人,想到市上去买一双鞋子。他本来应该到集市上按自己的脚的大小买鞋,穿上合适就买,不合适就继续换着试,直到合适为止。但是他却先用一根稻草量了量自己的脚,作为尺码。但是他做好尺码后,就随手放在坐位上了。临走时,却把尺码丢在家里,忘记带去。
他到了市上,市上很热闹,他走进一家鞋店,店主把一双双鞋子摆在郑人面前供他挑选。他看见一双鞋子,觉得很中意,于是便准备把尺码拿出来比,可是一摸口袋,发现尺码没有带来,忙对店主说:“对不起,我忘记了带尺码来,不知道该买多大的鞋子,让我赶回去把尺码拿来再买。”说罢,拔脚就跑。
他的家离集市很远,这样一来一往,宝贵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等他从家里拿了尺码再到市上时,鞋店已关门打烊了。结果他白忙活了一天,也没有买到鞋子。他埋怨鞋店不为顾客着想,又着急又失望,独自在路边唉声叹气。
有路人从旁边经过,知道了这事后,就提醒他:“你为自己买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试试大小,还要什么尺码呢?”
买鞋的人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路人听到他的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人生哲理:遇事如果不从实际出发,思想僵化,迷信教条,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第二篇:人之最哲理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人之最吧。
人生道路漫长,然而最要紧处只有几步。一辈子遇见的人很多,最亲近者只有几人。度过的日子,经历的往事,都变成回忆。时间长了,色彩淡了,最能够记起的,最激动人心的,又是什么呢?
这些被称为最的,曾经深深打动我们,也被植入到记忆深处。
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是县城还是省城?如果是新马泰,那这次就去一下欧洲。人一生都在行走,越远越开阔。人生的半径,也是视野的半径。
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民以食为天。人与世界最多的交换恐怕就是食物。吃饭是为了活着,出来打拼也是混口饭吃。世界美味缤纷,好吃你就多吃。
最疼爱的人是谁?就请对其尽心。付出的快乐只有爱的人体味。爱的权利属于自己,不图回报的感情光鲜圣洁。那份愉悦全在被爱者的幸福里。
那么最大的爱好呢,是下棋还是唱歌?不要以为打牌浪费时间,游戏打发时光增进了友谊。人生就是这样,先有爱好,然后才是满足爱好,先有满足,然后才是满足的喜悦。
最伤心的事,要赶快放下,不再回忆。这些早已经过去,放下就随风而逝了。
“最”是个表现程度的副词。能称之为最的,总是给人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是那么酣畅淋漓,兴奋不已。这样一来,生活就更充分了。
如果没有最,不温不火,一切无所谓,这日子十分平淡。
所以,做个明亮的人,率性的人。最喜欢的音乐,下载作为铃声。最喜欢的书,读了又读。最喜欢的人,追求成为夫妻。最喜欢的山水,也要亲自去看看。
倘若有人说,最喜欢钞票,这是大实话,但比较难办。总不能去偷去抢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急不得的!一步一步,才有劳动的芳香。
对于最喜欢,有好过无。这是人生的动力,也是生命的趣味。等到有一天,你我都老了,回首往昔,并不遗憾。那些人之最,像花一样开放在走过的路上。
第三篇:哲理故事:人生如茶
哲理故事:人生如茶
一个屡遭挫折、几经沉浮、万念俱灰的年轻人找到从谂大师,要拜他为师、出家为僧。从谂大师端坐在禅座上倾听完年轻人的絮叨后,微睁双目对静侯在一旁的小沙弥吩咐道:“生火,待茶。”
片刻后,小沙弥捧上一只烧着木碳的小土炉,并在桌上摆好茶具。从谂大师分别在三个茶杯里放进茶叶后,往第一个杯子里冲进了冷水。等到水壶里的水开始冒气后,又在第二只杯子里冲上了温水。大师对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听了一楞说:“哪有用冷水和温水泡茶的?”大师微微一笑说:“施主不仿试试。”
出于礼貌,年轻人端起了第一杯,只见颗颗茶叶尽浮于水面。他吹开茶叶勉强地啜了一小口后又端起第二杯,只见颗颗茶叶仍是浮于水面,只是汤色有少许变绿,他又啜了一小口。大师问:“施主,老纳的茶如何?”年轻人摇了摇头说:“不好,寡淡,无半缕茶香亦无半点茶味。”大师说:“这可是江浙名茶铁观音呀,为何说它不好?”年轻人说:“茶是好茶,泡法不当?”“哦?那烦请施主为老纳泡上一杯如何?”年轻人点头应允。
当壶口冒出大气,水面翻起蟹眼大的水泡时,年轻人提起水壶往第三个杯子里冲水,然后又将杯中之水倒掉。大师说:“这么好的第一泡茶,施主把它倒掉岂不可惜了?”年轻人回答:“这叫洗茶,不将茶叶上的灰尘,杂物洗去会影响茶香和茶味。”
年轻人说完提起水壶离杯一尺多高,慢慢地往杯子里冲了小半杯水,片刻后年轻人又如法冲了第二冲,第三冲,当冲到第三冲时,随着杯口缓缓升起的阵阵白气,已能闻到茶的淡淡清香。大师说:“已有茶香味了,可以饮了吧?”年轻人说:“还要如此冲两次方可饮得!”大师问:“为何要这么麻烦冲五次呢?一次冲满岂不省事?”
年轻人说:“一次冲好虽省事,但冲好水后茶叶仍会轻轻地浮于水面,不仅透不出茶叶的清香,而且泡出来的茶汁也不均匀。必须经过多次冲沏,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经过多次沉沉浮浮,茶叶才能释放出它那春的清幽,夏的炽烈,秋的醇厚,冬的凛冽,这茶自然也就香了。”年轻人边说边又冲了两次水,此时真的是满室清香。
从谂大师没有端茶,他目光如炷地看着年轻人说:“难得施主把茶道悟得如此透彻,只可惜你没有悟到这世间的人其实也像茶一样,只有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历经坎坷,翻翻滚滚,沉沉浮浮的人,最终才能达到他们人生智慧与生命价值的高峰,溢出他们生命的一缕缕清香!如若偶遇挫折就心灰意冷,遁入空门,这样的人与我所泡的两杯茶有何区别?”
年轻人没有再说话,他双膝跪在地上朝从谂大师叩了三个响头,起身头也不回地下山去了!
第四篇:哲理小故事人往低处走
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
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一种低调的心态。
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做作。
低调,不是无为,而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
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不牛的人,怕不被人知道;真正牛的人,何须主动让人知道?
上品的瓷器,收敛、温厚、宁静;下品的瓷器,艳俗、夸张、讨巧。
年幼允许无知,年少应该轻狂,但一辈子无知、轻狂,就是愚昧。
法国一位政治家说:“如果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不是愤青,那他这辈子就完了;到了30岁还是看谁都不顺眼,那他这辈子也完了。”
中国有一本《老子》,两千多年了,就为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往低处走。说详细点就是,无为、不争、寡欲、善为下。
无为不是不为。社会需要进步,个人也要进步,该为还得为,只是不要为功利。
不争不是无争。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但凡有生命的地方,这句话都适用。不争的是身外之物。
寡欲不是无欲。正因为人类有着对光明的渴望,才有了电灯。寡欲是懂得适可而止。
善为下,不是不上。上了,才知道高处不胜寒;上过,才能真正知道下的好处。善为下,不是装孙子,而是不装牛充雄。
在低处,不是恐高,不是怕摔,而是高处的风景已无诱惑,是一览众山小后选择返璞归真,平静祥和。
商品社会,真要往低处走,难。山珍海味、香车美女,处处都是诱惑;股票房子、工资职称,样样都是欲望。耐得住寂寞,需要功力。真能一辈子守住一隅清净,离大师就不远了。
人往低处走,比往高处走还难,就像水往高处流比往低处流更难一样。
第五篇:人与路哲理故事
世上的路不如有多少条,蜿蜒狭长的羊肠小道,平坦开阔的康庄大道,陡峭崎岖的山路,坎坷不平的石子路……
都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未免夸大了实际。想要开辟一条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这谈何容易。
每一条路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那是开辟者用血泪铸成的道路,用灵魂铺垫的路,当你的脚踏在前人开辟的路上时,你是否感到了沉重;当你的脚掌感受到那泥土的温度时,你是否知道那些埋藏着的关于路的故事。如果你不记得,就让路来告诉你。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路,却又是一条最不普通的路。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世代背山而居,出门见山,入门怨山。为了平掉大山,愚公便带领子孙每天挖山开石。河曲智叟嘲而讽。但愚公并不放弃,只要“山不加增,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他相信,终有一天,山会被填平,路终会出现。山神得讯报告天帝,感其诚,将山移走,这就是众人皆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愚公年老力衰,子孙势单力薄,但他们敢于向巍然的太行,王屋两山开战,才有了那条不平凡的路。那是一条用祖祖辈辈的辛劳汗水,用不屈不挠的毅力开辟的道路,后来人怎能不为你感叹!
这是一条通往西域的路,更是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这条路上刻着你的名字——张骞。为了出使西域,你不畏艰险,穿过那酷热难耐的大沙漠,冲破了那困难重重的关卡,带着友好和善的心来到这荒凉之地。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把中国灿烂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人第一次认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博大精深。
丝绸之路,一条让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影响世界,也让世界优秀的文明融入中国文化的道路。它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始迈向世界之路,那是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驱,用汗水浇铸开辟的道路,我们不应忘记他们的丰功纬绩!
这是一条要征服自然的道路,更是一条用生命来铺及的路——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一向以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那里有的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状况。想要在那修建铁路不仅需要攻克多年冻土,还要能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曾经有人说过,想在青藏高原修建铁路无异于挑战自然、挑战极限,根本不可能。但是中国人都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建成了这条举世瞩目铁路,谱写了壮丽辉煌的篇章。
青藏铁路,它凝聚着多少中国人的心血,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与希望,它体现着中国人的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
当你步履轻盈的走在一条条平坦的路上,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望望那一马平川,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开辟道路的人,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先驱,他们的灵魂和精神将引领我们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