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的论文
一、学习力
“学习力”这一概念来源于企业管理领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学界对“学习力”关注度和研究逐渐得到提升,并有学者开始涉及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和适应,提高自我和获得突破,也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持久力。学生学习力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它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学习动力是指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毅力是指在学习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学习精神、学习心理素质、学习自控力等;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习转化力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成果转化实际成果的能力;学习创新力是指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是软生产力,是创新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原动力。
二、学习力提升的研究价值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系统动力学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写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高低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在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越来越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谁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谁就能迸发出新的创造力,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获得竞争的领先优势。所以学习力是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如何提升学习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现行的研究中,关于学生学习力的测量主要是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但由于研究人员是采用观察与教简易的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的资料,其信度与效度有待考证。有关于学生的学习力的问卷都是关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几乎未涉及学习力的其他方面,没有较系统的测量工具,而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学习力的提升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重要的学科工具。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迷信“满堂灌”、“一堂清”,将课堂变成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习惯了当听众和旁观者,对老师过度依赖,导致“一讲就懂,一做就错”。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如何理解例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将作业当成负担,抄袭、逃避等现象司空见惯,不知道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综上所述,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时代赋予教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数学学科原有知识的积累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因素。用构建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学生知识的内化、智慧的发展需要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知识,当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原有知识积累相对较少时,会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想象,进行新的创造,这才是学习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因此,提升中学生数学学习力已成当务之急。
三、学习力提升的研究展望与启发
1.学习力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尺度,被视为现代人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强调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有利于其成为善于学习,智慧学习的人。
2.通过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力的研究,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学习方法的理念,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终身学习理念等,最终增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爱学、会学的终身学习者。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学习能够提供民主、和谐的课堂,拉近师生心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稳定的学习毅力。
4.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形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总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5.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和“学”效益,学生才能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抓起,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和发展能力,最终提升数学学习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习力的培养是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突出学生的“学”,而淡化教师的“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分析
小学生进入初中成为中学生后,数学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有针对性地教好学生学习好数学,现对于初中学生数学的学习出现的现象作如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满分120分)
1.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112分以上,2.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96分和111分之间,3.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88分和95分之间,4.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72分和87分之间,5.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60分和71分之间,6.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50分和59分之间,7.考试成绩一般情况在49分以下。在这种层次的学生,小学里学习的知
识基本上还给老师了。比如说他连分数的性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
求法,奇数和偶数都不知道,更别说行程问题,植树问题了,甚至连最
基本的数的运算也不会,比如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等。那么上了初中,老师讲课起先一般都是在小学知识基础上讲的,他就听不懂了,一开始
就听不懂,很容易养成不听课的习惯,慢慢地开始厌学,思想开始滑坡。其实从初中开始学也是可以的,只是用的时间相对于别的同学来讲要
多,过程也较困难些。往往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不怕困难,持之以
恒的精神。这样一来,他上课就和没上课的效果差不多,要想改变这种
情况,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补课。但是到补习班和在班里上课区别不大,最好是一对一单独补,这样单对他的情况进行讲,针对性比较强,效果
要好,并且学生本身听起来也有感觉,他的精力也相对集中,一有不懂的可以直接询问。针对补习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第三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郑州市二七区王庄小学
2014年5月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
——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王庄小学观摩研讨总结
随着二七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活动的开展,我们王庄小学经历了先在学校学习理论,观察教师课堂,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内的评选活动,又派出任课教师参加区域层面文化节的课堂观摩活动,紧接着有利用学校校本教研的时间,也利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整个活动的研讨交流活动。
第一、观摩区域层面的课堂展示活动,教师体会深刻。
本届课堂文化节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主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到人和路小学、春晖小学、陇西小学、淮河东路小学参加不同学科的课堂展示活动,观摩着一节节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学校业务领导和参与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要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必须处处为学生考虑,做学生的助手,努力做一个看风景的人,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首先是学生方面,无论从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优化,学习毅力的磨练等方面,我们王庄小学都需要再重新出发。作为老师,对这些概念和内涵不明晰的,要利用网络和教育书籍重新学习;对于把握学生学情、年龄特点、学习状态不明了的,要走近学生,多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对于班风不正的班级,配合班主任,再构建班级文化,用文化来建设班级。
同时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亟待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不多。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甚至出现少部分学生厌学、游离课堂现象,课堂上常常不在状态,玩小东西,做小动作,走神,睡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方案的设计,课堂流程的顺成,学生学生动力的激发功夫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反观我们自己,与区域层面要求相差还甚远。
起初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理论时,对什么是学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清楚和误解。当时,学习的仓促,大家印象还很深,集体学习完后,也很少有老师进行深入学习。结果在推荐教师参加共同体活动时,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大胆亮相。最终张奎老师勇敢地抓住这次机会,用心准备,学习课标,观看名师视频,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导处帮助选课例,现在学校试讲,最终执教了三年级下册的《月球之谜》,获得第五名的成绩。看着张奎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稍感有了自信,看见了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漫长的道路。
回顾我们参加共同体课堂观察活动的时候,我们与兄弟学校课堂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差距,研究团队的水平,都使学校压力很大。我们虽然调动了50%的老师参加了共同体的课堂观察,但我们课堂观察的能力和水平却跟不上共同体的步伐,特别是观察量表中的分析和建议,我们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老师寥寥无几。研究团队中,学科骨干和名师稀缺,研究肤浅,粗枝大叶,很多细节问题不会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教导处的指导能力不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指导。我们执教的教师虽然参与积极性高,可是研究深度不够,功夫下得小。
再看本周二下午的课例研讨,我们仍然请张奎老师为我们提供一节课例。我们把学校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每小组2-3名观察教师,用区第三届课堂文化节的量表,分别从教师理答和学生学习有效性两个维度进行观察。看到张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长了,朗读的深度加大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导学导教作用凸显了。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落实不再是空中楼阁了,观察教师对表格的研究热情更高了。这些变化,真心感谢区教研室。
根据以上的研究交流,我们唯有脚踏实地地多学习,多研究,才会缩小与共同体的差距。
第三,活动后集体反思,我们如何重新重发?
只有学习和反思,这才是想进步的前提。我们今后该怎样迈向更专业的教学工作呢?
1.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规定,下午集中在周二、周四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周二,课例研讨;周四,理论学习。
2.加大对学习力的研究,特别是理论的学习。3.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每周一观察一交流。
4.学校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对表现积极的教师进行表扬。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养习于童蒙”,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当然,教师泛泛而谈预习是如何、如何重要,是枉费心机,也是徒劳的。在学生的眼里,优等生一句朴实无华的心得体会,比专家学者滔滔不绝的演讲更可信、更有价值。基于对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的理解,我尝试了以下做法:首先,我通过走访,了解班里课前主动预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同学公开场合谈心得、谈体会,充分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效应”,让其他同学都羡慕这些教师眼里的“红人”,学习上的“领头雁”,从而对课前预习的作用产生“神秘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进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做次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大有好转:调查前,比较好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同学仅寥寥几人;调查时,有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学生竟达到半数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此做法让不少同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尝到了课前预习的甜头。
小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持续时间较短。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这一兴趣,促使学生把兴趣持续下去,转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课前预习,甚至对课前预习产生厌烦。故此,在课堂上,我常设置这样一些环节,譬如:说说新课谈到的主要问题、重难点;谈谈你心中的困惑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预习较好的同学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中体验预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把课前预习从感兴趣变成自己的一种乐趣,进而形成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便会渐渐在班内形成。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个人总结出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写出心得和总结。
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我认为审题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二是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各种错误的式子。三是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如单位不统一等),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
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显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三点: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多想、读出深意,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一句,我可以想到些什么,求出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彻底得将题意弄清,以达到良好的审题效果。(2)咬文嚼字,读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
按照上面的方法,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仔细读题,能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坚持长期指导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四、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在我教学时我尽量把语言说的精炼、准确,并增加一些形象思维的色彩。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可是一个班有67个人,怎么样能让所有的人都动口呢?我主要采用的是同桌对答的方式。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指名让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就能增加其它学生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当大家都想说时,再让他们同桌互相说,这样并可以做到生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口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意识与技巧。也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在现行课堂上一定要动静结合。要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下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消化当堂的知识。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在评比台上加分。而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课、偷偷做小动作的学生及时提醒、纠正。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有几点想法,不妥之处,请指出,共同研究.1、做一名出色的班主任,就得注意自身学习,创新工作法。向理论学习,向优秀班主任学习。要热爱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要有爱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思考工作要耐心。要有高尚的品质,高度的责任感,要勤奋,多研究,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
2、班主任工作要公平公正,不论学生家庭背景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多感情投入,不要误解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批评学生也要使他切实感受到你是在关心爱护他,是为了他的进步成才,一定要讲究方式,尽量使学生心服口服。
3、增强服务意识,学生和家长就是学校的上帝,为学生服好务是我们班主任的神圣职责。当学生生病、家里有事或发生其他变故,老师一定要多关心、多慰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经常开展与学生谈心活动,即有小组性的谈心,更要注重个别谈话,个别指导,话要说到学生心坎上。同时积极倡导学生找老师谈心,通过谈心活动,化解压力,愉悦心情,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使冀中每位学子始终保有一种希望和梦想。
5、班主任要掌握心理常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学生能主动心理咨询是有智慧,层次高的表现。
6、倡导孝敬父母,让学生学会仁爱孝敬。给家长写一封信、当一天家、洗一次衣服、给家长一个承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7、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教育,进行班风、学风和良好习惯的教育。如:各种大型考试前后,运动会前后,文艺演出前后,专家报告后还有各种节假日之后,开学后,放假前等等。
8、班主任要把班集体当做一个家来建设经营。正确的舆论导向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摒弃思想中消极悲观灰色等不良思想。树浩然正气,树团结友爱之气,树顽强拼搏之气。从最后一个抓起,一个也不放弃。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9、班主任要经常深入教室宿舍和学生中间,经常到宿舍查查看看坐坐。尤其要大力营造和谐团结的宿舍氛围,建立宿舍文化,使本地和外地学生就像兄弟、姐妹般的融合在一起。宿舍这块阵地是不能丢的。要经常抓典型,树立榜样,多比学习,比进步,比顽强,不比吃、喝、享受。要经常给他们提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守纪、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