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12: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

第一篇:《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黄山的奇石之奇,并且欣赏整个黄山的优美风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网页、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经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黄山“四绝”之一 ——黄山奇石奇形怪状,妙趣横生。那么,现在谁能指着图片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几块有趣的奇石呢?

二、指名答,师点评。(你说得真好……)

三、过渡语:这几块奇石样子奇特,名字独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可是作者想出来的,现在,沙老师再请你们观赏几块奇石,请你们像作者那样给它们起个独特的名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好,开始吧。(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也很流畅,老师都很佩服你!或你想得很好,如果能说得流畅一点就好了……)

四、其实,黄山奇石仅仅是黄山这座大宝库当中的一粒宝石,吸引中外游客前往游览的美景简直太多了,那么,现在你们小组想看看黄山哪部分的景点呢?

五、指名答,师分发小队旗。

看来,你们想看的景点还真多。为了提升你们游览的质量,最近黄山市旅游局要举办一次“最佳旅游团”评选活动,要求很简单,只要完成下面的游览要求就可以了。

游览要求:

1.看:边游边看,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2.想:用流畅的语言该怎样介绍?

3.说:用流畅的语言在小组内交流。(不许看网页)

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后选派一名代表上黑板,给 自己小组贴 “ ”,每个成员做好发言准备。

你们有没有信心争取这个荣誉?好,开始吧!

六、学生上网自学。

七、指名答,师生点评。(声音响亮,语言流畅,介绍得详细、生动,值得我们每一个游客学习。你说得太好了,我看,你能当最佳游客了。你说的很具体,如果再流畅一点就好了。)

八、黄山很美,经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就更美了,可惜的是全世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安徽的黄山。现在,沙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来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想一句广告词,把我们黄山更好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看哪组想得奇、新、妙,我们将给他颁发“最佳创意奖”。

九、总结:没有获得“最佳创意奖”的小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口语交际课《小猫钓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说故事,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教学重难点:认真地听,流利地说,简单地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整体感知。

同学们,沙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听故事,讲故事。今天,沙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听故事,讲故事,然后,我们来评选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好吗?要想成为“故事大王”,你们得听清楚要求,首先,把书翻到140页,小耳朵认真听,大脑袋认真想。

1、知道故事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回答: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练说单幅图意。

1、刚才,同学们听得都很仔细、认真,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怎么说呢?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要求:

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把你同桌怎么说的告诉大家。

2、学生自由说。

3、指名回答。

4、学生评议。

过渡:一幅图,我们同学说得非常好,可是,沙老师认为,能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个完整故事的同学,那才是真正的“故事大王”呢!现在,沙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想当故事大王的同学有多少个。来,想证明的同学请举手!沙老师真是太高兴了,现在,就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选一个最好的上来汇报,看看谁能当上故事大王。

三、练说完整的故事

1、生自己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

3、师生评议。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教学内容:

1、了解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树、山村孩子写信的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能够看到这是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认识两种新笔画“卧钩”和“撇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能读背课文。

教学过程(怎样教)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秋天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身边,可是,你们从哪儿看出这是秋天呢?

二、观察图画,练说图意。

图上画了些什么?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2、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四、指导诵读,入境悟情。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自读第一自然段:“片片”换成“一片”行吗?为什么?“片片”该怎么读才能体现枫叶的多呢?(语速偏慢,并且读重音。)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齐读第一自然段。

B、学习二、三、四、五 自然段

1、同桌讨论二、三、四、五 自然段的读法,并且说出理由。

2、指名读,说出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同桌可以补充。

(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语气的亲切轻缓。)

3、引读。

C、学习六、七自然段。

1、指名学生比较读,思考:哪种读法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都”应该读重音,因为这个字体现了秋姑娘写信之多。“咦”要读出惊异的语气。“哈”要读出舒畅的语气。)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体会情感。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五、教学生字。

1、讲授新笔画“卧钩”和“撇点”。

2、同桌根据笔画顺序,自学生字,互述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按笔顺描红。

4、给挂图贴上生字卡片。

5、指名板书,并且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口头组词。

6、抄写生字。

六、迁移拓展,以练融情。

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一片枫叶,想想看,你会写给谁?又会写些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采集几种落叶,说说他们的形状和颜色。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

引导儿童在交流中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在自主练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依情赋声,声情并茂,传染语感,使学生入文、入情。

在练读、评议中,让学生学会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语感,对课文做到“字会,意会,情会”

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朗读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对科文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能力,获得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背诵,利于积累、体验、习得语感。

学生不懂的知识,采用讲授法,保证了知识的正确性、系统性,便于培养学生的听知能力和注意力。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利用直观教学原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识字兴趣。

感受汉字形体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字写正确。

加深儿童对秋天的认识,激发儿童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延伸,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了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业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简评:

一、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文章的情感线索,注重读的训练,有教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合作读,引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二、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管是读书还是识字,都注重在合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本教学设计还注重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布置的作业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案,说课(范文)

《黄山奇松》教案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简笔画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课前准备: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

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寿县大光小学:余钱付。2013.11.23

第三篇:桂林山水和黄山奇石教案、说课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桂 林 山 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 林 山 水》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桂林的水真()啊,()得()。真()啊,()得()。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2.检查自学: ⑴ 填空:这段话先写()的泰山和()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6.运用:

⑴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六、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讲读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а、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结束语: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课文] 黄 山 奇 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黄 山 奇 石》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读懂第1、2段课文。

5.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 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全文录音

2.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4.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

区 省 秀 尤 其 仙 翻 滚 巨 著 形 状

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3.字形指导。

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尤:应与龙字区别。

4.多音字组词:

tán()

dàn()5.辨字组词:

徽()尤()陡()状()臂()峭()

微()龙()徒()壮()避()消()

6.字形分析: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8.质疑问难。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

a)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师提问:“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五、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在哪里观海?

b)观什么“海”?

c)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也很有意思„„)

(4)小结: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小结、作业:《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

2.解释词语。

3.听写。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这段 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理解: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导入: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总结谈话

1.有关黄山景观。

2.有关并列段式。

3.小结: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小结。

八、作业:

1.背诵第2、3自然段。

2.抄写第4自然段。

板书: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 闪

《黄山奇石》说课稿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 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14个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等奇石。”这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块:品位词语,感悟奇石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板块:延伸课堂,加深奇石美。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版块: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重点指导“区、巨、它、安”四个字,认识“三框儿”这个新部首。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总之,本课的设计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听课记录范文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13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生1:柳树。生2:白云、草。(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

——夹岸的意思呢?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生:春雨断桥人不度。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生:知道,春天的雨。师:那断桥呢?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生:恩。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生:撑。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生:划。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第四篇:小学语文说课教案:黄山奇石教案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二、观察图画,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接读课文,生评价。

八、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九、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十、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有趣)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0、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12、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二)完成课后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

三、教学过程

一、读本课生词并听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闻名

著名

名字

风景区

二、指导背诵。

1.你喜欢哪段读哪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3.把你喜欢的选两段试背下来。

4.接龙背,齐背。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2.写出黄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填空,再读句子,注意读出句中的停顿。

仙桃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板书: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闪

第五篇:《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作者真挚感情的融合及本文布局谋篇的手法。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指导诵读课文,领会本文瑰丽多姿、大气磅礴的语言特色和精致巧妙的布局特点。在理清游踪,了解黄山奇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欣赏活动中驰骋想象和联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黄山的奇峻。(介绍黄山)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阅读理解

(一)同学们自读本文,并考虑如下问题: 1.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想象大自然怎样创造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它是全文的总起。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分三阶段(史前,唐宋,元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

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第四部分写在黄山之巅所见的黄山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

2.填空:黄山的地理位置:______,成因______,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3.本文的主题。

明确:黄山的自然风光是美丽的,而更美的是把仙境送给“人间”的人们!那些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攀登者、探索者!——这正是本文要写黄山石工、药农、气象工作者的寓意所在,是烘托主题的亮点。

——给我们展示黄山壮丽美景的同时,赞颂那些改造自然的“人”,从而表现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无限热爱之情。

(二)本文的构思。

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

三、四”作铺垫;接着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第一部分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伏笔),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第三部分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第二部分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最后,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第一部分的“奇”紧扣。

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1)大自然安排胜境;(2)不可攀登的黄山;(3)幸福已属多数人;(4)这是何等的公园!

(三)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

明确: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

四、小结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理解文意,欣赏本文在语言构思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可思考“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本文的语言特点

1.总特点:色彩浓烈,语调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干脆利落,气势宏大,奔腾豪放。2.本文多用短句和排偶句。

分析: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以使其节奏明快,段落不分,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四、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本文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联缀成篇。

广东教育出版社

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

五、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有什么不同

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五、小结

游记就是记游的概念,在记叙游览行程的过程中,穿插描写一些大景小景,再抒发一点感想情思。《黄山记》把握黄山奇秀的景观特色,以跳脱的思路,从宏观,从历史,从想像,从实际游历各个方面予以表现,贯穿其中的是作者面对黄山雄姿奇景所迸发的钦敬慕仰之情,从而跳出就山写山的局限,成就了一篇独出机杼的佳作。写作手法上《黄山记》把记游放到结构的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写黄山奇景则难以看到具体的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而文章开头则是从宏观的、历史的高度着笔,其写作顺序与传统的游记就相差甚远了。《黄山记》议论、抒情、记叙、描写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游记完全可以灵活地来写,把个人的独得之感与对景物特征的状写结合起来表现。形式可以多样,顺从时间、空间的自然推移顺序来写,固然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当然也可以。游记可以写活,写得令人大喜大悲,作为散文的一种,它一样需要一个“情”字统率,只是记游的对象固定,特征必须准确,结构文章的逻辑线轴要十分清晰。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教案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 徐迟,现代诗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1914年10月15日生。浙江省吴兴县南浔人。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肄业。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担任......

    黄山记 教案

    《黄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黄山奇景的欣赏,引导学......

    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2.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 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

    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 大家有没有人到过黄山?大家一定听说过或者是在书上电视上欣赏过黄山奇特的景色吧。大家现在看一下你手中的照片,黄山是不是很特别吧。相信黄山让你也很震撼吧。 导入......

    黄山奇石说课

    黄山奇石说课稿 兴庆区回民二小 李艳梅 1 黄山奇石说课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二年级第9课《黄山奇石》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

    《黄山奇松》评课

    《黄山奇松》评课稿 玉溪第三小学 张翠芬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金秋九月,第三学区的语文老师们如约来到了大营街中心小学,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每堂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

    《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15篇 《黄山奇石》教案1 教材简析:《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其景色秀丽......

    黄山奇松教案

    学法指导课 16《黄山奇松》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 “千姿百态”、“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屹立”等词语,理解其含义并能够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