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打枣想起优美散文
枣,虽不是什么珍品名果,但却是我国城乡人民比较喜爱的果品。这不仅仅是因为枣肉里含有各类丰富的营养物质,素为人们做年糕、裹粽子、煮腊八粥、蒸八宝饭、熬莲枣汤所必需。同时,枣在中医处方上还是一味中药,具有保健和治疗的双重功效。并且还因为枣与“早”同音,所以人们结婚时,新被里都少不了枣。其寓意是以取“早生贵子”之意,枣子,枣子,“早”生贵子嘛!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人们虽然对枣十分喜爱,但对枣树却并不珍爱,甚至似乎无视它的存在。我国各地的乡村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房前院后,差不多都有几棵枣树。可是从不见主人去管它,几乎近于野生。枣树一生中受不到诸如对其他果树那样的修剪、浇水、施肥等保护和管理。结了果实以后,人们也不像摘桃摘梨那样,小心翼翼地生怕弄断了树枝或碰落了花蕾,而是找来一根棍子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阵猛打。此所谓“有枣没枣,三棍再找”,直打得枝断叶落,遍体鳞伤,枣子落了一地,枝叶也落了一地。
对此,我常常为枣树感到愤慨和不平,枣树平时开花结果,得不到人们丝毫的关心、爱护、甚至从来不见人们来看它一眼,这也就算了。而果实结成后,却给予一种近乎强盗式的掠夺,这样对待枣树也未免太不公平了。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然而,后来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时,我才知道自己那股无名的激愤,实在是有点自作多情了。起先,我以为人们不摘而是用棍子打,是因为枣的果实比较小,藏在枣树的枝叶中不好找,而且枣树全身都是刺,用手去摘难免会被刺破手。一位与枣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枣农说:“枣树就是怪,怪就怪在你越是打它,越是打得厉害,明年它就长得越好,枣儿也就结得越多。要是不打,明年它反而结得很少,甚至干脆不结枣儿。”乍听这话时我有点不信,真的吗?难道枣树真的是天生的贱骨头,非要打不可。天底下竟有这样的怪事?然而,面对着守了几十年枣树的老枣农,我又不能不相信。
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答案来。后来我想起以前读中学时上植物课时,老师讲过生物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物种,在恶劣条件或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时,它就会拼命生长、繁殖,以保持物种的延续不绝。而当它处于相对良好安全舒适的环境条件下时,反而生长缓慢,缺乏生命力,其生长繁殖能力也越来越低,甚至导致繁殖能力的丧失,并最终造成这个物种的灭绝和消亡。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这样的情况。
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这也就是孟老夫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由此看来,生活中该需要精心爱护的,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要倍加爱护。然而,生活中该需要磨难、历练的,我们就应该使其“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决不可一味宠爱,让其极度的舒适、安逸,比如像对待枣树那样,决不可错施仁慈。
第二篇:想起荷塘优美散文
夏天已过,荷,还在举着粉红的小伞等我么?
忽然想起满池的荷塘,想着想着,似乎一大片诗意就要从那里滋生出来……
想象自己是一只轻灵的白鹭,站在宽宽的荷叶上,眼里只有一池碧波。
偶尔飞过的蜻蜓,偶尔降临的细雨,都是一抹动人的风景。
一对对小荷,紧挨着窃窃私语。
天上的云朵都下来了,在池塘里一动不动。
一支舒缓的曲子响起,内心越来越安静。
远处,谁将无人之舟横在那里?难道在等一个永远等不到的人?
而我,只是一只白鹭,永远猜不透人类那么复杂的情感。
我环顾四周,看见袅娜的人徘徊在袅娜的柳树下,隔着长廊向荷塘这边张望。
一阵风过,我听见有声音从荷叶上滑落下去,滴答一声轻响。
是露是雨?是逃离还是投入?
长久的冥想,还是无法解开这个谜。
闻着花香,我似乎更懂一些。再美的荷塘也有枯萎的时候,再美的风景也只是过往。
而荷塘终究不属于这个季节,它只属于那个刚刚逝去的夏天。
第三篇:喜鹊枣优美散文
总忘不了老家院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枣儿个大、核小、肉厚、皮儿薄、质脆、汁儿甜。咬一口,脆如梨,甜过蜜,醇如酒。
阳春,春风春雨洗净枣树枝条,扁长的枣叶如涂胶质,晶莹似翡翠。枣花开时,浓郁的甜香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
酷夏,巨大的枣树冠,默默地承受着烈日炙烤,供辛劳的家人在下面休息乘凉。
金秋,迷人的收获季节。“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儿”。每年中秋节前“打枣”时,父母总要请左邻右舍来帮忙。说是帮忙,实为请邻居来尝鲜儿。邻居们来了,小伙子上树用力摇树干,枣子噼哩啪啦掉下来砸在人们头上、背上、手上,大伙儿嘻嘻哈哈抢着拣大红枣。
寒冬,大雪纷飞,万物凋零。老院的枣树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抖着,一方面顽强地忍受着凛冽寒风的袭击,一方面默默地从大地深处吸取养分,以待来年无私地奉献给人们浓郁香甜的“枣花蜜”。
这棵枣树生命力极强,不用施肥,不用浇水,涝也生,旱也长,土壤贫瘠不嫌弃,只要有一立锥之地,便会默默生长。六十年代家乡两次发大水,院子里齐腰深的水把房屋泡倒了,它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每年中秋节前打枣时,母亲总是不让把枣儿打干净,总要把树梢上的那部分枣儿留下来当“喜鹊枣”:“鸟儿们过冬都缺吃的,剩下点枣儿留给喜鹊吃吧!”
1961年,全国处于生活困难时期。市民每天仅供三两粮食。母亲把粮食省下让我吃,她则吃糠和野菜,得了浮肿病,两腿肿得发亮,手一按就一个坑。医生让她多吃红糖和大枣。这年中秋节前打枣时,我不想请邻居帮忙,决心把树上的枣都打下来,自己一个也不吃,留给母亲治病。谁知打枣时,母亲仍然把邻居们请了来,坚持要我把树梢上那部分枣儿留下给鸟儿吃:“可千万别把枣儿都打干净了。都打干净了,鸟儿吃什么呢?”
我为母亲的善良之心深深感动,后来每年打枣时总记着要留下点“喜鹊枣”。鸟儿是有灵性的,爱它的才是它的朋友,爱它的地方才是它的灵魂栖息地,它的家园,它的天堂。每年春节前,喜鹊总要飞到我家,落在枣树上,吱吱喳喳地叫着。看到带给家人喜气和吉祥的喜鹊,母亲脸上总是露出幸福的微笑。
数年前,我和几个同事到武安山区检查学校工作,主人热情邀我们去拜谒附近的禅果寺。在禅果寺旁边山坡上,一棵柿树光秃秃地枝条上挂着几个火红的熟柿子,几个同事兴奋地又是摇树,又是找石块儿,想把那诱人的熟柿子整下来。我赶紧出面制止:“千万别动那熟柿子,那不是主人漏摘的柿子,那是朴实的山民故意留给鸟儿的粮食!”我给他们讲了老家“喜鹊枣”的故事,同事们不再打那熟柿子的主意。
留给别人,留给大自然多一点爱,等于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人世间便会多了和谐和温馨。
第四篇:从《岁月如歌》想起的优美散文
谨以此文献给沈阳125中学赴盘锦创业队的同学们!
大型歌舞酒会《岁月如歌》,唱响一首老歌,使我想起那寒冷的冬季……
那是1972年的冬天,狂风肆无忌惮,凉飕飕的,直灌入人的衣襟,吹得人心寒,光秃秃的树枝在狂风怒吼中战栗,摇曳不定。
我的母校沈阳125中学,热闹非凡,即将毕业的16个班级,近千名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我们这届毕业生只有一个面向—下乡,下乡去哪呢?去盘锦太穷,太苦,离家又太远,去新民,还是去辽中,最好去于洪,那地方富裕生活好,离家近还可经常回家看看,毕竟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年,都没有离开过家门,走远了想家啊!
当同学们都在犹豫不决时,学校团委向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发出倡议书,响应伟大号召,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辽宁的南大荒—盘锦去!各班同学纷纷响应,尤其是共青团员和班级的共青团干部,团支部书记,团支部委员们更加积极响应,后来统计响应的喊口号的多,实际去盘锦的少。
在学校团委倡议书的倡导下,在学校团委工作的六个团干部同学,发起成立赴盘锦创业队,各个毕业班的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还有想加人共青团的同学们也踊跃报名参加,这六个发起人的同学,被同学们嘻称为“种子”,最后164名同学和六颗“种子”一起飞向盘锦,当时,此事在辽宁省城沈阳轰动一时,反响十分热烈,辽宁日报还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六颗红心向着盘锦飞—记沈阳125中学赴盘锦创业队》,详细记录了赴盘锦创业队成立的经过。
1972年12月15日,早上天空中飘着洁白的雪花,那洁白的雪花,仿佛为我们去盘锦的同学们送行。
那天,沈阳北站,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省领导、市领导、校领导、班主任老师、同学们、学生家长都来为赴盘锦创业队的同学们送行,辽宁电视台也来了,拍摄电视新闻片,还有许多新闻媒体也来报道,六颗“种子”风光无限,我记得:我们很多同学,默默地含着眼泪告别亲人,踏上南下的列车,远走他乡。
到了农村,第二天,就组织我们在驻地对面的上水渠干活,上水渠是早已修好的大坝,我们就是在那做笔成样,整个工地摆满了红旗,我们在那挥汗劳动,后来,我们看到辽宁电视台的记者在工地上,拿着包莱斯摄影机,采访六颗“种子”及大队书记,原来我们在配合辽宁电视台在拍摄新闻片。
到农村后,六颗“种子”分别当上各个连队的连长、副连长,有一个还当上大队党总支副书记,继续他们的学生干部生涯……
在那创业的日子里,冬季打不完的柴火,往地里挑粪压断了腰,顶着北风严寒拔刚草,不管春夏秋冬的挖大坝、修水渠、出民工,种水田……流尽泪水,流尽汗水,洒下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四十年过去了,为了纪念沈阳125中学赴盘锦创业队下乡创业四十周年,2012年12月15日,同学们自发的组织,隆重的纪念赴盘锦创业四十周年《岁月如歌》大型歌舞酒会,酒会上,同学们那张张灿烂的笑脸,载歌载舞,欢歌笑语,述说着相聚的欢乐,回忆着一路走来的心酸……
现如今六颗“种子”,有的退休,颐养天年;有的远渡重洋,漂洋过海,旅居国外;有的留着北京,愉快生活,安度晚年;有的在美丽的海南,享受晚年的快乐和幸福;还有的为祖国在培养下一代辛勤耕耘着。
随着时间的流失,灰飞烟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五篇:想起那一屋书香优美散文欣赏
这个夏天,我决定要出去好好走走,访友,看风景,于这个花好果香的下午,我约一妹要去她家,一是看望她的父母,二是要去她那满屋书香里坐一坐,想让心得到一些生活里的养份。
正巧,她也想和我去南山公园走走,真是心有灵犀啊,高兴,多日的烦闷就要在那书房里得一慰籍,去了,她说,姐姐,才几日不见,想念,呵呵,这不是来了吗,俩个人无遮无拦地嘻笑着。知道她也烦恼,工作,家庭,孩子,这些谁都有的心事,日子里的锁事困扰把人的心志都磨没了。于她,我是大她几岁的姐姐,于我,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不可多得的文字上,精神上的财富,她那么优秀,而我,平庸俗气。我们认识的五年来,一直是快乐的。她没有博客,却是文字高手。呵呵,还是别这样说了吧。她看见了会说我言过其实。
最喜欢走进她的书房,她是爱书也愿和朋友共享好书的人,不像有些人爱书却不愿让人分享。其实我也怕别人把自己的书借去了,再也不回书柜。这点我是十分理解人家心情的,所以,从不开口借人的书,哪怕那书有多好!
但她的书,想看那本就看那本,一直都是在书房里欣赏,从不拿出去,当然如果我要看,她会乐意借给我的,而我看谁的书都是小心翼翼的。她说,我太对自己要求高了。是的,人活着要有一份自爱的心。说着生活里的一些人一些事,她在新修的房子里对我说,姐姐,我会在阳台上按一个小茶几,摆几只小凳子,约知己一二常叙家常,愿与文友共赏好诗美文。我笑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她说,一定要到南山公园走走,正好南山公园演秦腔,她说最喜欢看演戏的氛围。我不喜欢吵闹的场合,但不想扫她的兴致。到了南山公园已是华灯初上,她像个孩子,那么高兴,那么兴致勃勃,我也高兴,久违这种亲切。看戏,看花,看风景。看跳舞,看人间万象在此一瞥。她和我说起了芳,芳和我和她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岁月,想起芳和我们一起在南山公园的一些往事。那样亲切。芳现在离开了这个城市。去了外地生活。唯愿她一切都好,我们的祝福会常伴芳的!
在南山公园一游,又回到了书房叙家常,她送我李清莲前辈的《流年往事》这是一个传奇的女法官写的自转。她说那是一个能为人民办事的好人。我谢谢她,我说我一定会欣赏的,会一定在里面找到一个文字爱好者共同心声的!
逐在书柜里看一遍她的那些藏书,闻一闻那些书散发的香味。这是多么让人感怀的事情。也是于一个爱书人的精神最高享受!
夜色苍茫,我心已平和了许多,我告辞,她执意要送我到家门口。又牵手走了那么远的路,这是这个夏天最美好的一天下午,也是这些日子最轻松的一天。
感谢那一屋书香,让我找回了我丢失的美好,拾起了自信。想起那一屋书香,像与智者一起行走!
感谢这美丽的相遇,缘分的路上我们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