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课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寓言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kū
long
diāo
fang
quàn
huĭ
亡 羊 补 牢
羊 圈
窟
窿
叼
走
街
坊
劝
告
后
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窟: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是“屈”。
街:是间最后一笔是“提”。窿: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攵”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丢了两次,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说丢羊的事。(3)句式训练。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归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4自然段。“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5自然。(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个故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2、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课后反思
1、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次呈现难读的词句,同时注意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读句子,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种方法的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3、在总结全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应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对他印象,再读读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然后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是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
第三篇:三年级课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不要读成 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第四篇:课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2 个生字,能理解并讲出“寓言、喘气、巴望、筋疲力尽、一大截、窜出、撞在、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的意思。
2.联系课文,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训练理解句子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怀着侥幸心理,谋取意外收获。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语,理解二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思路:
明确课文的体裁,指导学生预习,知道“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它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可笑形象。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理解成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的意思。利用课文插图,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指导预习,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明确什么是寓言。
1.板书课题。解题。(可先让学生试着回答,然后教师讲解)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揠苗助长》就是其中的一条。注意要短的并自成段落的文字才用“则”,成篇的文章不能说“则”。学习寓言,要先理解课文,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想一想故事用来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板书:揠苗助长)
2.学习《揠苗助长》。
(1)解释:“揠”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长”读zhǎng,不读cháng。
(2)学习生字词。要求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后自由读课文。提示几个生字的笔画和写法。
“ 筋”,上下结构,下面是左右结构,注意下面的“月”和“力”要写得紧凑些。“费”,下面的“贝”略比上部分窄一点。“截”,上面的“土”,底画要向右长一些,下面的“隹”靠左窄小一些,右面写“戈”除去“横”的另一部分。
二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
1.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词句表现了主要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来。
2.指导学生看插图,用勾画出的词句,说说画面上的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三 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先看看那个人最初有什么希望,后来是怎么想的。读课文的句子,说说关键的词句是什么。
理解:巴望(眼巴巴地盼望)。(板书:巴望,长得快些;想、帮它们长)
2.再看看那个人有哪些言行。读课文的句子,说说关键的词句是什么。
理解: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板书:天天看、焦急地转来转去;跑、往高里拔;回;)
3.那个人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可笑的?动脑筋想一想。
(抓住“可是、好像、终于、急忙、从……到……、一边……一边……,加以体会)
4.想一想,怎样做禾苗才能长高?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按照禾苗生长的季节,浇水、施肥、除草,禾苗才能长高。)
四 抓住故事的前后顺序,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课文是分几个自然段来叙述这个故事的?(4 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
主要有几句话,主要说什么?)
2.这个人有哪些想法?他为什么这样想?(板书:起因、想法)
3.在想办法前和想出办法后,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板书:
语言行动)
4.他自己这样想和做了以后,他自己怎么样?禾苗怎么样?(自己筋疲力尽,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筋疲力尽、都枯死了)他自己认为结果会怎么样?实际结果怎么样?(自己以为力气没白费,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实际上禾苗只是拔高了一大截,最后都枯死了。)[板书:长高了一大截(结果)]
理解:筋疲力尽、喘气、白费、一大截、枯死。
5.说说这个故事包含着一个什么道理。(光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不顾事 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只能把事情办糟,与自己的愿望相反。做事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把事情做好。)
6.回答课后有关问题,理解课文中心内容。
7.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举例子说一说。(加深对课文寓意的理解)
五 对照插图,复述、背诵课文。
1.看插图,想一想这幅图表现的是课文中哪些部分的内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按照课文的顺序,说一说每一自然段句子的内容。
3.试着按顺序背诵《揠苗助长》。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背诵《揠苗助长》,引入《守株待兔》。
1.背诵《揠苗助长》,说说这则寓言讲明的道理。
2.复习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3.导语:寓言都要讲明一个道理,怎样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这节课学习《守株待兔》,就要运用这种方法,先理解课文内容,再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4.学习检查生字词。读准“窜”(cuàn)、“撞”(zhuàng)和“桩”(zhuāng)、“滋”(zī)、“锄”(chú)的字音。提示“窜”和“锄”的写法。“窜”,上下结构,下面是个“串”字;“锄”,左右结构,右边是个“助”字,要写得紧凑些。
二 解题质疑,初知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守株待兔”,提出疑问。
(1)解释:“株”是指露出地面的树根,也叫树桩。“守株”是看守着树桩。“守株待兔”字面上是说看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2)那么,谁守着树桩等待兔子?为什么要守着树桩等待兔子?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等到没有?反而怎么样了?
2.带着有关问题默读课文,然后简要回答问题。(种田人因为在田边树桩旁,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死兔,想着以后还会不断地捡到,于是,放弃种田,整日守在树桩旁等待野兔来撞在树上死了,结果再也没有野兔来,庄稼反而全完了。)
三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1 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说什么?(写一个种田人,在田里看到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板书:不知怎么,撞在树上死了)
理解:窜出、撞在树上死了。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说说写他捡兔子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自捡)(板书:自捡)他是如何想的?(每天能白捡一只兔子就好了。)(板书:要是……那……)神态怎样?(乐滋滋)他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理解:乐滋滋
3.出示思考题,按要求默读第3 自然段。
(1)那个种田人这样想过之后又是怎样做的?(板书:行动)哪个词语
能看出?
(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这样做他有没有再得到死兔?为什么?
(4)他田里的庄稼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4.讨论回答4 个思考题。
(1)这样想过之后,他整天不种庄稼,坐在树桩旁边等野兔到来。关键的词语:“从此丢下、整天……等着,看……再跑来……”。(板书:丢下、坐等)
(2)因为他想再得到兔子。
(3)他再也没有得到死兔,因为野兔撞在树上死了在树桩上本来是件极偶然的事,而他却把它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当然他也就再也得不到兔子了。
(4)他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板书:庄稼全完了)
四 分析理解,揭示寓意。
1.读课文,回答问题:那个种田的人在得到一只在树桩上撞在树上死了的野兔以后,他想到了什么?没想到什么?(他想到的是每天捡一只撞在树上死了的野兔,就用不着种田了。没想到的是野兔再也不会跑来撞在树上死了在树桩上,如果整天坐在那儿等着,恐怕不但等不来野兔,自己反而会饿死了。)(板书:想法)
2.读课文,讨论:那个种田人后来之所以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在树上死了在树桩上的野兔,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偶然白捡了一只撞在树上死了在树桩上的又肥又大的野兔。)(板书:起因)
3.讨论:你觉得那个种田人哪些地方可笑?(想法、做法)他的这些可笑的举动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庄稼全完了)(板书:结果)
4.说一说,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得到一个意外的收获,便停下来放弃努力,心存侥幸心理,希望再得到更多的意外收获是根本行不通的。)
五 对照插图,复述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六 阐明成语,进行巩固练习。
1.介绍成语,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是两个成语。前一个常常用来比喻只凭主观愿望,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的做。后一个比喻死守偶然的经验。还用来比喻想靠偶然机会,不必费劲而得到现成的东西。
2.完成“思考·练习”第3 题。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流畅的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通过阅读课文,得到启发,并联系实际生活。【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角色帽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么?为什么?
2、那我们以前学习过什么寓语故事么? 参考答案: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3、大家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生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的意思
4、好,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新的故事,第九课《寓言两则》,看看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寓言故事又教会我们什么道理,请大家翻开书34页。
生字词学习
1、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听听那些读音不正确,也检查了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
2、让学生现场标注生字词并组词,表扬提前做的同学。
3、齐读一遍生字词。
4、学习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圆圈(quān)(板书:圈 juàn、quān,)
5、重点学习难字“窟窿”,书画多,意思是“洞”,使用拆分法学习;读音要注意轻声,齐读一遍。
6、解释“街坊”的意思,也是轻声,点学生读,齐读。
7、解释“盘缠”的意思。
8、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全班再齐读一遍生字词。
解题《亡羊补牢》
1、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齐读两遍课题。
2、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亡羊补牢的“亡”和“牢”是什么意思呢?是“死了羊要补好牢房”的意思么?
参考答案:学生会否认,说“亡”是丢失,“牢”是羊圈,意思是说丢了羊才来补羊圈。
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课文《亡羊补牢》,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
2、让学生用自己话简单的表述课文内容,点出成语是概括整个寓言故事的精华。
3、观看视频《亡羊补牢》。
4、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个寓言故事。
重点段落学习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参考答案:1-4段讲亡羊,第5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故事里牧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请同学们在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参考答案:两次。PPT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重复提醒多音字:圈。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4、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养羊的人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羊被狼叼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第一次丢羊)
参考答案:气愤的骂狼等,学生自由表达,没有固定答案。
5、牧羊人丢了羊,街坊是怎么劝告他的?指名读,引导读出劝告的语气。
参考答案“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5、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6、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参考答案: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板书:毫不在意)
给这个句子加上“因为„„所以„„”再读一次。
7、老师不明白了,第一次丢羊街坊劝他修羊圈,他为什么没有修?,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8、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参考答案:展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板书:第二次丢羊)(1)指名读第4节
(2)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让学生想一想。参考答案:因为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参考答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9、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参考答案:展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板书:后悔——修羊圈)
10、那么为什么他第二次丢了羊,就去修补了羊圈呢,他又是怎么想? 参考答案:再不修可能要丢第三只羊等,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回答。
5、学了这篇寓言,你想对牧羊人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提高升华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为什么要用“赶快”?能否去掉? 参考答案:不能。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参考答案: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参考答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板书:结果——再也没丢)
6、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7、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指出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板书: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8、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总结
学习了这篇寓言,同学们是否跟之前有不同的感受了呢,现在再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板书:未为迟也)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说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南辕北辙)
1、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重点段落学习
1、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讨论
1、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参考答案: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同时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2、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1、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2、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