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诺贝尔》读后感600字
诺贝尔是个伟大而又使人崇敬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炸药。
诺贝尔出生在一个凭困的家庭中,爸爸在他四岁时,就去俄国创业了离家五年都没有回来,在诺贝尔快要出生时,他们家因受到火灾侵家荡产,所以他营养不足,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没有人相信他能活下来,只有他的妈妈坚信着。一天平安夜,诺贝尔的大哥罗伯特高兴的拿着一只烤鹅腿跑进了家里,这是别人送的,那只烤鹅腿成了诺贝尔一生吃的最香的烤鹅腿,那时让妈妈要一大口,然后再一人一口。
一天他们终于收到了诺贝尔爸爸的来信信中说:他成功的发明了地雷和水雷,他已经寄了一大笔钱给他们,让他们风风光光的来到俄国团聚。
诺贝尔从小就想当一名诗人,因为家人的反对放弃了这个梦想。他受父亲影响,慢慢的喜欢上了炸药,他想成为一名发明家。
俄国与英、法两国大战诺贝尔爸爸的工厂拿到了许多订单,后来俄国战败,他们认为是俄国的装备不如英、法两国,所以取消了国内签订的全部合同,使诺贝尔爸爸的工厂破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发明了“黄色炸药”和“巴里斯梯”但他的弟弟埃米尔因帮诺贝尔去世了。一天诺贝尔读到了自己的补告,没想到是报纸搞错了,是他的二哥路德维希出事了,他一直拼命的工作,最后积劳成疾,病逝。诺贝尔六十岁生日时,突然想回到自己的祖国,在他五十六岁时他怕自己突然去世便写好了遗书,1896年8月诺贝尔的大哥罗伯特去世了,而诺贝尔的心脏病也恶化,他去了巴黎治病,那是他只要厨娘做了一只烤鹅腿,怀念小时候的那次最美好的时光。医生全力抢救但是没有用,诺贝尔1896年12月10日凌晨2时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最后他用自己赚来的亿万巨款,创造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是多么勇敢,面对危险的炸药他竟一点都不怕,他经过那么多的挫折竟不放弃,他那坚持不解的精神我要向他学习!
第二篇: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一)我一直认为诺贝尔是个有钱人,有一大笔钱,是个慈善家。我一直这样片面的认识诺贝尔,但却不知他艰难的一生,当我读完这本书,才真正认识了他。
诺贝尔跟他的父亲都研究火药,当战争来临,他们赚了一笔钱,开了一家工厂。可火药毕竟是危险的的东西,几次爆炸死了人。这让人民不安和反对,把他们轰出了国,但他仍不放弃去了法国,得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但几次失误爆炸,又被他们逐出法国。他们先后又去了许多国家但都没人敢要他。最终实力强的美国要了他们。在研制火药时又一次爆炸,炸死了他的许多亲人。随后,父亲离世,他们发誓要研制出安全火药。几年后,安全药终于安全出炉,他大赚了一笔,将钱给了科学界。
他的事迹是如此的艰辛、曲折,如果是我们,估计有一次爆炸我们就放弃了,怎么可能经受住这么多的打击呢!谁能有这么强的毅力,这样坚定的决心!面对一次次巨大的打击和损失,一般人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他和我们不同,所以他成功了,有了一大笔款项。换作是我们,可能会大把大把的挥霍享受过天堂一样的生活。可他却没有这样去做,除了给母亲一部分外,其他全部捐给了科学界做实验,捐给那些有贡献的人,从此他的名字响彻世界。
啊!伟大而又无私的科学家诺贝尔,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真正的你——一位全身心给了科学的科学家。
诺贝尔——向您致敬!
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二)暑假里,我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名人故事《诺贝尔》。我知道,你肯定想说:'诺贝尔是一个奖,为什么是名人呢?'下面我就给你讲讲,我讲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诺贝尔的妈妈生了三个孩子,大哥叫罗伯特,二哥叫路德维希,诺贝尔是老三,他从小身体就很弱,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非常聪明。
诺贝尔不贪玩,从小就爱学习,后来,诺贝尔同父亲侨居俄国。诺贝尔青年时代赴欧美求学,最后回到了父亲俄国的厂里工作,开始研究炸药,他研究了一种雷管的引爆。1884 年,诺贝尔加入了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皇家学会、巴黎土木工程师学会。诺贝尔一生未娶妻生子,没有固定的住所,大部分都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停歇。诺贝尔还发明了一种威力更大的达纳炸药,但在实验中炸死了5 人,包括他的亲弟弟。两个哥哥因得疾病而死去了。诺贝尔为发明无烟炸药,常年呆在实验室里,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无烟炸药。最终因疲劳过度得了脑於血,1896 年12 月12 日,在意大利>孤独地辞世。
因为诺贝尔为科学做了很大的贡献,所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诺贝尔奖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大奖。
我给你们讲了这个名人故事,消除你心中的疑问了吧!读了一本名人传记,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希望我们多读名人故事。
诺贝尔的故事读后感
(三)当我读到:不料在一次实验中,不幸的事件生了,实验室和工厂全部被炸毁,还炸死了五个人,诺贝尔的弟弟当场被炸死,父亲炸成重伤,从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伴诺贝尔参加试验。在沉重的打击下,他并未灰心丧气,决心制服'爆发油'的易爆性造福人类。为了避免伤害实验周围的人,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朋友的资助下,租了一只大船在梅拉伦湖上,经过四年几百次的艰苦而危险的实验,就在硅藻甘炸药试爆的最后一次,他亲自点燃导火剂,仔细观察各种变化,当炸药爆炸声巨响之后,人们惊吼:诺贝尔完了!可他顽强地从弥漫的烟雾中爬起来,满身鲜血淋淋,他忘掉了疼痛,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终于在1816年的>秋天,成功地研制了硅藻甘油炸药。之后,诺贝尔又经过13年的研究,终于在1880年又发明了无烟炸药一三硝基甲苯(又名TNT)对工业、>交通运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
诺贝尔对研究一丝不苟,这个特点值得我学习。因为我学数学不是很认真,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学习了,回家又忘记了,没及时进行复习,导致考试成绩没有提高。我应该向诺贝尔学习,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
第三篇: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读后感(2000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读后感(2000—2012)
坐公车,从住的家晃悠到报社,翻阅《奈保尔家书》。一本来往于英国牛津与西印度特立尼达的父子书信集。听父亲讲自己始终热爱的写作生涯。他一直默默无闻,做着报纸的记者编辑工作,却始终热爱文学,热爱写作。他也告诉儿子,不要放任自己默默无闻,但是如果默默无闻了也没关系,只要在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儿子还在牛津,没看到儿子成为作家,没看到自己的小说出版,他就撒手离开。但他对儿子,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心,并宽仁地说:“不要怕当艺术家。”儿子早熟地很,从他19岁年纪却能写出如此明透的信就可明了。翻书时,想到大一时和同学们密集的来信。其中有一个是后桌,来的信当时不已为然,直到年后翻阅,方才明白其远比自己成熟,当时想得已深密。这位早熟少年,方向始终明确,成为一名作家。之后他果真做到名满天下,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求学的道路不乏阴云,他为神经焦虑症所困扰,为贫困所累。还有哮喘。最主要,是对前途的不确定。看着这些一来一往的信,早上的公车之旅变的漫长而安宁。所有的感觉,为这穿梭时空的信笺敞开。愿你的道路漫长。愿我一直怀有勇气。
《奈保尔家书》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与其父亲(老奈保尔)和姐姐(卡姆拉)三人之间的通信集。时间起始为1949年至1957年。三个通信者分处三地,奈保尔在英国牛津,老奈保尔在家乡特立尼达(西印度群岛的一个英属岛国),卡姆拉在印度。这不是一本小说,但完全可以当“书信体小说”来阅读。也就是说,这本家书在风格上与我们以往熟知的那些家书(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是不一样的,它在叙述语言和形式结构上都具备“小说”的诸多元素。除了前面说到的书信体小说,我还认为,它也具备成长小说和家族编年史小说的形态。而且更奇妙的是,作为一部“小说”的《奈保尔家书》,并非作者有预见、有目的的刻意而为。因为事实上,家书的三位作者,从他们开始给对方写第一封信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那就是写信,真实地写信,跟我们所有人写信的目的没什么区别。只是由于写信人的个人因素,即:三人都爱好文学,其中老奈保尔和小奈保尔都立志成为一个作家,他们在写信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喜欢呈现细节,喜欢刻画人物,喜欢将身边发生的事件讲述给对方听,无意中便成就了一部由三人共同“累积”而成的“小说”。
如果我们把《奈保尔家书》当成一部“小说”来看待,那么,它也有可以归纳的“故事梗概”:在特立尼达,一个叫奈保尔的中年男人,职业是报纸编辑和记者,业余写写小说,梦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作家。他有七个子女,女儿卡姆拉在印度求学,儿子维多(即V.S.奈保尔)在英国牛津求学。这一家人并不富裕,有时还显得比较拮据。姐弟俩在外求学,靠的是政府资助的奖学金。老奈保尔勤奋工作,承担着供养家庭的责任。在为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而努力的同时,更看出儿子维多身上的文学天赋,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大作家。而维多也对此充满自信,野心勃勃地为这一目标做着准备。至于卡姆拉,她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学业,也像父亲一样,对弟弟维多的作家梦极其重视,时常给予勉励和鞭策。他们频繁地给对方写信,除了表达思恋之情,告知生活讯息之外,更多的是在那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通过这些书信,彼此支撑,相互安慰。
我是在20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后,才知道奈保尔这个作家的。所以,我最先读到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河湾》,其次是《米格尔街》和《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开头的一句话(“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人听凭自己微不足道,人在这世界上没有位置。”)就把我吸引了,这句突兀的完全不像小说语言的话,让我为之一震。而这句话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到十分具体的故事讲述,这种突兀的叙述转折,又让我为之一震。从那时起,我对能够以这种方式开始一部小说的作家,对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及他经历了怎样的写作过程,就怀抱了十分强烈的兴趣。之后不久,我的朋友韩东在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也提到了自己最近正在阅读奈保尔。他提到了《河湾》和《米格尔街》,并尤其推崇《米格尔街》。就我所知,写作朋友中,还有顾前和吉木狼格,对《米格尔街》也是爱不释手,如遇“故交”。这就更让我想要知道,这位仿佛从天外掉进汉语世界的小说家,他打动和启发我们的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以及,它们是怎样修炼而成的?
现在,这本《奈保尔家书》似乎可以解开这些谜团了。至少在我个人来说,这部家书除了让我有阅读“小说”的乐趣之外,也为我再次阅读《米格尔街》及《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提供了难得的注脚。奈保尔到达英国之后不久,就在给父亲和姐姐的家书中提出让他们给他邮寄香烟的要求,因为英国的香烟卖得很贵。尔后,“寄烟”这一细节反复地在三人的通信中出现,关于寄烟的方法,程序;关于
海关对烟草的严格规定和高额的关税,等等。总之,它看上去是一件小事,但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而我从“寄烟”这件事的反复纠葛中,生出许多的感慨,其中的一个感慨就是,作家不是在天上修炼而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练而成的。当然,《奈保尔家书》可以引申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只是这篇文章所要求的篇幅,已经不容许我罗嗦下去了。
从1952年开始,奈保尔经常性地陷入抑郁状态,他这样跟父亲分析自己的症状:“我当然知道令我一蹶不振的缘由:孤独,情感交流匮乏。你们应该了解,一个男人不是一段被运送到国外的木头,在上面锯两个凹槽,就当作了接受教育的标志。不,不是这样,他的要求远不止于此,他有感情,他有思想。有些人,哎,他们的所思所感超出常人,因此,他们备受煎熬……”这套理论听起来不陌生,回溯起来它似乎是如奈保尔般事业有成的人事后聊以自负的先见。但不容置疑的是,写下这些话的的确是个艰难而困惑的孩子。他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纯粹的文学艺术世界,二就是父亲和家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儿子一次次流露出这种自命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加以阻止,哪怕是一点点劝诫都没有,也就是说,他几乎从不试图对儿子的性格做出任何校正,至多做些小小的提醒:“你不再是个两三岁大的黄口小儿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老奈保尔教育子女的方式中最突出的一点(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点),正如评论家詹姆斯•伍德敏锐指出的那样,“与众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不同,他从不让爱子心中承受愧疚之情。”而是从来有求必应,顺水推舟,很少违逆儿子的主见。这看似简单的习惯,实际上却是不易做到的——试想,有哪位家长能够承受一种与儿子完全平等的地位?有哪位家长能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给予孩子以充分信任,不去对他大手大脚的消费行为做些许干涉呢?在特立尼达,奈保尔一家的经济并不宽裕,若不是母亲家有几位有钱的亲戚,父亲很难供养得起七个子女。偏偏这些没文化的亲戚都被奈保尔瞧不起,在英国,能够接济他的近亲远亲无不遭到奈保尔的挖苦和排斥,造成的结果之一,便是在求学生涯的后半程,满欧洲旅游、花钱如流水的奈保尔的生活捉襟见肘,父亲的书信再也不像开始时那样跟他大谈创作,而是家庭的经济状况,谈能够给他多少经济支援——“你必须慎之又慎地对待花钱问题”。从1952年到次年去世,父亲汇款给儿子的频率日益加快,却不见他对不太体恤家庭的儿子有多少埋怨。
但这理应是一种最容易产生的埋怨,因为在常人看来,这种“愧疚”是做子女的理应承受的,否则就是举孝不足。在这位把自己纯然当作儿子的“文友”的父亲的看护下,奈保尔艰难地追求环境的认同和接受,把其间的每一桩骄傲和烦恼、每一次振奋与沉沦实践到底。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看似只是钱和写作上的一点建议,但是,若非父亲有意无意的不介入,奈保尔恐怕无法把自己全然独立的视野维护完整至终。这对于一位很早显露出资质的小说家而言,实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老奈保尔猝然去世的那段情节,《奈保尔家书》犹如一本手法老练的小说,只用寥寥四封相关的短信和一封电报打发掉故事的高潮;那封儿子发回家里的电报,则天然地适合扮演“书眼”的角色:“他是我心目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一切就此终结/我对他感激不尽/振作起来/我爱你们。”对一些批评家认为的奈保尔的最佳作品《抵达之谜》(1987),英国名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尖锐地指出,这本书里通篇看不到一个“爱”字。对于一个刻意背对阳光,从自己的影子看世界的作家而言,或许也只有《家书》能成为他全部作品中唯一的例外,哪怕它是一本“合著”。
第四篇:《诺贝尔传》读后感: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读《诺贝尔传》有感
原创: 李瑞
在2018年的最后一周,我选择了读《诺贝尔传》,想深入了解他为科学所做的奉献和牺牲。他的命运非常坎坷,全书从他的少年时期到他的中年时期,老年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少年时体弱多病,不能经常出门,甚至经常需要卧床休息,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记事起,就深受父亲的影响,喜欢研究炸药,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尝试,成功利用硝化甘油来做炸弹,并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来提高和完善。期间他对炸药的研究饱受争议,甚至受到很多政府当局的排挤,为了做研究,先后转移了好几个国家,不得不把工厂放到船上,在无人区域内孤独的反复做实验,承受住了常人无法承受的孤独和压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研制成功达纳炸药,引来了人们的巨大兴趣,也改变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在感情方面,他不是一个擅长的人,总是被女人牵制。他先后有两任女友,最后都和别人结婚了,一个是贝尔塔---他想抓却抓不住的人;一个是莎菲娅,相处了十八年,他最终想放手的人。不过,在莎菲娅结婚后,他仍然给她钱,对她也算仁至义尽了……
在弟弟,父亲,二哥,母亲等亲人相继离世后,尤其是报纸上把哥哥的讣告写成他的名字时,他看到了自己的讣告中世人对他的评价。心里很难过:自己要呈现给世界的样子和世人反馈出来的样子反差太大,他无法接受世人这样看待自己。他发明炸药的初衷不是为了战争,他热爱和平......在生命的最后,他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决定为世界做些事情:他关注世界和平运动,资助和平事业,资助探险家到北极探险......去世后,他把巨额财产全部遗赠给了人类,在遗嘱中被公开后,不被祖国人民理解,颁赠奖金时才高者得,瑞典本国人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因事先没有和有关机构沟通,遗嘱的执行问题也引起了不小的**。直到他去世后五年,各项有关诺贝尔奖的评奖机构与评奖制度才建立起来,并进行了第一次颁奖,分别颁发了:化学奖、物理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后来,为了纪念诺贝尔在经济领域的贡献,增设了经济学奖。
纵观诺贝尔的一生,为了炸药实验,他曾辗转好几个国家,甚至受到当局的迫害,可是他凭着超人的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炸药的实验研究,成就了他,也让他几次破产,甚至失去了可爱的弟弟。可他的人生远不止炸药,他热爱文学,曾经梦想过当诗人和小说家;和父亲一起经营工厂;和哥哥一起投资油田;他在电化学、生物学、纤维、医学、生理学、机械等领域均有研究,发明专利达355项之多。他的生命韧性很强,不管人生经历着什么,都无法减少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正应了那句古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五篇:《诺贝尔》案例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诺贝尔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吧。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诺贝尔》一课。(出示幻灯片)
二、自由读文,了解梗概
1、诺贝尔奖是怎样来的?
2、诺贝尔在哪些方面有过成就,最著名的成就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掌握要点
(一)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
1、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1——2自然段)
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3——9自然段)
3、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10自然段)
(二)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四、读悟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2、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1)时间不变(2)地点不变(3)规模宏大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体会道什么?
(诺贝尔在世人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人们十分崇敬诺贝尔)
4、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一段
5、读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诺贝尔有什么巨大成就令全世界瞩目?)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二、读悟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2、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出示幻灯片)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3)用生命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3.读完这段文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那么,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说说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5、指名朗读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出示幻灯片)
6、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等)
三、读悟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共写了哪两层意思?
2、讨论交流。
(1)用整个生命发明炸药。(2)设立诺贝尔奖。
3、为什么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出示幻灯片)
(1)研究的时间之长。:从“小时侯”一直研究到“中年”。(2)为了研究炸药,他多次冒着生命的危险。(3)一研究起炸药来,他便忘记了一切。
4、从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一事,你了解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希望后人沿着他走的道路继续前进,希望科学事业后继有人,发展更快)
5、播放课件诺贝尔遗嘱
当看到这儿的时候,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你的感触写在诺贝尔的画像周围。
古今中外有许多像诺贝尔一样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默默奉献的人。(出示幻灯片)
四、激励探索,升华情感
同学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如果我们也能像诺贝尔那样,志向高远,锲而不舍,相信在你们当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作业:(出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
引介诺贝尔(出示幻灯片)△怎样发明炸药 造福人类甘做奉献 设置诺贝尔奖 一丝不苟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