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日记:牛姆林

时间:2019-05-15 12:4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日记:牛姆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日记:牛姆林》。

第一篇:五年级日记:牛姆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游览素有闽南西双版纳之称的牛姆林。牛姆林位于永春县西部,是闽南地区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体。因为它“势若牛姆,孕崽怀宝”所以人们叫它牛姆林。

走进牛姆林的迎宾大道,我们已经看到“迎宾员”建柏树在迎接我们了,它们一个个

器宇轩昂,站姿优美,犹如经过专业培训的迎宾员。接着映入眼帘的是一株马尾松,它是牛姆林最高的树达80多米,胸径4―5米,给人以苍劲挺拔和高耸入云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一片毛竹林。毛竹林里有许多猴子。这群顽皮的猴子蹦来跳去的接着,我们来到了青钱柳乐园。青钱柳是牛姆林的镇山之宝,这里的青钱柳有200多亩。放眼过去,满目苍翠又百花争妍,更有绿油油的小草相映衬,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再走过去一点,我们看到了一些猴子,于是我连忙从包里拿出几颗花生,手一甩丢在地上,一只小猴子连蹦带跳地跑过来,拾起花生就往嘴里塞,其他猴子看见了,纷纷跑过来跟它抢,只见一只大猴子一下子把所有的花生都抢走了,原先的那只小猴子在后边穷追不舍,嘴里还吱吱地吼叫着,好像在说:“还我花生!”一场花生抢夺大战就这样开始了。那只大猴子想把小猴子甩掉,找个地方独自吃花生,可是小猴子不抢回花生就不肯停下来,而且跟得很紧,根本甩不掉,就在这时,又跑了一只大猴子,它张大嘴巴冲着抢走花生的大猴子大吼,抢花生的大猴子只好丢下花生跑开了。看完了猴子,我们向前走了过去,我们惊讶的发现,有一些人把不喝的冰红茶丢在了地上,有一只猴子,好像口渴了,就把冰红茶捡起来,钻一个洞,让后津津有味的喝了起来。

我们看到了一条小道,于是走了进去,路牌上写了一个蝴蝶瀑布,于是我们向路牌指的方向走去,哇!瀑布啊!我尖叫了起来,虽然这个瀑布很小,但是这是我亲眼见过的瀑布。

天色不早了,要回家了。虽然这次没玩够,下次我还要来!

第二篇: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报告

福建省牛姆林环保教育基地报告

福建省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泉州市西部,总面积808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7441亩,生态林占总面积92%。1984年把区内的3745亩次生原始森林划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它是福建省单位面积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现已查明,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70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30多种,三级保护植物60多种,各种中草药400多种,有各种兰科植物30多种,有野生脊椎动物84科23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0多种。有各类蝴蝶400多种,其中还有一级保护蝴蝶金斑喙凤蝶。1998年永春县委、县政府开始规划建设生态旅游区,在保护区周边开展生态旅游,现已发展成国家4A级景区,是福建省著名旅游风景区之一。下面,我就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及发展生态旅游的情况给各位领导作一个汇报。

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把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持续全面推进保护区工作。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是福建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南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其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和野生动植物多样性,是该保护区的核心工作。根据功能区划原则,结合保护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功能区划分,对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禁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天然林实施禁伐保护,禁止开展污染空气、水源、土壤、开山采石、挖掘、毁林

1等一切以破坏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经营活动;根据国家和省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级,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未经特别批准,严禁砍伐、采摘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严禁猎捕野生动物。

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对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加以部署,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价,对物种丰富度及分布、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等进行了调查,为整体上提升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管理能力,提供了翔实的技术基础依据,为今后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医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加强保护区的监管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牛姆林自然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生态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完善,以确保生态环境不受损害,区内动植物资源不受威胁,做到保护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已建立保护区巡护网络,确定巡护线路,组成专业巡护队伍,巡护内容落实到山头地块,做到责任到人。完善林火阻隔网络,增设防火林带,并充分利用公路、河流、天然耐热、耐火阔叶树林分等天然防火隔离带,形成林火阻隔网络。组建以青壮年为主的业余扑火队伍,定期进行扑火知识和灭火技能的培训、实战演练,提高扑火队员的林火扑救技能等业务素质,以保障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环境的安全。

三、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为抓手,确保区内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生境不受破坏。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通过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使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中作用得到了明显加

强。一是加大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投入,投入370万元建设保护区综合办公楼,维修护林工区及护林哨所,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新建和维护森林防火林带,使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二是开展了保护区管护质量和建设项目的审查,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项目坚决不予建设,有效促进了保护区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都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作为环保审批的前置条件,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对保护区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一律不得进行建设。

四、制定生态功能区划,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切实推进保护区政策的实施。为了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保护区建设和生态旅游共同发展,我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坚持“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科学开发”的原则,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兼顾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自1999年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带发展生态旅游区以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做到保护与旅游兼顾,共同发展。目前,牛姆林保护区已经成为旅游、休闲、度假、疗养、健身胜地和科研、环保、教育、教学、考察基地,成为福建省著名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被海内外游客美誉为“闽南西双版纳”,是福建省先进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小公民道德教育基地、泉州市先进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泉州十八景之一。

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保护区建设整体提升。1999年以

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在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及周边地区建设牛姆林生态旅游区。封禁了牛姆林保护区内及周边一重山的小煤窑,并对其环境进行整治,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实施恢复;拓宽硬化了牛姆林通往外面的公路,建设了区内旅游小路网络共计12公里及配套设施;架设了连接全县电力网的供电系统,改造了区内供水系统,安装移动通讯基站及程控电话;建设了共计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多部小车的停车场两个;建成生态科普馆一座,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生态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爱护环境,投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之中。

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遵照在保护中开发,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原则,加大保护区的管护力度,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工作职责,为生态海西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省牛姆林国有林经营所

2012年2月

第三篇:霍姆林斯基简介

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

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① 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

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

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使之不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副博士学位。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学校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虽然英年早逝,但仍给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撰写了41篇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小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他的主要著作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伦理学文选》、(中译本:《做人的故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荣获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该书与它的姐妹篇《公民的诞生》一起又获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这两部书及其《给儿子的信》,被辑成“三部曲”(中译本:《育人三部曲》),综合地阐述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年轻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生前最后一个时期所著的主要的、在许多方面讲是纲领性的著作。从《育人三部曲》

中可以清楚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和他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品格。苏霍姆林斯基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和世界教育史册。

这本《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是一篇传记体人物小说,不是学术专著,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是,本书的作者曾亲临帕夫雷什中学,和工作、学习中的苏霍姆林斯基亲密接触,并与之促膝长谈。因此,尽管是一篇小说,但它还是能够比较忠实地再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而且,由于它是艺术地再现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可读性更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农家庭,52岁的一生中,35年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其中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23年。任帕夫雷

什中学校长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让这所农村中学成了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实验园地。他不仅影响了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还通过他的实验,他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和故事。他的论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相继在我国翻译出版的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要相信孩子》、《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等。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甚至在他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和世界知名学者之后,他还始终留在农村学校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都成为优秀的公民。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探索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帮助和培养教师,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是一所极普通的农村学校,由于苏霍姆林斯基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和试验,使之不仅成为苏联的优秀学校,而且被看作当代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他在工作岗位上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也广泛研究其他学校的经验,孜孜不倦地钻研教育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他全面探讨了普通教育的各个领域,提出了使青少年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个性和谐发展,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他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苏霍姆林斯基是千万教师的偶像。如果说,在这之前,我们对他的崇拜是因为经常听到他的名字,而肃然起敬,那么,我们还希望在更多的了解他之后,于崇拜之上多些亲切。

第四篇:读书霍姆林斯基有感、

心得体会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

2017年的这个暑假,经过朋友的推荐,有幸拜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教师》这本书。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感觉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受益颇多。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致力于教师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他的教育思想还在影响世界上作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变。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阔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的确在大多数的现实生活中多数教师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强调孩子的无知,过多的去体现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情。教师的智慧不应该是用来给学生知识的启迪。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的教学,我们都是采取的满堂灌或者说将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尽可能的告诉学生,却忘了学生也是一个自主体,他们不是只会接受,只需要背书。习的是自己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备课,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教育中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教育的通道。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对每个学生都保持一样的态度,不偏袒学生,也不冷淡学生,应一视同仁与学生保持在一种适当的距离。批评有道,表扬适到好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不同的差异,基础有差异。那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单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事情,必须做到对每位孩子公平,对每个孩子有爱。

通过读这本书,我发 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的不足,也让我深层次的思考,高中教育到底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又该如何去培养,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上作为引路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成绩已经不在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我们更高的目标是教会他们生存,同时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和自尊。为他们的人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清醒的认识到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仅仅的为了进入一所更好的高校,而是在未来将现在所学到的知识,所学到的品德在未来社会中能够为自己所用。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五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心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开始捧着这本厚厚的著作,草草一翻——这么厚,密密麻麻么的纯文字,甚至连一丁点插图都没有,说实话,在印象中,这类理论名著是很难“啃”的,心底是缺乏底气的。但是,读了朱永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还是迫切希望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于是,还是静悄悄地开始了阅读。读得越投入,底气竟逐渐递增——没有想象中的难懂。嘿嘿,读过《译者的话》,读过《成长的三个阶段——编者序》,在开始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这本厚厚的印象中的“理论”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孩子们以及他的家长们迎面走来,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在《我的学生们的家长》这一章节,苏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要想很好地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接下来他用了整整12页的篇幅介绍了他即将要一起学习生活的孩子。面对那一群在战争中留下很深伤痕,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创伤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仔还没正式和他们接触之前早已经把所以情况都熟记在心。想想自己,和孩子们一起都快整整一年了,自认为爱孩子,自认为在努力了解孩子,但是我真正了解哪个孩子的家庭呢。只知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埋怨家长为了生意不顾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烤虑的是他是否有足够的仁慈和热情温暖他们的心。对于我的孩子,单纯得多,可爱得多,问题少得多之又多,只要多一些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丝赞许就足以温暖每一颗稚嫩可爱的童心。但是我居然做得如此苍白。家庭作业家长没签字,有错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家长没负责;孩子吵嘴了,闹架了,心里忍不住地要生气,冲他们吼……或许,我把更多的微笑给了乖巧懂事的孩子。此刻,我再次强烈感受到那些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孩子更需要我的仁慈和热情。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家长的意识比之以前要进步得多,要了解孩子的所有

情况应该是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我的行动。对,我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行动注入了一支强行针。

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踏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时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日后整个认识的道路。一想到这一级台阶正在成为许多幼儿的绊脚石时,简直觉得可怕。

我开始同孩子们进行到词语源头去的“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并竭力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音。我力求做到使词对于孩子不光是事物和现象的标记,而是还包含情感色彩——它的芳香和细微差异。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对字母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兴趣。

我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时总是带着画册和画笔。下面就是我们最初的一次“旅行”。我确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我们站在垂向池塘的一棵柳树下面。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我对孩子们讲:“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就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看,这初秋季节开出了多么漂亮的花。咱们细听听牧场上的音乐: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

教书育人,乃师之天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道”,不仅是指为学之道,还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处世之理。新的《义务教育法》也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德育之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还有另一段话:“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

中。而我们在自己的任教生涯当中要遵循一个准则“与人为真,与人为善,与人为美”。真”,真诚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只有敞开心扉,倾听心声,才能感化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应以“真”待生。让他们觉得你可亲可近,没有任何距离感。“善”,和气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用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去对待一切不良行为。正确评价学生的最佳方式,不应简单粗暴,而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钦佩你,从而信服你。“美”,美好也,即一种细腻的情感和情感修养的美。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更能使学生积极地看待人生展望未来。即使在现实中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并不能掩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在心灵,即一种内在美,让他们懂得悟美,掘弃丑陋的思想。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博大思想,联系今天的学校实践,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的教师尤其应开展教育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这是教师思想成长和转变观念的基本条件,是学校革新的重要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胸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坚守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还应企盼着“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应达到的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其实这需要我们从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得到体会。

随着孩子们识字水平的提高,书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画书图书室。遗憾的是没能在书店里找到好的图画书,因此不得不由我自己来画和写。我画的第一本图书是关于严冬爷爷、狠毒的后母、善良的继女和懒惰的女儿的乌克兰民间故事。这本书画成之后篇幅也不算小——共有三十多页,每一页都有一幅画和几句话(有时只一句)。到1952年春,多数孩子都能流畅地阅读了。我们坐在草地上,有个孩子翻开图画书,读了起来„„这不单是读词,还用它们造句。这是创作。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了画上所画的那个境界。他读的语调表达了情感和愿望的细微差异:严冬爷爷的善良、后母的狠毒、继女的勤劳和热情以及女儿的懒惰和冷酷。孩子们被他们所读的东西深深激动着:他们憎恨邪恶,为善良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几十次地读一个故事,竟然总能兴趣盎然地听它。

我想起了教师们的忧虑:孩子们朗读起来为何如此单调,呆板?为何在孩子的朗读中很少能听出情感色彩?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朗读脱离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使孩子激动的是一些事,而他朗读的却是另一些事。只有当语言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时,朗读才能丰富他的生活。

下载五年级日记:牛姆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日记:牛姆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小伊小拉姆日记

    主人望着伤痕累累的我们,想起当时把我们赶出去的时候,眼泪不禁潸然泪下。我们和主人相拥在一起,抱头痛哭。叮咚!叮咚!呀,不好坏拉姆爱丽娜来了。爱丽娜尖叫,“天哪,你们把家里搞得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一) 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 .......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在我的眼里,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大家的心灵相通,思想共融。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金色童年——读“苏”有感应该说,孩子们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如果孩子不会利用时间,不会自由合理地支配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他的生活一定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 一个孩子就是一棵小草——一颗等待阳光照射,雨露滋润的小草,而父母恰似那温暖的阳光,班主任则是那滋润万物的雨露,给孩子......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书·学习·成长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初登教坛时,为了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曾读过许多教育论著,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