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课文教案

时间:2019-05-15 12: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稼先课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稼先课文教案》。

第一篇:邓稼先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材料分析: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第二篇: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的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材料安排的特点

3、把握文重点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的爱国情怀和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过程: 【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呢就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现在把书翻到64页:《邓稼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杨振宁,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是邓稼先的同学,邓稼先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制造者。他的贡献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并且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故事:杨振宁在美国的时候听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做成的。他就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邓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过这篇回忆录,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么样的人?(—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2.简要概括一下课文每部分的大致内容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中国百年屈辱历史,既交代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突出表现邓稼先同志在领导、设计、研制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及其他国防武器方面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过对比叙写,突出表现邓稼先同志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纯朴气质和高尚品格。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透过“寒春事件”,说明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以邓稼先同志为首的中国原子武器工程工作人员已经达到独立研制原子弹的水平。二是邓稼先同志在关系到国家名誉、民族尊严问题上的那种严肃认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具体表现邓稼先同志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英勇无畏,身先士卒。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高度评价邓稼先同志的一生。【精读思考】

《邓稼先》这篇文章我是怀着崇敬之心读的,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用几个词语来表达一下吗?

明确:他参与研制原子弹,但守口如瓶,表现他做事谨慎认真;他能说服工宣队,表现他无私、朴实、可信的人格魅力;他亲自证实中国自主研制原子弹,表现他处处为国着想,忠诚于民族,不愿国家蒙受委屈、误解;常年在戈壁滩工作,环境艰苦,埋葬同事,危险上前,表现了他学识渊博、专业过硬、不怕吃苦、无私奉献、沉稳果断、认真执着的精神品质

文中的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不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危险时说自己不能走……(ppt出示)

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师:时代呼唤邓稼先这样的人,需要邓稼先这样的精神,邓稼先对中国社会有着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更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真诚坦白的邓稼先,一个低调朴实的邓稼先,这种性格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国孕育培养了邓稼先,一句“祖国的建设需要我”,邓稼先从美国回来了,续写了28年的奇迹与感动。

为什么要引用《吊古战场文》?

明确:突出环境的恶劣、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气氛,烘托邓稼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凸显了邓稼先的时代精神和壮志豪情。

主旨概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借助描写和议论,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民主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写作特点】

1.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写法

邓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择其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武斗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车宣队员不要围攻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2.夹叙夹议的语言表达

文中夹叙夹议,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叙述了中国核武器连续试验成功后,作者评道:“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了!”,以此来说明这些事件的伟大意义。3.饱含深情的语言

文章直白的抒情很少,但通篇却蕴含深情。如第一部分中列强侵占中国的几大事件的排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愤恨悲痛之情。而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又饱含着作者对邓稼先的感动和敬佩,“震荡”、“热泪盈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作者的心里是非常地心潮澎湃的。

【思考练习】

书后思考题及练习册题

第三篇:邓稼先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顺文。(重点)

2、整体感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3、分析人物,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及精神。(重点)

4、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插叙部分的作用。(难点)教学方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背景插入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

由1964年和1967年原子弹、氢弹爆炸图片引入。

二、走进作者和邓稼先

1、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2、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21岁便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

■1958年以后神秘地“消失”。后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并创造出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四、速读课文,圈画出重点字词和你不理解的词语。

1、读准字音

宰割(zǎi)元勋(xūn)氢弹(qīnɡ)直肠癌(ái)奠基(diàn)妇孺皆知(rú)选聘(pìn)夐(xiònɡ)曛(xūn)铤(tǐnɡ)筹划(chóu)殷红(yān)挚友(zhì)彷徨(pánɡ huánɡ)

2、理解词语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满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萦带:环绕。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五、初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

1、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学生自己概括,然后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一部分:站起来了,稼先建功。第二部分:生平经历,卓越贡献。第三部分:锋芒毕露,忠厚平实。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同窗友情。第五部分: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第六部分:永恒骄傲,表达深情。

2、分析小标题的作用

提示内容;结构清晰;新颖、醒目。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用速读的方法从整体上了解了邓稼先的事迹,作者具体向我们展现了邓稼先怎样的高贵品质呢?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评价的语句,下节课我们深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

2、解释重点词。

第二课时

一、跳读课文,感悟形象

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对邓稼先评价的语句,并结合关键词语和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1、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出示: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没有小心眼儿 忠诚纯正 朴实 没有私心 与人为善 甘于奉献 治学严谨 实事求是 身先士卒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找出有带代表性的几个句子,品析。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学生先谈,然后师做小结)第一句话是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穿插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点)

第二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作角度和情感。

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和第六部分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思考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歌曲所表达的效果。

(学生朗读后思考,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师做小结:

1、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中,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城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响当当的中国男儿,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敬爱之情。

2、“五四”时期的歌曲所表达的效果: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背景中,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城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响当当的中国男儿,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敬爱之情。

3、理解“永恒的骄傲”及作用 从朋友角度:对挚友的热情赞颂 从历史角度:对国对民贡献的高度评价 从人生观角度:对人生价值、意义的热烈歌颂

作用:总结全文,又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背景资料插入: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85年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1985年获两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6月中国各大报纸均在首要位置介绍邓稼先。1986年7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奖章。1986年7月去世。1987、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邓稼先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有人说,这荣誉来得迟了些,你觉得呢?(学生谈自己看法)

三、课堂总结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四、拓展:

在我国,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你能想到几个……(学生交流:诸葛亮、钱学森、童第周、焦裕禄、华罗庚、陈景润等)

聆听《中国男儿》,歌词: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娇子吾纵横。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五、布置作业:写出两个像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事迹。

第四篇:邓稼先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二、人物介绍

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邓稼先介绍(略)

三、教读课文

放朗读录音,突出有感情朗读,创设情境。

扫除文字障碍(略)

老师范读第一部分,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分组讨论,课文每一部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提示:第一部分,从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迹。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间是否围绕中心随意安排顺序,可否任意调换?

提示:(1)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写作,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试想,中国百年的屈辱,一次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人侵掠夺,都是因为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落后,被动挨打。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府强大了,国力增强了,科技是否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而邓稼先正是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站立起来的人。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实则内有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第二部分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第三、四、五部分,分别认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独特而周全,可见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送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类似的质疑,逐渐把课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细,让学生的理解也更准确,记忆更牢固。如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分组讨论,发挥群体思维力量,也可利用一些问题引导到主要问题之上。这些都要求教师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邓稼先的,读后你感到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自己再组织语言,说说你所认识的邓稼先。

二、阅读分析

选择几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小声地跟读体会。反复体会,准确把握读法。

分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写方法,细读体味。

文中用热情洋溢、带有感情的叙述,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他含激情的评论,再现邓稼先感人的事迹。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记,记录了自己一些信件、电报上的语言,其实是对邓稼先其人一生伟大精神的概括和赞扬,此节是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是把感情蕴含于议论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达。是文章中心的集中体现。

第三部分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呢?

提示: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是文章结尾处不知自己落泪是为民族感情,还是为邓稼先,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

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

对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如此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歌。

三、总结扩展

总结略。

扩展: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第五篇:初中课文邓稼先原文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7]。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8]。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10]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深入阅读,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人物对于故事发表的看法。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⒊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

1.字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鞠jū躬尽瘁cuì

2.词语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四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三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五、作业

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请四名同学分读课文的四个部分。

二、整体感知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节;第三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四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二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1)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二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二部分第六、七、八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2)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4)默读,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2.朗读这部分课文。

四、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2.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感兴趣的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下载邓稼先课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稼先课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 邓稼先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体会......

    邓稼先 优质课教案

    [键入文字]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

    课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师阅读杨振宁的《邓稼先传》;师生查找关于杨振宁和邓稼先的资料,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资料,摘抄、打印或制作准备幻灯图片;学生预习课文,尽量能顺畅朗读,并把不能独......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设计说明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篇1设计说明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

    邓稼先 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邓稼先》。下面我从五个板块大致分析一下本节课的相关内容。第一块: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坟坨中学宋小明 一、说教材 《邓稼先》是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单元所选课文大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邓稼先》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评述多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