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19-05-15 12: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第一篇:《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定**

五代 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注]

1、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2、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3、“功成”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

4、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5、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忘怀得失的隐居生活。《列子·黄帝》载,有人爱好鸥鸟,不存机心,鸥鸟亦乐于亲近。

6、深处:深居简出。

7、经年:年复一年。

8、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

9、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老子》:“视之不见名目夷,昕之不闻名日希。”河上公注:“无色日夷,无声日希。”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镄仰。”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10、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

11、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

12、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13、绝:摆脱,不沾染。

14、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

阅读训练

1.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云水”,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6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①云舒卷自如,漂浮自由;水随势奔流,不受约束,它们让诗人感受到彻底的自由。(3分)②云霞的绚丽、水的清澈浩渺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好,让诗人感到愉快。(3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水,忘怀世俗名利,厌倦官场,做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的情怀。(3分)这首词开篇就点明“志在烟霞”,中间透露不见市中求利和朝中求官的人,结尾以 “荷衣蕙带”的装束表现高洁的品格。(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10]

作者

李珣(855—930),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因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尹鹗戏称其为“李波斯”。曾以秀才预宾贡。有诗名,尤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多感慨之音。词的成就更为突出,风格清新俊雅,素朴中见明丽。著有《琼瑶集》,已佚。《花间集》录其词37首,《唐五代词》则辑得54首。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同光三年(925)前蜀被灭亡后,诗人身上发生了由魏阙向江湖的转变。既隐逸,就自然以道家避世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于是写下此词直抒胸臆地把归隐思想和盘端出,以表示自己“志烟霞”“慕隐沦”的志趣。

赏析

李珣也曾写过一些隐逸之词,如《渔父》、《渔歌子》等。这首《定**》是借范蠡事以明己志。范蠡亡吴霸越之后,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泛游于五湖之上,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作者对他深怀仰慕之情,认为其人高洁无上。词的开头即点明他志在烟霞,仰慕隐沦,赞颂范蠡,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愿。次句是说范蠡功成身退,泛游五湖,饱赏湖上春光。接句续写退隐之乐,一叶扁舟,徜徉湖上,舟中饮酒吟诗,其乐融融。“云水”二字概括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令人陶醉。这时便深切地意识到无官一身轻的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下片继续写隐逸之乐。与“花岛”为邻,鸥鸟为伴,隐居于奇山异水的幽深之处,生活是何等的安闲恬适。在这里长年看不见追名逐利的流俗之辈。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了老子所说的“希夷”的微妙境界了。果真能得到老子所说的微妙之道,心中怎能不暗暗自喜。结句“荷衣蕙带绝纤尘”,又用神的服饰,比喻隐者的高洁和一尘不染,大有飘飘欲仙的况味。

全词表现仰慕隐沦,申明作者抱有与范蠡同带的烟霞之志。范蠡归隐是在功成之后,见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安乐,便毅然退隐。而李珣“以秀才豫受宾贡,事蜀主衍”,未能立功,即遭亡国之痛。两人同是退隐,却心境不一。此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与作者所写的风土词不一样,在“花间”词里也属罕见。

第二篇:《长歌行》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②晞:晒干。③焜黄。④衰:读cui。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布:散布;徒:空)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恐)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人生价值)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第三篇:王冕《墨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3、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志趣?(2分)

参考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3、拟人。

4、赞颂了墨梅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赏析: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8] 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9]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第四篇:《送人游吴》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注释

①姑苏:苏州的别称

②枕河:临河。枕:临近。

⑦闲地少:指人烟稠密,屋宇相连。

③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

④水港: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⑤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贵妇、美女的代称。

⑥未眠月:月下未眠。

1、本诗的题材是

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3.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送别

2、D3、前三联想象友人到吴地的所闻所见,尾联“遥知”一转,变换为对友人情感的猜测,写友人在吴地思念家乡,余味悠长。“未眠”、“乡思”的愁怨与前三联极尽笔墨描绘吴地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的轻快笔调构成反差,引人遐想,既突出了游子必然思乡的深情,又暗含我在家乡的守望和祝福,情感的表达曲折丰富。

参考译文

你到姑苏处处可见,家家户户沿河筑屋。满眼故宫遗址,极少空地;遍布条条小巷。座座小桥。夜间市场菱藕叫卖声声。春日游船坐满盛装美人。遥想你在明月高照的未眠之夜,定会轻唱渔歌寄托相思之情。

简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

此诗以想象出之,格调清新活泼,篇末喟然一叹,可谓动人情思,引人遐想。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在其精心描绘下更是活脱而出,令人读来如临其境,恍如人在画中游。

第五篇:陈克《临江仙》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

(1)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l)(3分)金人人侵、国事不宁、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年华已逝的感叹之情;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思念友人之情。(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

(2)答案一: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1分),遥想故人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1分)。

答案二:此句借景抒情(1分),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分),抒发了作者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的孤独凄苦之情(1分)。

译文:

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前几年都已经深入到南京了!我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我就心中黯然。我这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

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去吴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啊,友人只有独个儿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赏析:

本词作于1136年冬,当时作者正在吕祉幕中为属僚,时年五十六岁。在此之前,他曾在吕祉主持下撰定《东南防守利便》,向宋高宗进谏以建康为都,收复中原,不被采纳。因此在本篇中既有对金伪入侵的愤慨,又有对宦途的厌恶,词风由以前的艳丽而变得“苍老”不堪。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篇作品,次年八月就英勇就义了。

上片“四海”二句,金兵南来到此时已十年,兵战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此二句是叙事,但对金兵南侵和朝廷的妥协,一任金人兵临建康,十分愤怒不满。“岁华”三句,自己消磨了岁月,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在冬天的寒风中结成冰粒,这一事实使他感到惊恐,自己的年华就在这兵燹之中渐渐消失了。

下片情绪更为低沉,词人想到自己一生将尽,以后终老何处呢?“送老”二句,意为何处是我终老之地?我的缘份大概就在这吴兴之地吧,年老力衰,又能去向何方呢?以“盐”代处所。“故人”句,写自己对故人思念之情。在下雨的深夜,孤灯伴着孤影,满腹离愁别绪,难解难排。国破之忧和离别之愁,郁结于词人心头,情绪低沉甚至苍老,使人不忍卒读。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其时吕祉帅建康,辟陈克为右承事郎都督府准备差遣。职期间,陈克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国运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叹:“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词上片主要借史实抒悲愤之情。而词下片的情绪则从悲愤转为悲观。“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就是被追归隐思想的反映。齑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称吴兴郡,陈克意将隐居于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走就走得干脆的,陈克长期侨居金陵,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离别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为情”云云。

这首词悲慨沉郁,感情深厚,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客心惊”的原因不只是时光消逝,“疏髯如雪”一句似乎还为不能报效疆场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实际上也反映了为国事而涕泪交加的情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苏轼寄弟苏辙诗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这里,借用苏诗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首词起承转合,意脉不断,巧妙无痕。起首两句指出:兵祸不止,以至于“胡尘直到江城”。这一形势,是作者哀愁的原因,也是他欲别故人的原因。此词发端处揭出感慨的原因,为全篇定基调,立纲领。此后虽然不再有一个字提到兴亡,但由此种下的兴亡之慨,随处可见。这样开头,有笼罩之功力。至过变处,词云“送老”,这和“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这两个字可谓承接严密。上片言老,是说国事不宁,个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则是寻求自己的归宿。所以“送老”一语承上而启下“应吴兴”、“别愁”、“孤影”,与之一脉相承。词到终了,却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环境描写来寄托难言的苦衷,创造出迷离恍惚的气氛,不但收来有力,而且含“有余不尽”之妙。

下载《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熹《水口行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注释:水口:地名, 水口,古称闽关。位于古田溪汇入闽江处,居水陆交通要道。宋 初,一度移古田县治于此,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导读: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秋思之祖”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思乡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

    范成大《蝶恋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5篇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出乡村景色的美丽与人情的淳朴、宁静、和谐,表现出诗......

    贺铸天门谣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天门谣贺铸牛渚天门险②。限南北、七雄豪占③。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④。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⑤。[注释]①天门谣:贺铸这首词咏牛渚天门......

    袁枚《牡丹说》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牡丹说【清】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满江红·小住......

    陈与义《咏牡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咏牡丹宋 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释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

    《秋寄从兄贾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寄从兄贾岛无可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注释从兄:堂兄。螟(míng)虫:泛指各种秋虫。西林:指西林寺。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