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

时间:2019-05-15 12:3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

第一篇: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

灵岩寺位于泰山之后,济南之南,方山前怀。它始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距今1600多年了。历史上的灵岩寺与浙江天台的国清寺、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湖北江陵的玉泉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刹”,且居四刹之首。我早年曾经到此一游,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印象里的灵岩寺就像一部深奥的天书,一般人难以读懂。

xx年深秋的一天,我跟随驴友又一次来到了灵岩寺。

寺门前东面的崖壁上镶嵌有八块乾隆残碑,这是上次来没曾注意过的。我近前仰面细看,由于古碑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且景区为了保护文物故意将它们镶嵌得离地面较高,欲要看下内容甚为不便。据崖壁下面的介绍牌得知,古碑内容为乾隆歌颂灵岩寺风光及人文景观的诗篇。我想,如果景区能将这些古碑嵌得低一些,再加个玻璃罩进行保护,这样既方便了游人欣赏乾隆诗篇,又保护了文物,一举两便,岂不更好?

金刚殿是灵岩寺的山门,过后是一座玲珑的小桥,不过桥下没有流水,好像缺点什么似的。眼下正是深秋初冬时节,我国北方雨水稀少,也很正常。过了桥,我立刻被大雄宝殿前面那三棵满树金黄的古老银杏树吸引了过去。站在树下仰望,天空是金黄一片;俯视脚下,大地是一片金黄,仿佛眼前就是一个金色的世界,景色煞是迷人。其中西面两棵银杏树几乎是紧挨着的,部分枝桠交缠在一起,他们的叶子也似乎格外地多,分外地黄,像一对恩爱的夫妻似的。一位驴友说,也算巧了,这两棵树正好是一雄一雌呢。我深信不疑,心里叹道,看来这植物世界跟人类一样,也有情有义啊!再看看另一棵,孤立于一边,叶子已经过早地凋零的差不多了,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令人顿起怜悯之心。

大雄宝殿创建于宋代的嘉佑年间,至今已经九百多年了,现在是灵岩寺三大殿的正殿,也是僧众早晚诵经的地方。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还有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位菩萨。我到过各地的寺庙也不少了,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一佛、四菩萨的格局,比较少见。

从大雄宝殿西侧往后走,迎面有一棵古柏,被一石砌高台围护起来。古柏身边还伴生有两棵柿子树,此时柿子树叶已经凋落殆尽,而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成为寺内一道亮丽的秋景。古柏和柿子树身上都缠了若干的红布条,游人争相爬上石台与古树合影。我正在纳闷,这时一位导游正好走过来给游客讲解道,这处景点叫“百事如意”,取柏树与柿树的谐音。我一想,恍然大悟,也觉得这树生的怪有意思。

“百事如意”景点正北面就是著名的千佛殿了。千佛殿为唐代高僧慧崇创建,因为殿宇内供奉有上千尊铜制或木制30厘米高的小佛而得名。进得殿来,殿内正中塑有通体金身的三尊佛像,中为毗卢遮那佛,西为释迦牟尼佛,东为卢舍那佛。三尊佛像均体态丰满,慈眉善目,端庄大方,和蔼可亲。从塑像技艺上来看,这应该是唐宋时期的作品。大殿四壁还陈列着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塑像多为坐姿,与真人没什么区别。他们个个比例匀称,色彩浓淡适度,表情各异,且一改寺庙塑像古板呆滞之风,纷纷动作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愧是灵岩寺的镇寺之宝。梁启超、刘海粟、贺敬之等人对这些宋代泥塑都有极高的评价。

沿着千佛殿西侧的石阶上去,眼前就是古朴雄伟的辟支塔了。辟支塔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在寺外远处就可以看到它的雄姿。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辟支塔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于宋嘉佑二年建成,期间建建停停,停停建建,用时63年。我问一位导游,建这座塔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年?导游说,最主要的是银子问题。因为寺庙靠化缘建塔,不是政府拨款,所以非常不容易。辟支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下面三层为双檐,上面六层为单檐,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密檐楼阁式砖塔。辟支塔的塔基八面有以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故事为内容的浮雕。石刻刀法细腻、逼真,对研究当时的宗教、礼仪、服饰等方面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整个塔体呈灰白色,傲然矗立,北依青山,与山色、古建筑群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图景。

辟支塔东侧,千佛殿西面崖壁墙头生长了若干盘曲臃肿如龙头凤尾的古青檀,它们扎根于崖壁,主干不高,奇形怪状,就像一个个硕大的榕树盆景。如果连续起来看,一个个“盆景”沿着崖顶墙头又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令人叹为观止。我不知道它们是自然长的,还是人工培植的,这样的古檀景观十分罕见。寺内还有若干的千年青檀或长于路边,或生于庭院,树干皆粗大扭捏,凹凸不平,成为寺内奇异的观赏树种。导游说,大片的古青檀在山东境内也仅有灵岩寺与枣庄的冠世榴园里多一些,其他地方少见。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呢,还是另有什么蹊跷。

辟支塔西面不远处有一片墓塔林,埋葬着历代灵岩寺的高僧。现有墓塔167座,墓碑81通,数量上仅次于河南少林寺。但少林寺墓塔林多为砖塔,而灵岩寺墓塔林却多为石塔,更为珍贵稀奇。

灵岩寺墓塔林最气派的墓塔当属北端的北魏祖师塔——法定塔。法定塔为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那时全国崇尚佛教,也是灵岩寺香火鼎盛的时期,因此法定塔修得庄严气派也就可以理解了。其余的墓塔有鼓形、钟形、方形、经幢式、亭阁式等式样,前三种类型分别代表高僧去世的时辰为晚上、早晨和白天,与暮鼓晨钟正相契合。墓塔虽然高低不等,却造型古朴、庄重,错落有致。其实这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由高僧的地位以及政绩决定的。地位高的,香火盛的,墓塔自然就高大气派一些;地位低的,香火弱的,墓塔就比较低矮简陋一些,有的仅仅是一通石碑而已。可见身份地位在历朝历代无不讲究,寺庙也不能例外。在墓塔林北面高地还有一座孤零零的方形石塔,这就是唐代高僧慧崇的墓塔。该塔为石塔,设计独特,造型别致,四面还有大量的精美雕刻,颇有济南柳埠四门塔之遗风,非常珍贵。

我们从墓塔林返回到大雄宝殿前面,往东继续游览。过了“五步三泉”景点,路南面不远处岩壁下又有一处袈裟泉将我们吸引过去。传说:当年北魏法定禅师重建灵岩寺之时,有铁块自泉畔地下涌出,高五六尺,重数千斤,天然田字纹缕,与袈裟无异,泉因此而得名。至今那块像袈裟的神秘铁块还伫立于泉畔。虽然时已深秋,袈裟泉却依然出水旺盛,汩汩有声,清澈的泉流哗哗地淌进前面的泉池内。据导游介绍,无论旱涝,袈裟泉常年不涸,是寺院主要的饮用水源。

出了寺院小门,便是上山的石阶。登山不远,路边有一处乾隆行宫遗址。遗址附近还有一处甘露泉。据史书记载,当年乾隆十下江南,路过山东,曾经八次驻跸灵岩寺,可见乾隆对灵岩寺的喜爱。甘露泉上方石壁上的“甘露泉“三字即为乾隆题写。但遗憾的是,甘露泉泉池现在仅有一小湾死水了,而且里面落满了枯枝败叶,与同乾隆行宫遗址一样显得破败荒凉。

我们继续登山,在山半腰有棵古柏,奇怪的是,一块大致圆形的千斤巨石恰好卡在柏树的三个树杈中间,而柏树几百年来却身姿挺拔,岿然不动,人们给它取名叫“树抱石”。乾隆皇帝当年来灵岩寺登山时看到这树抱石,欣然提笔做了一首诗,其中两句道:树抱石为胎,前飞峡成调。诗歌意境之妙可见一斑。沿途登山,石阶两旁,漫山的柏树,蓊蓊郁郁,青葱翠绿,其中千年古柏甚多,令人惊叹不已。除了柏树,其他树种很少,尤其是难见松树的身影,令人十分困惑。传说,当年泰山奶奶碧霞元君兄妹争夺泰山之主,结果兄长输了,便退居泰山之阴方山。碧霞元君规定,方山只允许生柏树,不允许长泰山松。我几乎逛遍了灵岩寺,方山也登了大半了,还真的不曾见到一棵松树,我还真的相信这不是个传说了。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些古柏身上大都挂上了泰山古树名木的铁牌护身符。我又纳闷,灵岩寺这里怎么挂起泰山古树名木的保护牌牌了呢?有驴友道,灵岩寺与泰山一起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了,所以归泰山管委会一起管理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在说说笑笑之间,海拔不足700米的方山,就被我们踩在了脚下,用时不到一个小时。站在山顶垭口上,抬头见左边巨大的石壁上,一棵古柏从岩壁中长出,虬曲的枝桠在空中乱舞,实在是生命的奇迹,令人惊叹。我曾经赞叹泰山松生于石罅的顽强性格,而灵岩柏长于岩壁之中更加令人钦敬。

垭口东面不远处便是方山主峰。由于山峰顶部平整,形状方方正正,四面如削,方山因此得名。远观方山又像极了一枚印象,所以还称玉符山。现在人们习惯上都称之为灵岩山了。因为攀登峰顶比较困难也危险,所以一般攀登方山就只能到此为止了。主峰阳面在唐代贞观年间开凿有一尊大佛,高约5米,为释迦牟尼坐像。大佛身着袈裟,慈眉善目,稳坐于佛龛内,注视着山下的寺院。佛龛东西两壁上还刻有几尊佛像与大佛相陪。到了明代,为保护大佛,佛龛外加了方形坡顶石室,叠涩出檐,外墙涂朱,故称红门。管理大佛的是一位50多岁的妇女,我问她,大嫂,还卖票吗?妇人笑答曰,不卖。我进得室内,室内光线较暗,有点阴森,但大佛的大致轮廓可见。大佛右手高擎着,手指间还夹有一张百元钞票,像叼着一颗香烟似的,令人忍俊不禁。我不知道这是游客塞的,还是管理者故意所为。妇人问我,先生请柱香吧?我对佛祖向来敬重,但到寺庙向来不请香,不磕头,我委婉拒绝妇人道,在山下刚请过了。

看完了大佛,出得洞外,站在红门前面的平台上,居高临下,峡谷风光一览无余,顿觉神清气爽,宠辱皆忘。俯瞰山下绿树丛中的古建筑群,挺拔雄伟的辟支塔,参天的古木,仿佛耳畔还响着袅袅的梵音,这一切都被轻纱一般的淡雾朦胧着,真让人怀疑这灵岩寺究竟是凡间还是仙境。

我们在红门前面看了一会儿山下的美景,爬山出的一身汗水不觉就消了,身子也有点发冷。有同伴喊我去“一线天”看看,我欣然应诺。“一线天”在大佛脚下往东一公里处,也是方山一景。我知道这个景点,但上次来,因为打怵爬山,所以不曾到过。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电视台拍摄连续剧《武松》时曾经在此取过景。我看看手表,离我们在山下集合去莲台山的时间还来得及,于是与同伙一起往“一线天”而去。

第二篇:游记散文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 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

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

第三篇:陕西灵岩寺导游词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岩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

《甫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灵崖寺景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穴且]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甫阝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公分,宽125公分,全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20公分。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甫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甫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斜痕长102公分,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而冒“重刻”的《甫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甫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一直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但历代碑石研究者,如:南宋·洪适《隶释》,明·赵[山函]《石墨镌华》,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清·王昶《金石萃编》,清·陈奕禧《金石遗文录》以及朱剑心《金石学》等确认:析里桥甫阝阁颂为仇靖文,仇绋书。二仇因当时地位低下,其生平不详。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

江神庙的民俗博物馆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主要负责江神庙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以及全县民间艺术和民族习俗和研究与开发等。

博物馆所在的江神庙,有名“龙王庙”,始建于明代,占地近2千平方米,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羌族戏院建筑群,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江神庙是古代船帮聚会和祭祀的会馆,按照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依地势高差而建。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细部装饰注重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富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第四篇:济南灵岩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环境清幽的佛门圣地灵岩寺来游览。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使泰山的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园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天台国青寺,江陵玉泉寺,南京栖霞寺)的盛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手大门守护寺院的安全,走过“聚美”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山”,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望有四大天王,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碣十七块。记载了灵验的历史沿革及影响。(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大雄宝殿,原为宋代的献殿,明清重修。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边很生动逼真,充满生活气息。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十三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许多高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可能是宋代塑造的。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第一┆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

(除了千佛殿,您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神僧传》中记载,东晋时期高僧来此山说法,讲的“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说“此山,灵边,为我净也;它时涅磐当埋于此”)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避支迦佛陀”简称为“避之佛”(避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宋淳仪五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在这些塔中,最早的就是这幢慧崇塔了,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

$$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日本和尚邵元为灵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

和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提.明朝时,外僧修方形石室,增门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第五篇:济南灵岩寺 导游词

灵岩寺公园 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名刹古寺灵岩寺!今天我给诸位朋友做导游,我将尽我所能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

灵岩寺所处的这座秀丽的山峦,名叫灵岩山,是东岳泰山十二支脉之一。海拔687.3米,灵岩寺位于一山(泰山)、一水(泉城的泉水)、一圣人(曲阜)的山东黄金旅游线之间,(距泰山主峰约为10公里,距济南40余公里)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珠古代文化,吸引无数海内外游人,自古就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具有“海内四大名刹之首”(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的盛名。灵岩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荣获国家首批4A级景区称号。大家请看灵岩山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唉,对了,他的顶既不是圆的也不是尖的而是方的,因此它又叫方山。又像一方官印,因此又叫玉符山。(灵岩主峰为狮山,因为在远处望去犹如一头雄狮蹲伏在那里,所以称为狮山,山的最高处有一巨大岩石,四壁如削,成为方形,所以最早时人们称之为方山,北魏时《水经注》中称之为玉符山,也是因为这块巨石的形状方方正正,像古代将军的印玺„古称将军印为玉符‟因而得名)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说“泰山之北最幽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的赞语,从寺院至山巅有殿阁36处,亭阁18座,文物众多,古迹荟萃,北如蹲狮的方山,东如骆驼的朗公山,南如卧象的竹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灵岩寺的风韵吧。

我们现在来到山门〔金刚殿〕,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比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力士,是专门持金刚杵(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守护佛法的天神。这个殿的风格属明清建筑,塑有“哼哈二将”,专为把守大门守护佛法和寺院的安全。

走过“聚善”小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二山门”,他建于明代,又叫〔天王殿〕,殿内塑有护法四天王,(在印度佛教中,传说在须弥山腰有一个山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住,各护一天下,四天王所居之天称作四天王。中国内地佛教寺院中一般均有四天王塑像,他们各是:东方持国天王,其塑像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绕缠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他们各有一个从者,顺次是乾闼婆,鸠 荼、龙、夜叉,还各有91子辅佐四王守护十方,据称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建筑风格为单檐硬山顶,房梁五架,两边以穿插坊连成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系宋代遗物。殿内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碑刻十七块。记载了灵岩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另有钟楼、鼓楼等附属建筑(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因为“晨钟暮鼓”之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大雄宝殿〕,原名为献殿,是佛教寺院中的正殿,建于宋嘉佑年间(公元1102-1110年),是寺僧诵经礼佛的地方,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2年),鲁藩捐塑三大士像于其内后,更名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前后是不一样的,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为硬山顶。造型精巧玲珑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现在殿堂是清朝中叶建造。清乾隆22年(公元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皇帝来灵岩时,曾为此殿题“卓赐名兰”额及“奇松尔日犹回向,诡石何心忽点头”楹联。殿内的石柱及柱础,还是宋代的遗物。上额的彩画也很形象生动,逼真,充满 生活气息。殿前一平台,是供高僧讲经之用,〔摩顶松〕,位于大雄宝殿后西侧有一株千年古柏,叫摩顶松,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取于传说故事。相传唐僧去西域取经时,临行前曾来灵岩寺,手摩松树说道:“我要西去求佛,教汝枝长,归时东向,使吾门弟子知之!”数年后,西指的树枝果然忽向东指。寺僧见了说:我们师傅回来了摩顶松就是这个故事而得名的。有人可能要问,柏、松不同,为什么这株柏树要称松呢,因为“柏”与“悲”谐音,过去有人忌讳“悲”字故将柏改为松。后来有人在这棵树的旁边又栽上柿子树,取“百(柏)事(柿)如意”之意。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宏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千佛殿〕,它是灵岩寺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建筑风格为单檐殿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伟壮观的)。这座大殿是唐代高僧惠崇创建的,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寺中主殿,成为大雄宝殿),现在殿宇为明代的建筑,虽然自创建以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现在仍保存着唐宋的建筑风格。进到殿中,中置长方形须弥座座上有三尊大佛,中间为吡户遮那佛(藤胎),东为药师佛(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西为阿弥陀佛(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大家也许都看到西殿上有数以千计高

30厘米的铜铸和木雕小佛,“千佛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殿四周的四十尊罗汉泥塑,每尊罗汉身高101-120厘米,(据佛学文献记载,为众生造福。不知大家又没有看到千佛山的十八罗汉,千罗为花岗岩),而灵罗为藤木所制,显得非常栩栩如气。他摆脱了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每个塑像都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神情状貌非常生动,喜怒哀乐俱形于色,动态变化各有特征,堪称海内无双。看,老者手上的青筋;那个愤怒者脖子上的青筋,个个口目传情,没有一个相同的。罗汉身上用的是朱砂江,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因此虽然年代已久,但颜色还是那么逼真。(这些罗汉的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根据资料分析,罗汉系宋代塑造无疑,距今约有900余年。这些罗汉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雕/塑,佛学有非常高的价值,是中国泥塑遗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来此游览,把它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现代著名美术大师刘海粟观后称之为“灵岩泥望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这正是对我国古代艺术才能的高度评价。现在梁眼和刘海粟所书之碑立于千佛殿前两侧。

在千佛殿后面有一阁名〔御书阁〕,是唐代主持慧崇和尚专门为存放皇帝赐御书而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真宗赵恒、仁宗赵祯等御书。金贞佑年间(公元1213-1217年)曾曹兵燹,珍藏御书尽毁,唯阁幸存。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另外一株形似蛟龙,又称龙檀,两树已有千年的高龄,为稀有树种之一),视为一大胜景,这样古怪的青檀在北方还是很少见的。青檀树根下面是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寺僧仁钦重刊篆书的“御书阁”匾额。顺御书阁而下,千佛殿迄东,便是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因为三泉相隔很近,故称“五步三泉”。

出了千佛殿可以看到东山峰有一怪石,状如一个老僧,身披袈裟,手柱禅杖,而后面的柏树,活脱脱就是一对弟子,这块怪石就叫〔朗公石〕。据《灵岩志》中记载:灵岩古称方山,东晋时期高僧朗公于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常到方山讲经说法,讲得猛兽归服,乱石点头,“灵岩”由此而得名。依山路攀登至此向东南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岳独尊泰山。

好,现在我们往西走,面前的这座塔为灵岩寺的最高建筑,〔辟支塔〕,是灵岩寺的重要标志。为什么叫辟支塔呢?辟支一词为佛教用语,是梵语“辟支迦佛陀”简称为“辟支佛”,顾名思义辟支塔也就是佛塔。辟支塔建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43年),宋淳仪五年(公元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建成,历时63年,距今900多年的历史。该塔高54米,为八角九级十二檐的楼阁式砖塔。塔基刻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的浮雕。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塔檐自下至上逐层递减,一至四层为重檐,五至九层为单檐,收分得体,门窗古朴,显得古香古色,庄严肃穆。塔顶是铁制塔刹。有复钵,相轮,园光,仰月,宝珠组成。另外还有八根铁链分别由救济塔檐的八尊金刚拽引加固如果大家登上九级塔檐,可以尽览灵岩风光。

好的辟支塔参观到这里,我们接着向西走,我们来到了灵岩寺的另一重要景点〔“墓塔林”〕,这里面有唐宋至明代灵岩寺住持僧人的墓塔167座,墓碑81块,其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居全国第二,它与少林寺的塔又不同,少林寺属于砖塔,灵岩寺属于石塔,年代不一造型各异。有的高达数十尺,有的才尺许,底部都是带有浮雕。

〔惠崇塔〕是灵岩寺中最早的建筑,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塔高5.3米、为全石建筑,堪与坐落在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的四门塔相媲美。是唐代灵岩寺创建间慧崇的墓塔,(惠崇是灵岩寺贞观年间的和尚,生前在灵岩勤于佛事,对灵岩寺做出了极大贡献,它活了100多岁。)是重檐单层方石塔,全部石砌,通高5.30米,宽3.74米,上面雕有狮头,飞天,武士等图案。南面辟半圆拱门,内为方形室。东西门均为饰门,是半掩式假门,雕有乐伎,舞伎等图案,保留六朝,隋代的艺术风格。塔顶以露盘,仰莲,宝珠组成塔刹,这座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的珍贵字资料。在这些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和尚邵元于至正元年为灵岩寺等39代住持息庵禅师撰写的《息庵禅师道行碑记》碑文。碑高1.63米,宽0.74米。郭沫若来此观看后题诗道:“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原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可见息庵塔和邵氏题文是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佐证。

〔积翠证盟殿〕亦称证盟功德、方山证盟殿,是灵岩十二景之一,(十二景:汉柏、摩松顶、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它依平面呈椭圆形,跨进殿门,正中雕有高约五米的释迦佛像,东西两壁各有一菩萨一尊,都是唐代造像。内有很多唐宋题记,明朝时龛外僧修方形石室,墙壁粉刷成朱红色,故亦称红门。

我们就游览到这里,最后,衷心请大家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热情欢迎诸位朋友下次来。谢谢大家!

下载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岩寺游记的经典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美游记散文

    写景与抒情结合。游记离不开写景,但又忌讳客观的写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景交融,方为上品。分享了游记散文,一起来看看吧!游记散文17月7月我与乐乐乘高铁自无锡到泰安,下午3......

    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镇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乌镇游记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

    长白山游记散文

    东北黑土地,沃野千里,山川河流,冰雪森林以及我梦想中天上圣湖—天池,一直像一个梦一样,在每一个冰雪纷飞季节,都会跑到我脑海中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白山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游记散文

    清明时节,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是少了那份理所应当的凄凉与清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清明游记散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清明(散文)我最早关于清明的记忆,已属成年光景——大概缘自文革之......

    普吉岛游记散文

    普吉岛是安达曼海当中的一个热带岛屿,自然环境纯净,海水清白,拥有丰富的海鲜和热带水果,是一座著名的度假岛。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普吉岛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

    丝绸之路散文游记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丝绸之路散文游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丝绸之路【1】千年的驼运古......

    游记美文散文

    游记既是文学体裁名也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

    高中游记散文

    导语: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高中游记散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游记散文1千岛湖以它清澈的湖水、幽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