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嘉诚说花钱美文摘抄
有一次,李嘉诚先生与青年学生座谈,当谈到花钱的问题时,他语出惊人。他说:“我鼓励大家花钱,有三种钱你花得越多就赚得越多。”看到大家都露出好奇的神色,李嘉诚不紧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种学习的钱一定要花。举个例子,如果不给比尔·盖茨一分钱,让他到非洲去发展,相信他很快就会赚到钱,因为他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而这些智慧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学习的钱一定舍得花,换句话说,把钱投资在自己的头脑上,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
第二种孝敬父母的钱一定要花。不管父母经济情况如何,自己再怎么困难,也要挤出钱来孝敬父母!想想看,父母会不会因为负债、缺钱就不抚养你?他们再怎么穷,还是把你抚养长大,所以回报他们也是应该的。事实证明,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孝顺父母的典范。如王永庆、郭台铭、高清愿、蔡宏图先生哪一个不是孝子?相反,那些从年轻开始,做什么赔什么,做什么都失败、不顺利的人,跟父母的沟通一定有障碍。
第三种回馈的钱一定要花。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要养成回馈社会的好习惯,即使收入不高,十几元、二十元都行,有条件的可多捐献一些。如果你实在穷得一塌糊涂,真的没有办法用金钱来回馈,那就请你努力工作吧,这也是对你的公司、你的单位的一种回馈。总之,多说好话,多做好事,哪怕一个笑容、一句真诚的赞美,都会让人觉得和你相处很愉快,这也是一种回馈啊!
李嘉诚的话刚说完,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篇:会花钱是最大的节约美文摘抄
那天我在练瑜伽的时候,接到一个姑娘的电话。她想跟我请教一些瑜伽的问题。我告诉她,去报一个瑜伽级班好了,并向她推荐了我报的班。
她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会儿问:“680元只有10节课,是不是太贵了?”我打断她:“你没有锻炼基础,老师会教你最简单的方法,让你在源头上避开很多误区,也避免了你浪费不必要的精力。”
但是她还在犹豫,说:“你不是说瑜伽不难嘛,两节课就学会了基础动作和要领,不然你给我教程,我去自学。”“你干脆别学了吧。”我想了想,只能这么回答她。
我身边还有个朋友,之前也想学吉他,她辛辛苦苦上网找视频、买书、找资料,练习了一个星期以后,吉他再也没碰过。
为什么?因为她在还没找到得当的方法时,就被磨得失去了信心,觉得付出成本太大了,买书、找资料、练习那么久,却没搞明白1234567对应的是什么弦。
如果你让她花钱,她又觉得成本太大,不如自学。其实,很多时候,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免费的东西,从来不会给你最好的。会花钱,才是最大的节约。
去年,我整个人陷入迷茫当中,对于一切,包括工作及我喜爱的写作。我很想找懂的人帮我解惑,但是身边并没有。
很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个文友,他组建了一个写作培训班。早前,我就经常看他的文章。于是,我约见了这个老师。当时他的收费是200元,我来回路费加住宿共花了1000多元。
回来后,朋友说我傻,谈话的成本太大。但我认为那一小时的谈话,是值得的,那一小时里他给我指出方向、技巧,以及他说以后我写东西都可以发给他。
我发了很多稿子给他,直到有一天,他回复我,说某篇故事他很喜欢,觉得应该能过稿。虽然那篇稿子最终没过,但是我已经很欣慰。接下来,我又交了一篇稿子,并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稿子。
以前我遇到问题,总不好意思问一些高手,而是自己去网上查。但是,百度不会告诉你全部,尤其是那些你最想知道的事情。当我真去问人的时候,他说不定很忙,没有时间回答你。而且中国人很在乎礼节,直接问问题太尴尬,总要寒暄几句。和不熟的人寒暄,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且,寒暄之后怎么接到你的话题上,也是一个技术活。
后来,我习惯了付费方式。有网上付费咨询,也有找朋友圈的行业高手,发个小红包,顺便附带问题。手机那头的他拿得开心,我问得坦然。几个问题问完,得到我要的答案,答谢一个笑脸,我们下次回聊。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方式。要知道,没有人有免费给你答疑解惑的义务,事实上,我花的都是小钱。他们的解答,早就值回了我花的钱。
有些时候,你愿意花几百块去吃一份哈根达斯冰激凌火锅,为什么不愿意去买一句真知灼见呢?这些钱,或许一时半会儿不会带来收益和回报,但是起码,和智者交谈,跟智者学习,我们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不足在哪里。
认真说起来,如果一件事,你极其喜欢,但是你钱都不舍得花,又凭什么说你热爱呢。会花钱,有时候是最省事的成本,同时也是最直接的考量。
第三篇:当别人说NO美文摘抄
一个叫辛迪的美国家庭主妇,某一天突发奇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3年内购买一栋六百多平米的房子。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大可能实现的规划。辛迪决定要写一本畅销书,卖到100万本。
她把这个点子告诉老公,却换来一顿嘲笑。辛迪想: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我一定也做得到。她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我的书在3年之内一定会卖到100万本,财富会大量地涌来,所有的机遇之门都会为我打开。在这样的自我确认下,辛迪开始行动。
辛迪觉得自己这本书的市场在于女性。她觉得女性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或者不被先生了解,她想给她们带来一些快乐,这样她们就会把书介绍给周围的朋友。辛迪觉得她的读者们通常会去超级市场、美容院等地方,所以专门打电话给超级市场的采购员以及美容院的老板。
她很直接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书:“我是某某作家,我最近出了一本书,一定会成为畅销书。我相信这本书摆在你的超级市场,摆在你的服装店,摆在你的美容院,应该会帮助你赚不少的钱。”她说,“我将寄一本样书给你,一个礼拜之后,我会再打电话给你。”
辛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从来不问别人:“你到底有没有兴趣购买?”而是直接就问:“你要订购多少本?”
一个礼拜之后,她打电话问:“我是辛迪,你看过我的书没有?你准备订购5000本还是10000本?”对方说:“辛迪,你可能不了解我,我们这个超级市场从来没有订过任何一本书超过2500本。”辛迪说:“过去等不等于未来?对方说:”不等于。“”所以总有一个开始,所以你要订购5000还是10000本?“对方说:”那!那……我订4000本好了。“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
辛迪打电话给第二个人:“我是辛迪,你收到我的书没有?你即将订10000本还是20000本?”对方说:“你的书很幽默,我和同事都很欣赏。但我们订书从来没有订过这么大的量,我决定订购4000本好了。”
辛迪说:“你简直在侮辱我,你才订购4000本?像你这么大的连锁店你订4000本,你不止侮辱我,你还在侮辱你自己,难道连你都不相信你的连锁店卖得出去吗?”对方吓了一跳,问:“一般人订多少本?”辛迪说:“10000到20000本。”对方被说服了:“那我订12000本!”
辛迪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多少人跟你说“NO”,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下一个说“YES”的人。这是辛迪得到的一个经验。她的书从来没在任何一家书店卖过,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卖。
依靠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巧妙的推销手段,辛迪的书卖出了整整140万本!之后她又写了好几本书,都很畅销。到这个时候,辛迪要实现的愿望,已经不是买一栋大房子那么简单了。
第四篇:钱学森说人的美文摘抄
钱学森回国不久,成立了第五研究院,由他担任院长职务。但几年当下来,他发现自己不适合继续干一把手:幼儿园要添购几把小板凳,要先由院长签字同意,买了后又要院长签字报销;单位建房子,哪级干部该分多大面积,职工的工龄怎么计分,哪间屋的朝向好,什么楼层该分给谁……这一系列事牵扯了太多的精力。
以此为由,钱学森提出了当副职的请求。从此以后,他一直当副职,从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唯有中国科协主席是正的。
当时,有一些不明实况的人,都认为钱学森只善“学位”,不宜“官位”。钱学森真的不宜“官位”吗?其实不然。
一次,一位下属来向钱学森诉苦。按现在的排位,那名下属可算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班长”了。“班长”说:“做什么事都是事事当前,可看不到一点好处,这班长当得有点亏了!”
对于下属的牢骚,钱学森总是面带微笑地认真倾听,从不插上半句话,等“班长”的“苦”诉完了,他才像做学问一样,给“班长”东拉西扯地说些听起来有点不着边际的话来。
“人字怎么写?”
“不就是一撇一捺吗?”
“我看哪!你就是那一撇。”钱学森一边心平气和地说着,一边用眼睛紧盯着“班长”,“那一撇再长,没有下面那一捺衬着,人字也就立不起来了。如果那一撇就算单独地立起来了,也成不了一个字,顶多也就是一个笔画。”
“班长”的脸开始有点火辣辣地烧,说起话来也有点结结巴巴了:“那……那……是我的错……我的错!”
“人字的寓意还不只这些!”钱学森有点不依不饶,对于“班长”的认错,好像不买账,继续说道,“在人字里,那一撇确实盖过了那一捺,出头露面高过一筹!但也要知道,高过一筹的一撇,也要具备有遮风挡雨的作用。在困难来临时,就诉苦,这不是那一撇的风格!”
“那我该怎样?”“班长”用乞求的目光看着钱学森。
“其实答案就藏在这一撇里!”钱学森越说越玄乎,“宋体的人字写法,那一撇的起笔就是一抹平下来,再略微拐个弯,就像一双鸟嘴。仔细看看,那双鸟嘴是紧闭着的,这就暗示着人们,为人处世要紧记——多干事、少说话的做人原则。”
“班长”被说醒了,当即表态:“就是累死累活,也要跟你一起干!”
看来,那些议论钱学森只会“学位”,不宜“官位”的人,实在是对他误解了。一个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把“学位”看得比“官位”重,这正是钱学森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最好说明,也是立人之本。不管那一撇多么长,多么耀眼,都得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第五篇:请不要随便说随便的美文摘抄
当“随便”这两个字脱口而出时,也许你的本意是想减少麻烦,却发现常常作茧自缚……
情景一:自我牺牲,对方紧张
你和男朋友吵架之后,很久没有去他家里了。现在他终于向你认错,你也原谅了他,他的父母非常开心,亲自打电话来请你去吃饭,还问你想吃什么。你想也不想地说:“随便!”后来,男朋友告诉你,因为你的一句“随便”,未来的公婆紧张了好半天!
很多时候,我们想用“随便”来表示客气和尊重,结果却在无形中加重了对方的心理负担。为了不至于拍错马屁,听的人开始不断猜测我们到底怎么想,而我们自己,则在被猜测中享受着类似自我牺牲的快感。倘若这种“牺牲”没有引起对方足够重视,我们就开始愤愤不平地委屈起来,直到关系出现问题。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喜欢”——当对方真心诚意地想为你付出时,坦率而大方地告诉对方你喜欢他(她)为你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尊重。而人际关系,也将在需要和被需要、肯定与被肯定中健康愉快地发展下去。
情景二:胡乱放弃,夸大不快
部门开会,讨论一个重要方案,在大家纷纷举手通过之后,你提出了相反意见,因为你觉得这个方案有漏洞。所有的人都对你侧目,因为你的反对会让大家功亏一篑。僵持了—段时间后,你终于说:“那随便大家吧!”
人际交往之中,难免有冲突或者意见相左的时候。当我们实在势单力薄、无法扭转局面时,其实,放弃不是唯一的选择。换一种方式表达,会让我们拥有更多主动性。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保留”——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同时给别人一个认识问题、尝试错误的机会。保留意见意味着我们对事情负责,“随便”则有逃避责任之嫌;保留意见意味着我们并不否定自己,“随便”则常常扩大负面情绪。两相对比,自然还是“保留”的好。
情景三:敷衍应付,伤害关爱
“女大当嫁”,从你25岁生日那天,母亲就开始紧张起你的婚事,不断托人给你介绍男朋友。忙得不可开交的你根本无心恋爱,但又害怕伤着母亲,于是每次都说:“随便,随便,您安排吧!”
不忍心伤害,却又在一次次地伤害,因为谁都看得出来“随便”其实是敷衍和应付的遮阳伞。长期被自己关爱的人这样“随便”地对待,最后不心灰意冷才怪。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且慢”——真诚地告诉对方: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不过,且慢一点,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接受你的爱情,让我们从朋友开始吧。
情景四:乱发脾气,摧残人脉
你因为被老板批评太过自由散漫而很不开心,搭档阿元看在眼里,主动凑上前来跟你搭讪。他说:“哎!愉快点哦,否则我可要换一个伴喽!”你“啪”地把文件夹摔在工作台上,大吼:“随你的便!”
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容易向亲近的人转移不满,同时会出现言语和行为上的“退行”——变得像一个孩子似的任性刁蛮、不负责任。而无论多么牢固的人际关系,都可能会在这种“随便”的反复摧残下出现问题。
换个词说说:
不说随便,说“难过”——告诉对方:你这么说我很难过,我现在更需要你来安慰我/鼓励我/爱我/肯定我……当你学会这样的表达,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想要的东西就在我们的嘴里——清楚地说出来,我们的爱情、友情、亲情才不会因为情绪的泛滥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