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十年前没有空调,我们这样过夏天的美文
二十年前,一把蒲扇、一张竹床、过一个夏天…
二十年前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连风扇都用得很少,但是依然过得很快乐…
吃喝篇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西瓜都透着一股热气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冰箱
接一盆凉凉的水
把西瓜放里边泡半个钟头
或者就直接把西瓜放进窖里冰镇
这就是“天然的冰箱”
午觉睡醒之后来上一块
爽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冰棍儿都是推在小车上卖的街道边口吆喝一声
一群孩子呼拥而上
一毛钱一根,贵的没有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只有几毛钱一瓶的橘子汁儿
喝完以后瓶子还要还给小卖部
后来有了
一毛钱一袋儿的冰水儿
一时间风靡了整个夏天
人手一袋儿
那酸爽
你还记得么
就连逢年过节,一瓶健力宝
就可以让我们高兴很久
乘凉篇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姥姥手里的蒲扇就是最好的驱蚊水
伴随着阵阵凉意
孩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如果还是被蚊子咬了
还有水仙牌风油精
绿绿的小瓶子
只要闻一下,瞌睡就一扫而光
有时候搬着凳子在大门口写作业
奶奶和弟弟坐在旁边给我扇着蒲扇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时候我们没有空调
天热了就去大街上打地铺
一家老小都坐在席子上
那台放在桌子上的小小的风扇
你还记得不
那种会摇头的座扇很畅销
风力特别强劲的...不记得上面的没关系
那你肯定记得客厅
或者
堂屋都会装一扇大吊扇
呼呼生风,特别凉快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白色老头背心+竹子靠椅+纸扇
基本上每个爷爷
都有这样一套过夏天的配置
一天的太阳暴晒
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热水
傍晚冲个凉,正好~
洗完澡擦干水
还会擦上一层薄薄的爽身粉
免得长痱子
玩乐篇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我们会不顾危险,瞒着爸妈
放学后
和小伙伴在学校旁边的河里
游泳摸鱼
天气越热
我们越是在外边儿撒了泼的玩儿
河里、湖里、池塘里
基本上去洗过澡玩过水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下午的时候和小伙伴
找个阴凉地跳跳皮筋打打鸟
装一口袋玻璃球
和大家趴在地上大干一场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不管什么年代
好像小时候都少不了这项
天气再热
都乐意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捉蝉
捉完了回去烤着吃
那肉叫一个香啊
生活篇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满心期待地打开电视
却发现今天是星期二
停台了
于是会跑到新华书店
那是为数不多几个会开空调的地方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街坊邻居找个有树荫的巷子口
吹着若有似无的风
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或者下上几盘象棋
打发漫长的下午时光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每个小女孩的童年
都有几双这样的塑料凉鞋
五颜六色,好看又便宜
男孩子最爱的“玩具”
就是夏天午后的知了
20年前的那个夏天
我们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
但是那年夏天的我们总是快乐的...
第二篇:我们怎样过夏天教案
【活动目标】
1、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感知夏天的气候特征,了解人类防暑降温的方法。
3、尝试装饰、制作有关夏天的服饰、用品。
【活动准备】
1、有关夏天的服装、鞋子、遮阳帽、扇子、风扇、空调等实物或图片。
2、各种美工材料及工具,如:彩色卡纸、即时贴、广告纸、剪刀、双面胶、干净的大塑料袋、雪糕棒等。
3、遮阳帽、鞋底的纸样半成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是夏天到了?(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二、了解有关夏天防暑降温的方法。
1、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知道的夏天防暑降温的方法,如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多喝水、勤洗澡、吹电风扇、开.空调、游泳、戴遮阳帽等。
2、从吃、穿、玩等方面引导幼儿了解人们是怎样防暑降温的。
(1)夏天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应该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为什么?
(2)夏季服装和其他季节的服装有什么不一样,穿夏季服装的感觉怎样?
(3)夏天小朋友最喜欢到哪里玩?为什么?
(4)还有什么办法使夏天不会太热?夏天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3、教师小结:人们防暑降温的基本方法:夏天里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油炸食品;穿上轻薄透气的夏装,外出时戴上遮阳帽,在阴凉的地方活动等。
三、装饰、制作有关夏天的服装、用品。
(一)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半成品及有关制作材料。
1、遮阳帽:提供正方形纸、剪好外形的半成品纸帽、彩色蜡光纸、水彩笔等。
(1)用长方形纸折成方形帽(图1,将一边拉开成帽沿),用各种材料的纸剪出花边、图案装饰帽子。
(2)在剪好外形的纸帽(图2,缺口处交叉则成太阳帽)上绘出各种图案,装饰遮阳帽。
2、夏天的服装:提供大塑料袋、剪刀、各色即时贴等。
(1)用干净的大塑料袋折、剪,制作夏天的背心、连衣裙、游泳衣等。
(2)装饰连衣裙、背带裙等。
3、扇子:提供广告纸、透明胶布、卡纸、雪糕棒、水彩笔等。
(1)用广告纸正反折叠出简单的扇子,用透明胶布固定好。
(2)用硬卡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扇面(圆形、扇形),装上扇柄(雪糕棒),再装饰上漂亮的图案。
4、凉鞋:提供剪好的鞋底外形、卡纸、水彩笔、浆糊等。
(1)在用厚纸板剪好的鞋底(图3)上粘上纸条,设计、装饰成各种各样的凉鞋。
(2)在鞋面上装饰上漂亮的花纹。
5、提供卡纸、各种纸盒、胶布等材料,以供幼儿自由选择,设计制作夏天的其他用品。
(二)幼儿当“小小设计师”,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有关夏天的服饰、用品。
(三)展示交流幼儿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美工材料及工具,供幼儿继续制作有关夏天的服饰、用品。
2、在角色区投放幼儿制作好的夏天的服装、物品等,引导幼儿开展“商店”的游戏,增进幼儿对夏季防暑降温用品的认识。
第三篇:我们的七一这样过(简讯)
我们的“七一”这样过(简讯)
池利刚
七一前夕,三分干管理所党支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建党92周年生日。
召开支部工作会议,选举产生了2013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一名优秀党员。管理所班子成员,各管理段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号召管理所全体干部职工,向受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一名优秀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立足岗位,努力拼搏,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为水利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管理所党支部希望以表彰活动为契机,鼓励受表彰人员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各自岗位作出新的贡献。
组织开展党员“大走访”活动。我所支部班子成员在“七一”期间利用两天时间积极开展进一个农场,一个协会,走三个村,入五个社,访十户人家“大走访”活动,深入到包尔盖农场、包尔盖农场用水协会、巴音毛道嘎查(村)、包尔盖农场五分场(村)、巴音布日格嘎查(村)、巴音毛道嘎查四作业区(社)、巴音布日格嘎查六社、巴音布日格嘎查三社、巴音布日格嘎查一社、巴音毛道嘎查二社、徐志伟等十户人家,认认真真听民意、察民情、解难题,办实事,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化解基层矛盾,虚心听取群众对三分干渠管理所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对水管理、水服务工作有何新期望新要求,我们当场给了
答复,需要水管部门帮助协调、解决哪些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我们梳理成条,认真协调解决,保证“大走访”活动取得成效,举行庆“七一”党员家属座谈会,6月30日,为丰富党员生活,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支部凝聚力,也为感谢党员家属对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管理所举行了党员携家属座谈活动,并组织党员及家属近30人进行了一次游湖、快乐野餐的活动。此次活动,陶冶了大家的身心,营造了团结、活跃、奋进的氛围,也为大家创造了良好的亲情交流机会,充分体现了支部对党员及股段干部的人文关怀,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管理所的凝聚力。
管理所党支部“庆七一”系列活动,坚持节俭、实效的原则,创新了活动形式,提高了活动效果,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开讲啦》:有关青春,我们应该这样过
《开讲啦》:有关青春,我们应该这样过
我们可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有一样的青春态度。《开讲啦》是中国第一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节目自开播后迎来了各路明星和励志人士的到访,成龙、王力宏、科比、俞敏洪、巴兹·鲁曼,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了,央视到底是有钱啊,能请来这么多大咖,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响当当的大咖靠钱是请不来的。“其实我们的嘉宾导演只有两个人,一个25岁,一个28岁。大多数最牛的大咖嘉宾都由他们邀约,没有特殊的秘诀,就是两个字:死磕” 《开讲啦》唯众传媒制片人刘娴在接受悦读客采访时说。整档节目共45分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档节目几乎要录制2-3个小时,才能剪辑呈现出电视上45分钟的精彩节目,而余下的时间里,有着各种各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导演对明星死磕的艰难过程,明星对节目录制的认真对待,小撒幕后的默默奉献。“比如,演员徐帆在休息室一直踱步、搓手,紧张得不行不行的,她说‘我好后悔,我为什么要答应上这个节目’,演员海清在休息室一直求导演‘我不会演讲,你们的损失我照单全赔,我可以回家吗?’Selina 在休息室看着自己写了通宵的演讲稿,看一遍哭一遍,无数次的痛哭崩溃。”刘娴在提到这些精彩镜头的时候颇为遗憾,这也激发了他们想要给这档青年电视节目出书的冲动。在《开讲啦——对自己狠一点》出书后,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追捧,今年6月份,它的第二本《开讲啦——不完美,怎么了?》出版,新书发布会上,撒贝宁第一句话就说,“这本书的封面不应该放我”。他说整个栏目和书的精华,在于这些在青春路上洒下汗水和泪水的嘉宾,在于背后这个80、90后的团队,在于接收这场青春洗礼的年轻人。“这本书的最大亮点是‘完整呈现’四个字,读者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无死角的嘉宾,这是非常难得的。”《开讲啦》书的责编余燕龙说,而编辑此书的过程,是愉快而困难的,“因为节目组给了我们很多的材料,包括主题演讲部分的文字和视频,还有全部录制时的所有听打稿,还有现场的一些实时情况的记录,要从这么多的材料中提取内容,是一种考验”。然而,这些考验对于整个栏目组团队和编写书籍的团队来说,真的已经算不上什么,借用刘娴的一句话“在这样的节目中和嘉宾共处,和自己共处,没有办法再对生活有任何的抱怨。”
余燕龙谈开讲啦:糅合着苦难,凝结着财富 采访嘉宾:《开讲啦》责任编辑余燕龙 【悦读客】当我翻开书的第一感觉是“我被骗了”书里到处标注的蓝色下划线让我以为自己买到的是别人读过的二手书,后来去王府井签售会听你们讲述后才知道是故意如此编排的,这和我之前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余燕龙】作这样的安排,其实是和这本书的定位有关的。这套书是给年轻人的礼物,我们想用这样一种”划重点”、做笔记(旁边的小批注)的方式,让读者重新回到上学时候的感觉,让这套书显得年轻、活泼、别有意味。【悦读客】第一本《开讲啦》书名是《对自己狠一点!》第二本书名是《不完美怎么了?》这两个题目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态度,想给读者传达什么?您能讲讲这两个书名的由来吗? 【余燕龙】其实两个书名,是节目的两个嘉宾的演讲主题。对于两本书的具体定位,我们也是区别的。两本书,我们分别想表达两个不同维度的价值观,一个是青年与世界、青年与奋斗的世界观,因此所选择的嘉宾,都是与奋斗相关的,其中的代表就是董明珠老师的主题演讲“对自己狠一点“,由此形成了第一本书《对自己狠一点!》。另一个所要表达的,是青年对人生、对自己的态度,即青年们应该拥有的人生观,我们总结出嘉宾们在这方面所表达的观念,就是要正视自己的人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不完美,怎么了“的人生态度。所以第二本书就叫《不完美,怎么了?》 【悦读客】我们可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有一样的青春态度,这是这本书的宣传语,您认为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青春态度? 【余燕龙】其实这句宣传语,也是对书的一种凝练。嘉宾们所拥有的人生经历是多姿多彩、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拥有着一样的青春态度,并且通过《开讲啦》反映出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积极、乐观、奋斗、成长“,积极地面对困难,不逃避,不妥协;乐观地生活下去,不消沉,不自卑;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拼搏;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成长。【悦读客】《开讲啦》这档节目作为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在中国内地引发了青年们的喜爱与追捧,出此书的初衷是什么? 【余燕龙】《开讲啦》受到青年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是一档真诚的、为青年们所制作的节目,它带给青年们希望的、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是其他电视节目不曾给予的。但是一个电视节目,所能呈现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开讲啦》节目的录制时间是2个多小时,而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只有40多分钟剪辑版,并不完整。而我们出版图书,就是为了能完整地呈现它,让更多正能量东西,传递到更广大的受众当中。【悦读客】很多人在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本书只是把视频编辑成了文字发表了而已,而我第一次是在火车上看的这本书,仍然看的眼泪不止,对面的乘客都一脸茫然,您觉得视频与文字,哪种形式更能感染人?他们会带来怎样不同的效果? 【余燕龙】视频和文字,不过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其所传递的价值和内容,是一样的。我认为视频更为具象,但文字的描绘则更加有幻想空间,也因此更加丰满。从表达力上来说,它们是一样有冲击力的,无高下之分。【悦读客】您觉得这本书最吸引人的亮点在哪? 【余燕龙】首先,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就很好,内容永远是一本书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其次,我觉得这本书吸引读者的亮点就在于”完整呈现“四个字,为此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将嘉宾演讲,包括与现场观众的对答,都浓缩进了这本书中,因此读者会在这书中,看到一个全新的、无死角的嘉宾,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吸引读者去阅读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另外,本书所传递的价值观是非常积极的、向上的,会给读者带去鼓舞与激励,这也是读者们愿意阅读的因素之一吧。【悦读客】书里穿插着很多“幕后故事”,在编辑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想必您很用心的和每期导演都做过详细的沟通和了解,您觉得哪个幕后故事是让您听到最觉得有趣和最觉得震惊的? 【余燕龙】很多幕后故事都非常有趣,不过有一期让我觉得节目导演也是非常恶趣味的,就是科比那一期。原因当然是两人的身高了,据说在做这期之前,导演组就憧憬两人站在一起了。而且其实那期科比是坐着演讲的——他太高了,近景镜头都装不下。可是我在编辑书的时候,发现导演组给我的全是小撒老师和科比站在一起的照片。——他们实在太坏了。【悦读客】书中收集的演讲者并不是全部参加过节目录制的嘉宾,而是有选择性的,您是怎样定位这个选择标准的?想要传达怎样的思想? 【余燕龙】其实我们是想全部收录的,只是一,有些嘉宾并未授权将他们的演讲放进书里,只能做罢,二是嘉宾实在太多了,如果全部出版,估计三本书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有了一个选择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简单地按照知名度,而是综合了考虑到了嘉宾们的职业、演讲主题、演讲内容,甚至是性别因素都有考虑过。我们想表达的是,不管嘉宾们是什么样的出身、现在是干什么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青春故事,而他们的对待青春的态度,是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的。【悦读客】第一本《开讲啦》把阿信放在了第一位,第二本《开讲啦》把周杰伦放在了首位,说实话这两位都是我在年少是深爱过的明星,不过我还是特别好奇想知道您这样安排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余燕龙】一方面,他们是非常知名的明星,将他们放在首位,可以给喜欢他们的年轻朋友们一个惊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些年轻读者们,在看完第一篇之后,会认可这本书,会继续读下去,读完全本,这样他们将会获得等大的收获。说到底,这是一本给年轻人的书,我希望他们能够喜欢。【悦读客】每个演讲者的故事都有其精彩之处,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哪个演讲者是特别让您受感动,或是觉得他演讲的特别精彩的? 【余燕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最令我感动的,是黄怒波先生的”苦难是一种财富“。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对苦难的那种态度,对生活的那种乐观与积极。他把苦难以一种自嘲的方式吐露出来,我想一般人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肯定是做不到他这样乐观的。我十分佩服他。【悦读客】这本书写作了多长时间?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吗? 【余燕龙】这本书的编写,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编辑该书虽然是一件挺愉快的事情,但确实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第一个就是分门别类了,哪些嘉宾放在第一本,哪些嘉宾放在第二本,有时候很难抉择的。第二个麻烦是如何将一位嘉宾的所有完整内容呈现出来,这很困难,因为节目组给了我们很多的材料,包括主题演讲部分的文字和视频,还有全部录制时的所有听打稿,还有现场的一些实时情况的记录,要从这么多的材料中提取内容,是一种考验。第三个麻烦就是整理书稿了,嘉宾的演讲是非常口语化的,而且有些时候是很跳跃的,因此要逐字逐句地梳理,非常细琐,工作量很大。好在,这些困难我们都克服了,而且做得还算出色。【悦读客】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挫折,人们的心里总觉得别人幸福的,活得是精彩的,尤其是站在台上演讲的这些成功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你们有没有收到过这些受众的反馈? 【余燕龙】我们的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天天都收到了读者们的类似的反馈,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受众了解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有精彩也有灰色,而每个人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态度和坚持的。能够让受众有这样的感慨,我们觉得很有成就感。
刘娴谈开讲啦:有态度,有温度,有希望 采访嘉宾:《开讲啦》唯众传媒制片人刘娴 【悦读客】《开讲啦》栏目组所有的成员基本上是由80后和90后组成,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却做出了当下中国最棒的一档电视节目,区别于大部分火热的娱乐综艺节目,和看似枯燥的科普人文节目,这档节目的初创是基于怎样的想法? 【刘娴】节目初创的灵感来源于:年轻的我们更懂得年轻人需要什么,做节目从自身出发,自身的诉求很多时候恰恰是一个群体的需求。也正因为我们自身都比较年轻,所以同样经历着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我们也非常渴望有人懂我们,点拨我们,或者是有人跟我们分享他的成长故事和人生经历,从中反观自己,找到答案。我想从每个人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反向思维做节目的创意,找到这个时代,人内心的缺失和需求,是节目成功的本源吧。【悦读客】每一档新节目的上线都存在很多的风险,当时央视和唯众传媒在联合制作这档节目的初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刘娴】很感谢央视领导的信任和前瞻性眼光。在当今娱乐、综艺、真人秀盛行的电视环境中,这样一档大清新的节目,没有人相信它会有收视率,也无法保证一定有影响力,其实风险是极大的。在决定推这档节目上央视时,央视和我们制作团队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如何让观众接受这样一档安静的演讲节目?选择什么样的演讲嘉宾?讲什么样的主题?如何把这样一档形态简单的语言类节目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你最想听谁来演讲?你对什么样的演讲主题最感兴趣?同时,我们走访了几十所高校挑选青年代表,和大学生们深度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了解他们的参与兴趣等等,这个准备过程很重要。事实上,《开讲啦》播出后多次打破央视同时段节目收视记录,由季播改为周播十点半档加季播,CCTV1和CCTV2双平台播出。同时,获得加多宝近6000万的冠名,成为非娱节目的标王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悦读客】《开讲啦》每期嘉宾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各行各领域的顶尖人物,而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在邀请这些演讲人的时候想必也遇到了许多波折,能讲述一下其中的故事吗? 【刘娴】很多人都问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有着怎样的牛人,才能邀请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牛的嘉宾?其实我们的嘉宾导演只有两个人,一个25岁,一个28岁。大多数最牛的大咖嘉宾都由他们邀约,没有特殊的秘诀,就是两个字:死磕。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太多电视台邀请嘉宾的必杀技是:砸钱,所以我们最常遇到的挫折是,当邀约两年都未来的嘉宾参加了其他节目录制,我们问询原因时,得到的答案非常真诚:你们的节目很好,但那个节目给了我们无法拒绝的价钱,不是“可观”可以形容,是“无法拒绝”。尽管如此,也并不影响我们的嘉宾导演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比如姚明,从开播之初,嘉宾导演就在邀请,见面都见过好几次,一直没能说服姚明,当时他拒绝的原因是“我还是个学生,不适合去给别人当老师”,非常真诚非常谦逊,直到今年,姚明经纪人突然致电嘉宾导演说“姚明先生请我给你打个电话,他愿意来开讲了”。也许有很多嘉宾一时没有想好是否愿意来上节目,但当他想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这也是一种成功。邀约嘉宾的第二类困境是,很多嘉宾太认可太重视《开讲啦》,尤其当他们认真做好功课,看了很多开讲嘉宾的演讲后,答应得好好的突然就不愿意来了,原因是:“他们都说得太好了!”于是我们需要等待太多嘉宾“做好准备再来”,所幸嘉宾们并不是敷衍,他们是真的希望为节目好好做准备。所以我们越来越常看到嘉宾们带着三页纸、四页纸,甚至是七页纸的自备演讲稿来。【悦读客】在这些演讲者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位?为什么呢? 【刘娴】刘德华。在刘德华来《开讲啦》之前,我并不是他的粉丝,对身边很多几十年如一日的铁粉也并不是特别理解。但做节目最美好和最残酷的都在于此,你总是能看到很多明星台上台下不那么统一的形象,有人毁三观是因为他并没有传说中看到的那么美好,也有人毁三观是他比你以为的更为美好。刘德华属于后者。通常情况下,越大咖的嘉宾越无法控制,很难要求他们必须提供演讲稿,必须和导演组保持沟通。对于刘德华,导演组确实没有做太多能提前沟通的指望。但就在录影前一天,导演组接到刘德华经纪人电话,说“刘先生提出,导演组可以给他准备耳麦,如果演讲过程中导演对他的演讲内容不满意,或有希望提醒的故事点,可以直接指示”。导演组惊了,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请求,还是传说中那个神话般的天王。录影当天,刘德华直接经纪人提前四小时风尘仆仆赶到现场和导演组沟通,带来的是刘先生自己撰写的满满四页纸演讲提纲,经纪人非常细致的和我沟通刘德华的想法,演讲的逻辑及故事点,然后非常尊重的询问“您觉得这样子OK吗?刘先生说,如果有哪里不合适,随时告诉他,他可以改。”录影开场前一小时,刘德华按预定时间准时抵达录影棚,穿着他的招牌军大衣,在化妆休息室里,和其他大咖嘉宾不一样的是,没有保镖把门,没有进他休息室的工作人员数量限制,什么人都可以进来和他合影留念,导演组准备的签名本、签名照,每一张都悉数照签,这就是刘天王。和往常一样,我和刘德华聊天的第一个内容是“您看过《开讲啦》吗?”他说“当然,看过的,在接到邀请之前就对这个节目早有耳闻”,我很惊喜,脱口而出“真的吗?哪期?”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和后怕,万一人家不过随口一说,不是很尴尬?不料刘德华很认真的回答“接到邀请之后,我看了至少十多期,周杰伦、罗志祥、萧敬腾、五月天、科比,还有几个其他行业领域的,比如沙祖康什么的...”且能回顾出每位嘉宾在节目中的桥段,我真是有些震惊。一个艺人,在每天都面临淘汰的圈子里生存下来,并能红几十年,原因很简单,直到今天,刘德华都把自己当新人一样要求,哪怕接受一个电视节目访问也做最好的准备,从不敷衍从不懈怠。【悦读客】我曾经参加过一期《开讲啦》节目的录制,当时请的嘉宾是滕华涛导演,而我坐的观众席的角度正好能够看到一幕,就是撒贝宁在幕后坐在一把凳子上非常专注的盯着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还不时用笔记录着,在您眼中撒贝宁是个怎样的主持人,能讲讲团队和他一起发生的故事吗? 【刘娴】《开讲啦》遇上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拥有最尽心的团队,最敢冒风险有情怀的平台,还有最优秀最用心的主持人。小撒把《开讲啦》当自己的宝贝儿,把《开讲啦》团队当自己的家人,我们几乎每次录制结束都要边吃火锅边做总结反思,他会对节目中每一个设计和意外做近乎苛刻的要求,经常鼓励团队,也经常批评团队。在现场,小撒永远是最认真的听众,他的手卡上总是有被他写得密密麻麻的关键词和提问方向,现场有一些很好的点子,比如萧敬腾节目结尾的那场录影棚突如其来的雨,比如巴兹鲁曼节目结尾天空飘来的让嘉宾大惊失色的花瓣,都来自他的即兴创意。不止在现场,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他都尽可能的给予好建议,每一期节目的播出,他都尽可能在电视机前守候。他曾经因为一期节目的后期剪辑问题给我发几十条的微信,却又不让我告诉当期导演,担心打击团队信心。就在今天,我得知他昨天找导演要了林书豪的翻译字幕,为了中文翻译更准确,且能保证英文原意的幽默感,他自己把演讲部分重新做了一次翻译工作,到凌晨四点。【悦读客】电视节目的录制时间是在2-3个小时,而节目最终是以45分钟呈现的,在幕后有哪个演讲者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娴】基本上精彩的故事都会在播出版中做最好的呈现。最遗憾未能呈现的部分通常在录前录后的嘉宾休息间发生。比如演员徐帆在休息室一直踱步、搓手,紧张得不行不行的,她说“我好后悔,我为什么要答应上这个节目”,演员海清在休息室一直求导演“我不会演讲,你们的损失我照单全赔,我可以回家吗?”,邓超录完节目之后对我说“我表现怎么样?”,我来不及表达赞赏,他便自己自问自答“我觉得我真是太棒了!”,Selina 在休息室看着自己写了通宵的演讲稿,看一遍哭一遍,无数次的痛哭崩溃...这一切都是非常生动的真人秀,接下来的《开讲啦》,我们也希望把这些珍贵的片段都记录下来并播出。【悦读客】让一个嘉宾在台上演讲30到60分钟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信每位嘉宾都在台下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这些嘉宾中哪位是最让您觉得为当期的录制认真而辛苦的准备? 【刘娴】易中天。这个通过《百家讲坛》引发学术热潮并火遍全国的学者,有着最认真最执着的精神,他逮着导演前前后后见面沟通四五次,电话沟通不下十次,演讲提纲改了又改。无需导演前往,自己走路或打车到导演所在办公室沟通,结束和导演一起吃盒饭,为了给导演省时间。【悦读客】在所有的录制中,哪个嘉宾的演讲是最打动现场的青年观众的? 【刘娴】这个就很多了。从最早的王潮歌导演,到成龙、李昌钰、李兰妮、田惠萍、林清玄、李亚鹏、陶晶莹、邓超、魏世杰、Selina......,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演讲,有让人笑着流泪的演讲,也有直击人心、绕梁三日的演讲。每一位嘉宾都有他们的独特之处,现场听演讲比电视机前的观看更加令人动容。【悦读客】是不是有很多大学生或是青年报名参加《开讲啦》节目的十位新锐青年代表? 【刘娴】对。从节目开播,导演组就启动了全国招募令,也分各个小组深入各大高校进行面对面的“青年代表招募”,很多非常有个性的青年代表就来自于校园招募,比如《开讲啦》著名的”愤青小钢炮“马昊,就是导演组赴浙江大学进行校园招募时发现的一朵“小奇葩“。除了线下的面对面招募外,《开讲啦》有专门的公共邮箱,每周都能收到上千封报名邮件。也有很多年轻人会直接通过《开讲啦》官方微博或给导演留言的方式报名。【悦读客】节目的演讲嘉宾都有着不平凡而又坎坷的人生故事,您是怎样看待这些经历的? 【刘娴】每一位嘉宾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的过去与未来。从创作者本身来说,我也会有职业困惑、有瓶颈、有人生的高潮与低潮,我也从嘉宾们的身上找到慰藉,我记得王伟忠说“得意的时候多做事,失意的时候多读书”,我也记得李立群说“人生如戏,演好戏不要留恋,演烂戏不要在意。如同射箭,最重要的是把箭射出去,结果是悲,忘掉,是喜,也忘掉,继续前行”,我还记得陈州说”不要总在意自己的鞋子不够漂亮,世界上有些人没有脚“。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和我一样,找到那么几句话影响自己。《开讲啦》团队从创立至今,零人才流失率,这在浮躁的电视环境中也不多见,我想是因为,在这样的节目中和嘉宾共处,和自己共处,没有办法再对生活有任何的抱怨。【悦读客】您觉得这个节目带给受众的最大意义和收获是什么? 【刘娴】孙犁说过:“不读洛阳纸贵之书,不赴争相参观之地,不信喧嚣一时之论。”审美多元时代,荧屏需要大声唱的热闹,也需要仔细品的体悟。电视荧屏不能只有《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也需要《开讲啦》。《开讲啦》就是浮世中的清新空气,它无色无味,但你不能没有它。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拥有独立的节目人格,符合大众口味的精英节目;它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让人看了又哭又笑,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真”一点;它是一面镜子,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它让浮躁的我们收获心灵的平静,让年轻人学会勇敢的坚守自己,学会进退和面对,学会审视自己。《开讲啦》提供的不止是知识、养分,更多的是“希望”。
第五篇:从前,我们是这样过国庆的
从前,我们是这样过国庆的
收藏人:休闲馆795
2014-09-29 | 阅:3557 转:168 | 来源
| 分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从此,这个日子便成了祖国的生日,如今我们的祖国,迎来了第65个岁月!一代代人伴随着它共同成长,见证了生活的日益变化和社会的共同进步;65年的沧桑巨变,从最初大家以“人民群众”的面貌出现在历届国庆典礼上,直到1999年“黄金周”的诞生到现在,中国人已经开始有了不同意义上的国庆节,回眸过去,那些我们曾一起经历的国庆节,许多细节或许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渐渐被人们所淡忘。可当它们再度被发掘出来,如今读起来还是那么津津有味,有着独特的感觉。它记录了节庆的安排,对很多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中国就是从那些年代中
走过,直至如今的模样。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当天有资格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典礼的新中国领导人、政协代表和候补代表共622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董必武、郭沫若、张澜、高岗等人是以共和国主要领导人的身份站在前排显著位置。
1950年参加国庆游行的儿童
从1949年至1959年,“十一”都在天安门广场举办阅兵式;此时会有大量普通民众参与到游行队伍中;在1950年的国庆一周年,有40万军民参加了庆典。
1958年,北京玉渊潭人民公社社员在举行国庆节聚餐。
1958年,全国形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全国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国庆十周年上海的游行队伍
1959年,新中国迎来第一个国庆逢十的周年。
人民大会堂施工工地
国庆十周年,全国各行各业都组织献礼工程;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车站等十大建筑都是献礼工程,在国庆前夕完工。
天津国棉四厂细纱乙班文娱小组排演节目
除了阅兵、游行外,文艺活动也是重头戏,在国庆十周年时,各地单位、学校都会排练文娱节目;天津国棉四厂的细纱乙班文娱小组,在当年自编自演了100多个节目。
北京钢铁学院学生在做纸花,准备参加1963年国庆节游行。从1960年以后直至1984年,天安门广场上没有了阅兵式;取而代之的是每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前举行的盛大集会和群众游行活动。
1967年10月1日,驻京空军高炮某部军人收听广播。
1966年,文革大幕拉开;在这非理性的十年岁月中,国庆节也为激进的个人崇拜气氛所充斥。大家都会围聚在收音机和毛泽东像旁,收听国庆游行的实况广播和时任国家副主席林彪的讲话。
1971年国庆期间,工厂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表演节目。
文革前期流行“忠字舞”,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和语录歌等歌曲为伴唱、伴奏,表示对毛泽东忠心。
1975年国庆节,北京天坛的游园活动。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国庆,群众游行也取消了。
1976年国庆期间,人民回忆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国庆期间,北京芦沟桥人民公社岳各庄大队的人们,在一起回忆毛主席1958年视察公社时的情景。
天安门前国庆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学生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开始带领中国人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庆祝游行。
1984年,北京东四家电服务部门前,观看国庆大阅兵转播的观众。
1985年国庆前夕,上海市名牌产品评选展销会现场。
改革开放以后,国庆作为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其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上海的展销会将八大类的名牌产品在曹杨商场集中投放,日销售额接近全国著名的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1987年10月1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有组织的登上天安门。天安门城楼,曾经是领导人向群众致意的地方,在1988年,天安门城楼正式售票开放后,毛主席挥手时站过的地方已经不允许站了。
八十年代末,位于宣内大街的一家个体发廊的经理正在店门前挂起五星红旗。
1990年颁布施行的《国旗法》规定,国庆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公共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一直到现在。
1991年,北京红纱灯厂的工人们在赶制纱灯迎国庆。
1999年国庆节,一位奶奶抱着小孙子在天安门广场。
1999年的国庆可谓一场全民的盛会;中国上班人群开始有了7天长假;人们开始出门旅游、消费;十一“黄金周”在为GDP做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拥堵、垃圾成堆等各种社会问题。
国庆期间,大批游客蜂拥而至,聚集在浙江海宁盐官景区等待观看钱塘江“一线潮”;农历八月十八日,天下奇观钱江第一潮,倾城而来,万人空巷。
10月1日,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西湖涌金桥上人头攒动。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人山人海、游人如织;武警战士不得不在交通道口,用身体搭设人墙辅助交通,确保车辆通行及行人安全。
10月2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接待游客数超过18万2千人次,达到了售票窗口的极限值;另外,市属11个主要游览地接待游客人数也是超极限的。
成都春熙路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等待升国旗仪式开始的人们。
安徽滁州汽车客运站,客流如潮,犹如春运。
黄金周首日,湖北武汉宏基长途客运站客流激增,呈“井喷”之势。
国庆节“抢”上免费高速的车辆,将沪昆高速枫泾收费站里里外外堵了个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