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12: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

(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

三、学

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四、析

1、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谈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就围绕这两句来写)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奇”和“异”的?

(请2~3个学生谈看法,要求:利用屏幕上的关键词句,语言流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屏幕,明确──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景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全体朗读课文,可利用屏幕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出山水之美,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梁书》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被人称为“吴均体”,其文传世的大多是短小书信,如《与顾章书》、《与施从书》和本篇。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五、结

1、(多媒体)五读:借助下列画面,发挥想象,再现作者所绘美景。

提问: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师)《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

(生)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既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与朱元思书》一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及心灵的愉悦。

六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2、小结:

本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别从“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在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而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得当。

六、练

1、(多媒体)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请结合课文及上面的内容,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游记。

第二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为主,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型:讲授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放录音,学生注意陌生字词的音。(多媒体显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识记生字词。(多媒体显示)

4、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一边读一边疏通文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内交流。

1、小组提疑难,班内交流。

2、教师出示重点词语,要求积累。(多媒体显示)

3、齐读课文。

三读课文,读懂文意

教师引言: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读准了字音,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下面共同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显示)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3、作者是怎样写“异水”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4、作者眼中的“奇山”是怎样的,从什么角度描写山的?

5、如何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班内交流,教师归纳。

1、本文主要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先总后分。

3、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视觉——寒树 听觉——泉水、鸟鸣、蝉、猿

5、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出几句来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五、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时,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景色,耳听天籁之音,杂念顿时消失,心灵得以净化。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够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课后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上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运用课件,激趣导入,张显文章意境,体悟文章美感。品读文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美景,营造氛围,引入课文

1、播放课件,观赏富春江风光。

2、插入解说:桐庐──富春江旅游区简介。

富春江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豪情,他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佳句。(播放佳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由此引入: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美景,让我们一起来细心体味,尽情欣赏。

二、由学生讲述作者的简历,教师作评价补充

展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他出生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人效仿他这种文体,称吴均体。著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展开课件,提示重要词语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并对其进行评价。

(教师可适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注意节拍。)

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教师的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理解文中加粗词的含义。(多媒体显示)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上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绝

猿则百叫无绝(停、断)绝

2、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句,准备质疑。

3、让学生自主提出翻译难句,小组讨论解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播放课件:(学生有可能提到的疑难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理清课文的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富春江的景物特征?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板书),全文都是围绕着异和奇这两个字来写的,总领全文的作用。

2、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富春江山水的异和奇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引导边板书:

异水:千丈见底 水之清

从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天下

飘 奇山:高山寒树 树之奇

荡 独负势轩邈 山之势

泉鸟蝉猿 山之音 绝

息心忘反 山之力

横柯疏条 林之密

六、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摘抄文中景物描写的佳句。

第二课时

一、教师检查背诵

二、播放音乐,让学生想象富春江之美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三、教师评点,并提出问题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引导学生进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可以通过同桌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交流、品味。)

四、再读课文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1、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开课件进行总结)

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让学生划出作者感怀的句子,细细体会。

展开课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以骈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富有韵律美。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多媒体显示写景佳句:

风烟俱净,天上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要求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六、探究拓展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七、课外延伸

阅读吴均诗歌三首,进一步了解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技巧。

山中杂诗 从军行 梅花落

山际见来烟,男儿亦可怜,终冬十二月,竹中窥落日。立功在北边。寒风西北吹。

鸟向檐上飞,阵头横却月,独有梅花落,云从窗里出。马腹带连钱。飘荡不依枝。

怀戈发陇坻,流连逐霜彩,乘冻至辽川。散漫下冰澌。

微诚君不爱,何当与春日,终自直如弦。共映芙蓉池。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会使人流连忘返;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整齐的句式读来令人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文中那些哲理性的语言,也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请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写出来。字数在200字左右。

第四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图片欣赏,见课件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富春山居图》

师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从标题看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

(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二)、初步感知:

1、听朗读全文。(音频播放)(1)注意字音并标注

(2)注意朗读节奏,尝试划分

师明确(屏幕展示):(1)字音:

缥(piǎo)碧 急湍(tuān)夹(jiā)岸 轩邈(miǎo)转(zhuàn)泠泠(líng)嘤嘤(yīng)鸢(yuān)飞 戾(lì)天

经纶(lún)窥(kuī)柯(kē)

(2)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全班有节奏朗读,师指正。

2、从标题形式来看,这是一篇书信。

3、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请同学逐句翻译(一个同学翻译一句),重点注释强调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从:顺,随。

自:从。

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独特

问:试找一下作者要告诉朱元思什么?

(自富阳到桐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况作者所见所感,统领全文。

2、齐读第二自然段,并请同学逐句翻译(一个同学翻译一句),重点注释强调

皆:全。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甚:胜过。若:好像。

问:(1)试着找一找作者所写的异水“异”在什么地方?

水清、水急、水深

3、齐读第三自然段,并请同学逐句翻译(一个同学翻译一句),重点注释强调 竞:争着。上:向上。

反:通“返”,返回。窥:看。

轩邈;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千转不穷;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无绝:就是“不绝”。绝:停止。

问:试着找一找作者所写的奇山“奇”在什么地方?

树奇、山势、音韵、林密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回顾十大名画分别是;

2、回顾作者简介;

3、回顾山水特点。

(三)、深入拓展研读

1、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全文。

2、回顾全文,思考,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山高耸、陡峭,群峰相聚;山间景色优美,各种鸣声和谐成韵。降水清澈见底,水流湍急。

3、景色描写夸张、比喻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运用,文章结构分析。

4、从语言特点上看,这是一篇骈俪文,骈文语言特点。

5、文章的炼字炼句,进一步体悟文章的语言美。

例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6、作者对此美景有什么样的感情?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以及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生动的写出山的魅力,表达了作者能看到美景时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作者抛弃功名、劝友归隐的思想。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师引导。

4、从文章内容上看,本文类似于游记散文。

比较与《三峡》的异同点,重点突出作者的志趣美。

(重点解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结合作者写作背景)

5、完全把握全文后,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本课文言知识汇总 词语解释:

1、一词多义:

A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猿则百叫无绝(断,停,停止)B上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C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D百 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E直 直视无碍(一直)

争高直指(笔直)

F负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2、词类活用:

A、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B、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逸)C、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D、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学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学生讨论,发表意见。)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学生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归纳: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

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一:《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魏岗学校 王泽维 2014年12月12日【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言基本知识,......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作者:吴卫兵推荐【教材解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微课教学设计 设 计 者: 颍阳镇初级中学 关晓岗 学 科: 语 文 适用对象: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平凉八中教师:李正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本课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体会描写山水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的情感。 【教学重点......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2009~2010学年度 第二学期 初二年级 集体备课稿 21、与 朱 元 思 书吴 均 潘海苗3月24日周1八(4)第4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 张建伟 学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