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宫博物院》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11分;
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
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贵州省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面在别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依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珍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而,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生活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廷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廷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以及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出现、发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幕,宫廷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显然,离开了宫阙往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廷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势必受到影响。同样,要保护完整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以内的紫禁城,还要保护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以及它的保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映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虽然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正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形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故宫学不仅把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及宫廷历史文化当作一个整体,而且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廷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流合作事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不仅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发掘、故宫学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做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故宫人来说,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保护与博物院发展的关系。
15.选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1分)
16.选文是一篇 说明文(类型);就全文来看,说明顺序是。(2分)
17.认真阅读第④段,解释故宫学的含义。(2分)
答:
18.故宫喉舌为文化整体的价值,使故宫顺民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故宫听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故宫文物藏品过去具有国宝意义,在上世纪民族危难时期,这些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因此,故宫具有特殊的价值。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应放回选文中 和
段间,并简要说说放在此处的理由。(3分)
答:
19.结合《故宫博物院》和选文谈谈你对故宫的认识。(3分)
答:
参考答案:
15.(1分)特征: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或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1分)。
16.(2分)事理说明文(1分);逻辑顺序(1分)。
17.(2分)故宫学是以故宫这一文化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1分),它研究的对象涉及故宫建筑、宫廷文物珍藏、宫廷历史文化及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的历史(1分)。
18.(3分)③-④段间(1分)。本段放在此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既总结了上文故宫文化整体的基本内容,又引出了下文说明的内容;故宫的特殊价值,即故宫学学术概念的形成(1分)。
19.(3分)读《故宫博物院》我们了解到了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完整最完美的古代建筑群,又是我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1分)。读《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后,我们了解到故宫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1分)。今天故宫学的形成,使我们的文物保护理念更得到提升。(或: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闪为有这样的故宫文化而骄傲自豪)(或: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让我们的这些文化得到保护并继续发扬光大)(1分)。(每点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第二篇: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附答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教师寄语】 《紫禁城》
王朝背影暗金銮,遥对紫微河汉宽。转阁真疑呼万寿,登坛未见走千官。云生殿瓦龙鳞碧,日落宫墙凤尾丹。帝苑雄才今不在,徒遗风景胜长安。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一、【知识链接】
1、黄传惕
2、故宫博物院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击磬(qìng)檀木(tán)额枋(fāng)肃穆(mù)奏报(zîu)慈禧(xǐ)妃嫔(pín)金銮殿(luán)中轴线(zhïu)乾清宫(qián)攒(c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以及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D)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文意。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的三大殿,着重是太和殿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
北京的中心——天安门——从天安门往里走, 到午门的前面—— 进了太和门,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后面, ——中和殿后面——保和殿后面——太和殿——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小广场——广场以南——广场北面——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在西边, ——从养心殿往北——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几部分结构? 1总说故宫的情况:地理位置,不寻常地位,历史价值,以及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总体特征。2总说 3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
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哪些详?哪些略?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为什么?
1分别又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2前三殿详写,3后三宫略写。4不行,因为不仅交代景山的由来,而且总说在景山高处回望故宫的景象,再次赞叹故宫的宏伟建筑与和谐统一的布局,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5、用①②③„„列出结构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6、从行走路线看,本文以什么为顺序?
说明顺序是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
7、“移步”便会“换景”,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什么在变化?
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作者行踪在变化,也是文章说明空间顺序在变化。
8、第五自然段,写了些什么?顺序是什么?它与第六段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太和殿。按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它与第六段关系是总体和局部的关系。立足中央的朱漆方台,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9、“后三宫”写得很简单,但为何给人的印象却很鲜明?
用作比较的手法,突出后三宫的气氛不同,以及彩绘图案不同,是以凤凰为主。
10、介绍东西六宫,详写什么?为什么详写?
详写后三宫,因为是皇后与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东西六宫的主要后宫。
11、文章在总体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又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四、【精读精练】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2、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褒: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贬: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13、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 以朱漆方台,雕金蟠龙为立足点 ;说明顺序是: 由上向后,向两旁,向周围,向下。
1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15、三大殿为何太和殿介绍的最详?为什么多次写龙?
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且皇帝的宝座在此,是皇威的显示。太和殿最全面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16、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五、【主题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前面,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7.上文抓住“个园”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四季假山堆叠精巧 18.上文在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个园”四季假山的建筑顺序 19.从第一段看,“个园”园名的由来是:
“个园”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似一个简写的“个”字。
20.上文显示方位变换的词句依次是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过石桥、进石洞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长廊尽头、过“透风漏月厅” 等。21.把第四段“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改为“古柏伸,红枫遍植,钟乳石倒挂,石桥也俨然”好吗?不好。原文用四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铺排下来,给人以流畅感;改后便音节不谐调,语气不流畅了。
第三篇:《故宫博物院》课后练习题答案
《故宫博物院》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边这个图,看看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图略)
设题意图是通过直观再现课文所介绍的故宫的主体布局,帮助学生去繁就简地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初步认识到课文里采用的说明顺序。
填图可要求在预习课文时完成。上课时,可在简略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后,让学生说说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学生只要回答出“由南向北”即可。至于“总说和分说相结合”这一点,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结合练习第二题介绍给学生。
二、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设题意图是抓住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进入更深思考。
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三、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更多了解故宫,并锻炼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可以试着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左右的建筑,也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将故宫里的建筑分成几组逐次介绍。
第四篇:初二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故宫博物院练习题及答案
一、教你一招 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二、课内当堂训练 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字。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蟠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三、课外拓展提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0-13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3.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4.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6.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直立、高耸 深 恭敬 蟠曲 2.作诠释 列数字 打比方 3.A 4.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大风对人类生存是严重的威胁 5.C 6.举例子 逻辑 概括 具体
第五篇:猜字谜(附答案)
猜字谜
1、十二月()
2、半部春秋()
3、一一补足()4.浪费一半()
5.田间花下逢()6.正看识而无言,倒看总不留心()7.耳有所闻()8.输掉一辆车()9.一年少三十天()
10、一斗米()11.给一半,留一半()
12皇帝新衣()13 一流水准()14石达开()
15拱猪入门()16:格外大方()17一千零一夜()18七十二小时()19床前明月光()20需要一半,留下一半()21九只鸟,()22九号()23九辆车()24九点()25二八佳人()26二小姐()27二兄弟,各自立()28人不在其位()29人有他则变大()30人我不分,()
31人都到了()32人无寸铁()33人无信不立()34八十八()35八兄弟同赏月()36刀出鞘()37十一个读书人()38十二点()39十三点()40十八人()41十五天()
42十月十日()43十月十日,()
44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45十个哥哥()46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
1、十二月(青)
2、半部春秋(秦)
3、一一补足(是)4.浪费一半(贝)5.田间花下逢(华)8.正看识而无言,倒看总不留心(只)9.输掉一辆车---俞10一年少三十天(肚)
11、一斗米(料)12.给一半,留一半(细)
皇帝新衣——袭 字谜:一流水准——淮 字谜:石达开——研 字谜:拱猪入门——阂 字谜:格外大方——回 字谜:一千零一夜——歼 字谜:七十二小时——晶
字谜:床前明月光——旷 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九只鸟,猜一个字 答案是:鸠 九号,猜一字 答案是: 旭 九辆车,猜一个字 答案是:轨 九点,猜一字 答案是:丸 二八佳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妙 二小姐 ,猜一个字 答案是:姿
二兄弟,各自立 ,猜一个字 答案是:竞 人不在其位 ,猜一个字 答案是:立 人有他则变大,猜一个字 答案是:一 人我不分,猜一个字 答案是:俄 人都到了 ,猜一个字 答案是:倒 人无寸铁,猜一个字 答案是:控 人无信不立,猜一字 答案是:言 八十八 ,猜一个字 答案是:米 八兄弟同赏月,猜一个字 答案是:脱 刀出鞘,猜一字 答案是:力 十一个读书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仕 十二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斗 十三点 ,猜一个字 答案是:汁 十八人,猜一字 答案是:伞
十五天 ,猜一个字 答案是:胖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猜一字 答案是:朝 十月十日,猜一个字 答案是:萌
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个字 答案是:朝 十个哥哥 ,猜一个字 答案是:克
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 答案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