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把问题当成资源的美文摘抄
“把问题当成资源”,乍一听起来有点别扭,可细心品味,确有这个道理。
欧洲有个特殊的展览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所陈列的每件物品或资料都是存在问题的“失败记录”,但边上却注明,人们是如何在此基础上发明创造了划时代的产品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许多的领导干部这样说:“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漏洞”、“现今我们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防腐拒变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等等。当别人在向我们提出存在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总感到很压抑、很羞愧。孰知,把问题看成是“问题”的人,反而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而把问题当成是一种资源,一种潜力,这才是明智之举。
有位传记作家通过大量采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倒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乎寻常之处,相反,这些人都很爱犯错误,自身问题不少。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所犯的都是与创新或冒险相关的高级错误,他们善于把问题累积起来,从失败中吸取能量,从问题中寻找出路,最后让“问题”成就自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青年创业的时候,在就曾犯过不少错误,为此,他付出几乎倾家荡产的代价。成名后,又曾因过度垄断而受到制裁,因过分投资冒险而损失大笔财富,然而在每一次跌倒后,他都能从失败中寻找到新的契机,挖掘到新的“财富”。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在于他善于从问题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资源,从而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因此,我们平时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学会将问题看成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供我们发挥的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问题”所左右,不为“问题”所羁绊,而真正成为从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中挖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人。
第二篇:美国社会把信用当人品美文摘抄
目前,标准普尔首次把美国的信用等级从AAA降到了AA+,导致全球股市跌声一片。事实上,不仅美国和美国企业有信用评级,每个美国人也有自己的信用分数,它决定了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买房、租房、购车、申请信用卡、买保险、求职甚至连找对象都会受信用分数的影响。
信用分数低寸步难行
一个美国人从十几岁用零花钱开设第一个银行账户时起,他的经济行为就有据可查了,信用评级机构据此建立他的信用档案,信用分数由此而来。850分是最高分,300分是最低分。据2011年1月的统计,美国人平均信用分数是692分。全国只有13%的人有800分以上的高分。15%的人是550分以下的极低分。总的来说,700分以上的就算有比较好的信用了。信用分数是金融机构用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和贷款利率多少的重要指标。
在印第安纳联合信用社专门负责房贷业务的克里斯告诉笔者,查一个人的信用分很简单,每人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像中国的身份证号码一样,会跟人一辈子。只要在信用查询系统里输入申请人的社会保险号,就立刻可以看到他的信用分数和信用记录,包括个人债务、信用卡还款记录以及银行存款等。这个信用查询系统在全国电脑联网,想隐瞒不良记录是不可能的。克里斯说他最喜欢信用高于730分的客户,“730分以上是‘A级’,他们申请房贷,不用等就可以通过。700分以上的是‘B级’,要费不少力气才能为他们申请到贷款。而700分以下的人的申请基本都会被驳回。”
信用分数量化人品
国人相亲的时候,会想办法打听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职业等等。美国人谈恋爱的时候,则会想办法打探对方的信用分数。分数高的人会以此为荣,而信用分数低的人则极力遮掩。笔者的朋友莫莉就因为信用分数的事吃了亏。
莫莉不久前认识了一个在证券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两人约会了几次,互相感觉都不错。正打算深入发展,但对方却突然冷淡下来,不接电话,不回邮件,还找理由取消了订好的约会。莫莉怎么也想不出自己哪里得罪了对方,直到她收到信用卡公司的催款信。原来,莫莉比较粗心,尤其不善理财。她有一笔信用卡欠款,当时没有及时支付,接着又把这事忘了,结果因为逾期付款超过90天被扣了很多信用分。
在美国人看来,信用分低说明一个人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不成熟,甚至不负责任。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指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量化的人品指标。任何拖延还款行为都会导致信用分数的下降,积极还款则信用分数会提高。美国人有不少提高信用分数的做法。比如,许多美国人在购买家具、电器时,即使有能力一次支付也选择分期付款,因为按时还款能让信用分数升高,方便以后贷款买汽车和房子。
有钱不等于信用好
目前,美国人的信用分数基本由三家大型信用评估公司审核,三家公司的评分标准稍有不同,大体上分五项审核:是否准时付账单、负债金额、申请贷款的次数、信用历史长短、综合信用评估。信用卡一大把的人,信用分并不一定高,因为每申请一张卡,他的信用分都会被扣除一些。
美国人对信用评分的认识也有不少误区。比如一项调查显示,45%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收入越高,信用分数就越高。还有人认为年龄、性别会影响信用记录,也有人认为结婚后配偶的信用记录能和自己的组合等。美国个人信用审核制度很严格,有权、有钱、有势的人信用分不一定高。据不完全统计,在535名美国国会议员中,信用评分超过700分的人还不到1/3,其中71人的信用记录实在太差,以至于没有信用卡公司肯批准他们的信用卡申请。有人开玩笑说,是没信誉的政客毁了美国的国家信誉。
第三篇:把上班当成自己开公司美文摘抄
一个聪明的职场人,必须是诚信对待工作的,而不是玩工作。事实上有不少人,在工作上没有全身心地付出,所以他们的职务状态,总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
我的好朋友小孟,刚来运通公司的时候,对待工作非常负责、付出。有很多人埋怨工资低,却从来看不起身边很多难活儿、苦活儿,让它们白白溜走了。小孟却从不和大家掺和,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他的安贫守己态度,没有让同事嗤之以鼻;吃苦肯干的他,却被大家公认为公司里最幸福的人。因为小孟工资不高,没房、没车,初恋女友和他拜拜了,他对此却能处变不惊,依然乐呵呵地工作。
每次公司要派人出差,大家都不愿意去。因出差所要解决的,几乎都是难缠的要账事务。解决好这些事务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大家想尽各种借口推辞,小孟却说:“难事总要人干,公司的账,就是我自己的账!”就这样,小孟一次又一次地踏上难缠的旅程,甚至先自掏腰包,看望债主生病的岳父。一年后,小孟升任营销主管,升迁速度之快,让公司里的人都非常惊讶。
大家向小孟请教升迁秘笈,小孟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说:“把上班当作自己开公司,你所有的烦恼就没有了。人在职场,只要心是热的,石头也会被焐热。”
小孟介绍说,要账确实很难,但只要制定出一个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就不是太大问题。首次和债主见面,要看清对方的软肋;只要把还债方案说得卓有见地,要回部分债款就有希望。有一次,梁总派他去一家“钉子债”公司,讨要20万元债款。梁总只要求讨回15万元即可,剩下5万元奖励给讨要人,但之前去了很多人,都无功而返。小孟去的时候,发现对方资金周转确实很困难,就以自己的名义和对方签了一个字条,交16万元,两清。债主欣然答应。小孟将16万元全部交给公司,自己一分没要。与其说小孟有智谋,不如说小孟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命”。小孟经常在外跑,有不少假日补休。假日补休的日子,他从不窝在宿舍,而是主动帮公司其他部门同事的忙,这一点让梁总非常欣赏。因为小孟私心小,经常处处让利,所以能办成大事。他时刻记得一句名言:若做富者,先做德者。若用智慧,先让利八分。
他满脸真诚地说:“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家公司经营,再多的苦,你也会吃;再难的事,你也会去做。生意总是从诚心做起的,你怎么知道,今天只有一个几千元的小单,明天就没有百万元大单呢?”细品他的经历和心里话,真的非常有味道。是呀,成功者往往都有这样的好习惯:不嫌活差,不因钱少而不为。同样,在职场中,你怎么就知道你今天拒绝的垃圾任务,是不是人家明天升职加分的基础呢?
生意场上的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公司比作儿子。从无到有,注入自己全部的心血,看着公司一点点成长壮大。身在职场上的人,只有心里天天装着公司,什么活儿都抢着干,怨言却几乎没有,才能让公司老总认可你的人品和能力。
第四篇:学会与烦恼共处美文摘抄
闲暇时,我喜欢去做心理医生的同学那儿看他给病人治病。一次,同学正询问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从言语和外表判断对方是位成功人士,他说自己总担心公司,整夜失眠,用了许多方法:数羊、温水泡脚、喝牛奶、听轻音乐、打太极等,总是没有一个特别有效的办法摆脱失眠之苦。同学说:“看来你是斗不过失眠,你就认输吧,睡不着觉时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想睡时再睡,任其自然。”后來那位病人的睡眠果然好多了。同学说有些病不在意就好了。
学会把烦恼当作脸上的灰尘,随时清洗,保持洁净,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如果陷于烦恼的氛围里,如同孑然一身行走在无边的沙漠,可能会招致自我毁灭。把烦恼当作一种磨练,也许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其实,烦恼源于我们自己。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总感觉一只大蜘蛛干扰他,他想赶走又束手无策,这让他很烦恼。师父知道后,让他在坐禅前先预备一支笔,等蜘蛛来时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以便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照办了,等他坐禅完毕,记号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
烦恼就像血液,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烦恼像影子般始终伴随着我们。我们把烦恼当作朋友,接纳它,正如你讨厌一个人,与其嗤之以鼻,不如心悦诚服地放在朋友的位置,容忍他,善待它,也许有一天因你的宽容而创造奇迹。
也不要自寻烦恼,麻雀不要总想自己不如孔雀漂亮,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遇到烦恼时,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一次,好友见面就对我抱怨说:“我实在受不了主任,他似乎总和我过意不去,不是说我工作时坐姿不好,就说工作台不洁净。”我问:“主任对别人如何?”她说:“对谁都这样,真是有病。”我问怎么回事啊?她告诉我主任和妻子关系不好,在单位是孤家寡人,也没有朋友,领导也不把他当回事。我安慰她:“主任看你过得比他好,找点儿茬,让你也过得不高兴,这样他心理就平衡些,你就满足人家这点要求吧。”好友笑了。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烦恼,最好的人生理念是学会与烦恼共处。叔本华曾说:“苦恼并非外界所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的心底。”能让我们从烦恼中走出来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三毛也说过:“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第五篇:问题本来很简单的美文摘抄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至少要放几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
大家开动脑筋想啊想啊,有的伸手在头顶比划,有的拿笔在纸上画图,大家的答案很不相同,有说两面的,有说四面的……但老师全都摇头,说:不对。正确的答案是:零。一面镜子也不要。
我们全都大惑不解,不要镜子怎么能看到呢?
“问题本来很简单,”老师说,“现在我是面向东,同学们是面向西,我们不是互相看到了对方的脸吗?”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是可以有“面对面”和“背对背”两种情况的呀,可我们为什么都不约而同地在“背对背”上动脑筋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面对面”太简单了。
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把一些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是自寻烦恼,毫无益处。
这种错误连大师也难免。17世纪的英国大数学家罗素给他的学生出了一道题:1+1=?,题目写在黑板上,他的弟子们全都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作答。这个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会做的题目竟然难倒了一群数学大师。
为什么?因为这题目太简单了。
且听听罗素是怎么说的吧:“同学们,1+1=2,这是真理,你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写出答案,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敢呢?因为你们在顾忌另外的一些东西。”
是的,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它被人们加入了许多“另外的东西”之后,就变得复杂起来,变得难以辨认,甚至面目全非。
最令人喷饭的是那道脑筋急转弯:树上有两只鸟,“砰”的一枪打死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你说2-1=1,树上还有一只鸟吗?不对,那另一只鸟听见枪声,还不早逃得无影无踪了?哈哈!
但是且慢,有人不服了:那另一只鸟是聋鸟,不对吗?
还有人说得更不容置疑:那是一只在鸟窝里嗷嗷待哺,还没有长好翅膀的鸟,不对吗?
这么一来,2-1到底等于几?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人是高级动物,有脑子能思维,所以会玩出这种种游戏来,不过照我看来,玩玩游戏不碍事,真要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就千万别来这一套了,否则是会误事的。就像我一开头说的镜子一样,本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大家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岂不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