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句承诺一生情的美文摘抄
他叫谢延信,人如其名,因为一句诺言,他守了一辈子。
谢延信是河南华县的一个农民,他原本姓刘。他22岁那年与同村姑娘谢兰娥结了婚,成了谢家的上门女婿,一年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刘延信初尝为人父的滋味,糖中放蜜,甜到了心底。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喜悦仅仅持续了四十余天就被一场阴云遮住。谢兰娥因为患产后风去世,23岁的刘延信痛失爱妻。
面对这突然来临的横祸,刘延信如五雷轰顶,他不敢面对前来凭吊的乡亲,不敢面对两鬓斑白的岳父岳母,更不敢面对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他欲哭无泪,不知今后的生活该怎样过。
妻子走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刘延信可以选择断亲。可是当刘延信看着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吃饭、哭昏了好几次的岳父岳母时,刘延信知道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也许远远要超过自己这个做丈夫的,因为岳父岳母就这么一个女儿,唯一的妻弟还是先天痴呆,岳母常年患病,岳父常年在焦作当矿工。刘延信望着棺木中的妻子,望着悲痛欲绝的岳父岳母,望着跑来跑去的痴呆妻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想起自己在妻子弥留之际做过的承诺。刘延信来到岳父岳母面前,当着乡亲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岳父岳母面前,先是“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眼含热泪地说:“爹、娘,兰娥不在了,从今以后俺就是您的亲儿,俺替兰娥为您二老养老送终!”为使二老相信自己的诚意,刘延信把自己的姓改了,从此谢家的女婿成了谢家的儿子,谢延信开始履行自己的承诺。
在谢延信精心照料下,岳父岳母慢慢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可是命运似乎对谢延信真的有些不公,谁又能想到,五年后的一个冬天,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本就步履维艰的家庭呢?岳父突然得了中风。经过七天七夜的抢救,虽然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只能终生与床为伴。一家五口四个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为了生活,谢延信带着一家五口来到河南焦作,他接替了岳父的班在焦煤集团朱村矿当了一名井下矿工。谢延信更加忙碌了,他在单位里兢兢业业,在家里尽心照顾老人、妻弟和孩子。为了给岳父减轻痛苦,他每天都给岳父翻身、擦背、按摩;为了给岳父解闷,他天天背岳父到外面晒太阳。在谢延信的照料下,瘫在床上18年的岳父没生过褥疮,后来竟然奇迹般地能扶着凳子慢慢挪动了。
又是五年过去了,谢延信33岁。令人高兴的是谢延信用他的孝心打动了同村女青年谢粉香的心,于是两个人结了婚。曾有记者这样问过谢粉香,你觉得自己当年嫁给贫穷的谢延信委屈吗?谢粉香的回答很朴实,她说:“延信心肠好,这就足够了,我只有尊重他,和他一起孝敬老人。”
就这样,33年过去了,33年来谢延信一直履行着他的诺言,靠微薄的工资,承担起伺候瘫痪在床的岳父、丧失劳动力的岳母和呆傻妻弟的责任。如今谢延信的老岳父已经去世11年了,83岁的老岳母身体比以往好多了,而谢延信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谢延信欣慰地说:“好在有我妻子在。即使我不行了,我相信她也会像我那样继续照顾好老人。”
33年前的一句承诺,刘延信坚守了一辈子,33年来他付出的是一颗温暖的善心,谢延信因为守了一生的承诺而感动中国!因为真实,所以震撼;因为真诚,所以感动;因为可贵,所以可敬。他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不要违背承诺美文摘抄600字
18世纪末,犹太人安赛穆在法兰克福开了一家小银行。因为当地人歧视犹太人,很少有人来存钱,他的生意一直不好。
一天夜晚,当地首富莎拉夫人突然带着几个大箱子找上门来,说:“这是500万银币,替我保管好,一年后连本带利我来取。”安赛穆没见过这么多钱,就惊喜地答应了,连忙把钱收好。第二天,莎拉的丈夫威廉先生又找来,犹豫着说:“这个时候把钱给你简直是在为难你,我于心不忍,你还是把钱留下,逃命去吧!”原来拿破仑的军队已攻打到城外,城里的人都准备逃走,莎拉知道这些银币是包袱,才把它交给安赛穆。安赛穆大吃一惊,可想到自己的承诺,还是拒绝了:“您是个好人,可事已至此,我怎能丢下这些钱不管呢?”威廉依然很担心,叮嘱道:“如果敌人发现这些钱,你就送给他们吧,保命要紧!”说完便仓皇地走了。
安赛穆不敢大意,连夜把钱币埋进花园。为了守住这些钱,他冒死躲过了敌人的一次次搜查。等到战争平息,他才把银币取出来放贷。一年后,威廉夫妇回来了,安赛穆把钱连本带息交给了他们。看着这些钱,夫妇俩感动不已。此事传开来,人们都纷纷来存钱,安赛穆也成了知名的银行家。
不要轻易违背自己的承诺,有时再坚持一阵子,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财富。
第三篇:经典美文摘抄200字(一)
经典美文摘抄200字
(一)一、汪国真
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望变成梦中的花朵。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甩掉世俗的羁绊,没谁愿意,让一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整理你的行装,不同的起点,可以达到同样辉煌的终点。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2、《我喜欢出发》: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3、《嫁给幸福》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4、《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5、《剪不断的情愫》:原想这一次的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
二、毕淑敏
1、《提醒幸福》: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他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驶过去很远时,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人们喜欢会为幸福的标本,却忽略了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世上有人预报台风,有人预报蝗虫,有人预报瘟疫,有人预报地震,却没有人预报幸福。
2、《造心》:心的边疆,可以造的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覆盖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以缩的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他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时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容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的本领,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延绵的城堡。
3、《素面朝天》: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面对骄阳,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为何要把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是不相干的东西。犹如大厦需要钢筋铁骨来支撑,而决非几根华而不实的竹竿。
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
三、余秋雨
1、《关于友情》:友情因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诗人周涛描写过一种平衡的深刻:“两棵在夏天喧哗着聊了很久的树,彼此看见对方的黄叶飘落于秋风,它们沉静了片刻,互相道别说,‘明年夏天见’”楚楚则写过一种不平衡的深刻:“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之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都是无所求的飘落,都是诗化的高贵。
2、《突围》卜算子苏东坡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哗,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寂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是使他的艺术才能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成熟了----和古今往来往来许多大家一样,成书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重生,成熟与穷乡僻壤,成熟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近,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经典美文摘抄200字
(二)1、爱恨是玻璃板上的两滴水,有时混在一起,分不出彼此,有时经过时间的蒸发,全不见了。
第四篇:一钓千年美文摘抄
我没钓过鱼,却听人说钓鱼可以享受生机盎然的野外生活情趣,领略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而且钓鱼技巧甚多,从鱼饵、鱼漂、渔线、渔钩、渔竿,到水域、水流、水质等都需细细判断和选择。钓竿的颤动会带给人孩童般的欢乐,一竿在手,性情暴躁的小伙子也会“静如处子”。放线之坦然从容,收竿之激动愉快,想是钓鱼者之最大享受。我还听说,钓鱼者大多不喜欢吃鱼。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于情趣过程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留下垂钓美名的人不计其数。他们的一竿一线,收放之间竟是一部部历史的传奇。《封神演义》里说,太公姜子牙受师父之命,下界帮助文王推翻暴虐的商纣。在文王必经的渭水河边,他用直钩钓鱼,且不用鱼饵。后得遇文王赏识,终于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姜尚钓于渭水,钓出一个贤德的周天子,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汉代有个严子陵,是浙江会稽余姚人。刘秀即帝位时,曾征召他为谏议大臣,他拒绝了。之后归隐富春江畔,立志耕钓以终。后来刘秀三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夜间,严子陵故意把脚压在刘秀腹上,刘秀也不以为然。
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严子陵这一钓,也是颇值得玩味。至今仍有“天下佳山水,今推富春江。华夏古钓台,首选严子陵”的说法。
淮阴侯韩信年轻时落魄,他连续数天未钓到一条鱼,晕倒在河岸上。一位在河里冲洗丝絮的老妇见其饿得可怜,一连几十天给他饭吃。当韩信表示“吾必重报”时,老妇生气地斥责:“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果然,发奋之后的韩信最终成为大将军,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钓,有时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更多时候则是行于天地万物间的人的精神闪光。屈原曾钓于资水,那满腔报国之心只能诉与鱼儿知;范蠡离开越王之后钓于太湖,留下浩渺烟波一样的传说;李白也曾“闲来垂钓碧溪上”,潇洒不羁纵游名山大川;柳宗元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独钓寒江雪,那份凄清悠远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能领会的;欧阳修在滁州“临溪而渔”,则是借以排遣被贬之抑郁;张志和钓于西塞山,“斜风细雨不须归”,点染出一派和谐闲适的意境……
细细想来,除去为糊口而垂钓的人,钓者所为何来?钓一世之清名?钓万古之霸业?钓庙堂之高?钓山林之幽?或者什么也不钓,只是借着钓的形式让思想空灵而超然尽享脱俗之感?难怪近代作家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写道:“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颐养天年,那还要什么高官厚禄,还要什么浮名虚誉哩?”
反观当下,很多人没有深刻领悟钓的真正内涵,缺失了淡泊坦然之心,他们处心积虑,放长线钓大鱼,钓金钱钓美女,向往着所谓的至乐之境。可谁知最终往往被种种诱惑拉入水中,与“饵”同亡。
一钓越千年,浮沉一线间。
在人生这片大湖面前,我们不妨凝思端坐,气定神闲,悠然垂钓,不为鱼,只为心。
第五篇:向命运许下承诺的美文摘抄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这也许是一个再陈旧不过的话题了。但是,不论这个话题的答案怎么更新,有一点我们是必须恪守的:要向命运许下承诺,要为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而活着!
在汕头大学2012届毕业生面前,84岁高龄的李嘉诚回忆说,自己6岁时陪家人聊天,叔叔说起城中老板估计有20万枚龙银(以古董价计算约值3亿元人民币),祖母说不知我们哪一代的子孙才可能像别人那样。李嘉诚说:“78年过去,我曾在扫墓时倚在祖母的墓边低声向她说‘我们已经做到了’。”2013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最新全球亿万富豪榜,李嘉诚以255亿美元位列第九名。
这位形容自己曾经“穷得只剩下希望”的企业家,没有向学生讲述他如何挣扎求存、抗击命运的故事,而是坦言自己在青年时代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无发展空间”的眼前安逸。李嘉诚勉励那些对现实感到无奈的年轻人,任何“成功秘方”最关键的元素都是“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他说:“希望你们向命运许下承诺,凭仗智慧和勇气,实现你的梦想,为我们心爱的祖国和我们彼此共存的世界作贡献。”
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仅有高小毕业文凭。他12岁时被送到军中学习军事,15岁时就作为一名正式的军人转战湘西的丛林。
1922年夏天,20岁的沈从文决定离开湘西的丛林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理想。他搭上了去北京的列车,投奔大姐和姐夫。姐夫问他:“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沈从文说:“我来寻找理想。”姐夫十分惊诧:“寻找理想?什么理想?”沈从文说:“想读书,想写文章。”姐夫听完十分钦佩,很赞赏地说:“很好,很好!既为理想而来,千万不要让理想失去!因为你除了它,什么都没有。”
不久,沈从文的大姐和姐夫回湘西了,年轻的沈从文一个人开始了在北京为寻找理想而闯荡的人生历程。他首先报考了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但他仅有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考试时一问三不知,学校把报名费退给了他。他在银闸胡同租了一间由储煤间改造而成的又小又潮的小房子,仅能放下一张小床和一张小木桌,沈从文称为“窄而霉小斋”。他白天去京师图书馆读书,傍晚去街头卖报,晚上在自己的斗室里伏案写作。尽管生活艰苦、条件恶劣,但那个神圣的信仰却在鼓舞着他、激励着他。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读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但文章投出去却如石沉大海。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年。他开始怀疑自己,自己真的不是搞文学的材料吗?他给当时的知名作家郁达夫等人写信,说出自己对文学的信仰和苦苦追求的艰辛。当时,已经名满文坛的郁达夫去那间小房子里看望了几乎濒临绝境的沈从文。郁达夫回去立即写成了那篇著名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自此,中国文坛上一段传世佳话产生了,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家开始走上文坛了。
1985年,有几名自称“迷途羔羊”的学生联名给巴金先生写信,希望他告诉他们实现理想的“神秘钥匙”并以“神奇的力量”带领他们朝着理想飞奔。巴金先生抱病给几位学生写了回信。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的学生:“我多么羡慕你们。青春是无限的美丽,青年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未来属于你们。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理想不会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地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不要害怕,不要看轻自己,你们绝不是孤立的!昂起头来,风再大,浪再高,只要你们站得稳、顶得住,就不会被黄金潮冲倒。”几位年轻人从巴金先生那里得到了理想的答案,这个答案也从此影响了无数的人。
所有成功者的人生经验里,最重要的成分就是一往无前的抱负和理想。明白了这个秘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的人生许下郑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