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单元《比较大小》的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数比较大小,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比较,只是说不出所以然。本节课我没有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教学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上,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归纳出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课前,我把本节的的教学内容分成三类写在黑板上,第一类是位数不同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如:9和10100和98;第二类是数位相同十位上的数不同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如:28和3145和39;第三类是数位相同而且十位上的数也相同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如:28和2630和32。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比较完后把自己的方法与同桌交流。在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借助小棒比较,有的是借助计数器比较,有的是直接比较(占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完后,我集中反馈,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没想到学生比较的方法可真多,如比较28和31,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你有2捆小棒,我有3捆小棒,散的小棒不用比,两捆肯定比三捆少,所以28小于31;还有的说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31里面有3个十和1个一,2个十小于3个十,所以28小于31。还有,比较28和26,除了用数的组成的方法外,有一个学生竟然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我有2盒铅笔(一盒10支),他也有2盒,都有两盒就不用比,但我还有8支,他还有6支,8支比6支多,所以28大于26.但数位不同的两个数他们会比较,但说不出比较方法。趁此机会,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数位不同的两个数,谁的数位多谁就大。我还让学生举例验证这一结论。在举例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种比较方法,还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的说:哇,真的是这样的呢!老师真棒!我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数位相同的数怎么比?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很快就得出了当数位不同是两个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
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了,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而且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第二篇: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大小》是在学生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同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也是为以后学习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特意比教材的内容多加了一个根据位数比较大小的环节,这样利于学生连贯的学习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我在备课时设计铺垫复习,情境切入新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等相关知识得到强化,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结合季节,创设羊羊们摘果子的教学情境,将例题设计改成美羊羊和懒羊羊谁摘的多的小争吵,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先和同桌交流想法,再反馈,总结出比较方法后,再同桌互说,加强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板书不够细致
在例题教学中,各个羊羊摘的果子数若能图文结合对应着呈现在黑板上的话,孩子比较起来会更清晰。
二、练习样式不够丰富
练习环节的设计样式不够丰富,要是在练习设计方面能多形式点,就更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激起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备课更加细致,让每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第三篇:比较两位数大小教学反思
第六周数学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是《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在教学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妈妈和奶奶的年龄,比一比谁大谁小,孩子会根据已有经验说出两个数的大小,接着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的年龄,追问孩子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揭示课题同时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和大家分享家人的年龄,因此课程刚开始,学生个个都非常积极举手分享。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在数学教学时应该多多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接着结合教材创设了情境比一比小松鼠和小兔谁捡的贝壳比较多,让学生试着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和同桌说说比较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但是表述不好自己的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强了培养孩子对方法的表述能力。同时我把书本上的情景稍加改动,增加了几个小动物捡贝壳,让学生比较几组数的大小,试着总结两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十位数,十位数大,这个数就大。最后根据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同桌相互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十几,比一比拨出的两个数,在拨一拨七十几,在比一比,让学生结合操作说一说十位上数字如果相同比较哪一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比较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同桌同时拨出十位相同的数也便于学生直观明了的看到十位相同比较个位,但是在同桌共同操作时,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合作,自己拨自己的计数器。反思如果在这个环节多多让同桌展示自己拨出的数,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第四篇:《分数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分数比较大小这部分知识原以为学生掌握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可是通过几次练习发现,很多同学比较大小时分不清分数的大小,如果是有图的比较大小,大部分同学可以比较出来,没有图时,就混淆了。因此,我想应该让同学们总结出来比较分数大小的规律。分数大小比较分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和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课堂上能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如比较1/4和1/9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和平均分成九份,分别取其中的一份,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1/4大于1/9,同样的道理再比较1/2和1/4大小,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同样的方法,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画一画,来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学们通过这样自己动手来画一画,来比较,很容易就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但是一部分同学还需要练习来强化。
第五篇: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反思
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要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大小,误认为小数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针对此难点,教学按下面几个层次进行活动:
第一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巩固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第二个层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观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第三个层次:找出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