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
文言文中都包含了一些道理,给人以启示。以下是中考文言文道理启示,欢迎阅读。
农妇与鹜原文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全文翻译
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不经意间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呻吟声,认真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应该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似乎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这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
注释
1.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
2.于河边拾薪 薪:柴火;
3.熟视之 熟视:仔细看;
4.妇就之 就:靠近;
5.妇奉之归 奉:通“捧”,捧着;
6.治之旬日 旬日:十天左右,古代一旬为十天。.频频颔之 颔:名词作动词,点头;
8.妇不忍市之 市:卖;
9.得雏成群 雏: 雏(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
10.鹜:(wù)野鸭子。
11.盖:原来是
12.治:治疗。
13.临去:即将离开,临走
14.疑其受创也 创:伤口.15.熟:仔细。
16.乃:是。
17.于:在。
18.其:它的。
19.疑:猜疑。
20.临:到了......的时候。
21.月余:一个多月后。
22.创:受伤。
23.奉:通“捧”,捧着。
24.旬日:十天。
25.市:卖。
26.盖:大概。
27.鹜:鸭子。
28.以前日:用千来计算,即数千。
29.纵:放走。
30.比:等到。
道理
1.有付出就有回报!
2.只要我们有善心,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心中有爱,快乐无处不在!
3.人为善终有善报,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4.要有博爱的心去看待事物,不要去追求回报。
第二篇:一毛不拔文言文道理
他虽然很富有,但却一毛不拔,从不参加公益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毛不拔文言文道理,希望大家喜欢。
出处:《孟子·尽心上》。
意思:比喻非常自私悭吝的人。
战国时期的墨子反对残酷的战争,主张“兼爱”和“非攻”。而当时的杨朱却与墨子相反,竭力反对“兼爱”,主张“为我”。
这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遇到杨朱,毫不客气地问道:“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就能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愿意不愿意?” 读书笔记
杨朱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
禽滑厘反驳道:“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拔你一根汗毛而能安定天下,你肯不肯?”杨朱听后默然不语。
孟子针对此事抨击杨朱道:“杨朱主张‘为我’,假如拔他身上一汗毛而对天下有利,他是决不会干的;墨子主张‘兼爱’,如果对天下有利,即使磨秃了头顶,磨破了脚板,他也是愿意干的。”
一毛不拔造句
1、他就像只铁公鸡,一毛不拔。
2、按说铁公鸡,应该是万事一毛不拔才对,我们家的言同学显然还不太够格,一毛不拔是对自己,对朋友是典型到处洒礼物的圣诞老人。
3、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4、看他整天攥着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5、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6、我问这位新来的人可否用一下他的梳子,可是他却一言不发。这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
7、面对处世和交友?智者急人之难,愚人一毛不拔;智者努力改变自己,愚人努力改变别人;智者肯为别人着想,愚人只替自己打算。
8、一个人要真是一毛不拔,有谁会喜欢他?
9、一毛不拔阴险冷血过桥抽板怕死草菅人命,可谓坏事做尽。
10、如果社会上人人都一毛不拔,还有什么人情味可言!
11、他很吝啬。她老板是个一毛不拔的人。她出手从不大方。
12、即使是世界上最贪婪最一毛不拔的守钱奴,处在我现在的地位,也会把贪得无厌的毛病治好,因为我现在太富有了,简直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
13、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第三篇:中考问答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1.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告诫人们什么?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告诫人们不辨别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2.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议论正题做好了铺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之智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①善于自醒、善于思考(能以小见大)②不轻信他人的赞美(透过事物见本质)③善于进谏、委婉规劝、现身说法。2.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 采用现身说法、委婉劝说的方式。①以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②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与自己作比较,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最后指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3.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齐王治政的问题很大②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③说明齐王已经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4.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那些?①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②齐威王善于采纳建议。
伤仲永
1.题目中的“伤”有那些丰富的意蕴? “伤”表明本文不仅惋惜仲永才华的消失;还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更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重蹈了仲永覆辙的人哀伤。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收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湖心亭看雪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总领全文②表达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埋下伏笔④心境上的孤独感和愁绪,对故国的思念,难遇知音、不为人理解。2.本文既然是写景,作者为什么又用近一半笔墨写人,最后还用舟子的话作结,说到了“痴”,这样有何作用?
绘景写人,相印成趣。作者最后引用舟子的话作结,画龙点睛,说作者“痴”说明了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这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照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3.文章用到的表达技巧:①对比,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抒发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故国思念②写景时使用白描手法,由大到小,使用夸张修辞手法。
公输
1.墨子是怎样说服公输盘的?
先用“北方有侮臣者”引出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话,在用五个“不可谓揭露“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性以及“义”的欺骗性。2.墨子能够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运用高妙的说理技巧,让楚王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使他明白攻宋无异于“窃疾”,是不义之举②用实力证明楚王虽有云梯没有胜算③思虑周全,事先安排弟子在宋城做好防御准备。
3.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哪三个步骤? ①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②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③模拟攻宋,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4.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有那些? ①不合道义②实力不够,虽有云梯,但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③宋国已经做好了防御战争的各种准备。
小石潭记
1.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由乐到忧。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原本由于贬官后失意、忧伤和悲凉的心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寂寥无人、悄怆幽邃氛围的触发,悲凉心绪随之而来。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曹刿论战 1.鲁国获胜的原因:取信于民;战前准备充分;把握战机。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
3.鲁庄公是怎样的人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但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做事前应三思,做好充分准备,经过周密的分析后再下判断。4.曹刿在这场战役的表现给了你那些启发?做事要冷静,三思而后行;(从取信于民)可见他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应当仔细观察,周密分析、善于把握时机;沉着果断、善抓战机、有远谋。
5.鲁庄公的“鄙”表现在:①战前三答,寄望在臣子和神身上②战中,急躁、冒进、草率从事,作战时急于击鼓进军、战胜后急于追击③取胜后不解其故。
记承天寺夜游
1.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虚实(动静)结合,比喻传神,“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清丽淡雅的竹柏倒影。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树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2.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赏,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解的大官—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3.“闲人”在此的含义: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和自嘲的豁达乐观。
愚公移山
1.本文运用神话传说结为,借用神的力量: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本文多出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举例。①二山的高峻与移山人少力微、简陋工具的对比②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与愚公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敢于斗争对比③遗男的热情参与与智叟的顽固不化对比。鲜明的对比使愚公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
送东阳马生序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①家贫无书—借书抄书②无名师引导—趋百里之外,从师叩问③从师求学时,天寒路艰,生活异常艰苦,一天只吃两顿粗茶淡饭,穿破衣旧袍,以读书为乐,对豪华生活毫不羡艳。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举例赏析。①在勤苦求学时,以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进行对比②将太学诸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自己过去学习时的艰苦进行对比③将自己从师时生活的俭朴与同舍生的奢华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马说
1.本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喻指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观念? 全文用了喻物指人的方式,用伯乐比喻知人善任的贤君,用千里马比喻真正人才,将愚妄浅薄、不时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对人才惨遭遇的惋惜和不平。
醉翁亭记
1.三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重点与民同乐)。
2.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①山水之乐②宴酣之乐③乐人之乐。
3.太守为什么“醉”呢?为山水之景、滁人欢乐、宴会的丰盛和宾客的欢乐;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4.文章通过描写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副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抒发了被贬之后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陋室铭
1.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目的?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文末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拿“陋室”比古代贤人的居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爱莲说
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着什么样的人?牡丹—“花之富贵者”,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花之君子者”,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句?结为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态度?“世人盛爱牡丹”,放在结尾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鄙弃。
3.本文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三种形象相对比,用菊花(消极避世)正面衬托,用牡丹(追逐名利)反面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桃花源记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站在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孙权劝学
1.鲁肃为何主动与吕蒙“结交”?①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②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③证明孙权劝学意见的正确。
三峡
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①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②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2.从全文看,第4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①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②主要从侧面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秋天萧索凄清的气氛。
口技
1.文章首尾两次交代四个“一”的道具:①清楚地交代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衬托表演技艺的高超②结构上首尾呼应,是文章完整严谨。(技术高:①正面:声音特点②侧面:道具少;观众反应)
2.本文多次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目的是什么?①作者紧密结合口技妙言,描写了听众心理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过程,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②侧面描写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
第四篇:中考文言文训练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间隔)B.神弗福(福: 幸福)..
C.谢将休士也(谢:感谢)D.淳于髡谓齐王(谓:对„„说)..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无劳倦之苦B.先帝不以臣卑鄙何以战 ....
C.而擅其功 面山而居D.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
1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曹刿认为鲁国打败齐国的关键就是靠军队的勇气,于是曹刿亲自驰骋疆场,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击败齐国。
B.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C.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
免战争。
D.乙文中齐王虽然对强大的魏国有恐惧之心,但齐国的将士却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立功,大将田父表现尤为突出。
12.下列对两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
B.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
用讲故事的方法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才
智。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对战争场面进行了详写,而乙文则对战争场面进
行了略写。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语文试卷第4页(共14页)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作
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
达州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13.将第三题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2)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
译文:
14. 你对甲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3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B.固不可彻彻:变通 .
C.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
D.无陇断焉垄断:阻隔 ..
7.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意志坚定”的一组是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也迂也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A.③④B.②⑤
C.②③D.①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什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分)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日:“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日:“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日:“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授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圣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于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于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待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然胡不已乎(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子墨子九距之(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8翻译下列司子。(4分)
(1)胡不见我于王?(2)虽杀臣,不能绝也。
19请用“/’给下面句子划朗读停顿。前后句各划一处。(2分)
杀 所 不 足 而 争 所 有 余,不 可 谓 智
20选择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说公输盘不说B 义吾义固不杀人
请说之不辨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C然然胡不已乎D之 宋之地方五百里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21请概括公输盘的性格特点。(至少两个方面)(4分)
22请就公输盘的辩论技巧任找一点,说说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不躬不亲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
注释:①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
2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衣练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24.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2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语是:
第五篇:中考文言文基础
中考文言文基础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吾日三省乎吾身
日:
3、思而不学则殆
殆:
4、缀行甚远
缀:
5、屠大窘
大窘:
6、意将隧入
隧:
7、顾野有麦场
顾:
8、一狼洞其中
洞:
9、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10、便扶向路
扶:
11、诣太守
诣:
12、寻病终
寻:
13、欣然规往
规:
14、问津
津:
15、无案牍之劳形
形:
1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17、亭亭净植
植:
18、君子之行
行:
19、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慢:
20、多不接世
接世:
21、非学无以广才
广:
22、委而去之
委:
23、亲戚畔之
畔:
24、寡助之至
至:
25、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6、困于心衡于虑
衡:
27、征于色
色:
28、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9、子墨子九距之
距:
30、呼尔而与之
与:
31、患有所不辟也
辟:
3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辩:
3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34、每有会意
会意:
35、造饮辄尽 造:
辄:
36、期在必醉
期:
37、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
38、尽其材
材 :
39、无从致书以观
致: 40、走送之
走:
41、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42、俟其欣悦
俟:
43、持汤沃灌
汤:
沃灌:
44、怡然不动
怡然:
45、隶而从者
隶:
46、乃重修岳阳楼 乃:
4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48、去国怀乡
去:
国:
49、宠辱偕忘
偕:
50、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51、春和景明
景:
52、越明年
越:
53、或异二者之为
为:
54、连月不开
开:
55、树林阴翳
翳:
56、乐其乐 :
57、杂然而前陈
陈:
58、峰回路转:
59、翼然临于泉上
临:
60、泯然众人
泯然:完全消失
61、请广于君
广:
62、岂直五百里哉
直:
63、故不错意也
错: 64、寡人谕矣
谕:
65、秦王色挠
挠:
66、长跪而谢之
长跪: 67、以彰其咎
彰:
68、斟酌损益
损:
益:
69、咨诹善道
诹:
70、庶竭驽钝
驽:
钝:
71陛下平明之理
理:
72、猥自枉屈
猥: 73、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74、深入不毛
不毛:
75、见贤思齐焉
齐: 76、学而不思则罔
罔:
77、腊之以为饵 腊:
78、岁赋其二
赋: 79、几死者数矣
几:
80、貌若甚戚者
戚:
81、以尽吾齿
齿: 82、死者相藉
藉:
83、时而献焉 时:
84、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可惜: 85、非独书为然
独:
86、庋藏焉
庋:
87、通籍后
通籍:
88、归而形诸梦
诸:
89、省记:
90、齐师伐我 伐:
91、登轼而望之
轼:
92、公将驰之
驰:
93、弗敢加也
加: 94、肉食者鄙
鄙:
95、弗敢专也
专:
96、小信未孚
孚: 97、又何间焉
间:
98、时时间进
间:
99、期年: 100、皆朝于齐
朝:
101、方其远出海门
方:
102、吾义固不杀人 固: 103、今亡亦死
亡:
104、亡以应
亡:
105、汝心之固
固: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0、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5、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使其本心
2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5、好读书不求甚解
26、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2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0、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3、其岸势犬牙差乎,不可之起源
3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7、微斯人,吾谁与归?
3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
4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8、技亦灵怪矣哉
49、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5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5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5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56、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5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8、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9、永之人争奔走焉
60、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61、为一说,使与书俱
6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63、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65、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6、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67、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6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9、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1、彼竭我盈,故克之
72、安能辨我是雄雌
7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75、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7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77、甚矣,汝之不惠
78、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9、曾不能毁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