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蜜蜂和天神小故事大道理
很久以前,蜜蜂们还没有刺,不会蜇人,所以它们酿成的蜜总会时不时被人偷走。为此,它们很是烦恼,便决定由蜂后出面去向天神求一件保护武器。
于是蜂后便从蜂房中飞出,飞到夏林比斯山上去见天神,然后把自己带来的香甜可口的蜂蜜献上,等着天神的赏赐。果然,尝过沁人心脾的新鲜蜂蜜,天神甚为高兴:“小蜜蜂,我非常高兴你能为我送来如此好吃的蜂蜜,我要封赏你。请说吧,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一根毒刺,让它长在我的尾巴上。”蜂后回答道。
“为什么?”天神大为迷惑。“哦,是这样,”蜂后略略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人类总是偷我们辛辛苦苦酿成的蜂蜜,甚至会直接驱逐我们来抢蜂蜜,所以我们想要一根毒刺,等他们再来偷蜂蜜或是侵袭我们时,我们就可以蜇他们,让他们疼痛难忍,再也不敢骚扰我们。”
听到这话,天神很是生气,因为很久之前他也曾经是人,也曾偷吃过蜂蜜。但是由于有言在先,他已经不好再拒绝蜜蜂的请求,所以他便说道:“你们可以得到刺,只是一旦你们用它来蜇人,就要因为失去它而死亡。”
大道理
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是人人都可以并且应该拥有的,但如果为此便去无限度地伤害别人,那么自己也必然会遭到报应。
第二篇: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生活是智慧的源泉。我能从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发
现深刻的道理,它们使我终身受益。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
讲一句开场白,他的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想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这张20元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接着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
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此时这张钞票已经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还有谁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
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
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挫
折,困难应该迎难而上,并不是自暴自弃,自己否认了自己。毕
竟阳光总在风雨后,暂时的伤疼又算的了什么。相信自己我可以做到更好。
第三篇: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
——读《伊索寓言》有感
几天前,老师让我们看一本书《伊索寓言》。刚开始我有些不情愿,因为我既没兴趣看又不喜欢看书,觉得这是一本极其幼稚的书,只有小朋友才看的。可是当我看完前几则寓言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幼稚,而是一本教育我们为人处事和道德修养的一本书。为什么我以前没发现呢?心想:肯定是我的阅读水平比以前高了!我继续如饥似渴的阅读,发现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我为了看完这本书,经常熬夜,为此我和我妈还吵了一架。终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强大的意志力把这本书看完了。从书中的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大道理,这些道理帮我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对我受益匪浅!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伊索寓言》的知识,我通过上网和书籍知道了更多的知识。如:《伊索寓言》包括了400多个小故事,大部分是以动物为主题,少部分是以人和神为主题。原名是《埃索波斯故事集成》,以文字凝结,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一本书。
我从《放羊的牧童》《掉进井里的狐狸》和《龟兔赛跑》三个小故事中体会到三个大道理:
一、做人要诚实,不能骗人。
二、做事情之前要先考虑后果,不能莽撞行事。
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其中我觉得我最适合第三条,因为我也骄傲过一次。
记得那是一个万里晴空的一天,我们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二天,天气依然是万里晴空。我陶醉在昨天的成绩当中,后来老师说:“今天考试!”,我才从梦境中醒来。我立即复习,可这一切都晚了。当老师发给我试卷时,引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红色的叉叉,像一把把利剑插在我的心里。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的雨又何尝不是我内心的雨呢?……
下课后老师用温柔、亲切的声音说:“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把悲伤化成力量!只有虚心才能使人进步,反之骄傲会使人落后。”在你们看来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包含了老师对我的一丝责骂和安抚。从此这句话深深地刻在的心里,时儿在我耳边响起。《伊索寓言》这本书中,一个个的小故事,像一盏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圣纯洁的光芒。“小故事,大道理”的光辉就从这本书中体现出来,让我们受用终身!
————七(5)班
江福涛
第四篇: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
一天,在书上看到一道选择题,觉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带到单位,让同事做出选择:
1、今天一次性给你1000万元。
2、今天给你1元,连续30天每天都给你前一天1倍的钱。你会选哪一个?结果所有的同事都选择了1。选择1的,能得到1000万元。然而选择2,却能在第30天得到5亿多元!当我把这个结果说出来时,同事们都不敢相信:第一天仅有1元,每天也只是比前一天增加一倍,怎么到了第30天就积蓄到5亿多元呢?
大道理:
不要企望一夜暴富,因为一夜暴富的财富总是有限的。今天成功的起点再低,哪怕低到仅有“1元钱”,但只要你今天比昨天努力多一点,明天比今天努力多一点,每天努力多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就能创造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人生成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努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坚持、不断挑战、不断超越的过程。
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两条鱼想要知道什么是快乐。他们去问海里知识最深厚的海龟,海龟告诉他们说,“你们的快乐叫游泳,游泳是最快乐的”。于是,他们穷毕生之精力,游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寻找那个叫“游泳”的快乐。在生命结束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游水,而他们一直追寻的快乐,一直在他们的周围。
大智慧提示:
这是一个关于珍惜与发现的另一个小故事。也许,你一直都不知道,你就是其中的一条鱼。我们在得知所谓的幸福后,就穷尽一生精力去自己的追求幸福,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了那近在咫尺的幸福。这些幸福需要你去发现,需要你去珍惜,无论是爱情、家庭、健康、事业还是那一丝丝的感恩的心。
小故事分享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和右边那家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我走进右边那家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的那家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我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蛋。给别人留有余地,更要为自己争取尽苦可能大的领地。只有这样,才会于不声不响中获胜。
大智慧提示: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沉锚”反应:在人们做决策的时候,思维会被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在右,让你选择"加还是不加鸡蛋",在左边的小店中,是“加一个还是加两个鸡蛋”的问题。这第一信息的不同,使你作出的决策就不同.聪明者常用此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故事分享
有一个男孩第一次弄到一条长裤,穿上一试,裤子长了一些,于是他请奶奶帮忙把裤子剪短一点,可奶奶说眼下的家务事太多,让他去找妈妈,而妈妈回答他,今天她已经同别人约好去玩桥牌。男孩又去找姐姐,但是姐姐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这个男孩子显然非常失望,他就带着这种心情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务后,想起了孙子的裤子,就去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姐姐回来后心疼弟弟,又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妈妈回来后,同样也把裤子剪短了一点,可以想象,第二天早上男孩起来后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情景。
大智慧提示: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如果责任不清,对一件事要么谁都不管,要么谁都来管,就会发生男孩与长裤的故事里讲的结果。只有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明确,“各管一摊”,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才能避免“人人都来剪一刀,最后把裤子剪得不成样子”的事情发生。
小故事分享
有个老木匠向老板递了辞呈,准备离开建筑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员工离开,问他能否帮忙建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欣然允诺。但是,显而易见,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废料,出的是粗活。等到房子竣工的时候,老板亲手把大门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呢?
大智慧提示: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吧,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建造!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创造,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充实,踏实,墙上的铭牌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小故事分享
一位很有名的剧院经理来拜访大仲马。一见面,他连帽子也没脱下,就冒火地问这位剧作家为什么把最新的剧本卖给一家小剧院的经理。大仲马承认有这么回事。这位经理于是出了一个远远胜于他对手的高价,想把剧本买回来,大仲马笑了笑说:“其实你的那位同行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以很低的价格把剧本买走了。”
“那是怎么回事?”
“因为他以与我交往为荣,并且一见面就脱下帽子。”
大智慧提示:
你可以没有金钱,你可以没有地位,你可以没有智慧,但你不能没有礼貌,学会礼貌待人,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也正被别人尊重着。
小故事分享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植生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脱离饥饿。
奖金丰厚,应答信件众说不一。巨额奖金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丢出去。
有时,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睛
大智慧提示:
要解决问题,须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要被“弯弯绕”给绕进去。小故事分享
美国著名指挥家沃尔特·达姆罗施20多岁就当上了乐队指挥,但他仍保持着谦和、勤勉的作风,没有忘乎所以。面对大家的夸奖,他自己透露了自己成功的谜底:“刚当上指挥的时候,我也有些飘飘然,以为自己才华举世无双,地位无人可撼。一天排练,我忘了带指挥棒,正要派人回家去取,秘书说:不必了吧,向乐队其他人借一根不就行了?我想:秘书真是糊涂,除了我,别人带指挥棒干吗?但我还是随便问了一声:„谁有指挥棒?‟话音还没落,大提琴手、小提琴手和钢琴手,各掏出了一根指挥棒。“我心中一惊,突然醒悟:原来自己并不是什么不可或缺的人物,很多人一直在暗中努力,随时要取代我。以后,每当我偷懒或膨胀的时候,那3根指挥棒就会在面前晃动。”
大智慧提示:
竞争,是件令人厌恶的事,可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停滞、逃避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我们如果被淘汰,或许也能得到同类的怜悯和施舍,但却会失去做人的尊严。只有“每天淘汰你自己”,才能不被淘汰。你不淘汰自己,就会被别人淘汰。每天前进,HR369人力资源网和你一起淘汰昨天的自己。
小故事分享
英国海军名将威尔逊,常常激励部属完成伟大的功业,这种才能从小就表现不凡。有一年冬天,英国遭遇了一场暴风雪,他弟弟望着屋外的大雪,心生畏惧,裹足不前,想旷课一天。威尔逊知道后,声请并茂,向弟弟晓以大义,男儿不可因一点小小困难就退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弟弟听了非常感动,打开家门冒着风暴雪去学校——帮哥哥请病假。
大智慧提示:
能够煽动别人为自己卖命的人堪称领导天才,HR也是一样。你可以煽动你的员工为企业卖命吗
小故事分享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的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面对着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语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次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趋同权威而遭淘汰。小泽征尔则不然,因此,他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摘取了桂冠。
大智慧提示:
在权威面前一旦养成屈膝哈腰的精神习惯,不但自己只能生活在人家的影子中,而且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自己不尊重自己,任何人也不会尊重你。
小故事分享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大智慧提示: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故事分享
在荷兰,有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需要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地专注和细致,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别人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大名鼎鼎、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指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
大智慧提示: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你能执着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吗?
故事分享
一次,有个小孩摸着于右任的长胡子,好奇地问:“于爷爷,请问您晚上睡觉时,这把长胡子是放在棉被里还是棉被外呢?” 当时于右任答不出来。晚上他上床睡觉,不管把胡子放在棉被里或棉被外,都觉得很不自在,整晚为这个问题辗转难眠。结果最好的答案是:平时根本不必在意,胡子有时在里面,有时在外面,一切顺其自然。
大智慧提示:
是的,顺其自然就好,有些事情不必太在意。人的烦恼常常来自患得患失,或耿耿于怀,我们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本来拥有的平和。
小故事分享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跑了。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还有呢?”老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里去了?” 土拨鼠哪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致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哪去了?
大智慧提示:
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修订原来的计划,但不可忘记原来的目标。
小故事分享
一位国王有洁癖,他最害怕自己的鞋底会沾上泥土,于是命令大臣,把整个国家的道路都用布覆盖上。大臣开始组织人力丈量全国的道路,之后他做了计算,把全国 所有的路都覆盖布,需要二十万工匠不停地工作五十年,而全国的人口也不过五十万。大臣心急如焚,向国王痛陈利弊,说弄不好会亡国。国王一怒,将大臣处死。国王又派另一个大臣来办此事,结果这个大臣很容易就解决了此事一用布给国王做了一副鞋套。后一个大臣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维从路转到国王的脚上,天大的难题 便迎刃而解了。
小时候,我住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那时候狼比较多,就是在白天,狼也会在村边出没。家禽家畜被狼叼走的事儿屡屡发生,人们谈狼色变。一个夏天的上午,一个男孩在村边割草时被两只狼围困住了。两狼一前一后,虎视眈眈。男孩很害怕,他想求救,但他知道,此时求救是徒劳的,因为村里的青壮男女都下到田里干活去 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如果喊狼来了,喊破喉咙他们也不敢出来。孩子危急中开始大声喊道:“耍猴了、耍猴了。”那时候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耍猴是非常盛行的,颇爱村民们喜爱。结果,听到喊耍猴,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向村子边跑过来。两只狼一看这阵势,马上夹着尾巴落荒而逃。那个男孩是我哥哥,他现在和我提到这件事时还心有余悸:如果当时喊狼来了。他肯定就成了狼的午餐。但聪明的他让思维拐了个弯,就成功化解了自己面临的危机。
小智慧提示:
人生处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行不通时,有些人就开山架桥,最后蛮力耗尽,也逃不脱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而有些人只是转了个弯,轻松绕过障碍,就成功 地到达了终点。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转弯的思维。让思维转弯,是一种大智慧,有了这种智慧,四两可以拨千斤,弱小可以战胜强大,失利可以变为有利,能够以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思维去转弯,是一种大智慧!
第五篇:小故事 大道理
小故事 大道理
“真正的教育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而心与心的对话又从真诚的倾听开始”。倾听,是一把打开学生的心锁的钥匙,为教育的递进与成功打开心灵的窗户。诚然,倾听是教育的开始,连着教育的过程,也影响着教育的结果。懂得倾听,藏着师者尊重学生的情愫,透着师者演绎教育的思想。诚然,唯有用心倾听,才能奏响成功教育的乐章。
思想,往往以其抽象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让人敬畏三分。教育思想更是汪洋大海,纷繁复杂,明者让人醍醐灌顶,诲者让人昏昏欲睡。李荣灿老师的《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中的思想却让人亲近,让人明了,给人以“乍看行笔轻松,细按方知有情”的顿悟。这缘于本书以案例评析为主的阐述体例,生动的现实例子距离我们很近,蕴含的抽象观点并不艰深,但通过小故事阐述了大道理――教育,细节决定成败。
一、小中见大――抓细节,促转化
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魏书生先生这句话启迪了无数教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师不好当”的确是很多教师的共识。魏书生先生“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寥寥数字蕴含着诸多的道理,其中包含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能力的提升”等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多改变自己”并不容易,其中涉及了学生需要什么,自己缺什么,需要补什么、怎么补这些问题。而教师“多改变自己”,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开始。教师提升了教育思想理念,会善于欣赏学生之美――懂得发现学生身上的小亮点,这对教育转化的成功与否影响巨大。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通过案例阐述了“教师应当如何多改变自己”。该书作者认为,面对“后进学生”,若一味埋怨和责备,可能适得其反。要懂得细心观察他们学习生活上每一个细节,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创设平台帮助他们改变坏习惯,迈出转化的第一步,让学生健康成长。该书很多教育方法透着作者的教育理念,如作者通过设立“新闻栏”、采用“报喜单”等等案例,着实让人为之叫好。当然,这些方法虽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但能看出师者的心思,字里行间让人有所启示。书中还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四两拨千斤的好招,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幼苗需要滋润,受伤的幼苗更需要悉心照料,才能在春风的吹拂下重新开出绚烂而迷人的花朵;学生需要关心,迷途的学生更需要爱心的引领,只有教师用心地呵护,让学生感受春意,才能驱走学生心中的寒冷。面对后进生,不妨送他一缕春风!”书中叙述的小故事,都是教师日常经常碰到或可能遇到的事情,也是困扰很多教师的教育难题。该文作者的一招一式,都透着自身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以小见大”的道理――学生的一些微小的动作,都能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读,就有机会撬动学生的情感线,达到转化目的。
二、实中有新――表真情,促反思
一千位学生,有一千个哈姆波特。尽管学生可能发生一些类似问题,但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心理思想素质都不尽相同,教师实施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一本通书读到老”难以对不同的学生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无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改变,教育的理念无疑是相通的。而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现实活动息息相关,需要真实的观点才能有效推进反思、反馈教育。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还有一些显著特点――“实”与“新”。例如在《拨开“圈养”教育的迷雾》一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对学校现行的管理制度“圈养教育”开展了专项调查和反思,指出:“圈养教育”是背离学生的成长定律,有悖教育发展规律的行为,是缺乏艺术的教育手段,是缺乏科学性的保守派行为,只是掩盖问题的“权宜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绝非长久之策。该书作者认为,对待特别时期的特殊问题,学校要有创新之策,才能还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权利,迈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步伐。这一章节,很有震撼力,文章的素材来自学生、教师乃至家长、社会人员,反映的都是在教育大环境、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当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取材真实、剖析到位、角度新颖。该章节剖析事件与学生心理层层深入,解决问题的方式新颖、方法到位,容易激发读者产生共鸣,进而深刻反思。
常言“教无定法”。教育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现实的基础条件或素材。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他们的感受最能反映教育效果。要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状态,教育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实施教育的方法才是实招,才能产生实效。
三、文中有人――讲管理,道人文
教育是树人工程,理应以人为本。学校管理,面向教师与学生,更应做到以人为本。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言行举止、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把教师“管”好、用好,是教好学生、学生学好的前提。学校管理中需要这样一种管理层次:学校(校长)――教师――学生――教师――学校(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重视人文理念的校长,打造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建立一支人性化的教师队伍,乃教师之福、学生之福、学校之福。
《教育,倾听心灵的声音》一书,字里行间传递着人文理念。如《睿智的赞美仿如扬帆的风》一文中的案例:一位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业绩不够突出,有一次,他的一节公开课成了听课教师“攻击”的对象。该教师红着脸、低着头,眼神呆滞,呈现出一副失败者的落寞。校长是最后发言的人,他的评价总体概括为四个字:一是感谢。他说“我听课无数,对我来说这是一节赏心悦目的课。整节课由此至终有6个学生回答错误,3个学生搞小动作,11个学生回答正确,授课教师一共16次走到学生群中,对这些孩子做了3个动作――轻抚头发、轻拍肩膀、竖立大拇指。这说明了什么?这是教师与学生离开文本之外的情感交流。这是课堂教学需要具备的一种沟通,是课堂和谐的根本。我也相信这是教师平时与学生交往自然而真实的情感流露。所以,我感谢授课教师呈现了如此人性化的教学情景。”二是希望。校长接着说:“希望授课教师能保持这样一种优秀教师的特质,更希望授课教师能进一步探讨教学艺术,将人性美与教学艺术相融合。我期待,但我更坚信!” 后来,该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的探索之中,渐渐成长为当地的一位名师。因此作者感悟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校长的赞美,它是迷人的春风、醉人的花香,能激人奋进;教师的成熟同样需要校长充满睿智的赞美,它是帆船航行的指引,是舒心良药,能够让人豁然开朗,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学校管理需要这样的洞察力,需要这样的智慧和力量――理念超前,以人为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具体而微。
教育,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艺术。书中的案例与评析还告诉我们,诸般形式离不开尊重与爱护这一基本出发点,不能脱离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少不得了解这一基本手段。
教育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最终对象是学生。如果没有尊重与爱护之心,教师又何必去解心锁,谈何去宽容,又怎能舍得“话语霸权”?唯有尊重,才能接受后进生,才能给予特殊学生以进步的时间与空间,才能率先垂范。唯生爱护之心,才有平等意识,才能身体力行。爱护学生,就要让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端正的品性,提升立身处世的才能。而这些,都要从了解开始。不了解学生,怎知一缕春风应吹向何处?不解学生,如何家访?不了解学生,如何知人善用,如何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部?唯有了解,教师才能亲近学生,校长才能化教师的“短”为“长”。许多教师、学校管理者由于深厚的理论修养、丰富的经验见识,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对了解学生这一步渐渐不加重视。然而,无论哪一套,如果没有击中学生的需要节点,没有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极容易出现“供需错位”,不能产生实效。
本书还有两点需特别提及。一是角度的丰富性。一般的教育理论,要么是从教师出发,要么是从管理者出发,难免有顾此失彼之弊。本书做到了二者兼具,从教师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清晰明了其中的关联与界限,相似与迥异,让读者从更广泛的角度、更丰富的层次理解学校教育的理论,很有启发性。二是理论的前瞻性。书中提出了一些创见,例如班级性格的形成与科学发展,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主角,“猫和老鼠的关系哲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生评教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中“四气”等,观点新颖,呈现了一个个新的视角。
这本书中让人领悟到了一位从事教育尤其是山区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一位年轻教师的一颗热爱教育的充满激情的心灵。正是这种激情,才让人有谦虚之心、好学之心,不断挑战自我,丰富自我。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道?蛑行男⊙? 云浮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