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读后感
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我也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学生就可以了。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的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我和好多人一样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
《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了点评,读过一半后心里想到了许多,感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少的可怜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光说说是不行的,这需要个人的努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然,很多案例中的问题我还没有遇到过,所以主要是通过王老师的点评和分析去吸取一种思维方法。但是结合我的教学工作,我也在一些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曾经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而现在看来也的确找到一些自己工作上的问题所在。有这样的一个教师恨自己不能让学生爱学习,其实这样的感觉我也常有,面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我常常也感到束手无策,除了把他叫到跟前批评一番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或者说没有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学生。经常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静下来想想“爱一般是由爱引起的,不是由恨引起的。”书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也许是因为对待每一个学生方法都不同吧,想让他们爱学习,只有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教育。
书中还提到在我们日常教学中习惯将学生分等,把学生框定出好坏优劣,然后给与不同的待遇。那些‘好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其虚荣心得到满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我们的问题学生,在智力大多数还是没有问题,主要是出在贪玩和手懒上,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当老师上课的时候对他们多关注一些,多一些鼓励的话,他们也能表现得好一些,但是坚持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来的那种方式,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懈的坚持。可是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真的很难拿出那么多的精力一直关注他们。其实从心底我们也希望这些差生能改好,要真正的让他们改好,就要了解他们为什么不爱学习,为什么不写作业,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怎样做教师?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是课外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该怎么办?王老还给了我们指导,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要当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调动情绪,把关怀的目光给予后进生。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善待他们。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第二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作者:青苹果
推荐言论一:“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言论二: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我最近见过一位优秀教师,朴实又平静,一读报告就看得出对工作驾轻就熟,令人望而生敬意。那领导说:“一年光稿费就3000~5000元,老公的烟、酒钱就有了。”忽然感到这优秀教师当得很悲哀。吃苦耐劳的女性发扬了新社会的“老黄牛精神”,家庭中的无私奉献者,价值的认定让人听了很是泄气。教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言论三:教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学校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书呆子。可是又没有陈景润那样的成就,于是在呆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转自:
第三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作者:青苹果
推荐言论一:“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言论二: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我最近见过一位优秀教师,朴实又平静,一读报告就看得出对工作驾轻就熟,令人望而生敬意。那领导说:“一年光稿费就3000~5000元,老公的烟、酒钱就有了。”忽然感到这优秀教师当得很悲哀。吃苦耐劳的女性发扬了新社会的“老黄牛精神”,家庭中的无私奉献者,价值的认定让人听了很是泄气。教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言论三:教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学校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书呆子。可是又没有陈景润那样的成就,于是在呆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转自:http://blog.edu.cn/user4/jingjing8006/
第四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那么当我一翻开它,读了第一个案例,就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舍不得放下了。它就是王晓春教授所编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在这本书中,王晓春教授对收集的100个经典教学案例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许多老师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受益匪浅。
首先针对当今社会有许多的老师觉得做好一名老师太难了这一问题。读了此书,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的老师还一味的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给学生以爱,最不听话的学生也会“感恩”而改正缺点。针对这种现象,王晓春教授严厉地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一针见血。
在书中还指出大量的案例中存在着教师思维方式过于简单及一些非专业化的反应。比如碰到钉子就急躁,遇到失败就沮丧,稍不称心就埋怨,怨气冲天,顾影自怜,工作情绪化等等。老师们在遇到学生问题时,很少假设多种可能,只作单项归因,而且对谁都这样归因。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根本不问原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只要你达不到我的要求,上来就管,就批。比如发火,比如罚抄作业,比如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这哪里是教育,这只是在“管孩子”,没有学过教育专业的人,也完全能用这种方式工作。可见,在今天这个知识爆发的年代,做老师越来越难。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同时也要不停的转换角色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教师。
那么今天到底怎样做教师?引用此书中的一段话: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第五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感触很多。王老师用许多生动的案例阐述了管制型家庭、高期望值家庭、垂直家庭、矛盾家庭、冷漠型家庭、溺爱型家庭、放任型家庭、纵容型家庭、无规则家庭、倾斜家庭等12种问题家庭孩子的种种表现及其根源,告诉老师们该如何诊断,分析归因,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多个角度加强观察,做多种可能性假设,透过现象探索更威势值得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他认为“学校教育是有边界的,家庭、社会、学校有各自的教育内容与责任,教师不能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以学校为辅配合。因为父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而老师只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不可任意夸大老师的作用。”
“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做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家长们自有他们的思维方式,自有他们的苦衷。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就会那样想事情,只不过教师不了解就是了„„”
„„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给迷茫中的我指引了方向。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告诉我们: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
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我的心境一下子豁然开朗。我应该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笑对我所追求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