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

时间:2019-05-15 12:3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

第一篇: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

回来几天了,想尽快将它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可又想去粗取精,抽出它动人的魂魄,便似有若无地思量着,不肯轻易动笔。可我知道,这样的踌躇不决并非妙事,没准就会错过了。倘若错过,种种难以消解的遗憾怕是会雪上加霜的。所以,现在我依然在为没有错过这次随父兄携孩儿们去远游的机会,而庆幸不已。

第一天

飞机自咸阳机场起飞半小时后,可可同学开始打盹,我立刻要求与她调换位置,迫不及待地靠近舷窗。飞机已飞上云宵,窗外大朵大朵的白云,在纤尘不染的蔚蓝底色上慵懒闲适地或伫立或游走,似羊群,像巨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不知出自哪位神仙的妙手。奇怪的是,当无须再用仰望的姿态观赏云天,人依然会本能地极目远望,只不过角度变成了俯视,试图穿过云层间隙一窥人间真貌。这时候,人间仿佛也是极有诱惑力的所在。当若有若无的山岭现出一片青灰,星罗棋布的田野河流升腾着袅袅烟气,再想象一下其间正发生着无数看不清道不明的人事与情思,谁说人间不“天堂”呢?如此便可明白七仙女为何会思春下凡,天宫再美却比不得人间的变幻莫测,同处青春期的仙家原与凡胎无异,对新鲜刺激感的诱惑力竟是一样无力抵抗。

说到青春期,那是段眼热心跳人人必经的岁月,彼时正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将多少分泌旺盛的荷尔蒙,奉献给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港剧港片和那些至今在记忆里依然熠熠生辉的港星们。因而,一直以来,香港对我来说是个既陌生又熟悉,既梦境又真实,既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地方,直到进入它,一切开始渐渐清晰起来。

我们从深圳湾出境又入境,然后坐上机场大巴,只用了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就跨越了现实的距离。然而,心境却是跟随着脚步的丈量一点点靠拢和转换的。以至于刚走下机场大巴,老哥问我对香港的第一印象时,我只吐出了一个字——“萌”。事实上,眼前这个城市只有西安十分之一的面积,却拥有接近于西安九成的人口。可想而知,这些个狭窄又繁华的街道两旁,一栋栋建筑不得不鳞次栉比,方寸不让,乍看杂乱无章,细究之下又紧凑有序、错落有致,还有脚下那一块块布满岁月痕迹的地砖,每个路口像植物般竖立的陈旧街牌,漂亮繁体字的店铺门头一块接着一块,路边圆头圆脑呆萌萌的垃圾箱和消防栓,衣着时尚脸色疲惫且目光冷漠的吸烟男女……凡此种种,基本颠覆了我早前对这个城市抱有的“高大上”幻想,这应该算是此行最大的收获了——颠覆以及重新认知。

第二天

先从铜锣湾说起吧,因为这是我们到达香港的第一站,也是几天来游玩的据点。我们下塌在位于铜锣湾告士打道的柏宁柏尔曼酒店,初来乍到费了些周折才找到它,后来我才知道,它所在的位置实在很便利。出酒店侧门向右拐是地铁站,向左拐过个小路口就是维多利亚公园,住下的第二天,在大家都还未晨起时,我溜达到了那里。目测维多利亚公园面积并不大,可能因为我没有走遍,进的也是侧门,门口有个分类详细的垃圾回收箱比门牌都显眼,回收种类包括废纸、塑料、金属和旧衣服。从花坛边几只闲散的灰鸽子开始,这里展现出与地铁站完全不同的悠闲氛围,水池边有中老年人在玩制作精良的航模,慢跑道上疾走和慢跑的大多是中青年人,中间的绿地上还有个别打太极的老人……比起西安,这里晨练的人太少了,但也算是我在香港见到老年人最多的地方。

显然,这个城市不太适合老年人居住,随处可见步履匆匆的青年人,而饭店服务员竟然大多由形容瘦削干练的中年人担当。有次在地铁上准备给一位老妇人让座,竟被婉拒。她少说也有七十来岁的样子,面容疲惫但神情漠然,一上车就极自尊地站在门边,并不向车厢内挪动,到站后又很快不着痕迹地消失于人群之中。不由猜想,她到底是不知道倚老卖老,还是不屑于倚老卖老呢?按说礼节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但包括那位老妇人在内的大多香港市民身上却体现出,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最合适的礼节。

第三天

一开始,每看到竖立的街牌路标,我会习惯性将这些地名跟记忆中的港片港剧牵扯到一起。比如遍地白领丽人的“中环”,“兰桂坊”夜店里的情事,在“尖沙咀”奔跑厮杀着的江湖儿女,“油麻地”警署内外的神勇阿sir,巨星个唱必开于“红磡”,而小马哥潇洒身影也曾出没于“铜锣湾”……实际上,当足迹真的到达了这些地方,也就明白了那些梦境和现实的距离,好比脚踩大地望向云端和飞于云上俯瞰人间一样,距离没有变,但角度可以调整。

不过,登上太平山顶的那晚着实有些遗憾。我们在山下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都没意识到那不是个适合登顶观景的好天气,一心只想大年初一取个“步步登高”与“太平之巅”的好意头。终于坐上了具有百年悠久历史的山顶缆车,车厢内基本满员,等我们挤上车也只有站位了,车体几乎呈45度角被牵拉向山顶,幸亏车厢地板设计成了防滑的波浪形,即使车体倾斜角度很大时,也不至于站立不稳。当登上山顶凌霄阁俯瞰港岛时,我们傻了,一则山顶的风不是一般得大,气温也是骤然下降的势头;二则,港岛全景、夜景什么的不是没有,但却深藏于一片大雾笼罩之中,朦胧晦涩。勉强逗留了十来分钟,老爸首个辙离,我们也陆续经不住烈风摧残而败下阵来。没想到赶往缆车站准备下山时,局面愈加严峻。彼时空中大雾弥漫、大风呼啸也就罢了,等待乘缆车下山的队伍竟比上山时更为庞大,呈蛇型蜿蜒向前,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势头,我等加入其中,顶着雾挟风、风带雨的恶劣天气,一边紧咬牙关一边苦中作乐地缓慢向前蠕动。可可同学问我下次有机会是否还来,答曰:“来,必须是天气晴好的日子再来。”

第四天

可惜直到我们离开,香江仍然阴晴未定,始终被笼罩于薄雾之下。原本要去海洋馆的计划,也因为前一天吃了排队的苦头而被取消。不过,我们很快又体验了另一种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交通工具——天星小轮。知道它,最早是通过小说改编的好莱坞电影《苏丝黄的世界》,美丽的香港女子苏丝黄和深情的英国画家之间的爱情故事,就是从天星小轮上开始的。所有的文艺青年,都会执意去追溯或缅怀某种莫名其妙的情结。本人虽乃文艺中年,小情结什么的已不值一提,可还是非常乐于去感受一番人生最美在偶遇的别样情怀。

我们从湾仔码头登船前往尖沙咀,上半身白色,下半身墨绿色的小轮看似貌不惊人,一行随着人流直接进入船舱第一层,内部有磨损的木质地板、同色调的木质座椅,和小轮的外形一样古朴、厚重,散发出一种自然而然的岁月感。船舱里的乘客很少,估计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游客,零星分坐在靠窗的座位旁,没有类似苏丝黄的女子或英国画家的男子,这是当然的。开船了,敞开的木质窗户边能听到轰鸣的马达声,海风拂面,维多利亚港的风景如幕布般缓缓移动变换。时间已至傍晚,海面颇为平静而暮霭沉沉却为其凭添了沧桑与奇幻的色彩,还记得我当时伸出窗外拍照的手异常紧张,怕相机意外滑落又怕这光景稍纵即逝。然旅程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后来才听说每艘小轮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却不知我们所乘坐的那艘叫什么,让我略感遗憾。

出了尖沙咀天星码头,正巧赶上维港一年一度的贺岁烟花汇演,最佳的观赏地点早已被席地而坐的游人占据,我们绕过香港文化中心和星光大道,加入陆陆续续潮涌而至的人流,交通已开始实行管制,不时可看到路边停靠的警车和三五成群的警察。步行了约1小时后,终于在一处天桥下找到了观景点,虽然方位不佳,但眼见跃入空中的礼花准时8点绽放,紧跟着一朵接一朵,一幕又幕地闪耀不息,不知不觉仰视到人眼胀脖子酸。直待在最后一片热烈欢庆的熠熠之光中,我方才想起传个微视给留守家中的劳工看看,没等视频打开,烟花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周围人群爆发出一片喝彩与掌声,唯有我手握手机,呆若木鸡,再一次品味起白驹过隙的无限滋味。

第五天

因时间关系,不得不提前结束旅程,我和小蜗起了大早,从酒店乘“的士”赶往深圳湾,踏上归程。小蜗一路打盹,我则透过车窗一路观景。心里装着满满的留恋,恋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恋家人共聚的温暖和美,也恋着从自己活腻的地方飞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原是这般的潇洒快活。

再次坐到飞回西安的舷窗旁,大朵大朵的白云悠游依旧,美妙如初,它们盖住了下面世界的面目,而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总有破云而出的时候。云上雾下,世界何止一面。

第二篇:云之上的情怀—云之上读后感

其人为博友宁静致远,其书曰《云之上》,云之上的情怀—云之上读后感。

开学之初,即收到博友宁静志远新书《云之上》,倍感欣喜。启书,亲切感顿生。一直很喜欢飘逸的云,虽远在天之高处,总能给人有所想有所思。早在博客里就获知书名为《云之上》,很有凡尘之外的意蕴,这浅蓝间白的简约封面,一种远离市井喧嚣的澄静;作者又是老乡,他曾经工作的很多场景都很熟悉,若写邻家人邻家事,读着如耳闻眼见。

两个月来,书,一直放在手边,在繁琐的工作间隙,时常翻阅。因为性格使然,我一直喜欢阅读篇幅短小的哲思小品,而宁静致远的书中几乎都是对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与畅想,又写得精练哲理,读起来甚感亲切。

宁静致远作为一名家乡的父母官,他有一颗炽热的公仆心。他关注民声,在“心系土地”里可见,他身体力行,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了解他们的现状,分析困惑化解矛盾,他还对农村的土地改革医疗改革以及现阶段的农村现状与存在矛盾都有独到的见解。他更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透视”里近四十篇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识这个世界与社会,包罗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与方法,读后感《云之上的情怀—云之上读后感》。

他更有智者风范,仁者情怀,都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热爱生活的他在博客里建的群就叫“乐山乐水者”,即可窥见。在书中,他一路走来感悟着的人生,有关于人的善恶诚信,也有生的幸福快乐。比如,在《做人的智慧》里,言:做人的智慧,“庸”为本,“拙”为先,“柔”为道,“和”为贵,“变”为智,“忍”为进,“舍”为上,“争”为度。在《谁最幸福》里也谈到知足、宽容、感恩、善良、健康、充实、淡定的人最容易感知幸福、享受幸福。读后,常有启发,更有帮助。

《云之上》的开篇是《学会倾听》,也在微博里获悉,宁静致远此时正深入农村,用心在倾听那些淳朴的民声。祈愿,我的家乡多一些象他这样有仰望云空的襟怀又注视大地的领路人与造福者!

一直没写点读后感言,主要是自己笔拙,还有学期初是忙碌的季节,无法静心在博客里,只能在围脖里偶尔轻松。我想,仁厚的老乡会体谅的。

第三篇:游记散文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 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

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

第四篇:云与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认识雾和云的现象及其成因。

2.使学生知道雾和云与人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装有热水的保温瓶。

2.分组实验材料:保温杯(内装冰块)、装有温水的大口瓶。

3.挂图或幻灯片——雾和云。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复习提问: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

(水蒸气是一种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透明的气体。)

我们的眼睛能看得见水蒸气吗 ?(不能)

2.演示:揭开保温瓶的塞子,瓶口上出现“白气”。

3.提问:

(1)揭开装有热水的保温瓶塞子后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

(冒“白气”)

(2)从保温瓶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不是。)为什么 ?(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的气体,而“白气”却能看见。)

(3)那么,“白气”究竟是什么 ? 它是怎样形成的 ?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白气”形成的原因

(1)讲述:为了弄清“白气”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拿出装有温水的大口瓶。)

①观察:大口瓶内除了水之外,还有别的物体吗 ?(有水蒸气。)

②讲述:一会儿,用一块冰接近瓶口,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 把冰块移开,情况会怎样 ? 反复做几次,结果怎样 ?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讨论:

①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白气”是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②“白气”是什么物体受冷形成的呢 ? 想一想,瓶内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 ?

(3)

讲述:大口瓶内的温水会蒸发出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从瓶口冒出来遇到冰块周围的冷空气时.会凝结成许许多多非常小的小水点。这些小水点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白色,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冒“白气”现象。因此,“白气”实际是飘浮在空中的小水点,而不是水蒸气。

(4)提问:你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冒“白气”的现象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 64 页的插图 l。)

2.指导学生认识雾和云的成因

(1)谈话:在自然界中看过像“白气”这样的现象吗 ?

(根据学生讲的现象出示雾、云图示,或指导看课本第 65 页的插图。)

(2)讨论:根据“白气”的形成原因,推想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试回答。)

(3)讲解: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这是从地球表面的土壤、江河、湖海、植物体内的水蒸发出来的。这些水蒸气如果受了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成为“白气”状。

夜里,由于没有太阳照射,大地散热很快,到了早晨,靠近地面的气温比较低。这时,如果空气中水蒸气较多,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板书:雾)由于,早晨地面上的气温较低,因此,雾多发生在早晨,日出后地面的气温逐渐上升,雾便会逐渐消散。

从地面到高空温度逐渐降低,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降低 0.5

℃。我们已经知道热空气会上升,当上升至一定高度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点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在高空,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什么 ?

(云。)(板书:云)

(4)学生复述:

①雾是怎样形成的 ?

②云是怎样形成的 ?

(5)讨论:雾和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3.指导学生认识雾、云与人的关系

(1)谈话:当你处在大雾中有什么感觉 ?

(2)

讲述:大雾会影响我们的眼睛看较远地方的景物,甚至会使车辆前的灯光不能照射很远,影响车辆行驶、轮船航行、飞机升降。大雾还影响地面的烟等废气的散发,加重空气的污染。

(3)谈话: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

(4)

讲述:云的种类很多,有时在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有时一朵朵云块就像鱼鳞一般整齐地排列在天空中,有的像朵大蘑菇,有的云一会象奔马一会儿又变成其他的形状,有时则是乌云密布。„„

(介绍课本第 66 页云的种类名称:积云、鱼鳞状卷云、羽毛状卷云、积雨云和层云。)云的种类很多,千姿百态。

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掌握了云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天上云的情况准确地预报天气的变化,总结出了许多观云测天气变化的谚语,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一块乌云在头顶,再大风雨也不“惊”„„现在,人们不仅用眼、仪器来观测云的变化,还利用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上空大范围云的变化。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气象预报中看到卫星拍摄的云图,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三)巩固练习

1.简单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

2.填写课本中填空部分的内容。

3.提问:

(1)“白气”是水蒸气吗 ?

(2)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

(四)布置作业

1.思考:云为什么会飘浮在天空中,有的云为什么还会飘动 ?

2.收集根据云、雾预报天气变化的谚语,比一比谁收集得多。

第五篇: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最近,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巨大反响,雾霾笼罩,连呼吸都成了奢侈。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并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该伸手的地方没有伸手

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强大的经济调节方式。谁使用资源,谁支付应有的价格,以此避免对资源的滥用。但环境问题却不能通过市场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为污染环境买单,最终必然造成环境恶化。

尽管中国从90年代就一直声称不能走其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为什么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最终仍然重蹈覆辙?有人甚至以此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此为中国政府解脱。这种观点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

当初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当时向天空中排放黑烟的烟囱甚至一度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发达的象征。因此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属情有可原。但在目睹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吃过各种苦头之后,在已经颁布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来避免重蹈覆辙之后,中国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显然属于政府失职造成。中国并不缺环保法律,但柴静在《穹顶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环保法律形同虚设,政府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作假的情况。比如卡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没有得到控制,没有安装任何废气过滤装置的大卡车却被政府颁发合格证。这背后必然存在腐败和不可告人的金钱交易。当然,同样的腐败问题也存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如说它是政府腐败带来恶果的客观规律。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要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不能依赖什么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污染谁先破产。因此,柴静在片中指出“坏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谓一语中的。类似现象存在其他市场失灵,但政府却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中,比如造假和交通违规等。政府该伸手管理的地方没有尽到职责,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事态更加恶化。因此,《穹顶之下》带来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职,还应该包括造假,食品安全等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二.不该伸手的地方却伸了手

柴静在片中批评了中国的国企垄断行业。她除了认为能源企业的垄断造成了中国能源升级缓慢,仍然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外,还批评了钢铁等大量消耗能源却不盈利,产能严重过剩的“僵尸企业”。正是这个原因,《穹顶之下》被一些人打上反国企,试图私有化国企的标签。究竟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产能过剩的国企到底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期待一个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得到结论和解决问题。但柴静有理由提出质疑,并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支持自己观点。持不同意见者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加以反驳,而不是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无论如何,中国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政府重点保护的国企行业也确实充当了重要角色。刘海影博士在《中国巨债》一书中对中国的过剩产能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阅读。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的的确确包括了污染严重的钢铁,煤炭等政府垄断行业。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补助和保护,毫无疑问是对环境污染的补助,加剧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因此柴静提出的观点并非捕风捉影,为黑国企而黑。

而且环保部门自己的官员在《穹顶之下》里也吐槽了监督这些国企在的难度。首先,国企领导自身就是政府官员,甚至比环保部门领导的级别还高,怎么去监督?其次,国企在环保方面的数据不公开,无法对这些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国企真的不愿意在环境问题上背黑锅,就应该公开这些数据,通过严谨的研究还自己清白。最后,对于大型国企,创造就业和社会稳定也成了最后的政治挡箭牌。不少领导声称,提高环保标准,企业关门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动荡怎么办,谁负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企业成了“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不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在获得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也一样存在类似的不合理逆向补助的问题。

因此,柴静在《穹顶之下》提到的国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程度如何需要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缺乏类似量化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的不公开和不透明。《穹顶之下》能否成为一个开启此类研究的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成本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贡献和成功,是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大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基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大众主动参与和督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兴,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电话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电话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如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

下载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之上雾之下散文游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美游记散文

    写景与抒情结合。游记离不开写景,但又忌讳客观的写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景交融,方为上品。分享了游记散文,一起来看看吧!游记散文17月7月我与乐乐乘高铁自无锡到泰安,下午3......

    乌镇游记散文

    乌镇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乌镇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乌镇游记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

    长白山游记散文

    东北黑土地,沃野千里,山川河流,冰雪森林以及我梦想中天上圣湖—天池,一直像一个梦一样,在每一个冰雪纷飞季节,都会跑到我脑海中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白山游记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游记散文

    清明时节,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是少了那份理所应当的凄凉与清冷。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清明游记散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清明(散文)我最早关于清明的记忆,已属成年光景——大概缘自文革之......

    普吉岛游记散文

    普吉岛是安达曼海当中的一个热带岛屿,自然环境纯净,海水清白,拥有丰富的海鲜和热带水果,是一座著名的度假岛。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普吉岛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篇一......

    丝绸之路散文游记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丝绸之路散文游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丝绸之路【1】千年的驼运古......

    游记美文散文

    游记既是文学体裁名也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

    高中游记散文

    导语:散文取材广泛,它的表现形式也就显得自由灵活,表达方式也就多种多样。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高中游记散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游记散文1千岛湖以它清澈的湖水、幽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