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话叮铃铃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素材
(一)目标:
1.尝试绕着圆学剪螺旋线,能运用已有剪纸经验,进行剪贴电话和电话线。
2.在剪贴电话叮铃铃过程中体验剪螺旋线的乐趣。
(二)重难点:本次活动重难点在于左右手如何协调地配合好剪出长长的螺旋线,而且能尽量注意到不把螺旋线剪断。
(三)准备:彩纸、剪刀、白纸、浆糊、PPT。
(四)过程:
1.电话本领大。
——师:电话有什么用处?
——你见过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
——师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电话机上的电话线。我们家里用的电话叫固定电话,每只固定电话的电话听筒上都有一条弯弯绕绕的电话线,这根电话线可以拉长可以缩短,线是一圈一圈的,我们叫它螺旋线。
2.剪贴小电话
——带幼儿观察图片:这个电话机上缺了什么?(电话线)没有电话线能打电话吗?怎么办?我们用小剪刀来剪一条电话线吧。
——师出示一个用彩纸剪好的圆,让幼儿观察形状,问:这是什么形状?等会它会变魔术,会变成一圈一圈的电话线。
——示范剪螺旋线,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剪刀绕着圆跑啊跑,小手拿着圆转啊转,转了一圈又一圈,变成什么来?
——展示螺旋线,师:刚才的圆变成了什么?你看这螺旋线像什么?
——师:光有了电话线就能打电话了吗?瞧,这个电话机手柄上还缺了什么?(听筒和话筒)那我们来把听筒和话筒也添上去吧。电话听筒用我们以前对折剪爬山坡的技能剪出两个圆,贴到电话手柄的两头就可以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剪螺旋线时要注意不能剪断,尽量让这条电话线变得长长的。
——幼儿操作中如有困难的可请家长帮一下。
3.电话叮铃铃
——将幼儿剪贴的电话展示出来,比比谁做的电话线长,谁做的短,为什么同样大的圆会剪出长短的线呢?(让幼儿知道螺旋线的长短和剪的圈数有关,剪的圈数越多剪出的螺旋线越长)
——电话做好了,你最想打给谁电话?会和他说些什么话?
第二篇:《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教案
童淑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教学难点:指导二声部的演唱。教具:钢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二.知识竞猜:
通过知识竞猜,先了解本课中的乐理知识。
三、导入
1、师:在一片大大的草原上,小羊在漫步,他们一群一群的,有的在吃草。有的在喝水,更有的在一起嬉戏,这是多么美的情景呀!问:你认为羊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羊对人类有什么贡献?(温顺可爱,羊皮可以做……)
四、你们讲的真好,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感受牧童们愉快的生活。但是我们要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可是有要求的哦,牧童们给我们一些问题,想考考我们五(2)班的同学,我们有没有信心来完成啊。
1、比较两条旋律,有哪些不同?
2/4 6 6
6︱565 3︱ 66 1 3 ︱
6-︱
师:你们找到这两条旋律有哪些不同,正如两只羊,看他们差不多,其实有很多不一样哦? 生:
出示不同的两处并且,单独拿出来唱一唱。
2、牧童看到我们的精彩表现他非常的高兴,但是他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我们看看能不能很顺利通过呢。看,下面是两条旋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1)先听老师唱一次。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3、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
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4、加入歌词
5、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6、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
7、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8、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9、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10、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11、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五.了解湖南民歌
六.欣赏湖南歌唱家演唱的歌曲《洗菜心》
五、课堂小结。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
第三篇: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能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知识与技能: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能用比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二声部教学
教学难点:
1、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2、装饰音及力度记号的歌唱处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趣味练声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以画面引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在山坡上放羊的快乐小牧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体会并用声音表现牧童放羊的铃声
教师引导:听,这是什么声音?
(1)体会和表现轻快的铃声。
(用轻快的声音跟琴练唱)(2)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
(用连贯的气息演唱,优美的声音体会来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学生活动:
A、聆听牧童放羊的铃声和牧羊人的吆喝声。B、模仿铃声、吆喝声。C、快乐的练唱。(3)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中练习合唱(用基本和谐的声音表现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
三、欢乐牧童,快乐歌唱
(一)快乐的小牧童
1、聆听教师范唱。
学生活动:(1)聆听并感受音乐欢乐的情绪,想象牧童放羊的情景。
(2)交流初听的感受。
2、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的结构。
(二)牧童的歌
A、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 学生活动:(1)跟琴自学第一部分。
(2)体会歌曲的风格。教师引导:(1)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唱准#5这个变化音和装饰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
(3)跟琴完整的演唱齐唱部分。B、学唱合唱部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
1、低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热闹的场面。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范唱低声部
(2)学生跟琴轻声学唱低声部
(3)在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在演唱中解决教学难点。老师弹两个声部,学生轻轻加进来,能不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学生跟琴合)
2、高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学习高声部的旋律。
学生活动:学生跟琴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唱歌词。
3、双声部合成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注意:在合的时候,一定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借助二声部的旋律线条图谱,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找准自己的音高)学生活动:(1)双声部合成。
(2)在合唱中解决难点。
(3)在合唱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注意歌曲中的表情记号,有表情的演唱。
(四)第二段教学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一、二段的结尾部分,相同吗? 学生活动:
1、学唱二段结尾部分。
2、跟琴自学第二段。
(五)完整演唱歌曲。
1、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和表情记号体会、归纳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六、小结。
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第四篇:《叮铃铃》教案分析
《叮铃铃》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初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巩固升记号、前倚音、下滑音。
2、能运用渐强强弱的力度变化表现铃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
3、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初步合唱唱歌曲,表现少年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
正确演唱前倚音、下滑音和#,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
教学方法
听唱法、自学与视听相结合、练习法、启发引导式、对比练习……
教学准备
手风琴、养成教育训练点
在二声部合唱练习中,做到相互倾听,相互兼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喜欢周杰伦吗?今天我就引用他的一首老歌里面的歌词,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马上把它念出来。
二、节奏练习
单声部练习
喂-
︱喂
-
︱仁
者
︱
无
敌
‖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
哼
︱
哈
嘿
‖
2二声部练习
喂-
︱喂
-
︱仁
者
︱
无
敌
‖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哼
哼
︱
哈
嘿
‖
3.加入律动(八分音符拍手,四分音符拍腿,长音处作呼喊状)
4.换词练习
嗬
-
︱嗬
-
︱啰
啰
︱啰
啰‖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
铃
︱叮
铃‖
.加旋律练习
-︱3
-︱3
3︱3
3‖
i6
i6︱i6
i6︱i
6︱i
6‖ 三、三音游戏,强化音准,揭示形象。、在上面的小调音阶中老师提取了三个音符,你能看着手势唱一唱吗?
听琴、看手势、唱音符3、6、i(听音练习)
2、视唱下列音组,幻灯出示
36i6|0606||(反复6次表现“渐强”)
幻灯出示
36i6|36i6||(反复次表现“渐弱”)
教室弹琴,请一个学生从教室外踏着音乐拍点走进教室。听辨思考:同学的脚步声在音量上是怎样变化的?
用“噔噔”反复演唱36i6|0606||6次表现“渐强”;
教师弹奏《叮铃铃》A段音乐。全体同学演唱,运用力度变化表现由远到近及由近到远的形象。第一排同学加上走路形态律动。
3、三个音符还可以用同音反复的办法编成这样的旋律,你能唱吗?
|66
|i6
i6
|
i6
i6
|I
|I
叮铃铃铃
叮铃铃铃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
铃
叮铃。
4、踩着清脆的铃声,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山坡上。你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范唱:悠长的吆喝声。请学生模仿,要求气息有支持地唱足4拍,并有渐强的变化。
、在33
33|
|
i6
i6
|
i6
i6
|i
|i
叮铃铃铃
叮铃铃铃
叮铃叮铃
叮铃叮铃
叮
铃
叮铃。
第三小节处加上吆喝声“嗬-|--|啰啰|啰啰|”。
四、学唱歌曲,和谐审美、在青青的山坡上,有羊群清脆悦耳的铃铛声,有牧童轻快活泼的脚步声,更有牧童那悠扬动听的歌声。听范唱。你能说说歌曲的情绪么?)
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
2、请大家看着歌谱再听一遍,找出你熟悉的句子,悄悄地举手告诉老师(叮铃铃……吆喝声)
3、高声部学习(找出歌曲中的变化音与倚音)。
师:山坡上的牧童常常在一起唱歌,这是西村牧童的歌声,请高声部的同学来学一学
A、唱谱,提示装饰音和下滑音
B、唱词(两遍,第二遍弹合唱旋律)
4、低声部学习
师:这么动听的歌声,把东村的牧童也引来了,出示低声部谱
请低声部的同学来唱唱
A、唱谱,B、唱词、合唱(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而定合唱的标准)
6、齐唱部分
A、师:牧童们喜欢合着唱,还喜欢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着唱呢!听范唱,生对口型唱。师用一表示西村牧童,二表示东村牧童
B、师生接唱
、生生接唱
7、完整演唱歌曲
8、小结
今天大家学了这首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比如倚音、下滑音、#等,愿大家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到音乐中去寻找无尽的奥秘,追求无限的快乐。
第五篇:小班剪纸活动教案
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窗花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
2、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重点:
幼儿继续学习用正方形纸折剪成窗花,并学习粘贴窗花的方法。
活动难点:
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对窗花的欣赏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窗花的范样。
2、正方形彩色纸若干,剪刀、浆糊,装纸屑的塑料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剪贴好的窗花范样或图片。
师:小朋友,看,这是窗花。这是怎么制作的呢?
师:这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的。剪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前中国人过年就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贴在窗户上,这就叫窗花。
2、师:看,朱老师手上还有好多剪纸窗花呢!好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剪窗花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折剪窗花的方法
1、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怎么折叠窗花?(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
2、教师讲解示范剪窗花的方法
①把正方形的纸角对角折三次后再剪。
②剪的时候要注意:在最长的边和打不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可形成窗花的中间的纹样。在能打开的短边上剪上各种形状课形成窗花漂亮的花边,剪中心点的角能使窗花的中心部分变得很漂亮,剪另外两角会使正方形窗花变成其它形状。可以剪各种图形但是不能剪断,也不能把一边全部剪掉。剪好摊开就成了一张漂亮的窗花。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活动要求:
在我们的桌子上有白纸和彩色纸,窗花剪成后把它贴在另外的纸上。可以用白纸剪窗花,贴在彩色纸上,也可用彩色纸剪窗花贴在白纸上;或者深色纸剪窗花,贴在淡色纸上;或用淡色纸剪窗花,贴在深色纸上。
总之记住要让人们看的更清楚些,贴的时候,要把窗花放在报纸上刷浆糊,再拿起来贴在选好的纸上。
2、先请幼儿观察画面上折剪的窗花图样再让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剪的部位和方向,鼓励幼儿大胆地有创造性地折剪,注意粘贴窗花的方法。
四、结束部分
1、请幼儿互相欣赏,并选出有创造性、层次分明的窗花。
2、展览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