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献爱心民情日记
20xx年3月20日 星期日 晴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备种之际,连日来,我们“三送”工作组深入各挂点村组开展“促春耕、保春种、看民需”活动。针对留守家庭、五保家庭、孤寡老人等困难家庭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积极组织乡、村成立春耕助农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他们耕种不务农时。
谢件娣,大富村庙脚下村小组村民,今年75岁在她在她嫁到夫家三年时丈夫就生病去逝,族里为不想让她再嫁,为她从本乡高岭村招了一个叫刘厚修的“老单只”做上门郎,相濡以沫的二老人一生未生育过儿女,早年修养过的二个女儿也早已出嫁,她自己全身多种疾病缠身,农事及日常家庭事务就全落在了也已经快上70岁的丈夫刘厚修肩上,生活过的很是艰难和辛苦。这样的家庭怎能不让你即刻想去帮帮他?
说好了今天的我去帮老人整地锄草的,可等我到老人家里的承包地里时,刘厚修老人早自己干开了,谢件娣老人在一旁帮助拾捣着。老人告诉我,要在这块地上种些花生和芋头,说是要把草先锄去放在一旁堆沤用着种芋头的基肥,等草除完后再翻地。照老人家的指点,我拿起锄头将一行行“地股”的草铲除,谢件娣老人也不闲着,跟在我旁边收拾铲除的草堆在一起,下午4点来钟,这块有4、5分面积的田地显现出它原有的肥沃与清爽。擦着满面的汗水我对二位老人说,等到翻地那天翻地时我再来帮他们。二老人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语,并要请我到她们家去吃晚饭。婉言谢过二老人的邀请,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欢喜回到驻地。心想一对多么朴实、勤劳和善良的老人,帮助他们并不觉得付出了什么,反而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第二篇:民情日记(扶贫)2018.03.05
民情日记
国有林场 赵明强(2018.03.05)
为了进一步落实就业扶贫及时掌握挂包贫困户务工情况,3月5日早上九点左右,我和单位同事一起来到扎岭村火石村民小组,再一次对挂包贫困户进行外出务工政策宣传,同时为他们带去了烧水壶、保温瓶等生活用品,在所挂包贫困户门头上钉上了林场统一制作的门牌(上面有我单位、姓名、电话号码)。
首先我来到熊瑞香家里,同上次一样,只有他母亲一人在家,儿媳林龙先利用周末回来了两天,办完事又返回县城带孩子去了。我告诉她昨晚我已到他儿子熊瑞香在县城租住的屋子里详细了解家里的情况,座谈了两个小时。熊瑞香提出一个问题,林龙先因四个孩子上学不能外出务工,需要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本来打算与您和儿媳商量的,但我来您儿媳又没在,不过只要征得您的同意就可以了。希望您们做老人的能够到县城帮他们煮饭、照料一下孩子,这样儿子和媳妇才能安心出来挣钱,解决家里的实际困难。通过我耐心开导,母亲表态:只要媳妇愿意,她可以照我说的去做,去帮助他们。
随后,我打电话告知熊国勇,一会就到他家里。他告诉我正在威信县城送儿子熊赟外出务工,地点是去年在那里做过工的浙江诸暨弹簧厂。条件和工资收入与我向他宣传的广东东莞务工差不多,就决定去那里了。我问他本人的务工去向,他说正是农忙时节家里没人干活,产业扶贫分到640斤洋芋种,可种两亩地,抓紧时间争取几天干完出去务工。务工地点大约在贵州方向,同时那边还让他带上几个劳力过去。我告诉他这次我来家里的目的,他听了很高兴让我放心会照我说的去做,到时自己的务工地点定了通知我。
中午时分,我和申鹏来到熊国兴家里,全家还居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扶贫安居工程所建住房第二层板面刚打完,主体基本完工,下一步准备内外装修。他家许多人,正准备吃午饭,招呼我们进屋一起吃,我告诉他已 1 经有安排了,我们就在门外聊了起来,我说上次来时没见到你,只有你妻子余腾彩和女儿熊瑞碧在家,我们只通过电话,今天终于见到你们全家了,还这么热闹。他说这些都是他们一大家子,除了户口本上的还有自己的兄弟和亲戚。我说怎么没见到你女儿熊瑞碧,他说上县走了不知去向。从交谈中得知,因受他人影响,加之思想认识问题,女儿熊瑞碧和儿子熊浪对我们宣传到广东东莞市大岭镇就业有抵住情绪,暂未决定务工去向。走访回来,通过与熊国兴电话交谈了解到,女儿让家里出钱想自费去上职业学校,因费用太高,加之用钱的去向不明(是上学还是干别的),所以被家人拒绝了。听了这些,我告诉他做父母的要正确引导,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两个孩子,儿子18岁,女儿21岁,要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转变思想观念,出钱真的是为了学习当然好,如果以上学为晃子向父母要钱是不对的,要趁年轻好好学门技术,将来一定会大有前途,我们电话里聊了很长时间,他也很赞同我的说法。
最后,来到熊国银家里,全家都在。并且家庭人口在2月份又新增一人,是熊国银的孙女熊子玉。我问熊瑞伦和张朝英为何不去东莞务工,张朝英告诉我,她和丈夫准备去以前就业的地点分别是浙江诸暨大塘袜子厂和浙江嘉兴南湖圆通快递公司。那里条件也挺好,自己也干熟练了,通过和他们交谈,我努力他们尽早出去。
在回程的路上,我思考了许多,人生的价值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帮助他人,助人为乐也是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虽然自己能力有限,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为他们彻底改变目前的贫困面貌,但从帮扶中,我们成了朋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心里也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物质满足所不能达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最美的情感。
第三篇: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
范文[1]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一)
**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8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下午,我们来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断村组公路的排危作业现场(该路断位于双河村委会老街安置点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处),因下雨路滑推车溅了一身泥的蒋支书指着工人正在破碎的石头对我们说:9月14日,我们接到村民险情报告,当天就组织人员安全转移了涉及危险威胁的5户18人。同时还在在公路两头加设了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这几天,虽然天天都是秋雨,险断边坡还不时有石头、泥土滚落,但是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险情处置及时,险情预警预报有力,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大关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齐步康庄大道。
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二)
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00多口人。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
第四篇: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1]
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1
进村入户第四天:半山腰上住着七八户人家,住在简陋的木板房里,门前空地不足一米。四处散养的小鸡,三五成群的小猪,刀耕火种的坡地,好在通电通水,生活还不是太乏味。咿呀学语的小朋友跌跌撞撞的跑到我怀里,于是我们愉快的合了个影,我还给她留了个见面礼。下山的时候犯难了,热心的阿孃一路牵着我的手把我安全带到山下。这么大的人走不了山路,实在汗颜。,原本瘦弱的郭敏体力达到了极限。“那段时间,每天醒来都想找个借口推脱不去了。”郭敏一如既往的实诚,“但我是第一书记呀,根本没脸不去。”尽管走路的姿势十个人看到九个会笑话,但她没有少走一步山路;尽管可能有一百次放弃的想法,但她用行动完成了一百零一次的坚持。走路可以靠意志拼下来,博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就是另一个难关。郭敏说,这个难关,她到现在还在努力攻克,但总算不像之前那么懵懂,算是一种进步吧。
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2
正式进村入户第七天,我们来到了鲁掌村大沙坝村民小组。这里从半山坡到沿江分散居住着71户人家。眼下正值农忙时节,远远的就可以看到田地里农户忙碌的身影。为不影响农户正常生产劳动,我们下到田地间,爬到半山腰,与农户面对面交谈。由于当地居民多为傈僳族,不懂汉语,交流过程中还需要村民组长帮忙翻译。通过实地走访与交谈,我们了解到,该村民小组是鲁掌村31个村民小组中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的一个村民小组。种养殖业是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但由于该地区气候炎热,水源不足,土地坡度大,长期以来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较低。
一天走访结束的时候,天色已晚。一周来,我们随着日升上山,随着日落返程,走访了近400户农户,收获比较大。现在所走过的每一个村组的地形地貌,主要产业,人口分布,贫困程度,尤其是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都能了然于心。真正走出了精准到户,为下一步精准扶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按照鲁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镇6个工作队自3月1日起奔赴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始驻村帮扶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我的驻村扶贫点是鲁掌村,全村共有1016户3039人。全村31个村民小组从半山至沿江一线点状分布,各村组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且多为分散居住。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和队员每天住在村子里,白天深入农户,晚上整理资料,交流心得。我们意识到,扶贫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取得实效,首先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户首先实现“心理脱贫”,才能在国家省州县的扶持下,通过自力更生,尽快脱贫。所以,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结合当地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们讲解国家扶持政策,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调动生产积极性。农户也很高兴我们的到来,争相拉着我们提出问题,我们耐心的一一解答。看着他们满意的神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们也由衷高兴。
回到村委会,看着收集上的一摞摞厚厚的资料,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各项产业将因地制宜有序分布在鲁掌村各个村民小组,农户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身上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
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3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州委组织部派驻剑川县老君山镇新生村的扶贫工作队员于3月10日上午前往驻地报到。作为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之一,州委组织部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和调整要求,在保证“大稳定、小调整”基础之上,带头选派优秀干部充实驻村扶贫工作力量,保障扶贫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帮扶。
老队员通过交资料、教工作方法、谈工作经验等方式竭力帮助新队员熟悉村情、掌握贫困状况,确保帮扶工作不脱结、不断档。工作队第一时间转接新队员组织关系,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积极向挂包单位汇报落实队员工作经费。
队员工作交接就绪,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召开工作例会,组织新队员学习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八不准八严禁”驻村工作纪律。工作队结合队员各自专长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队运行规则;继续实行公开承诺践诺制,要求将每个月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周例会,实行ab角工作制和带班制,严格日考勤。工作例会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要求每名驻村队员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和驻村工作日志,每周走访贫困户不少于1次,每月至少走访10户农户,每月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要求带班队员认真填写《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带班记录》和《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接访情况记录》,并对带班当周的接访事项、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处置,及时回复。
通过明确队员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标准、明确纪律要求,大家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新的一年,面对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艰巨任务和队员管理新要求,我们将以
第五篇: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2017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
范文2017[1]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1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雨
找“穷根” 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2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3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