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赏析[大全]
【作品介绍】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是南宋词人严羽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原文】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赏析】
鉴赏一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语言峭劲有力。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鉴赏二
严羽为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亦有诗词创作,仅存的二首词中,以此词为佳。词题表明这是首送别之词。阙,宫阙,这里指代宫廷,南宋京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三字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觚棱,宫阙转角上瓦脊砌筑的方角棱瓣之形;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双阙,宫殿前面高耸对峙的门观。前三句是说秋色渐浓,临安城中那富丽辉煌的宫殿,觚棱高高地仿佛抵近秋日。此处同时又有寓意友人从此将得近天颜之妙笔。次写此时正是八月钱塘江潮之际,具体点明时间与地点,“潮如雪”又是在向友人暗示朝中党争复杂、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即有被“潮头”吞噬之患,由此可知其对友人的一片真诚之心与二人关系之密切。“把酒”两句意谓今日美酒相别,明日你就将与那些身佩琼玉的朝廷大臣们一起排列整齐地朝觐天子,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京城供职的羡慕之心。丈夫心。丈夫儿,即男子汉大丈夫,此处因声调关系作了如此改用。“富贵等浮云”,等,等同,此句化用《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奉劝友人切勿贪慕富贵,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名誉和节操。其情殷殷,可谓用心良苦。
过片连续四个短句,形成顿挫急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激切而又矛盾的思绪。说,主张或学说之意;凝绝,凝结、断绝。这几句的意思是:自己虽隐居于湖山之间,却随时关注着国家天下大事,并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但如今将老、仕途无望,一身抱负已是成空,满腔热血无从施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怀。接下两句愈深一层,说自己面对凄厉的秋风,亦如东晋王敦酒后吟诵曹操的著名诗句,虽垂暮之年仍是壮心不已,希望能有机会一展宏图,以尽拳拳报国赤子之心。“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二句为倒装,这里点明了作者正当中年,人到中年逢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不洒”,是说不能洒,这是多么地使人感到痛苦啊!结尾几句是对友人说:咱们这次分别以后,要想知道彼此的思念之情何如,今后只需看看镜中的满头萧萧白发,就一望而知了。
本词上片虽重在叙事,叙事中又不乏议论;下片则纯然抒情。南宋后期在外族侵略面前军事上节节失利,严羽对此十分忧愤,这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亦有反映,本词亦较鲜明地表明他的政治态度。全词写得风格悲壮、气势豪放,描写临安宫殿以钱塘江潮作衬,形象宏伟、境界开阔,同时又蕴含深意,可谓立意高远。“丈夫儿”两句用典贴切,情深义重。“对西风”两句再次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慷慨悲歌,为词人感情喷发的最高潮,末尾虽表现送别友人的伤感,却依然笔力豪迈,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不凡的艺术功底。
严羽的诗论《沧浪诗话》,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吟咏情性”,而作为以抒情为主的词来说在他看来也许更应是如此,他的这首送别词情真意切,将对朋友的忠告、自己的一腔情愫及所思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蕴含丰富,余味无穷,从而在词创作中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
【作者介绍】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生卒年不详,据其诗推知主要生活于理宗在位期间,至度宗即位时仍在世。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包恢之父包扬曾受学于朱熹。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还著有诗集《沧浪吟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第二篇: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古诗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是南宋词人严羽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语言峭劲有力。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鉴赏二
严羽为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亦有诗词创作,仅存的二首词中,以此词为佳。词题表明这是首送别之词。阙,宫阙,这里指代宫廷,南宋京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三字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觚棱,宫阙转角上瓦脊砌筑的方角棱瓣之形;蓬莱,传说中的神山;双阙,宫殿前面高耸对峙的门观。前三句是说秋色渐浓,临安城中那富丽辉煌的宫殿,觚棱高高地仿佛抵近秋日。此处同时又有寓意友人从此将得近天颜之妙笔。次写此时正是八月钱塘江潮之际,具体点明时间与地点,“潮如雪”又是在向友人暗示朝中党争复杂、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即有被“潮头”吞噬之患,由此可知其对友人的一片真诚之心与二人关系之密切。“把酒”两句意谓今日美酒相别,明日你就将与那些身佩琼玉的朝廷大臣们一起排列整齐地朝觐天子,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京城供职的羡慕之心。丈夫心。丈夫儿,即男子汉大丈夫,此处因声调关系作了如此改用。“富贵等浮云”,等,等同,此句化用《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奉劝友人切勿贪慕富贵,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名誉和节操。其情殷殷,可谓用心良苦。
过片连续四个短句,形成顿挫急促的气势,表达了作者激切而又矛盾的思绪。说,主张或学说之意;凝绝,凝结、断绝。这几句的意思是:自己虽隐居于湖山之间,却随时关注着国家天下大事,并有自己的见识和主张,但如今将老、仕途无望,一身抱负已是成空,满腔热血无从施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怀。接下两句愈深一层,说自己面对凄厉的秋风,亦如东晋王敦酒后吟诵曹操的著名诗句,虽垂暮之年仍是壮心不已,希望能有机会一展宏图,以尽拳拳报国赤子之心。“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二句为倒装,这里点明了作者正当中年,人到中年逢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不洒”,是说不能洒,这是多么地使人感到痛苦啊!结尾几句是对友人说:咱们这次分别以后,要想知道彼此的思念之情何如,今后只需看看镜中的满头萧萧白发,就一望而知了。
本词上片虽重在叙事,叙事中又不乏议论;下片则纯然抒情。南宋后期在外族侵略面前军事上节节失利,严羽对此十分忧愤,这在他的许多诗作中亦有反映,本词亦较鲜明地表明他的政治态度。全词写得风格悲壮、气势豪放,描写临安宫殿以钱塘江潮作衬,形象宏伟、境界开阔,同时又蕴含深意,可谓立意高远。“丈夫儿”两句用典贴切,情深义重。“对西风”两句再次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慷慨悲歌,为词人感情喷发的最高潮,末尾虽表现送别友人的伤感,却依然笔力豪迈,显示出作者的文学创作风格与不凡的艺术功底。
严羽的诗论《沧浪诗话》,强调诗歌的本质在于“吟咏情性”,而作为以抒情为主的词来说在他看来也许更应是如此,他的这首送别词情真意切,将对朋友的忠告、自己的一腔情愫及所思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蕴含丰富,余味无穷,从而在词创作中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
第三篇:《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生平简介
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
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
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性灵。词存二首,见《沧浪先生吟卷》卷上。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严羽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珮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严羽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慷慨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廖叔仁,生平不详。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若浮云。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名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若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本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语言峭劲有力。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显示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第四篇:《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赏析[最终版]
《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下门敲,又呼起、胡蝶梦清。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仁生。灯外江湖多夜雨,月边河汉独晨星。向草堂、清晓卷琴书,猿鹤惊。
宫漏静,朝马鸣。西风起,已关情。料希音不在,女瑟娲笙。莲荡折花香未晚,野舟横渡水初晴。看高鸿、飞上碧云中,秋一声。
【赏析】
《满江红》,《升庵词品》谓唐人小说《冥音录》说:“曲名有《上江虹》,即《满江红》。”又名《念良游》、《伤春曲》。《乐章集》、《清真集》并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格为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宋人填者最多。亦可酌增减衬字,故有八十九字、九十一字、九十二字、九十四字、九十七字等多体。姜夔始改作平韵,则情调俱变。梦窗此词,亦用平韵调,以仿姜石帚也。
方蕙岩,名万里,字鹏飞,词人之友。梦窗集中另有《瑞鹤仙》一词赠之。此饯别方蕙岩处,应在苏州。
“竹下”两句扣题“赴阙”,并点方之身分。“蝴蝶梦”,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与“竹下门”同是指喻方蕙岩本是个隐士式的清闲之人。此言方蕙岩本住在竹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却不料现在有人敲门促驾“赴阙”,惊散了方蕙岩似庄周梦化蝴蝶般的自由自在而无拘无束的平静生活。“闲里”两句,复述方在家的悠闲。言方蕙岩在家中曾度过多年悠游岁月,见到过邻居园中的梅树曾几次结子成荫。如今又是梅子黄了时候,可是方却要离此赴京了。“灯外”两句,为方作朝野得失比较。词人说:你隐居江湖上,经历过多少次风风雨雨;如今你虽然进京近阙(月),然而在京中你却缺少亲友,只能像晨星一样孤零零地闪烁在河汉之中。“向草堂”两句,再点“赴阙”。两句化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漫卷诗书喜欲狂”句意。“洛阳”,乃京都代名。此言方蕙岩像杜甫一样收拾好隐居处的琴书,出发赴京,在路上惊动了隐居山野的伴侣——“猿鹤”(也有借喻自己之意)。上片述两人的交情,并点明方的身份。
“宫漏静”四句,饯别时寄语。“西风起”两句,用晋张翰见秋风起而思吴中的典故。词人说:我料想你进京后,每当宫漏在清晨中寂静下来时,你将匆匆骑马上朝去,这种生活是多么不自由啊!所以当西风起时,你应该像张翰那样想到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名菜,而赶快回归故乡吧。“料希音”两句,写自己的孤独。言当方赴阙之后,留在这儿的词人因知音离别将会无心鼓瑟弄笙了。“莲荡”两句,续写自己的留友之意。词人说:如果你仍旧留在这儿,我们俩可以一起去水荡中泛舟,采摘莲花、莲蓬嬉游,在晴日中还可以将小舟飘在水面上,任其飘流快活。“看高鸿”两句,承上言自己。此处是说:如今只剩下我孤零零地留在此地,眼睁睁看着你似大雁般翱翔在碧天白云中而独占美好的秋色一样,到京城中去谋取富贵。下片有既嫉妒方赴阙干事,又叹自己一事无成的意思在。
第五篇:《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赏析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前言】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当时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江西转运使郑汝谐(舜举)自信州受召入京,此首即是为其送行之作。古来临别送行的赠词,或情深意长,或缠绵悱恻,但此首除历叙友人间的真挚情感外,还饱含着对友人的热切期待。
【注释】
1.信守:信州太守。郑舜举:辛弃疾的朋友
2.湖海:指不恋故土,志在四方的人。《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谓刘备:“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3.苍髯如戟:胡须坚硬如戟,形容男人相貌威武,有丈夫气概。《南史·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4.闻道:听说。
5.著意:专注,用心。
6.长策:好计谋,良策。
7.长安:指北宋故都汴梁。
8.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这里比喻奉诏的使者。
9.野梅官柳:杜甫《西郊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10.蔗庵:郑舜举在信州的宅名。
11.杯中物:指酒。
【赏析】
上片首句写郑氏之远大抱负和豪情风貌,虽是通常赞语,也画出了郑氏情貌。接下来说,皇上有意于治国良策,此次召你入京,你必可有所作为。“此老”二句说你有雄才大略,可当兵十万,被金兵占领的广大北方领土就等你去收复了,既是夸赞,也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期待。下片开始四句描写郑氏即将离任时的天气状况和百姓泣送的情形,既渲染临别气氛,又暗写郑氏之勤政爱民。下一句以自然为象征,说这一去,春回大地,梅柳新发,预示着将有好消息传回。最后两句劝友人一心向前,不要回味昔日蔗庵相聚时的欢愉,就让我们接着杯中酒,一浇离别愁吧。与辛弃疾词中许多赠别作品一样,这首词依然带有他一贯希望北图中原,重整河山的强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