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诵全诗。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
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第二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未选择的路》
(一)课前准备:了解作者,读熟成诵。
(二)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四)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4.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5.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6.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 人生之路(象征)
第三篇:19、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4、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板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 《致恰达耶夫》 《乡村》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阅读感知、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能否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A、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希望)B、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劝告)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生活中的现实情况背离了你心底的想法,即理想落空了。生活欺骗了你,其实是让你懂得更多,学会了学会了坚强和坚持。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3、为什么“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不要悲伤”?
因为生活中的不幸、失意都是暂时的,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我们不要因眼前的困难挫折就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同时,困难往往会磨练我们,学会了坚强和坚持,这些不快,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的事。)
4、“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中的“一切”如何理解?
“一切”强调的了所有的不幸的挫折所带给人的忧郁都 是暂时的,瞬间将会过去,劝诫人们要正视“忧郁”,向往“未来”。
5、忧郁的日子”为什么“会成为亲切的怀恋”?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诗人的告诫是什么呢?
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生活的欺骗而心生忧郁,只要你镇静、坚韧、“心儿永远向着未来”,那你将来回想起那段经历时,反倒觉得它美好——它锤炼了人,铸造精彩的人生!
诗人在这里是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人要告诉人们,人生的经历与体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经历与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特别是逆境中的磨砺,最为宝贵。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6、此诗自问世之后广为流传,许多人把它写在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为什么?
这首哲理诗,虽说是赠诗,但诗人并未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以平等的语气娓娓的道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似诗人在与你当面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六、背诵课文。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林间岔道口;
②我择幽寂路上走(选择之路); ③路径绵长难折返(选择后的惆怅);
④人生之路不回头(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忆)——未选择之路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四、阅读思考: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只因少有人走,更具有新鲜感,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独步他所选择的羊肠小道上,开始的艰难的爬涉,诗句中作者对未选择的路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非常留恋。他知道二者必居其一,故他作出了选择,但仍有些踌躇,万
一选错了,将难以回头。)
3、照常理诗人应在第4节写什么?他在第4节又写了什么?为什么不按常理写?
照常理,作者应沿着第3节诗的诗意写下去,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作者却写了未选择的路,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4、至此,文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白杨》等。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5、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歌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2、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选择的不满与悔意,更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佾写法上讲,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选择了清醒/也就选择了糊涂/你征服了别人/也就被别人征服/你赢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 /你拥抱了晨钟/怎么可能拒绝暮鼓
提示:汪国真的《生活》一诗告诉我们:生活让我们学会了不计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一种在得失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
2、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
第四篇: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生字词
瞬息
伫立
荒草萋萋
幽寂
延绵
shùn zhù
qī yōu yán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68085246.h264_1.f4v 普希金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的始祖”;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 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 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 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 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现实——假如 生活欺骗
不要
悲伤心急 需要
镇静对待 态度
相信——快乐
将会来临 永远向往未来
一切都将会过去成为怀恋 嘱咐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思考问题:
诗中是怎样阐明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如何理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人生的体验不管是美好还是忧伤的,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在将来的日子里,回首往事,都成为亲切的怀恋。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一写: 假如————————,不要——,不要——!
——需要——。相信吧,————。例: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不要惊慌,不要沮丧!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 《纸船》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统摄全篇
路 表面:
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
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
1.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思索
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a.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
b.深化主题 ——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c、未选择即是选择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积累联想(课堂作业)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 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 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 的名言警句。
2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第五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孟董庄完全小学
杨会彦
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的俄国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也让我们明白生命和幸福的本质就是苦乐共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普希金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明白这首诗以说理取得巨大成功;培养鉴赏能力。
2、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验诗中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乐观、坚强的高尚情操;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趣,领悟做人道理。
教学重难点: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板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关于普希金,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知道普希金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他的作品。)
3、介绍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初读课文,圈画生字。
2、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住字形。
欺骗(qīpiàn):用虚假的语言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镇(zhèn)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瞬(shùn)息:时间非常短暂。
忧郁:忧愁担心。悲伤:伤心难过。
亲切:亲近密切形容热情而关心。
3、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4、教师和学生明确朗读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5、学生自读,揣摩语感。
6、同桌互读,相互评点。
7、学生齐读,想像诗歌的意境和画面,读出韵味来。
8、交流对整首诗的整体感悟。思考:诗人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理?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你从哪句话中读出了生活的智慧。勾画有关语句,写感想,教师巡回倾听指导。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总括:(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应该积极昂扬,坚信未来是光明的。)
三、师生对话,合作探讨,品悟诗情。
1、你如何理解“生活欺骗了你”一词?
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和不幸遭遇。作者当时正值流放,正义被沙皇专制扼杀,真实写照!
2、第一部分告诉我们身处逆境时,应该怎么做?不必悲伤,耐心等待。
3、要坚信光明的到来,正如第二部分所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4、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其他诗歌生动形象。
6、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小结:这首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许多人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是老师也想对同学们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要以智者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善待一切。在失意的时候不能一味悲观,要积极进取,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在得意的时候,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客观地看待一切。
四、写格言。
同学们,你们觉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勉。
1、同学们,你们觉得“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请你用一两句格言式的话写出来。
2、我们可以参照大屏幕上的格言: 人生格言:
A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我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B你给生活一缕阳光,生活会还你一个太阳。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D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
E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3、写完交流。
五、在歌声中结束本诗的学习。
(歌曲: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谭辉军|谢若琳))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