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榴熟了优美散文
小时候我家院子围墙的上方,有一棵很大的石榴树。算起来,它们在这里一年一度地放花、打果,已经有二十多个轮回了。
春天,石榴树抽出嫩芽,紫红中透出绿意,慢慢地,绿意变成绿色;再然后,桔红色的花苞点缀在绿色之中,于是满院子鲜活起来了,鸟儿们跳来荡去,叽叽喳喳地嬉戏其中,说笑个不停。初夏,石榴树上长出了一个个可爱的花骨朵,又过几天,花骨朵长成了花蕾,裂开了花萼,并开出了火红火红的花,如同一个个钟形花筒,只是那花的香味,你只能凑近了才能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挂在绿叶之中的钟形花筒,便燃起一树火红,映红了我们的庭院。
童年的我,就这样在石榴树下不知不觉地长大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偷摘石榴的情景。那天,我无意发现有个石榴熟了,小小的我实在经不住那紫红紫红的诱惑,就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把它摘了下来。形似小口花瓶般的石榴,皮是黄褐色的,剥开一看,一粒粒玛瑙般的子儿整整齐齐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一层接着一层。成熟了的石榴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味道很美,吃到嘴里酸溜溜、甜津津的。我想这样好吃的东西应该带两个给爸妈尝尝,让他们高兴一下。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两个石榴递给了爸妈,不料竟被他们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你这孩子,那石榴不是我们家的,怎能随便摘别人的石榴呢?”
后来,我和小朋友们在石榴树下玩的时候,怕他们偷摘石榴吃,就一本正经编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糊弄他们,比如说树上有好多毛毛虫,谁要是吃了石榴,树叶就会飞起来等等……有时候,我望着雨后石榴树叶上滚动着的晶莹透亮的水珠,我就托着下巴,心里胡思乱想起来:这棵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高耸入云到达仙境呢,到那时,我一定要顺着高高的石榴树,爬到天上去,穿过最后一层白云,看看那里是不是会有很多糖。可惜一年又一年,这棵树总是长不到云端,真的很让我失望。
现在,我已经不住在那里了,只有偶尔上班路过那里时,会像看老朋友一样看看这棵曾经带给我许多欢乐的石榴树。只是不知道如今它的枝头还会不会挂着许多红彤彤的钟形花筒,还会不会有麻雀休憩枝上,谈天说地;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孩子们绕着石榴树跑闹、捉迷藏,满树石榴的时候,有没有小朋友像我当年那样偷摘石榴吃呢?
第二篇:教案 石榴熟了
石榴笑了
—— 教学设计
执教者:向宛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4、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一、新课导入
1、猜谜,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小房子圆又圆,里面装着红珠宝,珠宝好看不能戴,吃到嘴里酸又甜。(猜一水果)(石榴)
2、谈话:同学们吃过石榴吗?那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石榴笑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喜爱之情)
二、复习生字
在苹果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苹果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一个苹果。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写自然段。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啊?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阅读第二自然段。提出问题,(1):王力力多么想石榴早点笑啊,你有好办法帮助力力吗?(2)王力力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教师板书)学习第三自然段(1)齐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出示石榴图,学生观察图中石榴的形状、颜色,形状变化,说说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
(3)“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了嘴,露出了牙齿,笑了。”这句话中,“咧开了嘴”是什么意思?“露出了牙齿”又是什么意思?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再读课文,说说石榴在什么情况下笑的?石榴笑了,力力心里会怎么想呢?
(4)、讨论:力力想尽办法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会笑呢?学生理解“石榴笑了”的意思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趣
1、通过学习课文,你们知道“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吗?
2、我们平常说某种植物的果实成熟了,有时我们也没有直接把它说出来,而是用一种人格化的语言来写,请看下面的句子(出示句子):
(1)高粱涨红了脸。
(2)稻谷笑弯了腰。
(3)豆荚胀破了肚皮。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过这样的好句子吗,如果碰到了,要注意积累,千万别错过机会啊!
3、画成熟了的石榴,做礼物送给要好的朋友。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书写本课生字
附板书
15、石榴 唱歌
王力力 跳舞
不笑
讲笑话
秋风一来 石榴笑了。(成熟)
第三篇:桑葚熟了优美散文
前几天老家的姐姐来了,她不但捎来了母亲的亲笔信,还带来了故乡紫红的桑葚。故乡的桑葚个大、肉厚、糖分足,酸甜适口,桑葚摘下后不能久放,我当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女儿面对桑葚一脸茫然,她竟然不知桑葚是桑树的果子。我笑着对女儿说:“你读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讲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桑葚在鲁迅脑海中留下了快乐的记忆,你们这些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的城里孩子,确实少了很多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我的故乡在“稻米流脂蚕茧白,蕉稠蔗忙塘鱼肥”的江南。家乡有很多养蚕户,村前村后种植着大片桑树,有的桑树长得比人还高。每逢春末夏初青色的桑葚就被阳光涂上了鲜艳的胭脂,又经过雨露的滋润,变成了紫红色珍珠般的果子,它们挂满了桑树的枝头,诱惑着路人的味蕾。有的桑葚落到地上,地上也变得鲜亮起来,恰是“殷红莫问何因染,桑果铺成满地诗”。
一场雨过后的桑葚最为好吃,桑椹表面如同粘了一层蜜似的,甜得让人乍舌。童年时我和小伙伴肯定是不会错过这次美食的机会,我们光着脚丫,踩着柔软的沙土,争先恐后采摘桑葚吃。紫红的桑葚,软软的晶莹透亮,吃上一颗熟透的桑葚,一股清甜顿时在舌尖蔓延开,那种惬意流遍了全身。别看我是女孩子,吃起桑葚来也象男孩一般大快朵颐,直到肚里装不下才停手。吃饱之后,我们嘴上、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紫红色的桑汁。
儿时只知道享用桑葚的美味,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不但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桑葚可以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现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保健作用。姐姐说桑葚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家乡人利用成片的桑林开始把桑椹的营养价值加以开发,生产出了桑葚酒、桑葚果汁已经销到了省城,家乡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富裕道路。
桑葚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现在故乡那一片片桑树林定然又是桑葚挂满身的时候了,那甜甜的味道承载着我儿时的快乐,成为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最温馨的记忆。
第四篇:山莓熟了优美散文[小编推荐]
尽管一直在聆听,还是没有听到山那边布谷鸟亲切地啼唤,只看到农人在烈日下挥动着镰刀,一波波刺目的光点从镰刀边闪闪折射而来,金黄的麦子一片片倒下,我就知道到了季节轮换的时节,小春收割在忙碌进行,又一轮播种很快就会过去了。
怀旧的我,此时最想的就是带着爱人和孩子去山里采摘野山莓,而且是在布谷鸟的指引下。我也知道,此时山里的迎春花早已销声匿迹,桃花、李花陨落化作泥土,映山红亦褪去了红衫,只有山莓会默默无闻地挂在枝头,用金黄的果实,在这热浪开始袭来的季节,点缀失落的山野。
家乡的山莓有很多种,地上爬的是紫色的,树上结的是黄色的。我偏爱那个黄色的,因为黄色的采摘不费力气,不用蹲下身子弄得腰酸腿痛。乡里人叫黄山莓为“黄苞”,而且把它的熟说成“开了”,直到现在,我都弄不明白其中原因。我只能臆想,也许,它的果实酸甜可口,很小且金黄金黄,远远望去不像果实更像小花,谷雨前后的一场霏霏好雨过后,催使她一片一片“开”满枝丫,所以乡里人把她“熟了”,昵称为“开了”,可能也寄托着人们对春日的留恋,对秋日的期许。
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和村落,是见不到山莓的。它生长在僻静的山野和崇山峻岭之间,春夏也不见得枝叶茂盛,秋冬更是枯萎凋零。它满身带刺,根系发达,独有一份矜持和倔强。山莓生命力极强,给它一点薄土,它能生根发芽。它从不招蜂引蝶,更不故弄姿态,只用朴实抒写着自己的生命。
我对山莓怀有深厚感情。小时家里穷,政策又不允许自己栽果树,我总是很嘴馋桃子、李子、梨之类的水果。那时,阿妈随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晌午休息时急忙去采黄山莓,用树叶或装水的葫芦带回家给我兄弟俩吃。每当柴火照亮被火烟熏黑的小屋,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黄山莓,阿妈总会露出幸福的微笑。现在想来,那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果子了,也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好的果子了。
和我一样的境况,儿时的伙伴们都爱山莓。山莓“盛开”的季节,当放学的钟声一敲响,小伙伴们就成群结队邀约着背起箩筐向山上进发,边找猪草边采山莓。每次出去自然会找到很多,尽情享用之后便小心翼翼地用掉了瓷的小口缸带些回家,给家里的其他成员分享。运气好的时候,能在山莓棵里的隐蔽处捡到花色各异的野鸡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当然,这个时候,老师总爱重复一个故事:有一个懒汉,想吃山莓却怕刺、怕被太阳晒,干脆睡在山莓树下张着嘴等着,结果,黄山莓没有掉下来,却是小毛虫掉进了嘴里。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很大,一直陪伴我成长。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为吃不上水果而发愁了,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要在麦收时节到野外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山莓,在那翻山越岭、扒开荆棘丛采到山莓的收获感里,找到人生的一种乐趣,那也是平淡中的甜美,平凡中的幸福。
第五篇:葡萄熟了散文
院子里有一块空地,母亲在那里种了两株葡萄。
刚插条时,母亲几乎每天都要绕着四周查看,看缺不缺水,有没有生虫,怕小鸡叨伤了它,又怕小猪拱坏了它。后来,她索性用枣刺给葡萄秧圈了个篱笆,再盖上一层青蒿。葡萄也争气,秧子不知不觉开始舒展蔓延,卷曲的藤蔓贴着地面蜿蜒爬行,像一条条仰着头奔流的绿色小溪,在枝条上潺潺流动着,生机满溢。
母亲央父亲给葡萄树搭了个结结实实的架子。葡萄有了指靠,长得更加欢实了,绿荫一天天浓了,密了。
母亲拿小铲子给葡萄松土,一铲一铲下去,土疏松了,母亲的汗水也下来了,一滴一滴砸向泥土。可她干得全神贯注,全不理会那些汗水。接下来修剪枝条、摘心、掐花,母亲样样仔细,说那样才能结出个大味甜的果实来。
第三年夏天,我惊喜地发现葡萄挂果了。一串串绿豆般的小精灵垂在茂密的藤蔓间,滴水流翠,让我的目光也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稚嫩的美梦。
当葡萄长到黄豆大小时,母亲开始疏果。我看到无端被摘下的“小宝宝”,心疼万分,埋怨母亲心狠。母亲说,有舍才有得,不然果实都长不好。在这个时期还要定时给葡萄浇水,施壮果肥,琐琐碎碎的,母亲从来也不觉得烦。
葡萄似乎颇通人性,许是不忍辜负母亲的苦心,小果子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模样。
一个清晨,母亲兴奋地唤醒我说,葡萄熟了!我这才发现有好些天没去看过葡萄了。饱满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枝头,在清晨的阳光下向我眨着眼睛,调皮又可爱。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串,捧在掌心沉甸甸的,果然“秀色可餐”,看看就醉了。摘一颗送到嘴里,酸酸甜甜的汁液顿时直入心脾。我忙摘下一颗递给母亲,母亲尝一口,满意地笑了:“以后你就有新鲜葡萄吃喽!”
此后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摘葡萄,吃葡萄。一串串紫玛瑙收在篮子里,看我吃得香甜,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眉眼里全是笑意。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儿透着多少浓浓的爱意啊!
有一年母亲病了,再也不能陪我摘葡萄了。每年葡萄成熟,我总会摘几串,让母亲尝尝。躺在床上的母亲想要说什么,张张口,虽然说不出话来,看得出她很开心。
今夏的葡萄又熟了,满架的葡萄紫得透亮。站在葡萄架下,我像以前一样伸手摘下最大的一串,喊,妈,吃葡萄!小院里空荡荡的,没有回音,我缓缓神儿,忽然明白,母亲再也吃不到她亲手种下的葡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