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婆婆讲那从前的冬天散文
立冬那天,天气晴朗,想起好久没有和婆婆聊天了,于是去塔山市场买了两斤桔子和冬枣,又去振华超市买了一块羊肉,包了热乎乎的羊肉水饺,然后打车去魁玉路看婆婆,去和她聊聊三十年前芝罘区的冬天。
“老娘,立冬快乐!我给你送羊肉馅水饺来了,冬天到了!”我一进门就笑嘻嘻地和婆婆聊起家常。婆婆92岁了,脑子清楚得很,谈起过去那些往事,真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婆婆说,是啊,冬天到了,要是在以前啊,又该储备大白菜了,还有萝卜,地瓜,都要选一些上好的,放在地窖里。那时候咱家院子里就有一处地窖。那里头冬暖夏凉,冬天主要是储存一些蔬菜。比如青头萝卜、胡萝卜、南瓜、地瓜、土豆和大白菜。那是你死去的爹挖的,竖着看就和水井一样,可是没有水,底下有两个窑洞一样的储藏室,那些蔬菜就藏在窑洞里。
我说:“知道,知道,建利和我说过,他还说小时候经常下去拿萝卜吃呢!”一句话勾起婆婆那久远的记忆。她说,那一年家里粮食不够吃,经常用地瓜当粮食吃,建利每次都主动要求下地窖帮我拿地瓜,没想到他是为了偷吃萝卜。那萝卜又脆又甜,他每次都吃一个再带一个,回来自己吃。时间久了,一天老娘下去看,才发现萝卜已经所剩无几了。
我接着说:“是啊,到了夏天那地窖还可以放西瓜呢!”婆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建利说的吧?”我点点头。婆婆接着回忆道,夏天天气热,那时候没有冰箱,西瓜被太阳晒得滚热滚热的。建利他们就想了个办法,把西瓜放在地窖里,过上几个小时,拿出来吃的时候就是冰凉的,十分爽口。后来就把解暑的绿豆汤也放在地窖中,等晾凉了拿出来,全家人每人一碗,喝得可来劲儿呢!
我问婆婆冬天想吃的是什么啊?婆婆说是烤地瓜。她说以前家里烧炉子取暖,炉膛里可以烤地瓜,每天早上,婆婆就放一些个头匀称的地瓜在炉膛里,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地瓜就烤熟了,孩子们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猴急猴急地趴在火炉边上看炉膛里的地瓜熟了没有。好运气地从炉膛里扒出烤熟了的地瓜,剥开黑乎乎的烤糊了的皮——皮虽然糊了,里头却没糊,飘散着浓郁的香。那地瓜好吃的,甘甜可口,甜中带着面,还有地瓜皮烤糊了的香味。
说着说着,婆婆的情绪暗淡下来,她说,那一年有个要饭的,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饿急眼了,看见别人在路边吃地瓜,抢过来就使劲儿地往嘴里吃,结果那是新出炉的烤地瓜,又烫又噎人,活活把一个乞丐给噎死了!那时候的日子过得苦啊!
我说,老娘,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别想了,现在我们的生活都提高了,想吃什么有什么,就怕肚子放不下。如今也不用冬储那么多白菜和大葱了,更不用挖地窖了。有了冰箱,储存东西方便多了。再说,现在有了塑料大棚,冬天夏天蔬菜都差不多,以前只有夏天才能吃上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了。婆婆说,说的是什么呢?你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苦,今天生活过得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现如今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哈哈哈哈!我大笑起来,夸赞她说:“我老娘的觉悟那是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啊!”
婆婆的话匣子打开了,你想叫她关住,那是不可能的。她说起以前冬天特别冷,孩子们都要穿棉袄、棉裤和棉鞋。现在有了保暖裤和旅游鞋,再也不用棉裤棉鞋这些东西了。婆婆说,以前孩子多,光他们的棉袄棉裤棉鞋,就累坏了他们的妈妈们。婆婆为了六个孩子,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有时候雪下来了,棉裤都还没有做好呢,看看孩子们冻得寒号鸟似的,她心里总是很自责。我说:“老娘,你辛苦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养大六个儿女真是不容易啊!”
婆婆还说,现在家里有了地暖,让她想起以前的火炕。为了把火炕烧得热乎乎的,婆婆冬天总是到东郊去扫树叶子,一般常去的地方有前七夼、后七夼、孙家滩等。有一年冬天,奶奶得了老年痴呆,忽然间不见了。全家人找了好几天也不见踪影。后来打听到一个扫树叶子的朋友,他说好像看见奶奶去了金沟寨,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了那里,奶奶被一个善良的老农收留了。原来奶奶去扫树叶,扫满了一麻袋,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农好吃好喝照顾着她,在那寒冷的冬季,奶奶才没有冻坏。后来,老农就成了父亲的结拜兄弟,一直到现在两家还有来往。听了这些话我唏嘘不已,天底下还是好人多啊!
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两旁林立的高楼,我不由陷入了沉思:烟台的冬天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感觉它不是那么寒冷了,以前冬季那些滴水成冰的日子越来越少了,这不仅是因为温室效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心态起了变化,人们学会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了。即使再出现那些海岸上冻起的冰凌,房檐上的冰挂和路边挺立的雪松,人们也不会感觉它的冷酷,而是会想:多么漂亮的雪景啊!
冬天麦子盖着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们已经不再害怕冬季的寒冷,而是开始欣赏它了。这就是新时代带给百姓的快乐吧!
第二篇:下雪了想起从前的冬天散文
身在北国,集中供暖已开始了20日,从昨天开始才算真的冷了,凌晨第一次上冻结冰,今天早上天空飘起了雪花——地温高,地面上还是没有。
新闻说黄河正式进入2018到2019的凌汛期,比常年晚了14天。
总觉得现在的冬天不太像冬天。
央视正轮番轰炸着《我们一起走过》,致敬着刚刚过去的40年,沧桑巨变的40年。
那时候的冬天真是冬天,家家户户都是棉袄棉裤地捂着,孩子们还是难免被冻得流鼻涕,冻手冻脸都是正常的;雪是经常的,而且还很厚,脚下的棉鞋回到家底子帮子基本上都是湿的,换下来偎在火炉边烤着,第二天早上穿的时候暖烘烘的;棉袄棉裤睡觉前脱下来要塞到两层棉被间,起床前还要让爸爸妈妈给在炉火上烘一下,趁着热乎劲穿。
“各人自扫门前雪”,大伙一起扫庭院,因为大家穿的鞋大都是布底怕湿,即使是为了自己也没人偷懒的;到了春节时候,街坊之间互相拜年,如果赶上下大雪,也会拿笤帚铁锨敛出一条窄窄的走道来。
那时候路边的土多树大,街边的水多坑深。冬天坑里结冰一寸多厚,完全禁得住成年人走过,年年孩子们在冰上玩闹,故意去跺裂冰面,看那花纹;温度上升时候往薄冰面上投掷砖头,看它重新冻硬在那里。
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是必须的,秋天时候还打土坷垃仗呢,现在有雪了,当然玩得更嗨。淘气的男孩子会在路上做陷阱—— 路面不平处用硬纸板什么的给衬平,找点浮土压住边角,等雪覆盖了就是个完美。
挖洞不是冬天的游戏,那时候的冬天地是死硬的,摔倒是很痛的——只有下雪了才好些。
冬天教室里上学第一件事是点炉子,好有趣的!学校有木工,不知道哪里弄的劈柴,完美自己的废旧作业纸,阴天的早上还很黑,看着燃烧的炉火,故意快速挥手穿过那高高的火苗,听着小女生的惊呼,享受着幼稚的满足。
下雪天会减少很多原来室外的地面活动,不能“呼四角”,不能弹球,不能滚铁环,不能“藏宝”,不能跳房子……但也有冬天特有的,“挤暖和”,最简单,不需要任何道具,只要热情和力气,只要是在角落里有三两个人,只要一声吆喝:“挤暖和啰”,马上旁边人就围过来,往这个角落里挤,人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以被挤的人龇牙咧嘴为乐。
也有滑雪这类高级的室外活动,但需要道具了,就是把自己坐的板凳倒过来放到雪地上,一人坐在上面,另一人在后边推,要跑起来,最后当然是要撒手的,看板凳失去方向翻歪才是重点和乐处。
现在的冬天,没有了当年的低温,没有那么厚的积雪;现在的孩子们也没有了那时候的热情(应该说是比当年的我们成熟了吧,不像那时候的我们幼稚?),更多的投入到电子产品中,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只不过我不知道这部分属不属于也应该“致敬”的那一类。
下雪了,领导发到群里“下雪路滑,提醒员工千万小心行走,下班路上最好结伴同行,注意安全”。
嗯嗯,谢谢领导。
第三篇:听那雨滴优美散文
风已歇 雨已停
谁会赤足 从这里过
很远的路 很潮的沙
很深的眼 很野的花
——题记
原来的小学,坐卧于市中心的一角,被四周大厦包围,像是被喧嚣所遗弃的布娃娃,又像是一方宁静的土地。
穿过大门,旁边是展示窗,放着很多孩子的艺术作品。道路笔直,淡灰色的,如同一条平整安静的绸带。在深入一点,狭窄的路,立刻豁然开朗,杨梅树,梧桐,樟树,杨树,枫树,模糊,碧绿,仿佛进入了一部电影的长镜头,缓缓转动。童年时,经过这里,总唱着歌,或是拼命地跑,和同伴追逐打闹。几乎每个学年,教学楼都会翻新一次,开学去看,总觉得有很多不同,像极了一幅会变幻色彩的图画。某一天,突然下起雨,世界开始流动,而校园仿佛被披上一层银色的外衣。
很多记忆,是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夏季,可能前一分钟就是晴天,下一刻就是乌云密布,让人有黑云压城城欲摧,有时,电闪雷鸣,教室里不少女生,会发出尖叫,让老师不得不停下讲课,生气地瞪着很多女生。男生们喜欢踩着凉鞋,在水洼中蹦跳,用伞当兵器,常弄得满身泥水。那时候,我深深感受到雨水与泥土的气息,绵长悠远仿佛连接着生命。放学,校门口满是撑伞的家长,熙熙攘攘,常会被伞角戳到。城市,此刻陷入车水马龙之中。
街道旁是高大,几乎遮天的法国梧桐,雨停时,风吹过,豆大的雨点打在头顶,还觉得有点麻痒。以前,自己非常不爱学习,走路坐车脑子里想着奇怪的思维,爱看电视,经常被父母数落。小学毕业那会儿,也是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天气阴沉,日光灯亮着,脚下鞋子湿漉漉,极让人不舒服。老师再三叮嘱,要认真对待,对升初中很重要,我就是心不在焉,看着窗外雨水零落,草草了事。后来,我也忘记了究竟考了多少分,忘了和以前的同学告别,忘了回头再看一看校园。
至少,那时,在下雨时,能听见雨水点点,浓重的草与土的腥气扑鼻,即使听不见,也知道,雨水会来临。忘记带伞的时候,和小伙伴站在屋檐下躲雨,等着父亲来接我,屋子上的水管,总会噗噗的往外面涌,檐角上一点雨水会欲滴未滴的含蓄模样。听见,有人在水中践踏,轿车飞快地行驶,雨伞回应着雨落,各种声音敲敲打打,像是一个小型的乐队,一刻不停地演奏。有时,我不爱说话,微微笑着,看着伙伴闹腾,那时,故作深沉,还是喜欢这样的雨天,反正就是宁可悄然无声,也不想破环气氛。
风已歇,雨已停,谁会赤足,从这里过。我以为,这样慢慢一步一步,会让自己的心情和身影拉得渺远。我想,可爱的自己,还是会贪图那时的快乐。涉足在流动的世界,若真会有人和事,能愿意为我停留片刻,我会毫不犹豫地踏上这一切的步率。像是某个故事的隐喻,抚摩过多少次,也未曾让人发觉,突然成长,突然在某段促狭的思考中寻觅得到。
很远的路,自己和那些人走过的地步,已然遍布了时光与尘埃,不知道会不会有一条滩涂,能够留下,我们的足迹和欢笑。很深的眼,仿佛深邃的夜与星辰全部埋葬进他的眼神中,映着月华衬着一种惘然的失落。
以后,会有谁陪我听,那雨滴,坐卧在风声当中,经不起时光摇曳,经不住霜雪堆叠,至于我们自身,总是在增长和成熟。
有空,去听一听雨水,落地的声音。
第四篇:听到了冬天散文
沉睡了一夏的北风,开始伸懒腰了,风声穿过一道玻璃门,再穿过一道玻璃门,拐个弯儿钻进了我的耳朵,或许它是从另一头的窗户,游过走廊,进来的。也或许是穿过左侧或右侧的一道又一道墙传来的。总之,今年我听到了第一个刮风的夜晚。是听到的,听到了冬天。
一年即将逝去,一种莫名的惆怅蔓延开来,我又浪掷了多少光阴?微博上看到这段话 “我是个挺舍不得的人,如果生存空间足够大,前进的速度足够快,我舍不得丢弃过往的任何东西。不要的衣物,离开的人,死去的宠物,试卷的满分,每件我都想留下来,每一件都独一无二。哪怕不会再过问,也舍不得任何形式的再失去。然而人生太短,能拥有的太少,为了走更远的路,只能一再告别。可是有时候会想停下来,不走了,就这样吧,哪儿也不去什么也别干。”看完那一刻我突然想喊住时间,矫情的撒个娇,我不走了,可以吗?
时间不会等的,那些熟悉的事儿还在眼前,一晃眼小树又长了一个年轮,圆圆的,只是上路的我们再也转不回原点。轻轻浅浅,往事浓淡,好似青烟一缕,都随风散去,握不住!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以生作开头,以死作结尾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不必悔,故事既然讲出来了,就算不太精彩,也不能众目睽睽之下矢口否认,企图重新改,只能继续往下讲。我们的人生也不必怕,结局早就写好了,只不过是或迟一点或早一点到达。风声还在,这一夜想必是不会停了,好好睡吧,什么也不要再想了,这世间的事,并非都要执着。轻盈的面对月缺月圆,收敛一窗的白月光,也是诗意。岁月悠长,所有的遇见,都自会在时光的深处,落地成花,万紫千红处,心花,只一株也不会寂寞。
第五篇: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奶奶讲她的故事
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自家门前的小凳子上,听奶奶讲她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小故事。至今,我那亲爱的奶奶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整整二十年,但是奶奶给我讲的那些故事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爱党的种子。
说来也怪,奶奶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她,却通情达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是这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我一生中,最早会唱的歌竟然是我那目不识丁的奶奶教给我的这首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在当时,我年纪尚幼,还没有进学堂,所以我虽然会唱这首歌,但是也并没有完全懂得它的意思,只是觉得会唱了一首歌后心情非常高兴,仅此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走进了学校,渐渐地我才对从小就会唱的这首歌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并且也才算真正真地了解了奶奶为什么那么爱唱这首歌,奶奶为什么经常给我们讲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了。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听奶奶说,旧社会爷爷奶奶家非常贫穷,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也真是一点不为过,虽然是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一点土地都没有,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日子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啊!要活下去就必须给地主家打 工,于是爷爷和奶奶一起到了地主家做起长工来。年幼的爸爸也只有跟着爷爷奶奶到地主家去,爷爷主要负责干体力活,诸如砍柴、犁地、挑水等等,奶奶就做些平常的家务活,他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寄居在地主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用奶奶的话说就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吃的是地主家吃剩的饭菜,穿的是地主家丢弃的衣裤。稍微不慎就会挨地主家的责骂甚至鞭打。幸好我的爸爸从小头脑灵活,精明过人,地主一家看重了他,便和爷爷奶奶作交易将爸爸送到私塾读书,将来做他们的女婿。无奈的爷爷奶奶虽说非常愿意让爸爸去读书,但是要让爸爸去娶地主家的女儿(那个姑娘足足比爸爸大五岁呢)他们却非常不乐意,可是那种时候还讲什么条件呢?于是不谙世事的爸爸背起奶奶亲手为他缝制的小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堂了,他根本不知道这进学堂是用他的终身大事—婚姻来做抵押的呀!爸爸在私塾里用功读书,各门功课学得不错,所以读了几年书后,也就做起了私塾的老师(那时人才紧缺,能识几个字的人已经算是人才了)。逐渐长大的爸爸慢慢地也知道了父母为了自己的前途所作的这件事,他抗争过、辩驳过,但是终究是父母也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于是极不情愿的他跟地主家的女儿成亲了,要说这桩婚事也真是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婚后,由于爸爸和地主家的女儿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年龄相差又大,文化差异也大,又加上分居两地,所 以感情越来越淡,后来他们之间有了一个女儿,那就是我同父异母的姐姐,尽管有了姐姐这个纽带,但是也没有改变了爸爸和地主家女儿的关系,爸爸照样很少回家。为这件事,地主家还多次跟爷爷奶奶闹得面红耳赤,爷爷奶奶也无可奈何呀!他们毕竟寄居在别人家里,再说他们自身也难保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爸爸更是以工作繁忙为由很少回到地主家。爷爷和奶奶劝他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将就着点过日子算了,可是爸爸却不甘心啊!凭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从别人的摆布呢?于是他干脆不回家了。爷爷和奶奶伤心欲绝,尤其是奶奶哭得死去活来,眼睛都快哭瞎了,但是不管怎么劝说也挽回不了爸爸的坚定决心。
春雷一声震天响。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了,爷爷奶奶爸爸和全国人民一样迎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新日子。爷爷和奶奶分得了房子、土地,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历经苦难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了。爸爸和地主家的女儿由于感情不和,长期分居两地,政府根据爸爸提出的离婚申请批准了爸爸和地主女儿离婚的要求,至此,这段孽缘也算有了个了结,再后来,爸爸便和我的妈妈自由恋爱,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有了我和兄弟姊妹们。每当奶奶讲到这些时,总会热泪盈眶地说:“小珍啊,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一家人的今天啊!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共产党的恩情哪,是共产党毛主席带给我们的春天啊!共产党毛主席的 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啊!要永远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儿女,党的恩情永永远远不能忘啊!”到此我才算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每当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时的那种激昂的情绪和那种全身心的投入的原因。没有文化知识的她唱起来居然还是那么悦耳动听,就像是经过刻意排练出来的一样,原来她是用滴血的心在唱自己的家史啊!
现在,虽然奶奶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但是奶奶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我是在亲爱的奶奶从小给我讲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故事中长大的,我深深地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完完全全是我们的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力挽狂澜,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这三座大山后换来的。特别是1921年的7月,那是红色的七月,是历史永远铭记的七月,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七月,这一月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浙江嘉兴南湖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党有了自己的生日。是党点燃了熊熊火把,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推翻了蒋家王朝,应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那鲜艳的党旗就是成千上万个先烈的殷殷鲜血染成的,而那金黄色的镰刀与锤子就是象征着千千万万个工人与农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跟着共产党勇往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加强,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中国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带领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正在一步步走向繁荣、走向富裕、走向小康。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已经磨炼得更加成熟与坚强,面对一次次的大灾大难,中国共产党表现出一种令世人惊异的目光,1998年发生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是江泽民总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亲临现场坐镇指挥,多少个日日夜夜,武警官兵、解放军战士、人民群众奋战在抗洪现场,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震惊国内外的汶川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的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豪言壮语响彻天宇。而15名空降兵在写好了遗书后英勇地飞向天空空降灾区,他们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他们毅然地选择了有可能牺牲的空降这一举动,他们不愧为天之骄子,他们那矫健的身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永远定格在汶川的天空,历史和祖国人民都将永远铭记他们。其实不管是5.12汶川大地震还是4.14的玉树大地震等等,勤劳勇敢的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战胜了一个个困难,迎接着一个个新的挑战。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个共产党员高高地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庄严地 宣誓,是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谭千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教师,在危难面前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住他的四个学生,他的这一壮举足可以让山河为之动容。而被中组部表彰为“首批抗震救灾优秀党员”的藏族人民的好儿子龙德强同志,承载着失去自己的爱妻和三个亲人的巨大悲痛,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之中,他将全村时刻面临死亡威胁的514名幸存者进行了安全地转移,并且冒着死亡危险在213国道线“死亡区”搭建起渡河溜索,避免了近3000多人的无辜死亡。面对失去亲人的剧痛,我们的共产党员就是这样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拯救更多的人民,你说,他们的义举难道不值得我们歌颂吗?就是因为有成千上万个共产党员日日夜夜奋战在抗灾现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能得到了有利的保护。在大灾大难面前,是我们的共产党员们一个个缴纳了特殊的党费捐献给灾区的父老乡亲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今天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他虽然不是抗灾英雄,但是他的事迹也足以感天动地,退休回家的他不忘给家乡父老留一片纯净的天空,他用整整25年的时间绿化美化了千里江山,在临终时他却义无反顾地把自己耗尽心血换来的价值3亿元的绿色财产无偿地献给了伟大的祖国,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所表现出的开阔胸襟和无私情怀。
现在,曾被贬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正以一种崭新的 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极,太平洋上有我军威武的海洋舰队,神舟五号已经成功地飞向太空,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了百年之久的香港、澳门已经胜利回归,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8年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等,都在向世人昭示着当今的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国人民有能力、有志气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每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的那些她自己亲身经历的心酸的故事,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在这里我要发自内心地说一声:感谢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您给了我们今天的一切,在您90岁华诞的时候,您的儿女再一次为您献上这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祝福您亲爱的党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昂扬的士气,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更严峻的挑战。
怒江州档案局
周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