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现代礼仪的小故事推荐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礼仪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教授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第二篇:现代中华礼仪小故事
礼节礼貌故事:
1、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很少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而且是非常自觉。
2、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惊奇地发现,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觉得不可思议,就询问了德国人,他们解释说,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作者非常钦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方便照顾对方
记得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没错,一个人的文明表现可以反射出你这个国家的品德。,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讲文明。而且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先懂得文明做人。文明二字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时时刻刻都讲文明的人有几个呢?
去年春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时,遇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把我的好心情破坏了。
我们乘在车上时,只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跌跌撞撞的向车子这边走来。老爷爷走路不方便,所以走的比较慢,售票员阿姨不耐烦的催促道:“快点,快点,别磨磨蹭蹭的,车子会来不及到站的。”老爷爷只好加快脚步,可差点摔一跤。
在车上,因为司机开的比较快,车子摇摇晃晃的,难免会撞到一下也是正常的,只要道一下歉就没事了,可我们的售票员阿姨,不仅撞到了老爷爷她没道歉,更可气的是她居然还说:“你没看见我站在这里,你还站这儿。”老爷爷十分无奈的让开了。
车子行驶了一段时间,旁边的好心人提醒了他一下:“您到哪里,您有没有到站啊?”拍了拍脑袋说:“ 你瞧我这脑袋,这是哪里呀?”“你是看不见?自己不会看路牌啊。”售票员阿姨说到。“这已经是武陵站了。”有人说到。“啊,我过站了。”“你好象没报站啊”售票员凶神恶煞的回答到:“现在有哪个人会报站,吃饱了撑着啊。”这时终于有人按耐不住了站出来说:“你这人怎么能这样说话。”“我怎么说话了?”那人也没多与她争辩,只是摇了摇头。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我们先要自己文明做人,然后去督促别人,让大家都做一个讲文明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文明礼仪小故事一
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校长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还没来吃饭„„从此以后,他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文明礼仪小故事二
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文明礼仪小故事三
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社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篇:关于礼仪的现代小故事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礼仪的现代小故事,欢迎阅读!
篇一: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篇二:“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篇三: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篇四: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扩展阅读:礼仪格言
1、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到辽远的后世。——英莎士比亚
2、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3、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4、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冯雪峰
5、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培根
7、粗暴无礼,是内心空虚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埃里克·霍弗
8、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9、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0、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11、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冯雪峰
12、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13、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4、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哈兹里特
15、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1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7、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18、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9、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20、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
第四篇:现代礼仪的小故事
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其根据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仪轨包罗万象,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礼仪的小故事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委屈奖的来历
上海公交22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文明礼仪的楷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又是文明礼貌的楷模。他认为:随地吐痰、留长指甲、不刷牙等陋习,都是违反文明礼貌的行为,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不相称的。他提倡“诚忠形外”,注意“一举一动之微”的文明。
尊师
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漫画“三毛”的作者张乐平一手撑雨伞,一手提蛋糕,去看望50余年没有见过面的小学启蒙老师陆寅生。陆寅生曾经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是张乐平学漫画的开始。此事虽已过去50多年,但张乐平记忆犹新。80多岁的陆老师把张乐平打量了一下,问:“你是谁?找谁?”张乐平说:“我是张平啊,现在叫张乐平。”陆老师兴奋异常:“几十年来难得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啊!”张乐平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您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您!”
朱德尊师
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现代礼仪修养
礼,是中华文明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首先,在古人眼中,“礼”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人如果不懂礼,那便是禽兽不如。《诗经》中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老鼠尚有一张皮,而有些人却没有仪态,人若无仪态,活着还能做什么?这是用激烈的言辞强调着礼是人类独有的文明形态。
礼,又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青年男女渴望爱恋是何等炽热,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慕妄想,会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但是不管多么渴望,表现出来的求爱行为,仍然是“琴瑟有之”的斯文,及至男女恋爱成婚,仍然要“钟鼓乐之”的规范,就是必须用礼乐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去追求爱情。这就是发乎情、止乎礼,“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仪。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仪,先王之泽也”,阐发于情,庄重于礼。礼是一种仪规,它能把日常随意的行为变得庄重。
同时,礼又是一种形式,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声地表达着文明的意义。比如参加晚宴时,同事朋友之间相互敬酒,那些修养深厚、平静谦和的人,往往会把酒杯端得比对方低些,为什么?其实这种现代礼仪,正是传承了《礼记》中说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的思想。“自卑”不是指心理上的自卑,而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中讲究的放低姿态、摆正位置,也就是通过谦恭地降低自己,以尊高对方。虽然身体不能低,但可以用酒杯代表自己比对方低一些,用来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尊重。
再比如说,饭桌上的座位排序,都很有讲究。一般而言,领导者、长者、尊贵的客人,要坐在正对门口最里边的正位,可以总览全局。而年轻的晚辈要坐在距离上菜口最近的地方。有些年轻人不懂这个规矩,往往在聚会时大大咧咧地坐在正位上,给领导和长辈心中留下了“无礼”的印象。那又为什么有这样的礼节呢?因为古人曾说过,青少年要“坐不中席,行不中道”,别说参加酒席不能坐在正中,就连走路时也不能走在领导、长辈的中间或前面,要走在靠边且稍后的位置。其实《礼记》中阐述的思想,就是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依据和来源。
所以《礼记》中说“礼者,理也”,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的有形的“礼”,是在表达着形而上的无形的“理”。
第五篇:关于礼仪的现代小故事精选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礼仪的现代小故事精选,欢迎阅读!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忍气吞声”的林肯
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扩展阅读:礼仪格言
1、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冯雪峰
2、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
3、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4、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哈兹里特
5、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7、无论在什麽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知道了一切。——巴甫洛夫
8、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9、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10、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它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