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导语: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以下是小编整理中南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亲自收集体会学习和社会与生活及经济建设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3.通过列举应用,培养学生关心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并学以致用的思想
设计流程
创设情境→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表达交流→得出结论→应用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不多,简练,属于有机化合物知识入门,其定义和特点的实验验证简便易行,且有机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较易得,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学生分析
1、学生以前未学过有机物,虽然接触到的有机物较多,但并不知道有机物的概
念,对性质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节,对今后学习很有帮助
2、我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寄宿在学校对现代化信息
知识了解相对甚少,通过Flash动画和播放影片,使学生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了解,接受现代化信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有一些共同特点
2、通过收集的有机物类别对比体会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探究实验,学会正确表达实验现象及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学会从实验中做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会动手实验的乐趣,感受实验过程,进一步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探究实验得出有机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2、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手段
实验与多媒体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2、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塑料油漆、毛线、晴纶线、的确良布角、汽油、植物油、蔗糖、淀粉、酒精、石蜡等
教学仪器
1、学生电源、小灯炮、炭棒、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小烧杯、石灰水等
2、学生也可以根据设计方案,自选仪器和用品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思 路
复习提问
导 入新 课
检查预习:
1、什么是有机物?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有机化合物家族庞大,从组成元素上来说,都含有碳元素,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大家收集的各种有机物。
出示各小组收集的有机物
提问:有机物化合物有哪些共性?
有机物有上述这些特点,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布置各组设计实验方案
倾听
点评
总结学生设计方案
布置各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点评
小结:学生实验结论
提问:我们知道了有机化合物的共性,那么有机物有哪些应用呢?
播放影片“多姿多彩的有机化合物”
思考回答
使学生进入情境
了解有机物的概念,知道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共享
初步认识有机物
学生归纳总结出几大共性,从而提出假设。
了解要证明哪些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本组实验方案
表达交流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其他小组点评是否可行和优缺点
确立本组实验方案步骤和内容
学生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表达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明确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感性知识
学生观看
知道什么是有机物
认识身边的有机物。
知道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从而为探究怎样证明含碳元素创设情境。
认识探究实验的对象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培养合作意识,共同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在过程中交流情感,体验成功感受
使各组学生明确实验方案步骤及内容
学会用实验判定性质
学会从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验证猜想假设
认识有机物在经济建设和生活中的应用
由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并知道应用
巩固练习
播放自制的Flash动画(练习题)
观看并完成巩固提高、应用
小结
1、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叫做有机物合物
2、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是:(1)难溶于水(2)熔点低(3)受热易分解(4)易燃(5)不易导电等
3、有机化合物有广泛的应用。
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有机物化合物知识。
培养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作业
1、阅读教材103—106
页的内容。
2、教材107页3题
学生完成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难溶于水
如:植物油、汽油等
有机化合物及应用
不易导电
如:酒精、塑料等
溶点低
如:石蜡、塑料等
易燃烧
如:晴纶毛线、各种油漆等 受热易分解
如:蔗糖、淀粉等
第二篇: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正确书写简单有机物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认识一般有机官能团和能给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分类。
3.使学生掌握杂化轨道概念,能判别简单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4.使学生熟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化学键:偶极矩、σ键、π键的特点和酸碱电子理论,了解有机物结构特点与一般理化性质的关系;了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重点
有机物的结构表示方法、杂化轨道理论及有机物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杂化轨道理论、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σ键、π键的特点。
课堂组织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简述:从人类生存、生产的历史阐明有机物的历史性与广泛性,人类生存离不开有机物的事实。
给出有机物的原始概念、演变后的现代概念及其演变历程。
阐明有机物与无机物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分析有机物与无机物互相转化的关系及相对性。
归纳出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为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特性
从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必须物来分析有机物的共同性质(或有机物的特性)
1.从衣食住行必需品的种类数量分析得到有机物数量多的印象。
简单解释:碳链延长与分枝所致。
2.从生活中的防火知识进行演绎,得出大多数有机物易燃的结论。
简单解释:碳碳键和碳氢键大都可以转变成碳氧键和氢氧键并且放出能量。
3.从酒精、食油、燃气等有机物存在状态导出有机物低熔点性质:
简单解释:分子化合物,弱极性键所致。
4从石油、食油、氯仿、苯的水溶性导出大多数有机物不溶于水的结论。
简单解释:相似者相溶。
5.从绝缘体引出大多数有机物不导电的性质。诸如反应慢、副反应多性质也从生活事实导出。
总结: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性质---结构式的重要性。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1.价键理论
回顾中学化学键概念,写出几种简单无机物、有机物的电子式;简述价键理论要点。
2.分子轨道理论
介绍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有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成键电子围绕整个分子运动电子。
成键三原则:对称性匹配、能量近似、最大重叠。
表示方法:波函数表示
3.碳原子杂化轨道理论
详细讲述杂化轨道理论要点,从价键理论过渡到杂化轨道理论,用轨道式(方框)表示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基态、激发态和SP3杂化态)的排布。
讲述杂化轨道概念及SP3杂化、SP2杂化态、SP杂化态。(可以以图形或模型表示S、P轨道和杂化轨道的电子云形状)
论述σ键、π键的形成过程、电子云形状与特点。
简述共价键的四个参数:键能、键长、键角与偶极矩。
简述分子几何构型、极性与分子化学键的关系。
初步介绍化学键的异列与均裂。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及其表示方法
1.用“结构决定性质”和“有机物结构复杂”来强调明确表示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2.介绍结构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
键线式的书写方法。
对于三种表示方法进行适当课堂练习。
第五节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分类。
1.复习“官能团”概念及中学所学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同类官能团所表现的化学性质。
2.对于单官能团有机物,官能团类别决定化合物类别。
3.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碳胳分类、官能团分类法。
4.列举常见有机官能团的结构及名称。
第六节 酸碱电子理论
1.简单回顾中学所学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
2.介绍酸碱电子理论。
列举若干有机、无机酸碱例子说明之。
第二章 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学生熟悉UV、IR、HNMR、Ms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法。能利用图谱及数据正确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
教学重点
UV、IR、HNMR、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1.UV: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
2.IR:原理及应用
3.HNMR:基本原理、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裂分
4.Ms:基本原理、分子结构与碎片离子的形成关系
课堂组织
一.首先介绍电磁波和吸收光谱
主要讲解:波谱类型、波长范围及相应的能级跃迁方式。
强调: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因为各种分子的结构互不相同,所以每种分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
提示:质谱是分子及其碎片的质量谱。在本质上不属于波谱范畴。但在质谱仪原理中有所谓“离子光谱学”的现象和概念,所以把质谱也当作一种波谱方法。
二.分别讲解波谱法基本原理及应用
1.紫外光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紫外光谱及其表示法,电子跃迁类型及其吸收特征)②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判断分子中是否有共轭体系或某些官能团的存在;确定未知物的基本骨架,确定某些官能团的位置;判定一些化合物的异构体、构型、构象;可用来判定互变异构的存在。)以上都举例说明。
2.红外光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分子振动类型,红外光谱图)②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③IR在结构测定上的应用(确定官能团,利用标准谱图鉴定有机化合物)。
3.核磁共振谱(1HNMR)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化学位移③自旋偶合和裂分④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法⑤核磁共振谱的应用(图谱举例)。
4.质谱
主要讲解内容:①基本原理②质谱图的表示法③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利用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第三章 开链烃(第一讲)
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悉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较复杂烷烃的IUPAC命名法。理解原子序数优先规则、烯烃的顺/反异构和Z/E异构概念,能够准确的写出较复杂烯烃的结构式或名称。
2.使学生理解“构象”概念,能够认识和书写简单烃类的构象的透视式和纽曼式、能够比较简单构象式的能量差别,掌握环己烷优势构象的画法。
3.使学生了解饱和碳原子上的游离基取代反应、反应历程的概念和游离基稳定规律。
教学重点
1.烷烃、的IUPAC命名规则、环己烷优势构象。
2.原子序数优先规则,烯烃的Z/E命名法。
教学难点
1.烷烃的构象(透视式与纽曼式)、环己烷优势构象。
2.饱和碳原子上的游离基取代历程。
3.原子序数优先规则与烯烃的Z/E命名法。
课堂组织
第一节 烷烃
1.介绍简单烷烃的普通命名法
叙述烷烃IUPAC命名规则。
2.引入几种常见的简单烃基:正某基、异某基、仲丁基、叔丁基和新戊基。
3.适当课堂练习:较复杂烷烃的命名和结构式书写。
第二节 烷烃的异构现象与构象
1.略讲烷烃同分异构现象。
2.讲述“构象”概念,用透视式和纽曼式表示简单烷烃的重叠式和交叉式构象。从能量因素分析比较各构象的稳定性。
3.详细讲述环己烷、取代环己烷的椅式构象及其画法。
第四节 烷烃的性质
1.简介伯、仲、叔、季碳原子和伯、仲、叔氢原子。
2.简介同系列烷烃沸点变化规律(分子间作用力规律)。
3.回顾甲烷的光卤代反应。
4.分析甲烷生成四氯化碳的步骤,讲述游离基历程的概念。
以甲烷为例论述游离基(自由基)历程。
5.举例说明游离基历程中伯、仲、叔氢原子活泼性及其原因。
6.简单介绍烷烃的氧化反应。
第六节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分析烯烃、炔烃与烷烃差异………多一个官能团,命名规则相应复杂……主链应包括母体官能团,编号时母体官能团为此最小及存在位置异构和几何异构(炔烃无几何异构)。举例说明复杂烯烃的命名(包括顺/反异构)。
2.重点讲述原子序数优先规则概念。
3.举例说明多种基团的优先顺序的详细比较(注意:原子序数没有加和性)。
4.Z/E法标记烯烃几何异构体(注意与顺/反异构的区别),多烯(碳碳双键)的标记。
5.小结:原子序数优先规则与Z/E标记法
第三章 开链烃(第二讲)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和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及其应用,了解亲电加成概念、机理、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2.使学生掌握炔烃加成反应(水合成酮、乙炔与氢氰酸加成)及端基炔的成盐反应。
3.使学生理解离域键与共轭效应,掌握丁二烯型化合物 的1,4-加成和双烯合成性质。
4.使学生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1.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亲电加成概念;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
2.烯烃的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3.丁二烯型化合物的1,4-加成和双烯合成反应。
教学难点
1.烯烃的马氏加成规则。
2.丁二烯型化合物的共轭效应与双烯合成反应产物结构式书写。
课堂组织
第九节 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
1.分析烯烃与炔烃结构共同点……不饱和。从而导出性质共同点……加成与氧化。
2.简介烯烃、炔烃加氢(炔烃分两步:Pd/C顺式加;Na/NH3反式加。)
3.讲述烯烃与卤素加成,亲电加成概念,亲电加成机理(溴水为例)。
4.重点讲述马氏加成规则。常见的马氏加成反应。亲电试剂;水、卤化氢、浓硫酸、次卤酸。
4.引入诱导效应解释,或碳正离子稳定性解释马氏规则。
5.简介反马规则及其实例。
6.讲述炔烃的特性:水合反应,乙炔与氢氰酸加成及应用。
7.简介烯烃和炔烃的聚合反应(二聚反应,多聚反应)。端基炔烃的成盐反应。
8.重点介绍烯烃的几种氧化反应(高锰酸钾在酸、碱性条件下氧化,臭氧氧化,银催化氧化等)。炔烃氧化只生成酸。
9.简介烯烃α—卤代反应(高温或NBS卤代)。
小结: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十一节 共轭二烯烃及其反应性能
1.介绍三种类型的二烯烃。
2.详细讲述“共轭”概念,离域大π键概念,丁二烯的离域效应。
3.分析丁二烯与溴的加成,扩展1,2—加成与1,4—加成反应内容。
4.以丁二烯与乙烯为例讲述双烯合成,扩展为丁二烯型的双烯合成。
小结 :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与双烯合成。
第十二节 萜 类
1.简介什么是异戊二烯链节。
2.介绍“萜”的概念(单萜、倍半萜、二萜……)。
3.简介单环萜与双环萜和常见萜类化合物。
第四章 环烃
教学目的了解环烷烃及苯的构性相关分析。掌握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命名及化学性质,熟悉环己烷的构象分析和取代苯的定位基规则。
教学重点
1.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2.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教学难点
1.取代苯的定位基定位规则
2.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
课堂组织
第一部分 脂环烃
第一节 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介绍环烷烃的分类、命名和异构
一、单环烃;
二、桥环烃;
三、螺环烃
1单环烃的命名
1.多取代基中,较小取代基系数低;
2.环为母体,取代基系数低;
3.有顺反异构时,标出顺反异构
举例加以说明:
2单环烃的异构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二)、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ies):
先讲述拜尔(A.von Baeyer)张力学说(strain theory),再介绍 氢解、加溴、酸解、自由基取代。最后小结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一 环己烷的两种典型构象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
环己烷的船式构象
椅式构象是环己烷的优势构象。船式构象与椅式构象相比,其能量高29.7KJ/mol,在椅式构象中,几乎不存在环张力。
二 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举例:写出甲基环己烷的椅式构象
由分析可以得到结论:
1.e型比a型构象稳定(优势构象);
2.环上有不同取代基时,大基团处于e键稳定
第二部分 芳香烃:
第四节 苯衍生物的异构和命名;
苯衍生物的命名规则
1.将苯环作为母体,标明取代基位置:
2.结构复杂衍生物或支链上有官能团时,环上支链作为母体,苯环作为取代基命名
3.苯环上有多官能团取代时,应用IUPAC的官能团优先规则:
4.多环芳烃的命名
第五节 芳香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二、化学性质(chemical properties)
(一)、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定义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介绍SE2取代反应机理:芳烃正离子历程
⑴.卤化、磺化和硝化
(2)付-克烃基化反应
⑶.付-克酰基化反应
(二)、苯环上的加成;
还原氢化
自由基加成(三)、氧化反应;
有α-H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类衍生物
没有α-H时,不发生氧化反应。
(四)、卤代反应。
α-H卤代反应
第六节 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一、定位规律(Orientation);
由苯、取代苯的硝化速度或产率来对比,引出定位的概念。
二、定位规律的理论依据;
对比讲述、解释两类定位基规律。
三、定位规律的应用。
第七节 稠环芳烃
注意命名。
性质同苯对比来讲。
第八节 非苯系芳烃
一、芳香性的一般特征:
Hǜckel规则(4n+2规律):单环多烯π电子数等于4n+2时,构成π电子的封闭体系表现出一定的芳香性。
芳香性判断原则 1.环状体系;2.π电子数(4n+2规则);3.分子共平面。
二、常见芳香性体系
第五章 旋光异构
教学目的了解手性分子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掌握对映体构型的表示方法,熟悉分子绝对 构型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手性的概念,FISHER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R、S构型的表示方法。
课堂组织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optical activity)
一、偏振光与旋光性
自然光
偏振光
旋光性
旋光度的大小是由旋光仪测定的。比旋光度是表示化合物旋光性的物理常数:
二、分子结构与旋光性的关系
如果分子中含对称面或对称中心,则分子与其镜像可以完全重合,这种分子为非手性分子(achiral);
分子中不含对称面也不含对称中心时,分子与镜像不能重合,为手性分子(chiral)。
非手性分子没有旋光性。
凡是有手性的分子都有旋光性。分子具有手性是引起分子旋光性的根本原因。
手性碳原子:
三、Fischer投影式
投影式书写规则
第二节 对映体构型的表示方法
主要讲相对构型表示法(D, L表示法)Relative configuration
绝对构型表示法(R, S表示法)Absolute configuration
一、相对构型表示法
旋光方向与相对构型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旋光方向是由旋光仪测定的。
二、绝对构型表示法
R, S构型的确定
绝对构型与旋光方向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根据Fischer式可直接判断R, S构型
第三节 其他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一、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二、含两个不同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三、碳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四、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相互关系
四、不含手性碳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1.丙二烯型分子
2.联苯衍生物
结论:
分子有无手性,与手性碳原子的存在并没有必然联系,而要从分子整体来考虑,看分子手否具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旋光性;
手性分子中,可以有对称轴存在第四节 旋光异构体的性质
第五节 第五节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对比讲述:顺-2-丁烯加溴的立体化学
反-2-丁烯加溴的立体化学
第六章 卤代烃(halohydrocarbon)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卤代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熟悉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以及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
教学重点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课堂组织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按与卤素相连碳原子不同:
按烃基种类不同:
按卤原子数目不同: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二、化学性质: C – X 键易断裂,性质活泼
1.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卤代烷的水解(hydrolysis):
威廉姆逊反应:合成混和醚
被氨基取代的反应;
2.消去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
⑴ 脱HX的能力:
⑵ 札依采夫规律:
在反应中,主要产物为双键上烷基取代基较多的烯烃;能形成共轭体系的产物为主要产物,尤其与苯环共轭时
3.与金属反应。
重点介绍有机镁化合物称为Grignard试剂(G-试剂)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一 双分子亲核取代(SN2)
亲核试剂(OH)从离去基团(Cl)的背面进攻,在离去基完全脱离之前,亲核试剂即与碳原子部分成键
二 单分子亲核取代(SN1)
两种机理的比较:
1.中间状态:SN2-过渡态,构型翻转;SN1-碳正离子,外消旋化。
2.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
离去基碱性越强,越难离去:-OH,-OR,-NH2一般不直接离去,而以共轭酸的形式离去(H2O, ROH, NH3)。
第四节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乙烯型卤代烃
隔离型卤代烃
烯丙型卤代烃
举例讲述各种类型的卤代烯烃与AgNO3反应,鉴定不同类型卤代烃
第七章 醇、酚、醚(第一次课)
教学目的:
弄清醇、酚、醚结构上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掌握醇的分类、命名、及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几种常见醇的基本特性及用途。
教学重点:
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醇与氢卤酸作用时发生分子重排
课堂组织:
概述醇、酚、醚分子结构上的异同,引出官能团异构现象。
§7-1 醇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根据醇分子中烃基不同,烃基中碳氢比不同,分子中羟基所连碳原子不同及醇分子中羟基数目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并分别举例说明。
2、命名:
命名可用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举例说明。
二、物理性质
1、沸点:
首先给出一组分子量相近的不同类化合物的沸点
CH3CH2CH2CH3 CH3CH2CH2OH CH3-O-CH2CH3 CH3CH2Cl
分子量(M)58 60 60 6
4bp-0.5℃ 97.2℃ 10.8℃ 12℃
问题:为什么醇的沸点较其它分子量相近的物质的沸点高?
简单回顾氢键形成条件,并以氢键解释此现象,说明醇的沸点随分子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2、水溶性:
醇分子中有亲水基和疏水基,说明醇在水中溶解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常见的亲水基:-OH -NH2 -COOH -SO3H >C=0
常见的疏水基:-R -Ar
三、化学性质
首先进行构性相关分析,然后一一讲解
(一)官能团的反应
1、与活泼金属反应,(O-H键)
2、酯化反应(O-H键)
3、与氢卤酸反应(C-O键断裂)、(重点讲解)
引入lucas试剂(浓HCl/无水ZnCl2),利用lucas试剂鉴别6C以下的伯、仲、叔醇
HX反应活性:HI>HBr>HCl
ROH反应活性:烯丙醇,苄醇
但有时会发生重排,使其在合成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4、与PX3和SOCl2等卤化剂反应(C-O键断裂)
特点:不发生重排,反应速度快,产率高,产物易分离。
(二)烃基的反应—氧化(或脱氢)反应(C-H键断裂)
1、加氧
常用的氧化剂: K2Cr2O7/H2SO4、KMnO4/H2SO4、CrO3-吡啶
可用于伯、仲、叔醇的鉴定及结构推断。
2、脱氢
(三)官能团和烃基共同参与的反应—脱水反应(浓H2SO4催化)
1、分子内脱水――制备烯烃,脱水时遵从札依采夫规则
2、分子间脱水――制备对称醚。
四、醇的代表化合物(自学)
回顾本次课要点,预习酚、醚。
第七章 醇、酚、醚(第二次课)
目的要求
:掌握酚、醚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理化性质,了解常见酚、醚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工农业、医药等,特别是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重点:
酚、醚的化学性质
难点:
酚的结构特点:(P-π共轭效应,使苯环活化,且C-O键加强难断,而O-H键极性增强,易断。)
课堂组织
§7-2 酚
一、物理性质
1、沸点
请学生解释苯酚沸点比苯高的原因
2、水溶性:
例1:比较 和沸点高低与水溶性大小?
解释
由于邻硝基苯酚形成分子内氢键,不再发生分子间缔合,故其沸点较低,同理其与H2O分子形成氢键能力减弱,故其水溶性较低,利用此特点可用水蒸汽 蒸馏方法分离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
二、化学性质
首先进行构性相关分析,再逐一讲解
(一)官能团反应(O-H键断裂)
1、酸性 pKa=9.9
51)酸性比较:羧酸>H2CO3>酚>H2O>醇
利用苯酚酸性可分离提纯酚类物质
2)影响苯酚酸性的因素:
芳环上连推电子基,则苯酚酸性减弱,若连强拉电子基如-NO2则
苯酚酸性增强,如 pka=0.252、与FeCl3显色结构的物质,加FeCl3可显色,此法可用于酚及具有烯醇式结构化合物的鉴别。
3、成醚(略讲)
4、酯化(略讲)
(二)芳香烃基上的取代反应(C-H键断裂)
由于P-π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
此反应定量进行,可鉴别苯酚,亦可用于除去
2、硝化
3、磺化
(三)官能团和芳香烃共同参与的反应――氧化反应、(O-H与C-H同时断裂)
§ 7-3 醚
一、分类和命名
举例说明
二、化学性质
醚键极性弱,对氧化剂、还原剂、碱稳定,对酸较稳定,与浓酸可形成锌盐。
1、生成洋盐
利用这一性质可分离鉴别醚与卤代烃或烷烃。
2、醚键断裂
3、生成过氧化物
三、醚的代表化合物
1、除草醚:
2、环氧乙烷():
活泼易开环,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3、冠醚(一般了解)
总结本章重点、难点,预习第八章(醛、酮、醌)。
第八章 醛、酮、醌(第一次课)
教学目的能正确命名醛、酮、醌,掌握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了解其在分离、鉴别、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
教学难点:
羰基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课堂组织
§8-1 醛酮
一、概述
醛酮通式 CnH2nO
简述醛酮分类及命名
二、物理性质
1、沸点:
醛、酮一般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其沸点低于分子量相近的醇。
2、水溶性:
由于 C=0为强极性键,能与水形成氢键,低级醛、酮与水混溶。
三、化学性质
先进行构性相关分析
比较(1)、(2)稳定性,说明 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重点)
1、与HCN加成以丙酮与HCN加成为例,说明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与饱和NaHSO3加成——醛、脂肪甲基酮,环酮。
作用:1)鉴别醛、酮
2)分离纯化
3、与H2O加成4、与醇的加成缩醛(酮)特点:
1)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与醚相似)
2)遇酸水解生成原来的醛(酮)和醇。
作用:有机合成中保护。
5.与格式试剂加成作用:制备醇。
归纳本次课要点,预习醛酮的其它化学性质。
第八章 醛、酮、醌(第二次课)
教学目的:
掌握醛、酮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在分离、鉴别、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醌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醛酮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醛酮理化性质的应用
课堂组织:
三、化学性质
简单回顾上次课内容,即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一)羰基亲核加成反应(上次课内容)
(二)加成消除反应——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1、与NH2OH加成——肟
环己酮肟
注意Z、E构型
2、与肼、苯肼作用——腙、苯腙
3、与氨基脲作用——缩氨脲
上述氨及其衍生物都是含氮的亲核试剂,与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很好的结晶,且有一定的熔点,易于提纯,在酸性条件下又分解为原来的醛、酮,因此,利用上述反应可以分离和提纯醛、酮,同时也可以用来鉴别醛、酮,故将它们称为羰基试剂。
(三)α-H的反应
1、羟醛缩含(稀碱催化)
含α-H的醛在OH-作用下,可发生自身加成作用,生成β-羟基醛
不含α-H的醛无此反应,但无α-H的醛可与有α-H的醛作用,称为交叉缩合2、α-H的卤代(碘仿反应)
试 剂: I2/NaoH
作用对象:
现象:CHI3(黄色)↓
应用:用于鉴别合成(四)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
利用弱氧化剂来区别醛、酮
1)斐林试剂(I):CuSO4 溶液
斐林试剂(Ⅱ):酒石酸钾钠和NaOH的混合溶液
使用时等量混合。
作用对象:脂肪醛
现 象:Cu2O↓(砖红色)
2)吐伦试剂:AgNO3的氨溶液
作用对象:所有醛
现 象:银镜
应 用:用于醛、酮的鉴别。
2、还原:
1、催化氢化
2)硼氢化钠(NaBH4)
特点:还原五)歧化反应(康尼查罗反应)
对象:无α-H的醛
条件:浓NaOH催化
§8-2 醌(略讲)
概述醌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小结本章重点、难点,预习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九章 羧酸、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一、羧酸
教学目的:
1、熟悉羧酸的命名和分类
2、掌握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
羧酸的酸性
课堂组织: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P228
二、物理性质:
1、氢键:与沸点的关系
2、m.p3、溶解性
三、化学性质
结论:-COOH键长平均化
反应特点:①离解,酸性;②-OH被取代;③C=O被还原;④断裂而脱羧;⑤α-H取代;⑥β-H氧化。
1、酸性
①中和反应
②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
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①被-Cl取代生成酰氯
②被-OR取代生成酯
③被RCOO-取代生成酸酐
④被-NH2取代生成酰胺
3、脱羧反应
4、α-H取代
5、还原反应
四、个别化合物
二、羧酸衍生物和取代酸
教学目的:
掌握衍生物的性质及互变构现象,掌握取代酸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酯缩合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
课堂组织:
羧酸衍生物
一、分类命名:①酰卤;②酸酐;③酯;④酰胺
二、化学性质:
1、水解成酸
2、醇解成酯
3、氨解成酰胺
4、霍夫曼降解
5、克莱森酯缩合三、互变异构现象:
1、互变异构的普遍性
2、烯醇式稳定的条件
3、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四、个别化合物
① 丙二酸二乙酯
② 尿素
取代酸
一、分类命名:①羟基酸 ②羰基酸 ③卤代酸 ④氨基酸
二、羟基酸的性质
三、羰基酸的性质
1、脱羧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的:
1、掌握胺的分类和命名
2、掌握胺的性质
3、熟悉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4、学会含氮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胺的化学性,重氮化反应及其应用
胺的酰基化反应及兴斯堡反应的应用
重氮化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课堂组织: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①b.p.②溶解性
三、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和成盐反应 ①碱性的影响因素 ②成盐反应及应用
2、烷基化反应
3、酰化反应: ①伯胺 ②仲胺 ③叔胺 ④兴斯堡反应及应用
4、与HNO2反应 ①伯胺反应放N2 ②仲胺生成黄色的物质 ③叔胺
5、季铵碱的Hofan消除反应 ①无β-H ②有一种无β-H ③含多种β-H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重氮盐的生成反应
二、重氮盐的应用
1、取代反应
2、还原反应
三、偶氮化合物的生成四、偶联反应
五、含氮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含硫、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的含磷有机化合物(有机磷农药)
2.熟悉硫醇、硫酚、硫醚,膦酸和膦酸酯类,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类命名规则
3.掌握硫醇、硫酚、硫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硫醇、硫酚、硫醚,膦酸和膦酸酯类,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类命名规则
教学重点:
第一节 硫醇、硫酚、硫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硫醇、硫酚、硫醚命名
R-SH硫醇 R-S-R硫醚
C6H5-SH硫酚
二、硫醇、硫酚、硫醚的物理性质:
1、沸点低于相应的含氧化合物,因其极性:S 3、有毒 4、奇臭无比,应用:煤所罐中加入2ppt,漏气与否即可知道,三、化学性质 1、酸性强于相应的醇、酚 RSH+NaOH→RSNa+H2O 而ROH+NaOH→不反应 2、氧化反应 与醇不同,硫醇的氧化发生在S原子上,而醇则发生在α-H上。 1)弱氧化:2RSH→R-S-S-R 2)强氧化:RSH RSO3H1、硫醇可与重金属离子(Pb2+、Pd2+、Cu2+)形成不溶性盐。 所以它是重金属盐的特效解毒剂。 四、硫醚 CH3SCH3 甲硫醚 特点: 1)比醚的亲核性更大 CH3SCH3+CH3I→(CH)3S+I-碘化三甲锍 2)易被氧化 第二节 含磷有机化合物(有机磷农药) 一、膦酸和膦酸酯类农药 1、乙烯利 结构:ClCH2CH2—PO3H 2名称2-氯乙基膦酸 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产生乙烯,对瓜果有催熟作用。 2、敌百虫 (CH3O)2POCH(OH)CCl 3二、磷酸酯和硫代磷酸酯类农药 1、D、D、V (CH3O)2POOCH=CCl 2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 (CH3O)2POOCH=CCl2+H2O 2CH3OH+CHCl2CHO+Na3PO 4由此可见,这类农药,易发生水解而失效。在使用时,应注意天气,雨天会使其杀虫效果降到最低,存放时也应注意防潮。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的重要杂环化合物如糠醛,叶绿素,血红素,β-吲哚乙酸、嘧啶和嘌呤衍生物,花青素,烟碱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熟悉杂环化合物命名规则 3.掌握吡咯和吡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杂环化合物命名规则 2.吡咯和吡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吡咯和吡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一、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杂环化合物是成环原子中,除了碳原子以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原子。 这些化合物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具有芳香性。 而内酯、内酰胺,内酸酐和环醚等不属于杂环化合物之列,这些化合物不具备芳香性。 1、分类及命名:命名主要采用音译法 1)、单杂原子单环 吡咯 呋喃 噻吩 吡啶 2)、单杂原子稠环 吲哚 喹啉 3)、多杂原子单环: 嘧啶 嘧唑 噻唑 4)、多杂原子稠环 嘌 呤 鸟嘌呤 腺嘌呤 2、芳香杂环化合物结构 1,3-戊二烯分子中,含有4个兀电子,且C5是以SP3杂化,因此,成环的五个碳原子中有一个不共平面,所以无芳香性。 1)呋喃 成环原子均以SP2杂化,且共平面,由于O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与兀电子形成P-兀共轭体系(五原子六个兀电子)符合休克尔规则,具有芳香性,P-兀共轭的结果,使C=C上的电子密度增加,这种芳杂环又称作富电子芳杂环。 2)吡啶 成环原子均以SP2杂化,形成闭合的兀-兀共轭体系(C原子和N原子各以一个电子侧面交盖,形成三个兀键),又由于N原子的电负性大于C原子,即N原子的-I效应,所以C=C上的电子密度降低,这种芳杂环又称作缺电子芳杂环。 由电子密度的分布可知: 1)尽管芳杂环也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由于杂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其电子云分布并不均匀。 2)这种电子分布不均匀的结果,使得缺电子芳杂环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β-位,而富电子芳杂环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α-位。 二、杂环的性质 1、酸碱性: 吡咯: 1)对石蕊显中性。因为N上未共用电子对参与了共轭体系,从而N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降低,接受质子(H+)的能力降低,PKb=13.6。 2)N原子上所连的H原子显弱酸。 体现在:吡咯+KOH吡咯钾+H2O 3)检测吡咯的方法 吡咯+松木片/HCl→松木片显红色 吡啶: 1)弱碱性:其碱性与苯胺差不多。 2)N原子上的取代反应 2、亲电取代反应: 富电子芳杂环比苯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α-位; 缺电子芳杂环比苯更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取代β-位。 3、催化加氢反应 吡咯+H2 四氢吡咯 注意:1)加成产物失去芳香性 2)含氮芳杂环加氢后属于环状仲胺。 4、氧化反应 富电子芳杂环容易氧化破环 第二节 重要杂环化合物介绍 一、糠醛α-呋喃甲醛。 农副产品戊糖糠醛 性质: 1、具有芳香醛的性质 1)不被斐林试剂所氧化 2)能发生康尼查罗反应 3)检验方法 a、检验呋喃的方法:呋喃使松木片/HCl显绿色。 b、检验糠醛的方法 糠醛+苯胺/乙酸→显红色 二、叶绿素、血红素,结构特点,均以卟吩环为母体,中心络合一个金属离子。 1、叶绿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催化剂,中心是Mg2+离子,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合成糖类化合物,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而贮藏。 2、血红素:中心是Fe2+离子 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红血球中,它与蛋白质结合成血红蛋白质。其主要作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载氧气的作用。 三、β-吲哚乙酸 β-吲哚乙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使植物插条生根。 四、嘧啶和嘌呤衍生物 核酸中的五种含氮碱基 五、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结构发生变化,而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三节 生物碱 一、概述 1、定义:有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 2、提取方法: 将植物捣碎生物碱盐酸盐→除去残渣生物碱(游离)萃取→蒸馏→纯品 3、生物碱试剂 凡能与生物碱作用生成沉淀,或产生颜色的试剂,统称为生物碱试剂,例如:饱和苦味酸,碘化汞钾,鞣酸等等。 二、生物碱举例 1、烟碱(Nicotine) 烟碱具有旋光性,既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与水共热到100℃左右能产生一定的蒸气压,所以常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 2、秋水仙碱 它是一个环庚三烯酮的衍生物,分子中两个稠合的七碳环,并与苯环再稠合而成,由于N原子在侧链上呈酰胺结构,所以,秋水仙碱呈中性,它具有抗癌作用。 3、麻黄碱 它是芳香族醇胺类化合物,具有兴奋交感神经,增高血压,扩张气管等作用。 *许多毒品均属于生物碱类的物质,我们有义务将拒绝毒品作为自觉行为。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教学目的: 1.了解糖的来源和糖的分类: 2.熟悉糖的变旋现象 3.掌握单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糖的变旋现象和命名规则 教学重点: 1.糖的变旋现象和命名规则 2.单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碳水化合物就是糖类化合物,它是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或者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成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由于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H和O的比例恰好为2:1,与H2O分子相同,所以其通式可以写成Cx(H2O)y,碳水化合物也因此而得名。 例:葡萄糖C6(H2O)6,蔗糖C12(H2O)1 1但有些物质也符合上述通式,却不属于糖类化合物。 例如:乳酸CH3CH(OH)COOH→C3(H2O) 3所以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并不确切。 糖的来源: 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产生。如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葡萄糖,就是植物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在叶绿素的催化下,利用CO2和H2O合成的。 糖的分类: 1)单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 2)低聚糖(也称作寡糖):经水解后可生成2、3、4个单糖分子。根据水解成单糖的数目,可分为双糖和三糖等,如:麦芽糖,蔗糖等。 3)多糖:经水解可生成许多单糖的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等。 碳水化合物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它既具有单能团的性质,又有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表现,且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使之具有旋光性和旋光异构体。因此,研究糖的特性,是培养我们运用官能团反应及立体化学概念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合点。 第一节 单糖 一、单糖的构型 从丙醛糖和丁酮糖开始,糖分子就含有手性C原子,就具有旋光异构现象。以葡萄糖为例,它是含五羟基的已醛含有4个手性C,因此,旋光异构体数目N=24=16,其中D-型8种,L-型8种,D-葡萄糖是其中的一种。 糖分子中含有多个手性C原子,其中,离C=0最远的C原子为决定构型的C原子。 所以:左H,上醛酮,D-型;右H,上醛酮,L-型 在含多个手性C原子的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中,其中仅仅有一个手性C的构型不同,其余的构型完全相同的异构体,称为差向异构体。 D-葡萄糖与D-甘露糖互为C2差向异构体 D-葡萄糖与D-半乳糖互为C4差向异构体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 1、变旋现象: 在研究D-葡萄糖的旋光现象时发现D-葡萄糖具有两个比旋光度 [α] =+113°和[α]=+19°,将二者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旋光度均转化到+52.5°时,维持不变。 这种旋光度发生改变的现象,叫作变旋现象。 用链式结构代表D-葡萄糖是不足以表达它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关系的。 2、单糖的环状半缩醛结构(Fischer式) 实验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的大多数已醛糖是以六员环半缩醛形式存在,而 由上述式子我们知道:羟基碳由SP2杂化转化成了SP3杂化,并与决定构型的C上的-OH构成氧桥,这时,羰基碳原子转化成了手性碳原子,其中羰基氧原子变成了-OH,这个羟基称作半缩醛羟基(-OH半) 当半缩醛-OH-5与决定构型-OH处于同侧时,称为α-型,半缩醛当-OH半与决定构型的-OH处于异侧时,称为β-构型。 对于D-葡萄糖而言,实际上就存在着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两种形式,它们的差异仅仅是C1的构型不同,所以它们是C1差向异构体,早期称之为Anomer。 由于半缩醛形式并不稳定,在水溶液中,互为C1差向异构体的α-构型和β-构型可以通过开链式互相转化,直至达到动态平衡,从而造成了变旋现象。 3、Haworth式(透视式) Fischer式的半缩醛结构中,从环的稳定性看,那种过长的氧桥是不合理的,为了更接近真实,更形象地表达糖的环氧结构,Mr.Haworth首先提出将直立的结构式改写成平面环状结构式来表示,这对于观察糖的基团之间的立体化学关系更为方便,a)Haworth式的画法: 画出成环氧原子处于右后方的六员环,并将环顺时针编号。Fischer开链式中,链右边的基因处于环下方,而左边基团处于环上方。成环时,为使-OH(决)与C=0更接近,根据单键旋转不影响物质的构型的原理,将C4-C5键旋转109°28′(平面旋转120°),因此,D-型糖未端-CH2OH必然处于环上方。 b)含末端-CH2OH Haworth式D/L和α/β构型判断 判断的前提:环是顺时针编号 ①当末端-CH2OH处于环上方时,为D-型 当末端-CH2OH处于环下方时,为L-型 ②当-OH(半)与末端-CH2OH同侧时,为β-型 当-OH(半)与末端-CH2OH异侧时,为α-型 以D-果糖为例 c)不含末端-CH2OH糖的结构判断 这时,应寻找-OH(决) 当-OH(决)处于环下方时,为D型,当-OH(决)处于环上方为L-型 当-OH(半)与-OH(决)同侧时,为α-型,当-OH(半)与-OH(决)异侧,为β-型 d)-OH(半)的识别 什么是半缩醛-OH?与成环氧原子直接相连的碳上的羟基,称作-OH(半),注意-OH(半)与其它醇-OH的区别。 例:请画出α-D-半乳糖的Haworth式 e)怎样识别不正规的Haworth式 ①确认半缩醛-OH ②将环正确编号(醛糖-OH半)处于C1上,酮糖OH处于C2上。 ③若环是顺时针编号,则旋转归位,基团位置无变化;若环是逆时针编号,则翻转归位基团位置发生变化,总之,要归其位而视之。 6)Haworth式的对映体 三、单糖的性质 1、差向异构化 单糖分子中,由于α-H原子受到C=0和-OH的双重影响变得十分活泼,在 碱性条件下,单糖可转化成烯二醇式结构并达到平衡: 由于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在C3、C4、C5上的构型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烯二醇结构。因此,在碱性溶液中,实际存在着三种糖的平衡。 2、氧化反应 1)碱性条件氧化 在碱性条件下,所有的单糖均可以被Feiling和Tollens试剂等弱氧化剂所氧化 凡是能被斐林试剂氧化的糖统称为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 2)酸性条件氧化 A、弱氧化剂氧化: Br2/H2O,对象:醛糖 醛糖+Br2/H2O→醛糖酸 酮糖+Br2/H2O→难以反应 B、强氧化剂氧化,HNO3对象:醛糖 醛糖+HNO3→糖二酸 3)酶催化氧化氧化末端-CH2OH3、还原反应 4、成脎反应 试剂:苯肼 对象:所有的还原糖,部位:C1、C2,现象、黄色结晶 因为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的C3、C4和C5上的构型相同,所以它们的脎相同。 作用:①鉴别还原糖的存在②从糖脎的熔点和晶形可鉴别某些糖。 5、脱水反应和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 糖类化合物+α-萘酚/乙醇 观察界面出现的紫色环 作用:鉴别所有的糖类化合物 2)间苯二酚/浓HCl反应 酮糖+间苯二酚/浓HCl → 红色 醛糖+间苯二酚/浓HCl → 较难反应 作用:鉴别酮糖的存在3)Tollen反应 戊糖+均苯三酚/浓HCl → 红色 其它糖+均苯三分配/浓HCl → 黄色 四、单糖的重要衍生物 1、糖苷 糖苷是糖分子中的-OH半与另一分子羟基化合物(如ROH、OH等)失水生成的缩醛结构的化合物。糖苷分子中糖的部分叫糖基;非糖部分叫配基,连接糖基和配基的键叫做苷键。 α-型-OH半所形成的糖苷称作α-糖苷,其苷键称作α-苷键 β-型-OH半所形成的糖苷称作β-糖苷,其苷键称作β-苷键,自然界中以β-糖苷为主,存在于植物的根、茎、花叶和种子中。 糖苷的性质: (1)糖苷分子中不存在半缩醛结构,所以没有变旋现象; (2)糖苷不能被斐林试剂所氧化,为非还原糖,并且不能成脎; (3)糖苷仍有旋光作用; (4)糖苷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但在碱性条件下稳定。 2、糖酯 糖分子中所有的羟基都能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生成酯,称作糖酯。 糖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第二节 二糖 教学目的: 1.了解纤维二糖、乳糖、海藻糖、壳聚糖、甲壳素、果胶质来源,结构和性质 2.熟悉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麦芽糖、蔗糖、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 麦芽糖、蔗糖、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 麦芽糖、蔗糖、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二糖是由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单糖通过苷链连接而成的糖苷。根据它们是否能被斐林试剂所氧化,可以分成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 一、还原性二糖 1、结构特点 还原性二糖是由一分子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糖的醇羟基缩合而成。 例如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性二糖 2、性质 (1)还原性二糖分子中存在着一个半缩醛-OH,因此,还原性二糖仍具有变旋现象。 (2)氧化反应 还原性二糖+斐林试剂Cu2O↓(砖红色) 作用:可用于鉴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3)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其苷键断裂,生成两分子单糖。 3、举例 (1)麦芽糖,由一分子α-D葡萄糖的半缩醛-OH与另一分子D葡萄糖C4上的醇-OH脱水后,通过α-1,4-苷键结合而成(2)纤维二糖:由一分子β-D-葡萄糖C1上的半缩醛-OH与另一分子D-葡萄糖C4上的醇-OH的脱水生成,通过β-1,4苷键连接而成。 (3)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C1上的半缩醛-OH与另一分子葡萄糖C4上的醇-OH脱水后,通过β-1,4-苷键结合而成。 二、非还原性二糖 1、结构特点 非还原性二糖是由二分子糖的半缩醛-OH 脱水而成的,最常见的是蔗糖的海藻糖。 (1)蔗糖:由一分子α-D-葡萄糖C1上的半缩醛-OH与另一分子β-D-果糖C2上的半缩醛-OH脱水,通过α,β-1,2-苷键连接而成。 (2)海藻糖(酵母糖) 由两分子α-D-葡萄糖的半缩醛-OH脱水,通过α-1,1-苷键连接而成。 2、性质 (1)非还原二糖分子中,不存在半缩醛结构,所以无变旋现象。 (2)不被斐林试剂氧化,不能成脎; (3)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分子单糖; (4)具有旋光性 这种水解反应前后旋光性由右旋变为左旋的过程,称为转化过程,转化后生成的等量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 第三节 多糖 多糖是由单糖通过苷键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动、植物贮藏养分的糖元、淀粉等,组成植物骨架的纤维素都是多糖。 多糖的特点:无甜味,极少还原性,不溶于水,只有平均分子量。 仅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均多糖;由几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杂多糖。 1、淀粉 淀粉是植物的重要贮藏物质之一,常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及根中。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1)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为32000~165000。 由于各个分子中只保留一个半缩醛-OH,在分子中所占的比例甚小,一般认为直链淀粉无还原性。 根据X-衍射的研究证明:直链淀粉的稳定构象是绕成螺旋状的管道构 性质: (1)无还原性 (2)不溶于水,因为许多-OH处于螺旋体内侧,但加热时螺旋体散开,可均匀分布在水中。 (3)无粘性 (4)遇I2显深兰色 直链淀粉+ I2—→深蓝色蓝色裉去 重现蓝色 (5)水解 在酸性条件或酶催化下,直链淀粉可发生水解。 淀粉→兰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D-葡萄糖 淀粉酶催化 麦芽糖酶催化 遇I2所显颜色 深兰色 兰色 红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人的胃液中存在着淀粉酶和麦芽糖酶,所以人类主要以淀粉为食物。 2、支链淀粉 以α-1,4-苷键和α-1,6-苷键将α-D-葡糖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 性质: (1)遇I2显紫红色; (2)无还原性; (3)水溶性:不溶于水,但吸水膨胀; (4)有很强的粘性(因为支链彼此纠缠所至) 糯米中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糯米的“糯性”由此而来 (5)水解反应:不易彻底水解,一般水解到1,6-苷键的分支处,水解受阻,有些胃功能较差的人吃糯食难以消化,就是这个原因。 3、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的支撑物质,细胞壁的主要成份。 组成: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苷键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无支链,是纤维二糖的高聚物,M≈2.2×105~1.8×106 纤维素性质稳定,有良好的机械程度和化学稳定性; 性质: (1)不溶于水,但吸水膨胀; (2)溶于Cu(OH)2/NH3、ZnCl2/HCl.NaOH和CS2中,形成粘稠的溶胶,利用这些性质可制造各种人造棉和人选丝。 (3)能发生水解反应 a)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系列纤维素糊精,最终生成纤维二糖和D-葡萄糖。 b)某些细菌含有分解β-苷键的纤维素酶,使纤维素水解。牛、羊等动物之所以能以草作为饲料,就是因为它们的胃里含有这类细菌(存在着纤维素酶)。另外,植物的枯枝败叶能分解成腐植质,提高土壤肥力,也是因为土壤中存在这类微生物的缘故。 4、果胶质 果胶质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它填充在植物细胞壁之间,使细胞粘合在一起。 果胶质可分为原果胶,可溶性果胶和果胶酸。 (1)原果胶:主要存在于未成熟的水果和植物的茎、叶中,未成熟水果很坚硬与原果胶的存在有关,原果胶不溶于水。 (2)可溶性果胶:主要由α-D-半乳醛糖酸甲酯以α-1,4-苷键连接而成,可溶性果胶可溶于水,水果成熟以后,由硬变软,就是由于果胶质的成分由原果股转化成了可溶性果胶。 可溶性果胶 果胶酸+甲醇(其中酯键被水解) (3)果胶酸 由α-D-半乳醛糖酸通过α-1,4-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植物的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均与果胶质的变化有关。 5、壳聚糖、甲壳素 1)2-氨基-β-D-葡萄糖 2)N-乙酰基-2-氨基-β-D-葡萄糖 壳聚糖:1975年首次被日本工业引进作为天然污泥脱水剂,用于生活废水的净化处理。 应用情况: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已被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 (1)生物医学材料:隐形镜片,人造血管等; (2)制药(具有抗凝血作用),化妆品; (3)纺织品、吸附及分离剂; (4)食品、饲料添加剂(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5)农业材料 导语: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以下是小编整理天津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目标: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易方法—模型法 教学方法: 阅读、实验、讲解法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8~1食物中的有机物 名词解释: 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 3、人体所摄入的主要物质:空气、水、食盐、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1、种类: 蔗 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 淀 粉: [(C6H10O5)n] 2、淀粉的检验:(实验探究) 分别向面包、米饭、土豆片、苹果上滴加几滴碘水。 现象:以上几种物品都呈现蓝色 3、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4、转化: 淀粉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缓慢氧化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二、油脂: 油;(液体)花生油、豆油 脂肪:(固体)猪油、奶油 脂肪在人体中氧化,放出能量,多余的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学生阅读: 1、P50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 2、根据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计算产生的热量。 三、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物质。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反应过程: 蛋白酶和水 重新组合蛋白质 氨基酸 新的蛋白质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学生阅读:P51多识一点 四、维生素 1、作用: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保持身体健康。 2、种类和功能: 维生素A:保护视力 维生素C:保护皮肤和牙龈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五、纤维素: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1、目标:P54 2、课本:P54(1、2、3) 中南大学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法纪处分,身心健康。 2.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校2012届普教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 3、“985工程”高校或者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以及“高水平大学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联盟”18所成员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优先选拔和接收。 4.临床医学硕士(1051)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各二级学科仅接收临床医学或相关(相近)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接收中医类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5、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潜质,学风端正。4.“985”工程高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文化课总评成绩在专业年级排名前5%),可在我校理、工、医(非临床医学)所涵盖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学术学位)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须本人在申请推免资格同时提出直博申请,学院经过考核推荐,最终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确定是否取得直博资格,研招办于10月20日左右发放《直博接收函》,后续工作另行通知。 二、被录取的推免生优惠待遇 1、所有推免生录取时均确定为全额奖学金(学费全免),并享受助学金。被录取为直博生的,入学后即享受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 2、我校是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首批高校之一(全国约60所),指标每年不少于100人。推免生具有公派留学优先推荐资格。 3、“985工程”或设研究生院的高校、且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10%,或者“211工程”高校、且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012年9月入学报到注册后,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 三、申请程序和提交材料 (一)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我校“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研究生报名网站”(将在8月底左右开通,请注意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提交个人申请。 (二)网上申请报名和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时间 1、网上申请报名时间:8月30日—9月25日。 2、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时间:9月5日—9月30日。 (三)申请者同时须提交下列纸质申请材料: 1、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可以先参加我校的复试与选拔,在取得我校拟录取资格后补交推免资格证明)。 2、通过“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研究生报名网站”提交申请后,下载打印《中南大学2012年综合选拔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含推荐免试)》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 3、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 4、有学术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获得学术科技奖项、承担课题或者其他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者,提供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原件在复试时出具)。 5、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者成绩单复印件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原件在复试时出具)。 6、有获得各类荣誉、表彰、奖励证书者,提供由所在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原件在复试时出具)。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复试或拟录取资格。上述材料请用挂号信邮寄(送)至我校相关二级招生单位,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XX学院(研究所、医院)研招工作联系人(姓名)收,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推免(或综合选拔)材料”。二级招生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请见“研究生招生二级单位一览表” 四、选拔和录取程序 1、资格初审:相关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评审,认为合格者,及时通知申请人,给予其复试资格。 2、复试:申请人按照学院的要求进行复试(申请人要及时查看学院网站通知或者咨询学院研招工作联系人,了解复试的相关要求)。 3、拟录取:复试合格者,由相关学院出具《复试结果通知单》。申请人凭《复试结果通知单》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到我校研招办领取《拟录取接收函》(特殊情况可由学院代领)。 4、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拟录取人凭我校出具的《录取接收函》到所在学校领取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发的报名校验码,凭校验码于国家规定的时间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于规定时间到网上选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办理正式报名手续。未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的申请人,不能被录取。网上报名以后,须将正式加盖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章的《推荐免试登记表》寄送我校研招办。 5、资格复审:在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推免生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录取资格:(1)不能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成绩不能达到“良”; (3)取得初录资格后,本科必修、选修等课程考试不及格; (4)取得初录资格后,受到法纪处分。 6、录取为我校直博生的学生,还需在我校博士生报名期间办理博士生报名手续,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研招办)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校本部三办公楼研究生院招生办(邮编410083),咨询电话:0731-88876806,传真:0731-88876474。 热忱欢迎全国广大有志青年来我校深造! 附件:中南大学2012年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2011年7月 中南大学自荐信模板 中南大学自荐信模板1 尊敬的老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申请材料。希望这是我成功的开始! 我叫张XX,就读于山西省长治中学高三理科班。作为一名成长于太行腹地的高中生,我对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秉承“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传统精神的中南大学向往已久。贵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浓烈的时代气息和“求实、创新、团结、进取”的校风学风,深深吸引着我。 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浩瀚的知识所闪耀的智慧和光辉使我沉醉其中,孜孜以求。以自己的不辍勤修和聪慧坚韧,一步一步实现着我的憧憬和梦想。中考结束后,以免费生考入了长治市唯一一所省属重点高中,三年的磨砺锤炼,成绩始终稳居全校前列。思想要求进步,在高二下学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我兴趣广泛,集体感强。不仅学习执着,而且注重知行合一。手工作品“浪漫小屋”在校园科技文化节获手工制作一等奖,在校运动会上荣获羽毛球双打第三名。主动融入集体,作为领诵,经常与同学们共同咏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我们的“中国梦”;作为摇滚队员,在元旦文艺汇演上与伙伴们共同展示青春的气息和活力。 我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热情大方、开朗乐观是我的性格标签,与人为善、阳光温婉是我的处事风格。我信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为他人的快乐欢呼,更愿把快乐传 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用自己的真诚真心,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好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梦想。中南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贵校作为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我十分渴望融入中南大学,实现人生理想。 假如人生是由一层层砖石一步步搭建上去的`阶梯,那么,中南大学将是我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若能有幸圆梦,定“会当击水三千里”,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人生道路。否则只能说明我做的还不够好,我将以更加踏实的态度,进一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去迎接那彩虹般的六月。 期待圆梦的那一刻! 此致 敬礼! 山西长治中学 张 XX 20xx年元月 日 中南大学自荐信模板2 尊敬的中南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省滁州市来安中学(省级示范高中)的高三学生,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完我的自荐信,我深表感谢和深感荣幸。 依山麓,临湘水,清新幽雅,景色怡人。美丽的中南大学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我既对中南大学辉煌绚丽的 外表着迷,又仰慕她丰富的内涵和 深厚的文化底蕴。社会各界的赞美皆是对中南大学的肯定--一个人才辈出的高等学府。 而我,渴望成为贵校的一份子。理性却不失为浪漫,又带有许多小缺点的渴盼怀揣着二十年前父母踏入大学的兴奋,在明年,踱步于中南大学的幽径上,陶醉于空气中弥漫的浓郁书香。 醉翁亭下长大的我,早早地便沉浸在绮郁的学风之中。我的父母秉承了先人“尊师重教”的美好品质,妈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在她的教育下,我自小在学习上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学业也很优秀。记得初入高中时,稍稍成熟的我看到了校园内和社会上有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性格刚烈的我甚至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心理。妈妈开导我说:“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你自己”。自此,我把自己变得平和而谦逊,在交友上,我追求“淡如水”,于处事上,正如我的'名字一样--“凡”,我向往那份放歌高山、翱翔碧空般的旷达。 在红叶翩跹的秋季诞生的我,似乎生命中注定要与文字结缘。是的,我爱文字,我爱那些浓香的笔墨在柔纸上一笔一笔的勾勒,勾勒出文字的模样。我曾在语文和作文竞赛中获奖,作文常是老师选择的范文,从小学开始,我便一直进行小说的创作,从几千字到十几万字的小说在这流逝的时光中从我的笔端流出。或许我不是天才作家,于我而言,在这嘈杂的社会里回归一种最质朴恬静的情感,足矣。今年我参加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还没有出来,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我已经享受了参加的全部过程。 去年高考(微博),我的哥哥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贵校;如今我想随着哥哥的足迹,赴会中南。湘雅学院,我钟情于此。幼时,抱着熬制“长生不老药”的幻想,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现在的我似乎愈加痴迷。人生有许多种,或坚毅,或洒脱,我无法预测我会拥有哪种人生,但我会尽力把握好道路上的每一个转折点。 “转”,如今我便面临着人生一个巨大的“转”--高考,我希望我能够沉稳通过;我更希望转过转角,瞥见的事中南大学的校门。有“转”必有“折”,相必在通往贵校的路上,多多少少会有许多坎坷。凭借十年的寒窗苦读,我有自信去应对挑战。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心中的激情堪比烧红天际的火焰,即使是雪崩,也湮灭不了…… 此致 敬礼 中南大学自荐信模板3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阅读这封自荐材料。以下是我的个人自我介绍: 我是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0xx年轻金属冶金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此临近毕业之际,我希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 中南大学师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今天你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你为荣”,从入学以来,我一直把它铭记在心,立志要在大学四年里全面发展自己,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将来真正能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为母校争光。 我以“严”字当头,在学习上勤奋严谨,对课堂知识不懂就问,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及时阅读相关书籍,并购置了个人电脑,掌握了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方法和 PHP&mYSQL、JavaScript等动态网站建设技术。我很重视英语的学习,不断努力扩大词汇量,英语交际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为了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加入了中南大学射击队,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在多次全国以及湖南省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个经历使我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阅历,相信这对我今后投身社会将起重要作用。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这份自荐信!下页附个人履历表,期盼与您的面谈! 祝贵公司事业欣欣向荣,业绩蒸蒸日上,也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第三篇:天津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第四篇:中南大学
第五篇:中南大学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