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赞扬桂花的诗歌
导语:桂花飘香,历来就被人所喜爱、称颂。下面就来欣赏赞美桂花的精彩诗歌吧!
篇一:桂花飘香
作者:含薇
早晨,我打开窗户,一缕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
我忽然想起这时不正是桂花开花的时节吗?
于是,我跑到院子里欣赏桂花的美貌,我发现桂花是极其细小、脆弱的。
但它散发出来的花香却能使人心旷神怡。
一阵风吹过,桂花纷纷掉落,顿时一颗颗桂花铺在大地上,像一个金黄的大地毯。
每当我感到疲倦时,这淡淡的清香,便能使我从疲劳中走出。
我爱这迷人的桂花!
篇二:桂花
作者:素名
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呵呵!原来是她(桂花)的气芬,跟着她的气芬,一步,两步...来到跟前;
她似害羞了,收起了她那诱鼻的清香,等我走远,他又大胆的环绕我周围!
我亦愿意远远地融入她那羞答答的气氛,我亦愿意忘却了周围凋谢这人间的凡俗;
像一只沉醉中的翠蝶儿,飞舞在她的周围,过了今晨,到了明晚......假如我翠碟似的常在你左右!
我亦想我的诗句倾过她的胸怀,我亦想我的热情透到她的心扉;
如今凄凉的惆怅煞了的心,再休问我闲时来的诗情;——
只为她那羞答答的清芬留一宿芳田!
篇三:桂花吟
作者:天山**
最是轻盈的桂花
站在八月的枝头
温柔浅笑
手持一方罗帕
缓摇芬芳
氤氲人间的气息
忧郁远逝
桂花怀抱点点明亮的心思
高高伫望
将一道清丽的口红
涂抹在秋的丰唇上
优雅的轻风走来
赶赴一年一度的约会
它绕着幽幽的桂花
以百般的缱绻与私语
爱了又爱
篇四:八月桂花
作者:赵羽轩
不见春风荡漾
只慕秋色寒凉
公园里 石凳上
折叠一件T桖的小手
凉了整个秋
秋风乍起
桂花飘香
你含情的眸
点亮了中秋之月
香气四溢
旖旎你跌宕的睫毛
温情的言语 无法忘记你——
温婉善良的女子
一年过去了
又是中秋时
无意中总想窥探你的消息
秋风劈开固若磐石的心潮
碎了一地飘零的黄叶——
黄鹤远去了
篇五:又是桂花飘香时
作者:星光下的思索
金秋九月
是谁挥洒自己的流年
将这个季节
渲染得馨香四溢
不及桃花的妖艳
不及樱花的灿烂
不及玫瑰的火热
不及牡丹的富贵
虽一身素雅的妆扮
但却能在万花丛中
成为众人追逐找寻的焦点
你无处不在清晨
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
走向户外
你就如一个顽皮的小孩
迎面向我扑来
一天的美好生活
从被你亲吻的那刻开始
有你的世界
彩蝶就会蹁跹起舞
有你的世界
燕雀就会展翅高飞
在这满城尽是你
莺歌燕舞的时节
我多想把你
捧在我的手心里
融进我的血液中
篇六:桂花
作者:花千骨
在秋的清晨里站成一排
飞扬的红旗还在阳光跟风柔柔的贴过来
调皮的歌谣还在一江春水送来鸟儿唱出的欢快
麦芒的涟漪还在是否有少女采摘
雨露,清泉,花海也都还在你若看不清是花儿还是蝴蝶
请把你的心,打开
第二篇:赞扬雷锋精神诗歌
赞扬雷锋精神诗歌
赞扬雷锋精神诗歌
雷锋思考的问题
雷锋好学善动脑,集中提出一排问。
滴水润地光照暗,粮食哺育有用人。
螺丝钉小守岗位,诠释活着做啥人。
拷问人心去思考,催人奋进向前奔。
与雷锋精神同行
雷锋精神有传人, 中华儿女上亿万。
刘英俊勇拦惊马, 朱伯儒扶危解难。
当代雷锋郭明义, 丛飞爱心美名传。
弘扬精神树新风,和谐社会大家建。
只要努力去践行,人人可成活雷锋。
钉子精神赞
钉子精神有两端,一个挤劲一个钻。
雷锋借鉴搞学习,争分夺秒找时间。
走到哪里学到那,看书笔记读毛选。
学习理论明方向,对照英雄有标杆。
通过日记写体会,极具文采亮观点。领袖称赞懂哲学,阐述进步价值观。
唱支山歌给党听,情真意切表心愿。
学得深广钻得透,学习提高就不难。
螺丝钉赞
螺丝钉小作用大,上到机器顶上岗。
雷锋自比螺丝钉,党有需要就冲上。
从公务员到机手,从拿锤到扛钢枪。
干一行就爱一行,专一行就精一行。
就象一颗螺丝钉,拧到那里就闪光。
坚守岗位有担当,机器运转才正常。
雷锋精神世代扬
雷锋精神党滋养,领袖题词树榜样。
接班战友乔安山,踏着足迹去成长。
传人鞍山郭明义,学习雷锋向前闯。
而今弘扬正能量,雷锋精神世代扬
第三篇:赞扬生命的诗歌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赞扬生命的诗歌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滕王阁序》
嗟乎!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赞扬生命的!
所有的时刻都很仓惶而又模糊
除非你能停下来 远远地回顾
这般凋零的生命
请问如何该改写
昨日的圣光与美
从指缝间流过
我释放自己的青春
看过庭前花开花落
想过那样的小路
两旁的秋叶纷飞
泪水模糊了生命的前行
我想
枫叶的凋落是风的追求
还是树的不挽留
青春就像一朵艳丽的花儿
阿呢多姿
青春就像那蓝天上的白云
天真无暇
青春有限
一定要珍惜
何为青春?
是那自由奔放的滔滔江水?
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
我想不是,青春是杯浓啡咖,虽可以使人精神为之振奋,但仍不免有丝丝的苦涩。
青春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它虽不怎麼起眼,却经得起风吹雨打。
青春是一把未开锋的宝剑。
只会越磨越利。
我拥有青春,所以我赞美青春,我要用我嘶哑的喉咙来歌颂青春,青春是一个金光四溢的太阳,给大地带了无限的生机,它也将因它的起起落落而更加的让人怀念。
让人无法忘记。
我赞美青春,是因为我拥有,我歌颂青春是因为它的美好,和短暂。
《生命的眷顾》
五岳丈人
想再听一听
你那来自远方的诉着温情的轻声款语
以一种轻轻的方式
轻轻地弹拨我心的琴弦
我的欢乐
在思念你的日子里渐渐消逝
如今不知道怎么去追寻
那让我感到高兴的芳踪
只在你过去给的甜蜜里
做着一个个,幸福的梦
你有那么多
描不尽的芬芳和娇柔
我的生命
在向一个藏着你的希望,追求
能追求得到么
这神圣的路
犹如你那光洁的肌肤
想从前初睹你的靓影
有一种美,笼罩住了眼睛
深深地埋在内心里
那悄悄而开的玫瑰花
在无意中
透露了你香芬的心情
是如此地怀念你
这里有因你而甜蜜的相思之情
赞扬生命的句子
1、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2、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4、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生命来说,能否赢得别人的贺彩并不重要,只要能在我们生活与生存的空间里,大部人能容纳你、接受你,小部分人能善待你、喜欢你,有那么几个人能真爱你、牵挂你,这便是幸福的人生了。
5、她是第一位在我生命中,教导我如何跟植物沟通的老师。「你有没有被大树拥抱的经验?」有一天,她不经意地问。她抓著我的手,飞奔至森林中。两人各自选了一棵野松,树干又粗又大,中间凹陷有个可以藏身的小缝。我抬头仰望,只见枝叶对称盘旋而上,风姿绰约漂亮极了。
6、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7、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沉重的工作。
1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1、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1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1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15、生命,根本就是一连串的战斗,没有这战斗,就不会有胜利!
16、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17、生命就是一朵暗处的花,有代谢,有精彩与颓败,而且永远看不分明,但它的存在,即是一个奇迹!
18、生命就像一个容器,它的容积是事先确定好了的,容器里无意义的东西多了,有意义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
19、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20、生命是美好的,它的美好在于拥有它你才能享受属于一个世界的阳光、星夜、清风、雨雪,还有生活、爱情、快乐、忧伤。正因为它的美好,生命的短暂便让人迷茫而恐惧。一切属于文学的或华丽或朴素的辞藻都无法描述其美丽之万一,一切属于科学的或严谨或全面的生物学定义都无法解释其神奇之万一。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引以为傲的科学与文化在她面前突然间变得如此渺小、贫瘠甚至可笑!又有谁能说、又有谁敢说生命究竟是什么?
21、生命是什么?有人说,生命是初生的无知,少年的纯真,青年的朝气,中年的稳健,老年的愤世嫉俗。有人说,生命是母亲的慈爱,父亲的严厉,爱人的柔情,朋友的关切,是一切感情的组合体。有人说,生命是夕阳衬落日,青松立峭壁,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和白雪,是宝刀快马,金貂美酒,是孤月冷歌的漂泊。
22、生命是一个五线谱,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志者,即使在黄昏中,心灵也会洋溢着希望的晨曲。
23、生命是一条路,这条路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砖石铺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一路闪光。
24、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在天水间,航行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会经历暴风雨的洗礼,会迎接朝阳彩霞的拥抱。
25、生命在于有一个充实而完美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有辉煌的结局。
第四篇:关于桂花的诗歌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远志斋词衷》”、“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如果我们在引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一)、注重“起”式。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长调尤重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虽是谈论的词的章法,但却说明古人对于诗词的“起”是用心良苦的。
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这都是开门见山的“起”例。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言志”“缘情”传统、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的起句“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中,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抒写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怀;白居易《暮江吟》中诗人托“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发自己“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以上诸例,都深合“起”的要求。
(二)、明辨“承”接。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如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晰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难怪被胡应麟称为“全篇可法”。总之,“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
(三)、聚焦“转”式。“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刘熙载《艺概》)“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我们都可看作是对古典诗歌内部结构中“转”的作用的诠释。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从贬所渡江逃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会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转”的作用大矣!杜甫《述怀》中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也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这就是高考命题者对诗词的“转”青睐有加的原因吧。九四年的《秋菊》九五年的《如梦令》九六年的《咏史》今年的《约客》的题肢的设置都可证明这一点。(四)、善抓“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因此,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更应钟情于此。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刘熙载〈词概〉)都是指的诗词的结句的要领和作用而言。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叙事点题,结句更是扬“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乐,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惊喜之情。确然是“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体现了作者何等的畅快得意乃至神采飞扬的情态。古人所说的“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艺概》)完全可以说明此类结句的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的特点。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确实是“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可见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如果善于从结句切入,也同样会给我们提供一把解读诗歌主题和形象的钥匙。
自然,文本层面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语言的声、色、形,诗歌的意象、诗画的相融等等。笔者将另文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提出从文本的层面上体悟,并没有否认审美主体在文学鉴赏中的核心地位,相反,任何体悟文本层面的审美活动都必须以主体的观照为前提。我们想强调的是,古典诗歌应首先从文本这个“先结构”入手,遵“路”识“真”。
第五篇:话说赞扬
民间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学生拜师学艺,在学成下山的时候,他的老师来送他。老师想探探学生下山后怎样处世,于是就问他:“你下山后准备怎样为人处世?”学生笑曰:“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便送一顶。”老师不高兴地说:“做人要本份,怎能见人就送‘高帽子’呢?”学生答道:“老师,现在世间的人都俗的很,有几个像老师您这样正直高雅的呢?”老师一想,笑道:“那道也是。”学生说:“老师呀,我的高帽子,只剩九十九顶了”„„
这是一个很值玩味的笑话,虽是虚构,却显得那么真实,老师由不悦到欣喜,都是由于赞美的力量。人们爱听赞扬的话,是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需要,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然而,有一些居心叵测之徒,正是利用了人性的这个弱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以取悦对方,达到自已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进行恶毒的吹捧,以最终打倒被吹捧的对象。这样的人现在是趋之若骛。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对赞扬保持高度的警觉。其实,真心诚意,而又恰如其份的赞美,会使赞美者和被赞美者,都能得到收获。
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个女学生长相不好,内向自卑,不愿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不好。她的老师和同学都想帮助她,于是大家主动和她接触,交往,做她的朋友。发现她的优点并赞美她。这样做了一年多时间,她奇迹般地变得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这是友爱与赞美的力量改变了她。
这件事说明赞美有着神奇的力量,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待自已的孩子,简单粗暴,没考出好成绩,非打即骂。少数教师,只注重培养几个尖子生,而漠视了大多数学生,并以一种静态的眼光来看待,优等生永远是优等生,所谓差生也永远是差生。这些老师缺乏应有的教学艺术和责任心的。
良言一句暖三冬,我们相信赞美的力量,或许你的一句鼓励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需要赞美,事实上对于朋友,同事,上级,下级赞美都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但有些领导当官时间长了,摆出了官老爷的大架子,动辄训示下级,更谈不上赞美了。
不过赞美有两点要注意方式方法,作到恰当、真诚。
赞扬和批评就像两种力,一是拉动力、牵引力,另一个是推动力和鞭策力。我们讲表扬,并不是不要批评,因为批评才能使我们认识缺点和错误。我们喜欢吃甜食,但吃多了糖,我们也会感到腻味的。表扬也是如此,一味唱赞歌,滥用表扬,被表扬者也会腻味的,甚至产生骄傲情绪,这时我们适当地批评一下,可能使他清爽许多,效果会很好。也可以提具体意见,也可用激将法提出批评,要讲艺术,通常要保全对方的面子,“刮胡子时,要先涂点肥皂”就是科学的范例——二分法。应先肯定对方的成绩,再指出他的不足。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辟头盖脸一顿滥批。善意的批评就要善于使用“二分法”。
一句话:赞扬不要拍马,批评不能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