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泥泞阅读训练及答案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累不说,化缘时还常常吃白眼,遭人讥讽挖苦。鉴真对此忿忿不平。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床前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主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可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它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鉴真和主持信步走到了寺前的大路上,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说:“我当然想做个名僧了。”
主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行走过?”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那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条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1解释词语
芸芸众生:
跋涉:
2.突出运用了那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3.根据“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香的扶桑泥土里。”我们推测他在(国名)光大了佛法。
4.联系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在语言的角度看,13段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选出最欣赏的,陈述理由。
参考答案:
1.读书超过万卷,形容读书很多下笔如有神
2.随便读书简单,选拔有益的,读后对人生有用的都是复杂的。
3.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
4.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5.给人动力,给人力量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6.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7.不可以,个人生活之外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读书得到的,但也有些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体现语言的严密性。
通过《泥泞》阅读参考答案,同学们是否觉得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程还不够深刻呢,如果是这样,那就抓紧时间改正吧。
第二篇:泥泞拼音解释及造句
泥泞拼音
【注音】: ni ning
泥泞解释
【意思】:(1)因有烂泥而不好走:雨后道路~。(2)淤积的烂泥:陷入~。
泥泞造句
1、士兵们在泥泞中跋涉。
2、那辆旧车在泥泞的路上吃力地朝前开着。
3、我们在泥泞的道路上一直颠簸着,终于看见了一座小村庄。
4、卡车行驶在泥泞的路上歪斜不稳。
5、当他们把他抬回去时,每次看到躺在泥泞的战壕里的阵亡的美国兵,他都要求他们停下来,看上一眼。
6、暴雨接踵而来,青蛙也从泥泞中跳出——这正是我们的候选人登场的时候!
7、她们的丈夫呆在帐篷外面,睡在泥泞的草地上,这样可以给女人们一些私密的空间。
8、“泥泞将军”拖延了德国人闪电式进攻的行动。
9、中国边境这边,我们开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蜿蜒着沿河行进。
10、他说他同事告诉他为了让援救工作更加容易进行。需要用车厢残骸填泥泞的壕沟。
11、我们走上一条泥泞的小道,三三两两的女人,提着水桶走在路上,彩色围巾松散地把头部围起来。
12、曾几何时,她还是三顶王冠的所有者,如今她的疆域却缩小到只剩眼前这泥泞的沟渠和灰暗的小丘。
13、一些人把这些归因于泥泞的海岸和高矿物质含量。
14、巴基斯坦的泥泞的后街是观察这种性别转变的一个去处。
15、我宣誓忠于在诺曼底登陆时丧身泥泞杀场的战士,因为有他们我才得以自由。
16、李氏杆菌生长在潮湿、泥泞的环境中,通常由动物携带。
17、本月初,世博会场还是一个巨大的泥泞土地,到处是工人、起重机以及成堆的建筑材料和大量的建筑垃圾。
18、村子的一头是一条小沟渠,另外一头是排得密密麻麻的像宿舍一样的屋子、便宜饭馆和泥泞的小路。
19、他毅然跳入泥泞冰冷的海水,拖着伤腿,一拨又一拨游向陆地。
20、不过,不时有汽车绕过泥泞却堪行的弗拉特布什大道转到我们这条街道上,一辆接一辆地驶过来,然后全部堵在了街区以北的半道上。
21、砍倒一棵粗壮坚固的紫檀树只需要花费两名男子一个小时的时间,但要将这段原木从满是泥泞藤蔓丛生的起伏林地里拖出来则需要15到30人,有时甚至是50人。
22、不过,当其他人从监牢中只看到泥泞和煎熬时,他们看到的是光明与希冀。
23、劳动人民只能住在破旧、黑暗、不卫生的房子里或是狭窄、泥泞街道旁的茅屋里。
24、到了第三天晚上,我带着一身寒气和泥泞,咯吱咯吱地把自行车骑进德国城市乌尔姆的一家客栈。
25、他跋涉过东部海湾区域的一片泥泞的沙滩,舀出了一团海藻,在这团海藻中栖息这很多贝类。
第三篇:五年级阅读训练及答案
1.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2.高贵的捐赠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 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虢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⑪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为什么说小女孩的捐赠是“最为高贵的捐赠”?把小女孩的母亲称为“最为高贵的母亲”?
2.第⑪段画线的句子中,“爱的种子”指的是。
3.用“ ”画出与“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相呼应的两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 作用? 5.第⑧段“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呢?
3.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①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了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
②真的,转眼间你已经16岁了,不再是那个像“附件”一样跟着我的小男孩,已经到了具有逆反心理的年龄,这就使得我们之间越来越无法“兼容”,“冲突”也越来越多。记得对我以前给你下达的命令,你的运行速度不亚于当今的P4处理器,可现在哪怕是让你倒个垃圾这样的小事,你都不大情愿,有时候我还得敲几次“回车”你才执行,遇到你不高兴的时候就干脆“死机”——根本不理我。
③有时逼你吃饭,我是怕你“系统”资源不足,“主板”受损,尽管你已经瘦得像一根“内存条”,你却毫不领情。看着你慢不经心地吃着饭菜,我恨不得在碗里“剪 切”了,直接往你嘴里“粘贴”!
④自从买了电脑回来,你的眼里就只有它,只要在家,你都是坐在电脑前。我担心你在电脑前坐久了会过早地“安装”上“视保屏”,担心影响你的学习,更担心你被网上的“病毒”传染,为此,我限制了你的上网时间。你却对我说,我对你的这一套“操作系统”版本太旧,需要“升级”。
⑤前天的家长会上,你们班主任说你的成绩明显下降,还说了你在学校的种种“非法操作”。比如作业没做好就顺手将同学的作业“复制”一份,上课时用小纸条给MM“发送”迅息(还画个小企鹅)……
⑥我承认你在电脑方面有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过了省计算机中级考试,可是现在你不打好文化基础,将来还是会被社会“删除”的。
⑦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陌生,因为我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在我眼里,你有时像加了密的文件,而我忘记了密码;有时像幅不知什么格式的图片,没有合适的看图工具打开它;更多的时候,你像一堆乱码,我看不懂,解不开。
⑧说实话,我并不想改变你原有的“界面”,也不愿每天挂着个“黑屏”的脸面对你,更不愿“压缩”你的个性,只想用我的爱为你筑起一堵抵御侵袭的“防火墙”。亲爱的儿子,你能理解做母亲的这颗心吗?因为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中了“I love you”病毒,无药可救了。
⑨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不想做你威严的母亲,就当我是你的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希望这封信对你有所帮助,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
祝你 重装成功!
爱你的母亲
X年X月X日
1、文中第③和⑤段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
2、仔细阅读:(还请你用“磁盘扫描”程序检查一下“系统”中的错误,用“杀毒软件”杀一下毒,或者干脆重装一下“系统”,那样运行起来会更快、更好!)这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解说这位母亲的言外之意。
3、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跟文中的儿子一样,过度依赖电脑了呢?说说你打算怎样做。
(一)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有河,亭()有井,路()有溪。石()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7分)
⑪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⑫ 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中、间、下、边)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A、铺、合、拉、织、穿、绕、挂
B、拉、铺、挂、合、织、穿、绕
(二)游乐山
去年暑假,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和妈妈一道游览了风景迷人的乐山。
我们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一束束光柱和山间弥漫的晨雾 交映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五彩的光环,叫不出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
半山腰有一块草地。“油炸豆腐干!”“麻辣豆腐脑!”„„个体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给游人增添了无限乐趣,使你情不自禁地去领略乐山小吃的风味。
来到山顶,我和妈妈席地而坐,眺望四周景色。西面的峨嵋山仿佛近在咫尺,大渡河水波涛滚滚,北面的乐山城马路笔直,高楼林立,高低不一,层层堆叠;往南是宽阔的马路,通向五通桥。
我站在乐山上,真是太美了!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舒畅()增添()眺望()乐趣()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 ————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________、________,北面的________,南面的________。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雄伟的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然后用每块重达48斤的大匏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是巍峨的城楼。黄色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加上屋檐下的吗九的门用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多姿的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城楼下有五座城门,中间一座最高大。门前一水环绕,这就是有名的金水河,它既增加了城楼的美丽,又可以加强城楼的防御。河上并列着五座金水桥,桥面略呈拱形,桥身两头宽,中间窄,曲折多姿,与城楼的垂直端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桥的两面有玉石雕砌而成的栏杆。中间一座雕有蟠桃图案,封建时代专供皇帝通行;中间四座雕着荷花,专供大臣通行。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华表使用白玉石雕成,刻有蟠桃花纹,浑圆精致,映衬着背后的城楼,更增加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华表顶端雕成一个蹲着的野兽,名叫犼(hǒu),又叫“望君归”,意思是盼望着外出的帝王赶快回来。
华表、金水桥、城楼相互衬托、辉映,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图案。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天安门的,在正确答案后画“√”。
⑪ 从部分到整体。()⑫ 从整体到部分。()⑬ 从部分到部分。()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的天安门()的城楼()的花纹
()的华表
(
)的()()的()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⑪ 短文通过介绍()、()、(),突出了天安门()、()的特点。
⑫()的琉璃,()的廊柱,加上屋檐下()的彩画,窗门上()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⑬ 上面这句话描写了天安门城楼的()、()、()、()这四个部分,写出了琉璃瓦和廊柱的(),花纹的(),突出了()、()的特点。
(四)露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 呈现 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 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 显耀 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 残忍 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
_____
____
____
2、把文章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⑪ 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于:___________ ⑫ 又为人们所喜爱。为:_____________
4、“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露珠精神”是指_________
(五)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这篇短文表示顺序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比一比,组成词:
辉()
透()
坚()
幻()
晖()
绣()
竖()
幼()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柔和──()朦胧──()
仿佛──()坚实──()3、“我”在梦幻里看到了哪些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⑪ 文中的“出神”,表示“看呆了”的意思。()
⑫ “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中的“仿佛”改为“好像”名意不变。()
⑬ 神奇就是“神秘”的意思。()
5、美丽的晚霞,生动的描写。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描写十分生动传神,请写在下面,读一读,背一背。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和: huò()
壳: ké()
难:nán()
hé()
qiào()
nàn()
2、比一比,写出下面加粗词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⑪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⑫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棍
()戏
难()难分
打()不平4、用“__”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5、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八)大母鸡
我酷爱养鸡,家里养了六只母鸡,其中一只大母鸡又大又肥,全身披着黄羽毛,头上有一顶红色的小冠子,真神气。
大母鸡吃刁横又霸道。有一次,我拿了一把米来喂它们,大母鸡首先在我面前咕咕地叫,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快来喂我吧!真把我饿死了。”我对它说:“就你贪(tān niàn)吃!”我把米放进食槽里,大母鸡就张开它的大翅膀扑向食槽,还专门找大颗的米吃,其他的母鸡吃得咕咕直叫,只好吃它刨出来的碎米,有一只黄母鸡不服气,就悄悄地来到食槽,和大母鸡抢着吃,刚抢一口,头部就被大母鸡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那只黄母鸡赶紧躲到一边去了。其他母鸡再也不敢抢食槽里的食了,只得乖乖地吃大母鸡刨出来的碎米。
大母鸡还喜欢打盹(dǔn dùn)。它打盹时还很讲究,先用爪(zhuǎ zhǎo)子“刷、刷”地在地上扒(bā pá)个坑,然后就蹲下来眯上眼睛,把头插进它那大翅(chì cì)膀下一动也不动,你走过去,它也不怕,还是打自己的盹。
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只大母鸡,因为它每天下一个蛋,比其他鸡下得多。它下蛋时先吃得饱饱的,然后就安安稳稳地卧在窝里,忽然它浑身哆嗦起来,顿时它的羽毛竖了起来,样子忐忑不安,不一会儿,它就站起来。我走近一看,鸡窝里已经有一个蛋了,一拿起来,热乎乎的,我把蛋取走后,赶紧抓一把米喂它。大母鸡一边吃一边“咯咯”地叫,好象在说:“我下蛋了!我下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划出。
3、这篇短文共有___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九)我们大杂院里
① 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② 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让他干。
③ 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芸芸又“咔哒”一声关上,取出磁带,拔下插头。
④ 豆豆考上了大学。只是学校在外地,芸芸一直把弟弟送到学校,安顿好才回来。一天,豆豆突然从学校跑了回来。他站在芸芸面前,抹着眼泪,说:“姐姐,我不念书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⑤ 芸芸惊讶地看着豆豆,半天才闹明白。原来豆豆到了学校不会()衣服,不会()被子,甚至到饭堂买饭时,不知买几两的才合适。
⑥ 芸芸这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1、数下面字的笔画,正确的一项是()
A、乘9画
B、第12画 C、键13画 D、插12画 2、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A、开支 不用了 洗 缝
B、开支 谢 烫 叠 C、费用 请帮忙 洗 拆
D、开支 不用 洗 叠
3、第②自然段中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出芸芸对豆豆的关心过度?在原文中画出来。
4、用“∥”将原文分为三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本文的题目是“我们的大杂院”,你能不能给它一个更好的题目()A、芸芸和豆豆B、茫然的爱C、姐弟情D、溺爱的害处
(十)“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
每当这动人的歌声传到我的耳际,一件使我难以忘怀的事便(闪现 浮现)在眼前。„„那是去年暑假里的一天,疾风夹着密集的雨点,让人难以抬头。我从书店出来,心里正诅咒这该死的天气,忽然听到一阵金属碰撞的声音。原来人民商场橱窗前的一辆自行车被风吹倒了,连带压倒了一大排。正在这时一位老爷爷转身把手里的伞放在一边,把倒在脚边的一辆自行车扶起来。看到这情景,我连忙上前,和老爷爷一起扶车。扶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车又大又重,有的几辆车的龙头、横挡插在一起,还有脚撑子也不牢*,刚扶正又倒了下来。
一些过路人看到了,也都投入了扶车的工作。一个 两个 他们中有老年人 青 年人 也有和我一样稚气未脱的孩子 头发湿了 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流下来 模糊了双眼 弄湿了衣衫 他们也顾不得拴一拴 一群陌生人就这样聚集在一起。
不大一会儿,三十多辆自行车又(整齐 端正)地“站”成一排。风雨似乎小了一些。当人们拿起伞,准备抽身离去的时候,其中一辆车的主人来了。他看着自己那辆刚被扶起的车,感激地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聚是那么匆忙,分手又是默默无言,(因为 虽然)我们并不相识,(所以但是)
一种感情驱使我们走到一起来。望着那一个个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
模糊()
分手()相识()
密集()
2、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3、在短文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4、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上合适的语句。
5、读了文章之后,请你用一句名言或歌词表达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富尔顿从小只爱画画,不爱读书。一天,老师对他说:“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的。”可是,他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次,富尔顿去钓鱼,他坐的小船遇上了大风,划起来费力极了。他想:“装上风帆只能随风漂游,还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形呢?”
不一会儿,风停了,富尔顿坐在空船里,把脚浸在河水里,心里还在盘算着。„„ 不知不觉小船已经荡到河中心了。他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两只脚不断摆动划水的结果。他又想能不能用交*的轮子来代替划船的桨?轮子该怎么造?造好后装在什么位置最合适?船身又该怎样改装„„这些问题*画画是不能解决的,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决心重视学习科学知识。
从此,富尔顿发愤读书,进步很快,后来成为了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力─()合适─()
盘算──()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⑪富尔顿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第一艘蒸汽轮船的发明者。()⑫富尔顿在一次游泳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3、填空:
“富尔顿才领悟到了老师的话是对的。”这句话中,“老师的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悟”的意思是______。【参考答案】
1.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1.语言
2.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3.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热心助人,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2.高贵的捐赠
1.小女孩捐赠的是她最宝贝的妈妈。母亲在小女孩的心里撒下了爱的种子,让她懂得了捐赠的意义和给予的价值。
2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3.“我是在灾难后……对他们的捐赠”“小区的物业……父子暂时安身”。能更好的衬托出小女孩的纯洁与高贵。
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原来小女孩心中最好而又最宝贝的东西是她的妈妈,捐出最好的东西意味着捐出自己的妈妈,所以她那么不安那么不舍。3.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
1、“慢”改为“漫”,“迅”改为“讯”。
2、妈妈希望儿子能认识错误,自我反省,从而抛弃错误和一切 不良习惯,朝着人生目标迅速迈进。
3、听了您的“杀毒”提醒,我意识到了我的“程序”漏洞,我会及时更新“程序”的,谢谢您!
(一)晋祠
1、⑪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
⑫ 晋祠的水,从(多)、(清)、(静)、(柔)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3、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4、B、拉、铺、挂、合、织、穿、绕
(二)游乐山
1、舒畅─舒服
增添─添加
眺望─瞭望
乐趣─趣味
2、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下来。
情不自禁
近在咫尺
3、把短文第2~4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按(山路)→(半山腰)→(山顶)的顺序介绍乐山迷人的风景的。
4、作者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看到了西面的(峨嵋山)、(大渡河),北面的(乐山城),南面的(马路)。
5、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
第一自然段。
6、把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我喜欢家乡的乐山,我更喜欢我的家乡。
(三)雄伟的天安门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天安门的,在正确的括号中画“√”。
A.从部分到整体。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⑪ 文章通过介绍(城楼)、(金水桥)、(华表),突出了天安门(浑厚端庄)、(华丽和谐)的特点。
⑫(黄色)的琉璃,(朱红)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多姿)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
⑬ 上面这句话描写了天安门城楼的(琉璃瓦)、(廊柱)、(彩画)、(窗门上的花纹)这四个部分,写出了琉璃瓦和廊柱的(颜色),花纹的(玲珑多姿),突出了(浑厚端庄)、(华丽和谐)的特点。
(四)露珠
1、呈现 哺育 炫耀 残酷
2、,。
3、⑪ 在⑫ 被
4、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五)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1、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2、山坡 灯光 海面
3、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尤其是在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六)美丽的晚霞
1、光辉 透明 坚强 幻想
余晖 绣花 横竖 幼小2、柔和──柔美
朦胧──模糊
坚实──结实
3、龙、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
4、√ √ √
5、词语:上游下窜 吞云吐雾 枝繁叶茂
句子: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七)龙虾
1、和:huò(和药)hé(和平)壳:ké(外壳)qiào(地壳)难:nán(难题)nàn(难民)
2、⑪ 搅和:搅拌。
⑫ 搅和:扰乱。
3、(拐)棍
(嬉)戏
难(解)难分
打(抱)不平
4、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色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尾巴,真像 一个拐棍。
5、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
(八)大母鸡
1、忐忑不安:心神不定。酷爱:非常喜爱、爱好。
2、贪(tān)盹(dǔn)爪(zhuǎ)扒(bā 翅(chì)
3、(四)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大母鸡的外形特点;吃食习惯刁横又霸道;喜欢打盹;大母鸡下蛋了),表达了“我”对大母鸡的(喜爱)之情。
(九)我们大杂院里
1、C、键:13画 2、(D、开支 不用 洗 叠)3、送
接
领
4、①‖② ③‖④ ⑤ ⑥
5、(B、茫然的爱)
(十)“你走来,他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
1、消失──出现 模糊──清晰 分手──相聚 相识──陌生 密集──稀疏
2、。,……、。,。。
3、浮现√
整齐√
虽然√
但是√
5、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十一)富尔顿是美国的工程师、发明家。
1、费力──(费劲)合适──(适宜)盘算──(打算)
2、⑪(√)⑫(×)
3、“老师的话”指指(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领悟”的意思是(领会)。
第四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13篇及答案
1.康德涵救李梦阳
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明日辄赦出之。(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①康海:字德涵。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 太监。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至唐朝,统称为宦官。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亲 ②脱 ③致 2.翻译:①海不与通 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
2.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 uò):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
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
二、指“表达”。“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
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藉 ②索 ③虽 ④既 ⑤施
2.翻译:①好游于酒 ②周其乏 ③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 3.李西涯与程篁墩 阁老①李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对曰:“蜘蛛满腹经纶。”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②学士:指翰林学士。③成化:明宪宗年号。④直隶:京城地区。
阁老李西涯、学士程篁墩,都是成化年间闻名京城的神童。他们上朝面见皇上的时候,正好直隶省上贡的螃蟹到了,英宗就出了上联考考他们二位:“螃蟹浑身甲胄”,程篁墩对道:“凤凰遍体文章”。李西涯对道:“蜘蛛满腹经纶”。后来李西涯官至承相掌管天下大事,程篁墩则终身作学士,以文章天下闻名。偶然的一个对联,就能看出他们的终身事业。
[文言知识]说“举”。
一、指“推荐”。上文“举于京”,意为推荐到京城。
二、指“举起”。《赤壁之战》:“中江举帆。”
三、指“攻占”。《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
四、指“全”。《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成语有“举国上下”。它还作“发动”、“聚合”、“行动”等解释。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方 ②适 ③对 ④胄 ⑤名 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 3.“文章”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4.“经纶”在原对子中的意思是 ;它跟李西涯后来的官职有什么关系? 4.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ì,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â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 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tuō)胄山峰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新国事情,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
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
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
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
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
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 ②用事 ③属 ④恚 ⑤怏怏 ⑥遽 ⑦亟 ⑧社稷 ⑨言 2.翻译: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②皆其柄国之日也 ③专权无上
5.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 ②焉 ③悚 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②东原以见告
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6.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â),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水。⑤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⑥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
余文坼,浙江人,少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京江这个地方。他是一个极其孝敬母亲的人。但是家里太穷了供不起他读书(甘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读书的学费),于是他就放弃读书转而开始在苏州和扬州之间做起生意。虽然他的志向是读万卷书,但是却没有钱来买书,只能靠借书来读。人们说他有一次到湖州置办货的时候,暂住在一个村子的旅店里面。恰巧春季发大水,村子被洪水包围,为了安全起见他移到主人的楼上暂住,刚开始还在为洪水阻碍了他的行程郁郁寡欢,突然看到楼上一侧有四架书,都是经、史、子、集一类的书,非常高兴,于是夜以继日的读书,唯恐怕时间不够读不完这些书,到最后竟然连读了几个月的时间把置办货的时候都忘记了。洪水快要退去的时候,他又生了脚气病,只好在这里地方继续养病,住了几个月之后书架的书已经全部被他读完了!
[文言知识]“常”与“尝”。“常”作“经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尝”,作“曾经”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贷”,意为曾经说是在湖州办货。又,《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意为汉高祖担任亭长时,曾告假回乡。“尝”,通“常”,又解为“曾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 ②寄居 ③甘 ④旨 ⑤贾 ⑥贮 ⑦膏 ⑧迄 ⑨匝 2.翻译: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7.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黄鲁直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文化常识]“江西”及其他。上文有“今江西君子曰”,其中“江西”并非指江西省,而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长江由西向东,但自九江至南京,其流向为东北方向,因此出现了“江西”、“江东”的现象。“江西”古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一部分地区;“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及浙江一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古人说的“江西”不等于今之江西省。[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 ②门 ③耳
2.翻译: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8.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宋仁宗庆历三年,苏轼才十来岁,在乡下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学者拿着鲁人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给私塾里的先生看。苏轼也在旁边偷看,以便学习其中的诗词,(然后)苏轼问先生词中赞颂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先生说:“你何必要知道他们?(或,你知道他们又有什么用)”苏轼回答说:“(难道)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若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知。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有生之年一定要认识他们(网上都这么翻,我觉得不太对我觉得应该是:当时虽然还不是完全明白这些人的为人,但是却有一种老朋友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有标准答案告知一声十分感谢)。嘉佑二年,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仲淹逝世,入葬以后,立上了墓碑。苏轼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已经有15年了,可是却见不了他一面,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文化常识]“总角”及其他。古人在说到年龄的时候,常常不用数字直接表达,而以某种称谓来代替。
一、垂髫(tiáo)。它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孩子,男女不分。《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上文“轼始总角”,意为苏轼才十来岁。
三、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四、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五、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六、而立。指男子三十岁。
七、不惑。指男子四十岁。其他还有“知命”、“花甲”、“古稀”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京师 ②鲁 ③私 ④殁 ⑤既 ⑥涕 ⑦盖 ⑧有 2.翻译:①童子何用知之? ; ②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 ③时虽未尽了。
3.“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我知道范公的为人;②我见到范公的为人;③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④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9.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钱塘人金农金寿门先生,客居在扬州。扬州的盐商们仰慕金农先生的才名都争着邀请招待他。一天,某一位盐商在平山堂宴请宾客,金农先生被让在席上首座。酒席之间,众人以朗诵古人有“飞红”二字的诗句作为酒令,轮流作诗。一个个挨过来,到了一个盐商那里,他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一句诗来,其他客人正要商量要罚他酒,这个盐商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说他杜撰。这时候唯有金农说:“这是元代人描述平山堂的诗句,引用得非常切题。”众人不信,便要让金农吟出此句所在的全篇,金农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听到全篇,大家都觉得金农非常博学,这才又赞叹又佩服。其实金农是随口吟诵出了这首诗为这个商人解围而已。这个商人特别高兴,过了几天就拿了很多钱赠给金农。
[文化常识]“觞(shāng)政”及其他。觞政即“酒令”,它是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酒。上文金农与盐商在席间就是以说诗词为酒令的。另一种酒间游戏是“投壶”,即以盛酒的壶口为目标,用箭投入,最后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罚酒。民间以“辖拳”行酒令,以猜中对方出手(以手指表示数目)的数目为胜,负者罚酒。[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客 ②次第 ③杜撰 ④綦切 ⑤风 2.翻译: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 10.张明善讥张士德 张士城①据苏府②,其弟士德,攘夺民地,以广园囿。侈肆宴乐,席间无张明善则弗乐。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明善倚笔题云:“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万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书毕,士德大愧,卒亦莫敢谁何。(选自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注释] ①张士诚:元末豪强,曾一度在江苏苏州称王,后为朱元璋所败。②苏府:苏州。
张士诚占据了苏州府后,(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在宴席间如果看不到张明善就不高兴了。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张士德摆下了丰盛的宴席,让歌女弹唱,邀请张明善提笔咏雪。张明善提笔写到:“(大雪)漫天坠落,直望田地飞去,白白侵占了那么多田地。都是你,冻死了千万的百姓,你难道还能称做是国家的祥瑞之景吗!”写完之后,张士德感到非常惭愧,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
[文言知识]说“作”。“作”是个多义词。
一、指“工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二、指“兴起”、“出现”。上文“雪大作”,意为出现大雪。又,《石钟山记》:“如乐作焉。”
三、指“激发”、“振作”。《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外还作“起立”、“制造”、“写作”等解释。[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瑞 ②毕 2.翻译:①攘夺民地,以广园囿 ②侈肆宴乐 ③张女乐 ④卒亦莫敢谁何 3.理解:“白占许多田地”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从上文中再找出一例。
11.蔡邕听琴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①,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③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⑦矣。”(《后汉书•蔡邕传》)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 这足以称为杀心了!”
[注释]①吴人有烧桐爨(cuàn)者:吴地有人用桐木蒸饭。②邕(yōng):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③裁:制作。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将命者:侍从。⑥怃然:惘然的样子。⑦足以当之:足以称为杀心了。[文言知识]说“向”。“向”是个多义词。
一、指“面对”、“朝向”。上文“方向鸣蝉”中的“向”即指“朝向”。
二、指“接近”、“临近”。李商隐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向晚”即临近晚上。又,杜甫诗:“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昏黑”即临近昏暗。
三、作为时间副词,表过去,但其含义要随文而定。上文“蔡君向来”及“我向鼓弦”中两个“向”,均应理解为“刚才”;《桃花源记》中“寻向所志”中的“向”,应理解为“早先”;《捕蛇者说》中“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向”,应理解为“从前”。[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名 ②屏 ③潜 ④却 ⑤耸然 ⑥莞然
2.翻译:①比往而酒已酣焉 ②邕素为乡邦所宗 ③邕具以告 ④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3.理解:从“蔡邕听琴”的角度看,这则故事要说明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41-60)12.苏东坡北归
东坡①还至庾岭②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③。”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④,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②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③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④鹤骨霜髯(rá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从 ②揖 ③题
2.翻译:①少憩村店 ②官为谁 ③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④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13.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劭有惭色。(选自《后汉书•郑玄传》)[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郑玄笑着说: “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要 ②会 ③竞 ④归 2.翻译: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许之 ③咸出问表 ④莫不嗟服 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
答案
1.康德涵救李梦阳
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 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2.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 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3.字画。3.李西涯与程篁墩
1.①正当②恰巧③对子④武士的头盔⑤著名 2.李西涯做了宰相而管理国家大事。3.美丽的花纹 4.丝缕;引申为管理政事。4.杨万里忧国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5.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1.①流行、盛行②词学③感到震惊 2.①他追求多种才能,看到人家有一项专长就也想兼而有之;②戴东原把凤喈的话告诉我(见,我)。3.② 4.专力则精,杂学则粗。6.余文坼意外遂愿
1.①幼时失父亲②客居③甜④美味⑤商人、买卖⑥藏⑦油⑧到⑨满 2.①正在因为行期被阻而闷闷不乐;②书架上的书全读完并化为腹中经纶。7.黄鲁直敬重苏轼 1.①同“悬”,挂②门生,即学生③罢了 2.①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尊敬地打躬作揖;②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 3.② 8.苏轼私识范仲淹
1.①京城②山东地方③私下、内心④死⑤已经⑥泪⑦大概⑧同“又” 2.①小孩子何必知道它呢?②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③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3.② 9.金农为盐商解窘
1.①作客②依次③编造④贴切⑤风景
2.①互相争着邀请(金农)前往;②众人人为金农知识广博;③第二天指导一千两银子赠送给金农。3.①江南;②因为“夕阳返照”。10.张明善讥张士德
1.①吉利②结束 2.①抢夺百姓土地,用来扩大(自己的)园林;②大肆挥霍设宴及娱乐;③让歌女弹唱;④最终也不敢(对张明善)怎么样。3.双关;冻杀万民都地你。11.蔡邕听琴
1.①命名②屏风后③暗暗地④退⑤惊动的样子⑥微笑的样子
2.①等到(他)去时对方已喝得酒酣耳热了; ②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
③蔡邕一一把全部情况告诉对方; ④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3.蔡邕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 12.苏东坡北归
1.①跟随②拱手③写 2.①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②做官的人是谁?③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④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13.郑玄对应劭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第五篇:《不设防》阅读训练及答案
不设防
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二是。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做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奇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4,5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起
不设防的核心:(1)______________(2)_______
_______ 3.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点评下面句子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答案:1(1)没有设防的必要:(2)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3)我们没有时间;
(4)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
2. 光明磊落(或“大道无术”等);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3. 参考示例: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结构相同的短句组成排比,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大气。4. 两种主张都可以。
参考示例l:我赞同不设防。作者倡导的不设防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求,一如古人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参考示例2:我主张还是要设防。因为社会生活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设防,可能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