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好朋友只是朋友随笔
和她真正意义上脱离姐妹这个词后的第一次见面,是高一时夏季的晚上,回家路上经她学校门口遇见她的,也就只是彼此一个微笑。然后不在说话。都便匆匆走过。
在这至少我们关系真的很好。刚毕业才上高中那会儿,我们的联系比以前任何一个朋友的联系都紧密。每天通电话,发短信。还经常聊天,留言。周末和节假日我 们经常约好一起去玩。最深刻的还是,那时候,她经常来学校找我,我们手拉手一起吃饭,路上说说笑笑,感情一如从前那么好。甚至是更好。有时候,遇上她学校 举办晚会或是我学校开运动会。我们会偷偷跑出来又在一起。谈曾经,谈现在,也谈未来。我觉得这些是最让我温暖的事,毕竟刚上高中,中考的失利在心里留下的 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又面对全新的环境。有这样一个人把自己惦记着。多孤单也不会太失落了。只是我们不会待太久,因为她学校离我们学校是有些距离的,想到她 来来去去那么累。自然不想她赶路让她更累。所以我经常会让她早回。这样做,完全是出于纯粹的担心。只是我从不曾想过有一天我们决裂的理由竟是她说我每一次 都赶她走。我极力解释,然而任凭我何种解释,她终于还是认为我是赶她走。于是,我便不在多说,只是很想笑,我从不曾那样想过,也不曾想到她是那样理解我,只是觉得很好笑。
那天我们都出奇的冷静,没有大声说话。都静静的听着彼此说话。我记不清楚我们说了那些话。依稀记得她说的一些让我想笑 又想哭得话。她说我们之间总是她在不断的付出,我从未给她任何的回报和感动。那一刻我看着她像是从未认识过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她一般的看着她。我不知道 后来离开时她是怎么样的表情。我只知道掉头离开的那一刻,我的一双被泪水模糊的双眼看不到前方的路。第一次心里感到揪心的痛,为她,也为我自己。
她叫沫,从小便住在街上。我是二年级来到那里,我们的友情也是从那时候起。她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所以有些想法我们并不能达到一致。换句话说,在家人这方 面,她有些偏离,那种偏激是任何人都改不了的。再有就是年龄上的差距。她是99年的,我是96年的。尽管是这样。我个人认为这些差距并不是多影响我们的友 情。就是那一年,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乃至现在,一直活在彼此的生命里。虽则现在只是一种简单的方式或者彼此的生命里,但那些年的情谊,尤其是初中是怎么也 忘不了的。于我而言,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
我们的初中并没有分开,还在一起,而那时,关系也犹为好。我一直拿她当好姐妹看。但却不是有心事就立刻想到给她说。从认识到现在一直是如此。或许就像她所说,我可能真的没有给过她任何感动,但我对她也是问心无愧,更不曾伤害过她,一丝一毫都没有。
初中的时候,她介绍我认识了班上另一个女同学,欣。其实我跟她也不能说是初中才认识。早在小学时便都互相认识。那时候我们都是彼此班上的佼佼者,被老师 同学四处夸奖。久而久之也就认识了。只是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际。有时候面对面走过都不会打招呼连表情都不会有。这样说来,或许初中时我们才算是真正认识吧。像我这种慢热型的女孩遇上欣那样活波中带有些忧郁的女孩竟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感。或许是出于年龄上的相同,或许是出于性格的大致相 同,又或许是因为我们当初都是被人心里的神话吧。总之,到了后来,我们的感情好到中间挤不下任何人。
而在旁人眼里,我,欣,沫我们三个 是最好的姐妹。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其实并不是那样。因为我的缘故,欣和沫总是经常吵架闹脾气,欣不会像我有事都忍着。而我对于这样的事也早已习惯。夹在两 人中间。除了难受,多是自责。毕竟沫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人,她担心我因为欣的出现而离开也是情有可原。而欣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知心朋友。偏偏两者眼里又容 不下彼此。而我不管作何选择都会背负一种感情债。
初二下学期,我中途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走后,便听说他们不再有任何来往。就连普通朋友 也算不上。我听了多是有些震惊的。毕竟以前我们三人进进出出都是一起。即使我走后,她们心里有私愤也不至于连朋友都做不了吧。当然,我管不了她们也便由着 她们去,自己更不想再多管。初三那年,我又重新回到了那所学校。我说过初中是我最美好的三年。但这三年里,初三是最美好的一年。那一年,面临着中考,也算 是面临着半个未来。我们三人没有以前那样总是吵闹,但也总免不了会有矛盾的时候。记不得是第几次沫再一次说着是欣挤入我和她之间,破坏了我跟她的友谊。我 终于是忍不住,说出了我认为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伤人的话。我告诉她,让她什么都不要怪欣。让她不必对我这般好。说她所有的好都不会有回报说完。我其实是以 为她会生气,然后等她骂我,再决裂我们的关系。不想她却说:“你可以不把我把最好的姐妹,可以不把我放在第一位,我只是希望你随时去那里都能让我跟着,这 样就已经足够了。”然后不再说话。我虽说是不会给她任何的回报。但我确实也不是心硬的人。说到总不能做到。只是相比于她,我对她的付出确实是很少。比如 说,大冷的天,她从家里带来热开水给我;害中耳炎那次,每节下课她都拉着我去寝室给我上药;又比如热天里,她会给我准备好湿巾和矿泉水;每逢周末上学,她 老早便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去学校,然后又老早的在学校附近的一座桥上等我来上学,帮我拿书包。而再细就忆我为她做的,真是没有几件。
省去我们中间更多的相处,只留下些许最值得回忆的片段。原来,我们一路走来竟是这么长这么长。真的,她是童年时便活在我生命里的人。尽管她不是我知心底 的姐妹,但她对于我而言绝对也是无可替代的人。而现在我们的关系仅仅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说来有些可笑,但这又是不真的事实。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以为就 现在这样,我应该是高兴的,更应该是轻松的。因为终于不用那么累的活在两人中间。而且我也曾确实想要她真的离开。可能是习惯,又可能是愧疚。总觉得我们之 间不该就如此结束。
而我想,我终究是欠她一份情,至少这辈子我是还不了了。就算是她曾做过许多伤害我的事,就算是除了我她不在有多余的 朋友,就算是所有人都认为她自私,小气,霸道,虚伪,心机重,就算是她随意告诉别人那些关于我的最伤痛的秘密。但我都原谅了而且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还是觉 得她给我太多感动。于是我一次跟她说:“对不起,我欠你太多”她只说:“那些年她的付出全然是心甘情愿,我无须自责,毕竟你曾是比我自己还重要的人”我也 就不多说。有些想哭。我于她而言,终于是在年轮里变为了曾经,还是很伤心,直到现在,这种痛都还没消失。
想起曾经说做一辈子的姐妹。我 不知道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俩究竟是谁背离了谁。而我确实是受伤了。最起码我不太敢相信长久这个词了。而既是如此,我不想做过多的纠缠。我一直相信一句 话:时间留下最真的人。既然已经离开,我也不再挽留。尽管曾经多美好。但我必须珍惜我的真心。但若是有一天,她累了,伤了,痛了。再回头找我时,我定会张 开双臂给她最温暖的怀抱。我这样说绝对不是浮夸,我想我是有这样的胸襟的。当然,我更不是为了显示我的大方,也不是为了展示我的大度。我只是想说,因为懂 得所以慈悲。而我想我大概是一生都不会再相信这句话,这是她曾经说给我的一句话:“全世界背叛你,我也不会背叛你”我不知道这句话又在谁的耳畔响起。我不 再去关心。我只知道,这句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受伤的话我一生都不记得。
惟愿流光不负,岁月静好。我终于是释怀,又或许是更深的较。而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都是我道不出的心情,无喜无悲。毕竟,从童年时光到青葱岁月她都是活在我生命里重要的人。
突然,我想起一首歌,记得有一句这样唱:“好朋友只是朋友,疯狂以后。还是一个人走。”
于是,关于我和她的过往,我全都忘记。然后 掉头离开,头也不回的离开。
第二篇:我只是经过杂文随笔
恍惚想起今日立夏。
然而相比一周以前,今天才最不像夏天。夏日终于在节气上到来,尽管在温度上的灼热感已经席卷了这座城市良久。夏秋冬春,四季轮回。生活却一直在朝前推进。
难得下了有些大的雨。窸窸窣窣的声音,能够透过耳机传过来,给陈叔低沉的嗓音里加上了沙沙的伴奏。很像在给照片修图时,为了营造老旧感,有时便会加入噪点,看起来画质差了但处理得当便效果还不错。
打伞从学校对面的小店出来,Z说,她还很少在南方看到这样大的雨,虽然在咱们北方还是挺常见的。我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杭城属南方,南方却非只杭州。她爱说定性的话。
在去吃饭的路上,还很凉。出来后,却是不冷了。
坐回窗前,抬头时看得见雨直直地垂下。雨帘背后是低了头的夏日绿叶,再往后是管理楼有些发旧的墙壁和或开或合的窗。
很久没有来经济楼。昨晚从操场离开后,走到经济楼前的油菜花田。油菜花自然是早就落了,不曾想剩下的油菜已经长得与人一般高。周五晚上,除了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其他地方都很是安静。偶尔有人匆忙走过,偶尔一小群聚完餐的人热闹地路过。
有点小风,风是暖的。
第三篇:没有我只是累了随笔
七月,默念着,已然悲伤。一层层的思虑从心底荡漾开去,又是七月,又是七月末了。
这一刻,在心底,是真的累了,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回到最初,回归到正轨。属于每个人的人生航道,偶或偏向了,也只是短暂的,相遇别离的欣喜和苦楚。啊,原来你在这里呀;呀,转身背离的时候连道别都可以省略。
蔷薇盛妍在七月,雨季里,是你预期不到的潮湿和晴朗。天空中肆虐的云层,在云雾缭绕间反反复复。山间的岩层,绿了又黄了,黄了又绿了。四季更迭,岁月交替。悠悠千古的失落和成长,原来都已飘向湮灭。
静坐在书桌前,幽兰终于吐出新芽,在雪域中一层层褪去娇弱的外衣。落地的窗纱,一夜一夜的在细风里游荡。紫色的窗幔静静的守护着窗里窗外,也许这一夜的酣眠,已是生命的恩赐。
楼下偶或的喧嚣,提笔,或记录,或书写,只是一种状态,一种安稳。沙沙的从纸张上扩散出来的声音,穿透心胸,刻印在脑海。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心底最深的恐惧和荒芜,也或灵魂在那一刻得到安顿。
小区里绿草如茵,清新的空气总在朝阳里更清香。开在墙角的格桑花,只有在雪域,是唯美的,因为生在雪域,他们得到此生足够的尊崇和赞美。
沿着空旷的大街,迎着阳光,一路跌跌撞撞。知道要去哪里么,知道哪里是归宿么?只是往前,一点点的迈步,带着疼痛更好,更坚定。还可以感受疼痛的时候,便可以勇往直前。
放弃和舍下,那是不一样的选择,有一样的结局而已。
站在大桥上,身下是滔滔江水滚滚而逝。自南往北,朝着地球的另一边奔赴而去,不知道远方,没有结局,只是义无反顾。
清新的水汽氤氲着蔓延,扩散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伸出手,张开在风里萧瑟。或缓和,或冰凉,那种从身体散发出来,被空气温暖的美好,已是足够。
一直抓着你,一直不放,只是因为心里顾念太过,顾忌很多。也许所谓的同理心泛滥,因为想得多,反而卑微了自己。每一个人的自尊,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因为值得。把那份小心翼翼给了谁,换回来的不过是更多的不珍惜,甚至是没有怜悯的践踏,又何必呢?
放开了,通透了,没有千言万语,只是累了。
生命中要讨好的人很多,何必委屈自己,多着急一个也不多的,那何必要苦苦等待,何不好好的讨好自己,然后坚定,然后足够自信的立于天地之间。
办公室的绿萝在我出差的半个月中,曝晒在阳光下,回来看到的是几近枯萎的残枝。心疼之余还有一份绝望,期许那么少,几近零星。坐回工位,把他残枝剪去,留下几根还活着的心,喂饱了水分,不曾想,三个星期,它们竟活得更好。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叶片更开阔,生命力更旺盛了,还或者只是死前的回光返照,都是假象?
一点点的收集和分散,把对于生命的渴望都寄住在花花草草的栽培上,有一瞬竟因为那个办公桌上没有可以成活的生命,便觉着是临时的,是孤寂的,是没有结局和开始的。
再一次,再一次数着朝阳里的色调醒来,微微的从窗幔透进来的晨风,带着几丝冰寒。赤裸的肌肤在空气中晾了一宿,醒来,有些微微的寒气。这个家,就是家了。其他,都是客。
听到家里双亲遇到一些事情,明明知道无能为力,还是想要回去看看,在他们身边,只是短暂的停留,也会是一种勇气。
已三十而立,该是父母的一份依靠了。再不济,也不能再是他们无休止的牵挂。
轻轻合上书本,字里行间都是软弱和勇敢。
一页页往下,生命的篇章也在陆续的断裂。就是此刻身边的你,一点点的拉扯,一点点的撕咬。留得住,留得下的,会是怎样的结局和开始。
没有,我只是累了。
不再为谁而活,不再想要放低姿态去依靠着谁。每一天在坚持努力的学习着,从来都不是为了谁,只为自己的生命。就像脱离母体的孩子,一旦出生,他就是完整的,纯粹的自己。
不再惦念,也不期许,慢慢的一步步往前。
若在生命的路上,还可以遇见谁,那必定是可以平行而前的你。再不担忧和期许,可以靠近,也可以随时陌路。这样,是否才是最好的状态,最好的生命,最好的存在。
没有,我只是累了。
精力和身体,我永远选择精力,选择给自己心里安宁的那一刻。偷懒的背后,是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多的心理。
七月,阳光依旧有些刺眼,只是温柔了很多。
第四篇:癌症只是慢性病杂文随笔
在我国,有很多出身于中医世家、得家传师授医学精华、又深造精研中西医理论、积多年临床实践的名老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医疗实践中悟得患癌并非必死绝症。然而,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十癌十死”呢?事实就是手术(包括化、放疗)治疗引来死亡的加速。首先,西医把手术称为除根术就有严重的错误。因为,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癌病灶,而不能切除患癌的原因。既然原因未除,还会复发,为什么叫“除根”呢?这说明,“除根术”这个概念的里面,有着商业市场的因素——为了吸引病人。
癌症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加速死亡的现象,更进一步地引起了人们的恐癌心理。现在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心理恐惧。因此,我们必须大范围地展开癌症是慢性病的宣传,首先把这种心理病解决好,就能降低癌患者的死亡率——毕竟是救命第一;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许多人因治疗而倾家荡产;避免了大批资金外流——很多治癌贵重药都是进口的;也避免了有限医疗资金的无谓浪费。
过去认为得了癌症必死无疑。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在才知道大多数癌症病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恐惧。有人说癌症病人80%是吓死的,这当然无法准确统计,但至少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恐惧,而加速了死亡。
中医治病的方法与西医不一样,讲起来很复杂,用起来很简单。因为中医认为生命就像一艘不停地向前行驶的航船,生病(癌症也一样)就像船身在行驶中发生的不平衡,也就是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平衡,中医的作用就是调整它的平衡。只要平衡,生命就会继续向终点行驶,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把治癌的希望,寄托于手术切除,西医把这种手术叫做除根术,实践检验的结果,证明已经完全失败。不仅除不了癌的根,还把人的抗癌能力严重破坏。现在很多人又把治癌的希望寄托于化疗,实践证明已经失败。根据就在于生命抗癌靠的是用白血球吃掉癌细胞,但化疗会使白血球减少。实践证明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杀死了更多的白血球。有人觉得不理解,因为也曾目睹有的癌症病人经过手术化疗后,以后就没有再发。这不是可以证明癌症的手术放、化疗有效吗?其实科学的验证方法应该是经过使用的治疗方法后,验证这些患者,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抗癌能力是否提高了。例如精神好起来了,饮食津津有味了。然而我们知道的却是所有经过治疗后的患者,其生存能力都大大减弱,精神萎糜,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都是不好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这些人是因为自己的康复能力而得以活命的。何以证明?因为,有很多的人患了癌症未经任何治疗或虽经治疗无效,有的更被判断为短时期内必死的,后来却什么都不用,自然地恢复了健康。
患了癌症该怎么办?很多名老中医认为需要理智,急不择医是很危险的。决策的错误将导致生命的永逝,等到家里的亲人们后悔就太迟了。做手术、放疗、化疗都不应该是首选方案。因为这些治法都会损害生命的自身组织能力,治疗后都会饮食减少,精神瘫倒。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倡导“与癌共存”呢?这表明选择“与癌共存”比选择手术治疗,生存的希望要大。这个理论可以提供给癌症患者作为治疗选择的意见。但并不否定某些癌症也有必须做手术的,比如子宫癌、乳腺癌早期做手术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因为每一个具体的病人,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不过把手术作为首选办法,却是应该慎重考虑的。通过对过去的手术治疗认真总结教训,普及治癌常识,普遍宣传癌症是慢性病,消除恐癌心理,提倡与癌共存、中医治疗,可得出如下结论:
(1)原来认为癌症是病毒感染的病因学说错了,所以在这基础上产生的许多判断和治疗方法,都应该说是错误的。
(2)“癌症必死论”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晚期癌症必死、转移必死、腐烂必死,都是错误的。因此癌症的分期学说对癌症死亡的判断也是错误的。
(3)悲观失望和害怕,是治癌的最大敌人。
(4)治愈癌症最重要的方法不是切除或化疗,而是中医治疗,改变环境,改变心情。手术、化疗、放疗都是与癌症拼命之举,并不是好办法。
(5)治癌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变指向性。
什么叫指向性?既然人体里的所有细胞,都含有癌基因。当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有序的时候,细胞的癌基因就会老老实实地服从管理。但由于某些条件的刺激,例如心情郁结、空气污染、饮食不洁、工作劳累、思想混乱等长期干扰,使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失序,癌基因就会发生异变。这时候,就是人的生理或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指向性。也就是部分细胞的癌基因指向癌变,而不像正常时候那样正常了。因此,治癌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中医治疗来改变指向性。
第五篇:可惜,只是如果杂文随笔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头疼是何种感受,更不知失眠是什么滋味。那时的天空湛蓝透碧、万里无云,那时的她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可是那样的时光眨眼间就倏忽而过,就如美好的一切都容易消失不见,一去再也不会复返。如今的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头疼欲裂,什么叫做彻夜无眠。
在明媚的阳光中,在绵绵的细雨里,在寂寞的风中,在深深浅浅的跋涉中,或快或慢,她终于长大了。
长大,于她来言,意味着自由和解脱,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好的开始。长大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再也不用处处受制于大人了。
可是,为什么她心中流过的色彩,不再像是童年那种纯粹的明黄或者暗蓝,代表纯粹的开心或者哀伤?
长大以后,成千上万的色彩从她的心里流过,她以为它们会像清水流过光滑的石板一样转瞬即逝,可是它们却在她的心的表面,留下了斑斑驳驳的投影。像是一个在水里泡了几千年的铜罐的表面一样,有痛苦的微笑,也有快乐时恍恍惚惚的忧伤。
有时候,多想回到从前,回到那段没心没肺却无忧无虑的岁月,回到那段倒头就可以进入梦乡,总是想多睡一会儿的时光,那时的她多么幸福,可惜身在福中却不自知,竟让那么多美好的光阴从她的手中奢侈地溜走了。
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拥有时总觉得一切都仿佛理所当然,甚至满不在乎。可总是会忘了,失去的时光再也无法倒流,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重圆,就算勉强拼凑到一起,就算伤疤已经愈合,可是伤痕却不会消失。
所以啊,请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足、感恩,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此刻的岁月静好,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变成乌云密布。
如果一切都可以重来,那该有多好。如果可以回到从前,回到遗憾还没有开始的地方,那该有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可惜,只是如果。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痛过方知后悔,错过才知珍惜。人们总是后知后觉,甚至总是非要等到见了棺材才落泪。
可惜,世事无常,还会有多少个下一次,别等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我们无法改写昨天,也无法勉为其难。那么就好好把握好今天吧,过好每一个今天,过好每一个当下,让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