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之鄙人学为盖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郑之鄙人学为盖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学为秸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又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已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已也。)
越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注释】
1.之:助词
2.鄙:边远地方
3.盖:雨具
4.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
5.戎服:这里是指穿军装
6.鲜:很少,极少
7.殆:大概:差不多
8.盗:对反叛者的贬称
9.兵:兵器
10.赢:有余利
11.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干旱时准备船只,夏天准备冬天穿的衣服,指事先做好准备。具:准备
12.弗:不
13.偿:补偿
14.未几:不久
15.“而”仍其旧:顺接
16.为:做,制作
【译文】
郑国一个边远地带的人(或说是乡下人)学制作雨具,三年后学会了但碰上大旱,他做的雨具没有用处。他就放弃雨具改学桔槔(打水的用具),三年后学会了却又碰上大雨,又没有用处了。于是他就回头又重做雨具。不久盗贼兴起,人们都穿军装,(军装能挡雨)很少有使用雨具的人。他又想学制作兵器,可他老了,不行了。
(郁离子知道此事后,说道:“人生有很多事常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全由老天爷说了算。不过,虽是天定的,但学习哪种技术,应是自家决定的,那个乡下人之所以弄到这个结果,他自己是有责任的。)
越国有一个善于搞农业的人,垦荒造田种水稻,但是三年都遇上水灾。有人对他说应排水后改种黍米,他不听从,仍然干他原来的活。干旱连续三年。他算了一下收获,已补偿了以前的欠收还有赢余呢。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准备裘军服。真是世间的名言啊。”
第二篇:文言文《楚人学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导读:《楚人学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2)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慢;(2)看。
2.(1)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2)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附加注释
1.楚:楚国(古代国家名)
2.习:学习
3.操:控制,这里指驾船
4.折:指船调头
5.旋:指船转弯
6.疾:快
7.徐:慢慢地
8.惟舟师之是听:只听从师傅的(教导)。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倒置句式,应按“惟听舟师之”理解
9.惟:只,仅仅
10.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11.渚:水中小洲
12.莫:没有
13.遂:于是就
14.尽:全部
15.遽: [jù ]急忙
16.谢:辞别
17.椎:用椎敲,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18.径:径直
19.亟:立即,突然
20.犯:遇到
21.乃:于是,就
22.四顾:四周张望
23.柁:通假字同“舵”,驾驶
句子翻译
乃四顾胆落: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
椎鼓径进:敲鼓快进。
翻译:
楚国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船掉头还是船转弯,只听从师傅的(教导)。因此他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他于是就认为自己已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造成的危险,不就是之前得意所造成的吗?
楚人学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学习要脚踏实地,学会谦虚。不能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略有进步就妄自尊大,否则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不论做什么事,凡浅尝辄止者未能有成功者;凡在学习或工作中不断进取者,一定会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篇:《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之《咏雪》原文及翻译
篇一:世说新语两则翻译
LZ,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Translated Text 1
原 文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文:
陈实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实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实的儿子陈纪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纪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道德!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拉陈纪。陈纪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解释:
期行:相约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才到。乃,才。
委:丢下。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咏雪》
作者:刘义庆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篇二:世说新语·咏雪课文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①
咏雪
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⑥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①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②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 内集:家庭聚会。
④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⑤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⑥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⑦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⑧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⑨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篇三:5.《世说新语》之《咏雪》 5.《咏雪》(第1课时)
2(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第四篇:郑谷鹧鸪原文及翻译
郑谷的鹧鸪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郑谷鹧鸪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郑谷鹧鸪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二、注释
1、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因为它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唐代歌曲中就有模仿鹧鸪啼声的曲子,名为《鹧鸪词》。
2、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3、品流:等级,类别。
4、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5、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皇陵,山名,一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相传娥皇、女英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虞舜为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
6、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7、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8、翠眉:古时女子用螺代(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9、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10、日向:一作“春日”。
三、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近。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四、作者简介
郑谷(849~911),字守愚,宜春人。晚唐诗人。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曾任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出名,人称郑鹧鸪。唐末退隐家乡,筑读书堂于仰山。改诗僧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一技开”,对体现“早梅”的主题,有点睛之妙,时人因称郑谷为“一字师”。曾与许裳、张乔、任涛等唱和酬答,号“芳林十哲”。今存《云台编》(又称《宜阳集》)。
第五篇:《晋书·郑默传》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
初,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文帝与袤书曰:“小儿得厕贤子之流,愧有窍贤之累。”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因谓默曰:“卿知何以得骖乘乎?昔州里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注释:
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译文:
郑默字思元。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浮秽的话。中书令虞松对他说:“从今以后,红紫有区别了。”改任尚书考功郎,专管讨伐蜀国之事,封关内侯,升任迁司徒左长史。晋武帝接受魏帝禅让时,郑默与太原郭奕同为中庶子。朝廷认为太子官属应当称陪臣,郑默上书说:“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王公大臣都从朝廷接受命令,不能与封国等同。”建议被采纳。出任东郡太守,正碰上年成不好,闹饥荒,郑默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朝廷认为这是忧国之举,下诏书褒奖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还布告天下,如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照此办理。召入任散骑常侍。
当初,武帝认为宗室子弟应当定等级,乡里人不敢与他们为同等级,向州里寻求,于是十二郡中正都共同推举郑默。文帝给郑袤写信说:“小儿得以跻身贤德之流,实在惭愧。”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时,下诏让郑默陪乘,对郑默说:“你知道为什么让你陪乘吗?原来州中推举你同等级,常愧连累公正的评价。”于是问到政事,郑默说:“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戒。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赞同。
后来因为父亲的丧事辞官,不久起用为廷尉。当时朝廷因鬲令袁毅犯有勾结、串通贿赂的罪,大力发动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连,只有郑默兄弟因洁身自好(廉洁谨慎)而没有事(不受浊流污染)。升任太常。当时仆射山涛想举荐一个亲戚任博士,对郑默说:“你好像是尹翁归,让我不敢再说。”郑默为人敦厚庄重,柔中有刚,事情大都如此。
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时,让礼官议论崇赐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鸿胪。赶上母亲去世,旧制,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陈述恳请不回(恳至,诚恳而殷切),很久才获批准。于是改定法令,听任大臣服丧期满,这是从郑默开始的。服丧期满,任大司农,改任光禄勋。
太康元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