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理解“文化一脉说家训”答案
文化一脉说家训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庭诰、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应该加以弘扬的。
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
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1.下列关于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
B.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
C.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可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部分。
B.治家不仅仅倡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还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
C.古代家书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
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D.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到震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训训诫子弟,这些家训既教育鼓舞了子孙,又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B.家书中那些含有让人奋发、守定气节、戒骄戒躁、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举不胜举,这和封建士大夫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
C.封建士大夫注重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D.对于家训中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今人需要辩证地看待。
阅读答案:
1.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2.C
【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3.C
【解析】(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一句错误,文中只是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可见选项是对原文的主观臆断。)
第二篇:家长说家风家训
我说我的家风家训
刘佳琪 家长 刘利朋
说起家风、家训、,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就我家的情况,我分别来简单的说一下。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长辈们说的话,孩子们一定要听,让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大人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
家训,我从小就教育我的孩子: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诚实。所以,我认为,我们家的家训就是“以诚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孩子们会说谎。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孩子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100倍。有时候做错事情,我反而不会打骂我的孩子,根据事情的严重程度,要么给他们讲道理,要么比较严厉的进行教育。还有一点,就是我时刻要求我的孩子言出必行,常说的一个词是“掷地有声”,就是告诉自己孩子,自己说出来的话要能够做到。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家风、家训、有着异曲同工的方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续下去。
第三篇:“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重点展品(一)
“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
重点展品
(一)天津博物馆宣教部重要提示:请大家仔细阅读,即将在2月27日开始的微信线上闯关答题的知识点就在这里面哦~01 陶盂
新石器时代,高约15厘米河北省武安磁山遗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磁山文化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据碳—14探测年代约为公元前5400年至前5100年之间。磁山文化的陶器为手工制作,火候较低,约在700℃~930℃之间。其中陶盂采用的是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的,陶质多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其形制由早期的北方筒形罐深腹形态发展为扁方状,是磁山文化陶器群中最具典型性和独特特征的器形。02 金臂钏
商早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4世纪)周长分别是39 ,38.1厘米;外径12.4厘米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这件金臂钏出土于北京刘家河遗址商代墓葬。臂钏就是臂环,《正字通·金部》中有“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饰有之”之说,《南史·王玄象传》中也讲“女臂有玉钏”,可见臂钏在早期是男女都佩带的饰物,后成为女性特有的装饰品。这件金臂钏用圆形金条相对弯成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形,造型简洁唯美,整体光素无纹饰,符合“良材不雕”工艺美术装饰手法。从断面看,似属铸造品,从制作工艺与形制看,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金、铜质饰件制品相同。刘家河遗址出土的这组金器含金量高达85%,其余为少量的银和铜,不论是制作工艺,还是黄金质量,都高于同一时期其他地区的金制器物,可以说,在当时,是非常先进与精美的。03 铁刃铜钺商早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4世纪)通长8.8厘米北京市平谷区刘家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其刃部是天然陨铁,即将陨铁锻制成薄铁刃口后,和青铜钺身一起浇铸,使铁刃和铜钺熔成一体,成为铁刃铜钺。早在3000多年以前,北京地区的先民,已经懂得利用天然陨铁,并且掌握了加热锻打技术。铁刃铜钺在考古中极少发现,国内现有的商代铁刃铜钺只有两件,另一件出土于河北藁城台西村。这件珍稀文物说明,北京地区从商代开始使用铁,到现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而将我国用铁的历史从春秋时期向前提早了1000多年。
04铜耳环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长4厘米,宽3厘米天津市蓟县张家园三期出土,天津博物馆藏张家园遗址是青铜时代天津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新石器时代以及商、西周时期遗址,位于蓟县县城西北20公里,许家台乡张家园村沙河旁的一处丘陵高地上,面积约7000平方米。张家园遗址代表了燕山南麓地区的一支土著文化,显现出浓郁的草原文化风情,与中原文化、其它北方草原文化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出燕山南麓土著居民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张家园遗址在1965、1979、1987年进行了3次发掘,发现房屋基址6座、灰坑或窖穴25个、墓葬4座。这种弯钩形耳环就颇有草原文化特色,在燕山南北尤其京津冀地区出土不少,多为金质,铜质较少。05堇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高62cm,口径48cm,重41.5公斤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燕国的都邑遗址,分布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处的大石河畔台上,是西周早期的重要遗址之一。堇鼎是迄今为止在北京地区出土的最大也是最重的青铜器。鼎折沿方唇,厚重的立耳外侈,做鼓腹。口沿下和三足均作兽面纹,造型浑厚凝重,纹饰古朴刚劲。“堇”是一个人的名字,在这件青铜鼎内壁铸铭26字,记载了燕国的国君让“堇”去宗周给太保送食物,太保赏赐“堇”贝币,用这些钱制作了一尊宝鼎。据专家认为,铭文中的太保,应为召公奭,燕侯为召公之子,即第一代燕侯。因此堇鼎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召公家族一支在王都担任太保辅佐周王,一支在燕国为侯,与克盉、克罍铭文互为佐证。06克盉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通高26.5cm,口径14厘米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铜盉商初已出现,晚商及西周早期盛行,春秋战国时尚有少量异形盉。《说文·皿部》:“盉,调味也”。王国维认为其用途是调和水与酒后,注入爵中饮之。或谓盉仅盛水,以水调杯酒之浓淡,或谓盉可作注水器,和匜一样,用作盥沐作用。盉也用于温酒。作为礼器,盉常用于灌祭。考古资料表明,盉常与觚或觚爵配套,或与盘相组合。该件西周克盉1986年于北京琉璃河M1193号墓出土。器型为侈口方唇,直颈,管状流,兽首鋬,鼓腹分裆,柱足。盖缘和颈饰鸟纹,以雷纹为地,盖内器口内侧同铭43字,记周王褒扬太保,令克侯于燕的始封历史。根据金文引证,该器作者“克”应该是第一代燕侯,年代应为西周成王时期,也说明第一代燕侯并非召公奭本人而是其长子“克”。07复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通高24.5厘米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尊是盛酒器,贵族在祭祀中往往捧尊飨神。复是此尊做器者。复尊内底铸有17字铭文,记载了燕侯赐复冠服、姬妾、贝币的史实。复是燕国统治下的殷商遗民贵族,从其它铜器铭文来看燕侯多次赏赐他,说明燕国初立时期对殷商遗民是委以重用的。周、商贵族共同构成了燕国的统治阶层。08伯矩鬲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通高33cm,口径22.9cm,腹径24.2cm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伯矩鬲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被列在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清单中。鬲是古人用来煮熟食物的炊具,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个时候是用陶做成的。伯矩鬲造型雄伟,工艺复杂,纹饰奇特,被称为“中国最美”的青铜器之一。此鬲平盖、袋足、立耳。全身以牛首为主要装饰。盖上为两立雕相背牛首,鼻、眼、耳、角俱全,耳及角均上翘,眼圆而突起。盖纽亦为两立雕相背小牛首,鼻、眼、耳、角较为写实,形象生动。器口外侈、方唇,口沿上有对称两立耳,耳厚稍外撇。颈部内收,有夔纹带,带上有短扉棱。腹膨,下为三袋足,每只袋足饰一牛首,有图案化大圆眼、小耳和上扬粗角。牛嘴下连柱足,足端为圆形。此器收颈膨腹,外轮廓起伏,纹饰满身,但三足鼎立,仍显得十分稳定,给人庄重之感。它的器身和器盖上,装饰有七个风格各异的牛首兽面纹。古人祭祀时最高等级的太牢就是使用牛、羊和猪,占卜时也常常会使用牛的肩胛骨,所以,牛在商周时期被看成是具有神性的动物。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经常会看到用牛纹来装饰,但像伯矩鬲这样全身有七个牛头纹饰的还是非常罕见的。这件鬲的盖内和颈内壁铸有相同的15字铭文,记录了一个叫伯矩的贵族得到了燕侯的赏赐,为了纪念这个荣耀的事情,铸造了这件鬲。09青铜鼎
西周(公元前1045年—公元前771年)高25.8厘米,口径20.5厘米天津市蓟县张家园遗址出土天津博物馆藏夏商时期,天津境内的土著文化经历着自成体系的发展,并由蓟县山前平原向南扩展,当时的天津地区不在夏、商政权的直接管辖范围内。张家园遗址出土的青铜礼器,无论造型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器特点,因此容易使人认为这是商人或周人的墓葬,不过这些铜器的组合特点和铭文内容,却透露出复杂的历史信息。商周时期墓葬青铜礼器的组合,有重酒重食之分,商人重酒,即使是随葬陶器的小墓,出土酒器的也几乎占墓葬总数之半,周人重食,酒器一般只见于大中型铜器墓。张家园墓葬在地理上和商朝毗邻,年代也相当商代晚期,可是铜器组合却使用周人的重食组合,耐人寻味国的周人进入天津地区,带来了新文化。在张家园土。据张家园遗址出土的有关资料表明,周人在灭商以前,其势力影响确已进人燕山地区,并和长城文化带上的诸部落集团一起,形成了对商朝的包围圈,这应是周人在对商作战中能迅速取胜的原因。燕国建立后,封于燕著部族贵族墓葬中出土了铜鼎等中原文化礼器,体现了燕国建国后京津冀地区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燕国对京津冀地区的控制都日益加强。10三角云纹“孟姬”铜匜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高15厘米河北省怀来县甘子堡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古代盥器,出现西周中期,盛行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匜在西周中晚期时,多有四足。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三足和无足的匜,无足的很像瓢。西周晚期之后,铜匜与铜盘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盥洗水器组合,即史书记载的“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匜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春秋时期的贵族婚姻中,女性多以铜匜等盥洗用具陪嫁,孟姬铜匜的内底所铸铭文就记载了蔡国贵族女子孟姬嫁到燕国的史实。商周时期女性不取名,而以国名或地名、姓、排行的组合作为称呼,例如孟姬就是指姓姬、排行老大(以孟仲叔季排行)。11勾连雷纹铜敦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高15厘米河北省赤城县龙关镇征集河北博物院藏敦是春秋晚期新出现的食器,从鼎演变而来,用以盛放黍稷饭食,器形如上下对称的卵球体,上有三钮,下有三足,侧有两环耳,器与盖可以翻转平置似碗。敦多是春秋战国时器,这时器均不厚重,上或雕蟠虺纹,或有金银错。据考订,敦为盛黍稷之器,黍稷宜温,所以有盖。最初有三足,下边可以烧火,后来渐成短足,以至无足,遂为盛器。战国时球形铜敦以齐、楚、燕最为发达,楚国的铜敦多作圆球形,齐国的铜敦多作扁圆形,燕国的铜敦则多作长圆形。
12蟠螭立凤纹铜铺首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通高62厘米、环外径29厘米、内径16厘米、重达21.5公斤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铺首是附着于门上用以衔挂门环之饰物,因多以兽首铺设之,故名铺首。而宫室、豪族、富户门上的铺首尤为讲究,环纽制作成似龙似虎状,多为铜质或鎏金,因此又称金铺,又因其置于门上以衔环,所以通称为铺首衔环。铺首是从青铜器的兽面衔环耳演变而来的,现所见最早遗存为战国青铜铺首,如在燕下都出土的这件蟠螭立凤纹铜铺首,高62厘米,可以想见燕下都宫门之大,宫殿之繁华。沧海桑田,当年的宫殿早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件铺首成为其唯一的见证。13铜人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高25.8厘米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采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铜人亦称“金人”。古多铸以置于宫庙间,有的铜人还上铸刻有铭文。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谓咸阳宫有铜人十二,坐皆高三尺。据《孔子家语·观周》称:后稷庙右阶前有金人,背有铭文。此铜人头戴扁平的箕状冠,身穿窄袖长袍,衣襟右衽,腰间以带钩束腰带,手捧似酒杯一样的筒状物,可能是高级奴婢的形象。这件铜人为了解战国时期服饰制度提供了珍贵资料。14铜圆壶
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高4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音玉)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1974年,在河北平山县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发掘墓葬30余座,中山三器就出土于其中一座大墓中。经考订,这些青铜器都属于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王室。中山国在春秋时期名叫鲜虞,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白狄建立起来的国家。中山国夹在燕赵之间,国家不大,但武力却很强大。关于中山国,历史虽有记载,但一鳞半爪,非常简略,中山三器和其它中山国文物的出土,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国家非常有帮助。中山三器是指中山王鼎、中山王圆壶和中山王方壶,都铸有长篇铭文。其中这件铜圆壶为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器腹两首弦纹间有刻铭五十九行,一百八十二字。铭文歌颂先王慈爱贤明,赞扬司马賙平燕内乱的功绩,然后将圆壶、方壶、大鼎等器物同葬于墓中。圆壶圈足上铸有铭文13字,记载了此壶的制作时间、制器单位、制器负责人、制器工匠,后又补刻“重一石三百卅九刀之重”几个字。目前文献记载的齐国伐燕一事并未记载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战争,中山王(音玉)铜圆壶等器的出土弥补了史书记载的缺失。15错金银铜牛屏风插座 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长53厘米,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中山王玉(音玉)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错金银工艺特指在青铜器表面錾槽嵌入或鎏入金银,“错”原意是用厝石将镶嵌的金银丝磨挫平整。商周时期的屏风主要为坐屏,下有底座,立于座位之后,是彰显贵族地位与高贵的家具陈设。例如这件错金银铜牛屏风插座,水牛的形象颇为逼真,其身体直立,头部昂扬,四肢斜撑,尾平伸挺直;上扬的头、口、鼻朝前,双目圆睁,两耳侧立;一对内曲的扁长角与现今中国南方的水牛极为相似。器周身饰以宽银线、细金线构成的卷云纹,部分纹饰并大块错金。牛尾做得极细致——尾上段脊部有棱,两侧出勾,下段为圆柱状,饰以鳞片纹,末端饰长毛纹,两侧出云勾。水牛的神态憨厚,身体强健,雄壮有力。出土时牛背上的銎内仍尚存木榫,整体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文化风情。16“甘丹”刀币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长13.8厘米河北省邯郸市征集河北博物院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金属钱币的国家之一,商代晚期的青铜贝币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金属铸币,至春秋时期逐步形成了贝币、布币、刀币和圆钱四大货币体系。其中刀币产生于我国东方、北方渔猎区和手工业、商业发达地区。主要流行于齐国(今山东半岛),燕赵(今河北、山西两省)则为刀布并行区。刀币是从古代一种叫做“削”的铜制渔猎和手工业用刀演化而来的。“削”形似带柄的刀,刀端较尖,背呈弧形,刀凹,刀柄有裂沟,柄端有穿绳圆孔。刀币的长约12—
17、18cm,宽约1—3cm。按其形制大小和铸造地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齐刀、燕刀、赵刀。其中赵国的刀币较短小,长12—13cm,宽1—1.5cm,主要为圆首刀,刀首圆钝,形状较直,融合了其它多种刀币的形态特点,别具特色。通常据铭文分爲“甘丹”刀、“白人”刀、“蔺”字刀、“晋阳”刀等数种。而刀币铭文中的“甘丹”指的就是赵国都城邯郸。17荆轲刺秦王拓片历史上流传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燕赵人“慷慨悲歌”的文化性格,自战国秦汉以来已经成为固定的成语,人人皆知,袁褧在《枫窗小牍》中说:“秦威太赫,燕怨太激,威怨相轧,所为白虹贯日,和歌变徵”,这个解释准确而深刻地道出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真意。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于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都(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匿于衍水(今辽阳太子河,因太子丹匿于此得名)。燕王喜听信赵国代王嘉之计,将太子丹斩首以献秦国。前222年,秦将王贲率骑兵歼灭辽东的燕军,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天津博物馆宣教部将通过微信组织观众进行“观展 答题 访燕都”主题活动。关注天津博物馆宣教部微信平台,仔细阅读“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自2月22日起连续四天推送重点文物介绍的文章,一定要仔细阅读哦!之后完成2月27日推送的微信线上闯关答题(20道)。闯关成功后分享朋友圈并点击幸运转盘抽取现场活动邀请券,将有40名幸运观众有机会来到天津博物馆进行现场闯关对决。期待您的参与天津博物馆 ∣宣教部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第四篇:阿里文化之六脉神剑
一.阿里文化敬业篇
——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1.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上班时间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2.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没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的重复错误
3.持续学习,自我完善,做事情充分体现以结果为导向
4.能根据轻重缓急来正确安排工作优先级,做正确的事
5.遵循但不拘泥于工作流程,化繁为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工作成果
二.阿里文化客户篇
客户第一
——客户是衣食父母
1.尊重他人,随时随地维护阿里巴巴形象
2.微笑面对投诉和受到的委屈,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为客户解决问题
3.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即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推诿
4.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客户和公司都满意
5.具有超前服务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阿里文化团队篇
团队合作
——共享共担,平凡人做非凡事
1.积极融入团队,乐于接受同事的帮助,配合团队完成工作
2.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充分参与团队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3.积极主动分享业务知识和经验;主动给予同事必要的帮助;善于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和困难
4.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同事合作,不将个人喜好带入工作,充分体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正面地影响团队,改善团队士气和氛围
四.阿里文化诚信篇
——诚实正直,言行坦荡
1.诚实正直,表里如一
2.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流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批评意见的同时能提出相应建议,直言有讳
3.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不背后不负责任地议论事和人,并能正面引导,对于任何意见和反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
5.对损害公司利益的不诚信行为正确有效地制止
五.阿里文化激情篇
——乐观向上,永不放弃
1.喜欢自己的工作,认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
2.热爱阿里巴巴,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3.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工作,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永不放弃,不断自我激励,努力提升业绩
4.始终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影响并带动同事和团队
5.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六.阿里文化变化篇
拥抱变化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1.适应公司的日常变化,不抱怨
2.面对变化,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3.对变化产生的困难和挫折,能自我调整,并正面影响和带动同事
4.在工作中有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
5.创造变化,并带来绩效突破性地提高
第五篇:我说我的家风家训
家 风、家教、家训
家风是什么?这其中包含了太多,大到一个国家的传统美德,小到反应一个家庭的教育。善良和诚实是我们家的家风,它一直影响着我。
父母从小就教导我要为人善良。善良是一种崇高的品格。一个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不仅能帮助身边的人,而且能带动身边的人去恶向善。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经历、每一个问题,都是他探索生命真理的思想之源,都有他倾爱自然、拥抱生活、善待一切生命现象的热忱和感悟。尽管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但这只是片面的说法,每个人都有良知,都有善良的一面。善良的人总会不计得失地帮助他人;四处为恶的人也有改恶向善的时候。善良,它不是从嘴角挤出的一丝假笑,也不是官场上的那种廉价的夸耀,更不是处处卖弄的自吹自擂和花言巧语的欺骗。善良,是一声不经意的叹息,是早已习惯的日升日落,是迎面而来的轻轻微笑,是心情忧虑时的默默相伴。
妈妈是我们家的榜样,她为人善良,特别热心肠。街坊邻居每每遇到问题总会让我妈来帮忙,她总会一口答应,即使再忙,也会先放下自己的活,去帮助他人。因为有这样的妈妈我很欣慰,也感到很幸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往往会隐含着各种良好的美德,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很多、很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爸爸常引用德莱塞的这句话来教育我,告诉我,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同时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代表的不仅是自身,还有家庭,集体和国家。因此我们应时时诚信,处处诚信,诚信他人。如果我们表现得不好,别人批评的不仅是自己,也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所在的国家。
一言一行中包含了家庭的教养,包含了民族的风貌,培养良好家风,成就素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