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优雅所伤的哲理故事
有个9岁的孩子,钢琴考级通过了六级。但是,他的父亲作了一个决定,不再让孩子继续学琴,并且把家中的那台钢琴卖掉了。
这缘于一起微不足道的事件。
孩子父亲所在公司搞联欢活动,孩子被邀请参加表演。孩子为了能在父亲公司的联欢活动中表现好一点,提前一周练习一首难度较大的《月光奏鸣曲》。到了联欢活动前,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到位,孩子自己也很满意。
联欢活动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对唱,还有游戏。轮到孩子上场时,已快到用餐的时候了。孩子来到钢琴前,按下了第一个音符,如水一样的旋律在大厅里流淌开来。
但是,大厅里到处是走动的人,有的人在打电话,有的在笑谈,还有服务员在换台布,准备上菜主持人也站在台侧,和一位漂亮女孩谈兴正浓。
孩子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切,他戛然而止,找寻着父亲,希望得到帮助。孩子的父亲对这样的场面束手无策,他示意孩子继续。孩子加大演奏力度,音乐再次响起。但是,除了孩子的父亲,也许没有人在真正欣赏孩子的演奏。
孩子把曲子演奏完,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但孩子没有听到掌声。
孩子是哭着走下舞台的,他来到父亲面前委屈地问:爸爸,是不是我弹得不好?
父亲说:不,孩子,你弹得很好。
孩子问:那为什么我得不到掌声?
父亲无言以对。
不久,孩子的父亲作出一个决定,让孩子去学简单得多的电子琴。孩子的父亲说,在一个缺乏文明和教养的环境里,孩子的钢琴弹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欣赏者,我不想让孩子以后被自己的优雅所伤。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震撼。我想到了顾长卫电影作品《立春》中唱女高音的王彩玲、跳芭蕾的胡金泉,在世俗社会中,他们不仅没有被自己的优雅所福泽,恰恰被自己的优雅杀伤。
我的孩子也在学钢琴,他学得很快乐。许多场合,孩子也会上台表演。但是,孩子的演奏总是被人声淹没。这样的时候,我总是很难过,但我下不了决心,中止孩子学琴。
现在,我轻易不敢让孩子随便在别人面前去弹奏,因为我害怕那种嘈杂的环境,那种词不达意的肯定,会伤到孩子的自尊。
第二篇:被自己所伤美文摘抄
英国有个17岁的少年,乱买了彩票竟中了200万英镑大奖。中奖后,他买房买车买豪宅,一段时间过后,他感觉自己在挥霍之中丧失了人生目标。于是他搬家远走,避居人世。谁料,不久之后他又患上了抑郁症。29岁那年,他死于豪宅之中。他说:“每个人以不同方式面对死亡,所有人终有一天会离开。”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朋友摇头说:“给你足够的钱,却不给你人生目标,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了。”我说:“他是被自己所伤。”
在生存实践中,有时,物质状态还远远供给不上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还需要一种精神养料,那便是你无论处在饱和或者中空的地方,都能以自知的姿态,仰望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让内心因欲望膨胀而裂变的怪兽扭曲自己的信仰,从而被自己所伤。
无独有偶,我打开邮箱,发现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发来的邮件。毕业后,他在广州一家公司做调研,每天都在广州各大市场里跑。和他一起工作的几个大学的毕业生,脑子确实比他灵活,懂得寻找各种机会怠工偷懒,他们每天工作得都很轻松,只有他傻愣愣的在那里像个拼命三郎。于是,他就去向他们取经。他的同事给他支招,让他走政策的边缘线,这样既可以保留职位,又可以不让自己受累。但我这个学生,天性善良,时间久了,他觉得内疚。于是,他问我的意见。我直言:“你的确可以那样对待工作,在背地里忙里偷闲,在老板面前违心装点一下。但是那又能怎样,至多老板会觉得你在工作,不炒掉你,而你至多在那样的岗位上干一辈子。而你对不起的远不止是老板,你更对不起的是自己的良心。那样,你终究会被自己世俗的恶习所伤。”学生听后,面露愧色。之后,他重新做回了拼命三郎。当然,那段日子是艰苦的。现在,他告诉我,他已晋升为部门经理,而那几个给他支招的同事,仍旧是小职员。
有时,我们不能成功,除去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是被我们自己所伤。哑剧演员卓别林说:“以放大镜来看人生,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以望远镜来看人生,人生未尝不是一场喜剧。”可生活中,我们时常不愿意拿望远镜去看自己的人生,而只是很短视地拿着放大镜在清洗自己身上暂时的伤口,结果,成功最后流脓而亡。这是小聪明的悲哀,更是使用小聪明的人的悲哀。将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些,我们才能以更加清醒的姿态来从容应对当下的喜怒哀乐,也才能让自己走得更长、更久、更加辉煌。
第三篇: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哲理故事
桌上放着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考生们对它写出了千篇万篇不同的文章;也正是因为这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很多考生跨进了自己向往的高等学府。
一个被咬过的苹果,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小时候,是妈妈咬了一口苹果尝尝,再递给我:“乖,这个苹果甜,快吃吧!”于是我吃得津津有味。
长大了一些,是我把苹果咬了一口,再递给妈妈:“妈,这个苹果酸,我不想吃。”于是妈妈摇摇头,皱着眉头把苹果吃了:“扔掉实在太可惜了!”
再长大了一些,和朋友们一块儿吃苹果。一次,摆着一个苹果,不大,青皮,但对于渴得要命的我们却是很解渴。可谁都不知这个苹果是酸是甜,还是别的什么怪味儿,因为它很难看。几个丫头围着苹果看了半天,我忍不住拿起来咬了一口,大伙像观察生物细胞似的审视着我咀嚼苹果的表情:“很酸吧?”“很涩吧?”“该不会是甜的吧?”……
我握着这个青苹果,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睛,呆了。半天才支支吾吾地回答:“其实--这难看的家伙还挺好吃……”“是吗?”大伙儿一脸惊喜。“可是……你已经咬过一口了呀!我们怎么吃呢?”一个朋友有点沮丧,其余的人丧气地挥挥手散开了。我实在不解:被咬过一口的苹果就没有价值了吗?于是,我又咬了一口,很甜呀,干脆吃光吧!可惜我的朋友们尝不到它的美味了。
假如我不尝尝这个苹果,就不会知道它的甜;知道了它的甜,而又因为它被咬过一口就将它放弃,当然更不会享受它的美味了。
生活犹如一只不知道其味的苹果,没有勇气咬它一口,就不会知道它的价值,就是失掉了一个苹果,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当别人尝到了它的美味,认识了它的价值,把它给你时,你却因为它被人咬过一口而主动放弃了品尝它美味的机会,那你还有什么别的良机呢?
生活,是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去尝试的,因为从外表看不出事物的本质;别人给了你机会就应该主动接受,否则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小时候,是妈妈尝到了苹果的甜,把美味香甜的苹果留给了我,我非常开心的接受了;现在如果有人给我一只咬过了一口的苹果,纵然是酸的,我还是会去吃掉它,吃光为止。因为,正如妈妈说的:“扔掉太可惜了!”
第四篇:被愚弄的人哲理故事
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年老的猴子。这只老猴总认为自己拥有神奇的法力。有一天,一个城里人在林子里迷了路,遇到了老猴,老猴答应带他走出森林。
“但是你必须臣服于我,我才能帮助你。”老猴提出了条件。
老猴的法力似乎真的起了作用,那个城里人居然心甘情愿地当了它的奴隶,每日任凭它肆意支使,骑在脖子上消遣娱乐。
后来,林子里来了一群猎人。当猎人们看见一只猴子竟然骑在人身上时,惊呆了。猎人们捉住了猴子,把它和那个人一起带到了城里。那个人回家了,猴子被送进了动物园。
那个人回到城里后,马上就觉得猴子的法力对他再也不起作用了。
他经常去动物园看那只猴子,发现那只猴子发怒时也不过就是朝他挥挥拳头、扔个香蕉皮而已,可它为什么能愚弄他那么长时间呢?
生活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就难免受制于人,失去自我和尊严。
第五篇:不要让生活被沙子填满哲理故事
教授站在讲台上,他拿起一盒鹅卵石倒出来放到桌面上,然后拿起一只瓦罐打开,瓦罐里面有一些高尔夫球,他把鹅卵石也放进瓦罐里,把瓦罐装满后让学生们看,瓦罐已经装满了。教授又拿起旁边放着的一个方框盒子,把里面的沙子倒入瓦罐,沙子填补了瓦罐的空间,然后他问学生:“这瓦罐是不是满了?”学生回答:“是的。”
然后,这位教授制作两杯咖啡,又向瓦罐里倒,有效地填补了瓦罐的空间。
“现在,”教授说:“我要告诉你们,这罐子代表你的生活。高尔夫球是很重要的,代表你们的孩子,你的健康,你的朋友,和你最喜爱的东西,如果你受到严重的损失,只要他们仍然存在,你的生活仍然会是圆满的。这些鹅卵石代表其他的事情,比如你喜欢的工作,你的房子,和你的车。
沙子代表一切小的事情或小的东西。”
“如果你的罐子里只装满了沙子!”他继续说:“那么还有没有空间,让卵石或高尔夫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呢?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小的东西或小的事情上,那么你的生活就不会幸福。重要的是你的幸福,你要关心照顾好你的孩子,你也要找出时间和你的伴侣出去吃饭。你还要找出时间来清洁卫生和做家务,高尔夫球是第一位的,代表你的爱人和孩子,设定好优先次序。其余的只是沙子。”
一名学生举起了手,并询问咖啡代表什么?
教授笑了,他说:“我很高兴你提出这个问题。它只是正好说明,不管你的生活如何忙碌,你总要抽出时间陪你的爱人或朋友出去喝一杯咖啡。”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一些像沙子一样无聊的琐事所纠缠,我们很少有时间关心我们的家人,更是无暇顾及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自己觉得生活是忙不完地忙,甚至很难理出个头绪,我们竟然连和家人在一起喝咖啡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生活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比我们的家人和他们的快乐与健康对我们来说更重要呢?
教授的充满哲理性的这个比喻,给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无论你工作有多么忙,无论你被多少千头万绪的琐事所缠绕,都不要忘记,我们的亲人是第一位的,他们的快乐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让你的生活被沙子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