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春节的故事精选
导语:节是春的序曲,欢快的迎来新的一年,是一个整修,是一个新的开端。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故事。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春节的故事
铜钱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烧。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儿。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跑“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由于“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 演变为“压岁钱”。
篇二:春节的传说与故事
春节的传说与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
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
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
篇三:春节起源故事
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篇四:春节的故事风俗
从小年说起吧,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过小年的那天晚上,把新买的灶王爷贴到厨房里,桌前贡着糖瓜,核桃等各种水果。其实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比如糖瓜,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省得他到了天上,说你的坏话,灶王爷两边的对联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二十四“大扫除”,一般讲究的人家都在这一天把房子清扫、粉刷一下,打扮一新等过年。
二十五开始蒸馒头、烙饼,过年的馒头有时都要做上百个,可以吃到正月底,还可以拿来送给回家过年的外地亲友,这种绿色馒头现在越来越受城里人欢迎了。蒸完馒头,做豆腐,做年糕,炸丸子,煮猪肉,赶大集,买年货,因为在早时候,过了年,不出正月,什么都没有卖的,所以年前都得备好,不像现在,大年初一,商场超市照常营业。
大人们忙得团团转,小孩子就扯着劲的玩,而过年,最好的玩物就是鞭炮,按习惯,过小年放一支鞭炮,大年放一支大点的,另外大年三十上祖坟还要放一支。
大年三十那天一早煮“百年饭”,就是用小米煮半生不熟的,只要米饭不要汤装成尖尖的一碗,再在米饭上面点缀上红枣,还要在碗中央插上一棵摇钱树,挂上不同面值的纸币,顾名思意就是家有摇钱树,财源滚滚来。从上午开始家人就要开始“做供碗”,就是把过年用来摆供的熟食炒的炒,煎的煎,还要贴对联,贴门笺(门笺,俗称“拦门钱儿”“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
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幡胜到门笺,从丝绢到五色纸,走过了千余年的漫长岁月,由“过门钱”改称“门笺”。
门笺,一般都用红棉纸或其他彩纸裁制而成,呈长方形,长约一尺左右,宽约七寸左右,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方孔钱纹、万字纹、水波纹等。
上为吉语题额,中为“吉庆有余”、“五谷丰登”之类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下呈多种多样变化的穗状。每逢春节(旧历新年),粘贴于门楣上,称作“喜笺”。还要准备红烛,供香,一家人忙里忙外很有年味。
下午男子要随整个家族的人去隆重的祭祖,女人开始包水饺,这个水饺也是有讲究的,要是素馅的,还不能太大,说大了家里容易出大脚女。饺子里还要包上钱(寓意来年发财)枣(越过越好)年禚(生活节节高)糖(生活甜蜜)。
天黑之前还要迎财神,挂灯笼。之后同一支的家人就在一起炒菜喝酒,看晚会。春节是中华民族一个传承了几千年历史,有着深深文化根基的节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年味却越来越淡了。
鞭炮声越来越少,礼仪越来越简化,过去对穿新衣、戴新帽、压岁钱、年夜饭的渴望也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相近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大行其道,搞得红红火火。
篇五:春节的故事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2、伞铺酒馆合写春联
山西有两兄弟双合门面开了一家铺子,长兄经营纸伞,老弟经营汾酒。商店开张营业那天,兄弟俩特意请当地名流写了一副对联: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春联贴出后,看的人特别多,都夸这联写得好。上联以“打得开,收得拢”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雨伞的形状,又诙谐地展望了店里的生意行情;下联用“醒的少,醉的多”绘声绘色地摹写酒馆的热闹场面,又劝谕人们保持清醒头脑,联语寓意深刻,因此招徕了不少顾客。
3、巧借春联度过年关
旧时代常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某年除夕,一穷困长工怕债主上门纠缠,一大早在家门贴了一副春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而另位寒士为了过个安稳年,门上春联为:
是君子容我过年;乃小人找咱讨债。
这副对联还配了“看刀子”的横批。“看刀子”三字用得好,万一逼得无路可走,不是自杀,就是杀人。按旧时代的惯例,春联一贴出,讨债的就不能再要账了,只能把债务推到下一年。
4、两副奇特的春联
综观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与此相反内容的奇特春联。
清代宁波有位著名的老中医,名范文甫,他就写过两副奇特的春联。一副贴在自家大门上,曰: 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贫。
另一副贴在自己卧室门上,曰: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莫生。
这位老中医,在除旧迎新之际,不求自己的富贵康宁,却一反常情俗态,虔诚地去祝愿别人的“常健”,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5、巧写春联“讨”来年货
明朝时候,福州有个叫徐英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人们都称呼他为徐五。他家一贫如洗,四壁悬空,凄冷之清,难于言状。但他很有文才,深得乡里称赞。
一年除夕,家里无米过年,他面对穷困生活,徐英发出了感慨,写出一副绝妙对联,一大早就贴到房门上。那对联是: 鼠因粮尽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对联一经贴出,众人议论纷纷,同情的人们将家里准备过年的食物拿出一些送给徐英。这一年,徐英过了一个好年。
6、九九迎春联
我国有数九的风俗,从冬至日算起,每过九天算一个“九”,算到八十一天,称为九九,到时,九九寒尽,春暖花开。有个农民创作一副“九体”对联: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
上下联各九字,每字皆九划。把这对联写成空心字,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即八十一天,“九”已尽了,已到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时候了。
7、“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为屠夫写的春联
第二篇:春节传统文化故事
导语: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那你知道春节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春节传统文化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过年的习俗及由来
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春节”。
第三篇:春节美德故事
做一名有美德的人才是大家尊重的人,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春节美德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欢!
春节美德故事
1在我们的身边,言而有信,一诺千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品德,既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一个有品德的人,就会被人称赞,尊重和信任。在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为人诚恳,脚踏实地。可有一些欺骗别人的人,却失去了人格和尊严,失去了诚信,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在一次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去书城买书,在公交车上,一位阿姨站在门旁,却不见有空位置,看她肚子很大,一定是孕妇吧。可是所有人都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的望着窗外,没人理会她。我看了看,心里有些犹豫,是让还是不让呢?还是让吧,我是一位少先队员,应该助人为乐。我让那位阿姨坐在我的椅子上,阿姨忙说:“谢谢,谢谢!”我不好意思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和我的好朋友出来玩,我看到一位卖菜的老奶奶昏倒在地上,痛苦的挣扎着,让过往的行人都忍不住地停了下来,这是大家只是围观。老奶奶口吐白沫,全身抽筋着,人们看了的后退,老奶奶的眼里露出无助可怜的目光,但人们还是没有去关心老奶奶。在这时,一位阿姨走过来,把老奶奶扶起,做了人工呼吸,看到这儿,人们都向那位阿姨投来敬佩的目光。不久以后,老奶奶醒了,连声道谢,也为那位阿姨感到高兴。
一天,我再写日记,却找不到那支新买的自动笔,我翻遍了抽屉怎么也找不到了。妈妈说:“你想一想,是不是刚才收拾抽屉时,把笔和废纸一起扔了,你快到一旁的垃圾桶看看。”于是我找了一根棍,急忙跑到一楼的垃圾桶里翻来翻去,正巧让张爷爷看到了,问我:“你再找什么?”我也没回头说:“笔。”与市长爷爷把我手里的棍夺过来,翻了几下,也没找到,只见张爷爷在垃圾桶旁左翻翻右翻翻,也没找到,我说:“张爷爷别找了,不要了。”“别着急,马上就找到了。”垃圾桶里很脏,我只往后退,可见张爷爷好象什么也没看到似的,在哪儿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了,我对张爷爷说:“谢谢!张爷爷。”张爷爷回这又脏又臭的手笑着说:“不用谢,快回去写日记吧!”我刚好正愁写什么日记!我就把这件事写在了日记上。
一天早上,爷爷带我去遛弯看到了一个清洁工人拿着扫帚正在扫地。每扫一下都有许多灰尘飞舞起来。我的心里顿时窜出一把火来,不经故意大叫:“哎呦,扫得这么用力干嘛,扫之前也不洒点水,这叫人怎么走啊!”话刚说完,我就后悔了。他抬起又来看看我,然后又低下头接着嫂。望着清洁工,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道路上是不可能洒水的。我真后悔,我可以向他提建议,但不能打声叫骂清洁工,这样是很不文明的。我打算招些小伙伴一起宣传,让每一个人都保护环境,文明用语。
许许多多的事件,总会有美德与丑恶的一面。而善良让我们流传,丑恶让我们为耻。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面,没有了他,城市和国家不可能发展。所以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也希望所有公民一起做起,不要让中华民族从我们的手中摧毁,让它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春节美德故事
2春节到了,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每个家庭都热热闹闹的准备过新年。今天琪琪家却特别冷清,因为全家人都出去了,只剩下她一个人看家。忽然电话铃响了,琪琪的心立刻紧张起来了,会不会……,不会的,奶奶一定没事。“喂,爸爸吗?奶奶怎么样?” 电话的那头传来爸爸欣喜地声音,“医生说,奶奶没什么事?可能最近一段时间累的,又着了凉。我们马上就回家”。
放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琪琪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瘫软地倒在了沙发上。这时候她的脑中思绪万千,想起了这几天奶奶为了给他们准备年货,忙碌奔走于菜市场、超市和厨房之间……奶奶已经60多岁了,一米五四的个子(据奶奶说,年轻时一米五九呢),满头灰白的银发,布满皱纹的脸。尽管妈妈经常给奶奶买名牌化妆品,也掩盖不住时光的痕迹。岁月的蹉跎、生活的艰辛——养育了爸爸和琪琪两代人,使奶奶更显得老态龙钟。
春节临近,为了给家人准备年货,奶奶一大早就来到菜市场挑选:猪蹄、肘子、羊肉、牛肉、鱼……拎了慢慢两大包。好不容易骑着车把这些东西带到楼下,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呢——负重上六楼。平时奶奶自己一个人爬六楼还气喘吁吁呢,更不要说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在琪琪的帮助下,奶奶艰难地到了六楼。“爸爸、妈妈不是说,不用准备这么多年货了吗?怕您累着!”“傻孩子,你懂什么啊?过年准备年货是有这样的习俗,但你们平时在家不是上班就是上学,多忙啊,哪有时间吃顿好饭啊?马上就都放假了,到奶奶家改善伙食来。”说完,就直奔厨房忙活起来。只听到叮叮当当,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奶奶对我们爱啊!
几天下来,奶奶终于吃不消了,腰直不起来了,后背也发痛。这不就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奶奶马上就要回来了,我不能就这样迎接我最亲的人,琪琪想。对,给奶奶一个新春的惊喜!琪琪环视客厅一看,好乱啊!说干就干,她先收拾了沙发,又把桌子擦干净,然后把地拖干净。接着开始摆果盘,她先把杏板、开心果、黑瓜子、白瓜子和花生摆成各种形状,又把大枣摆到周围,果盘摆好了。她又把各式各样的糖果放在漂亮的糖盒里。一切都收拾好了,就等奶奶回来了。
“叮铃、叮铃”门铃响了,琪琪赶快把门打开,扑进奶奶怀里,不停地叫着奶奶,“我没事,傻孩子”这情景真像久别重逢啊。她把奶奶搀进了屋里,奶奶看到家里的变化,眼眶也湿润了,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奶奶的腰和后背因被凉风吹到,所以疼痛难忍,很难行走。医生建议奶奶坚持按摩、拔罐子。奶奶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这个艰巨的任务,就有我来承担吧!琪琪想。晚上,琪琪让奶奶趴在床上,在爷爷的指导下,给奶奶按摩、捶背,让奶奶减轻疼痛。然后,她就学着给奶奶拔罐。爷爷从里屋拿出一盒罐子。琪琪打开一看,里面的罐子是透明的,大小不一,像一个个小灯泡。盒子中间有一个像手`枪一样的东西,她猜这也许就是拔罐用的重要工具。
琪琪看见爷爷拿出一个最大的罐子和那个手`枪似的工具连接在一起,并把它放在奶奶后背上最疼的地方。一拉一推,反复几次,那个罐子就牢牢的吸在了奶奶的后背上。罐子里立刻鼓出了一个大紫包。她赶紧问奶奶:“那个紫包是什么啊?疼不疼?”奶奶说:“那个紫包就是后背的凉气被吸出来了,一点都不疼。”
琪琪又看着爷爷拔了几个罐子,这时她心里痒痒,想亲自试一试。于是,她学着爷爷的样子拔起罐来。看着很轻松,一拉一推。可是做起来还挺费力气。由于自己力气太小,没有拔成功。爷爷慢慢地指导她,和她一起做。拔完了最后三个小罐子,琪琪也松了一口气。再一看奶奶,后背上都是小罐子,向小刺猬一样,还有十几个紫色的大包。“奶奶您舒服一些了吗?”她问。奶奶说:“嗯,好多了,谢谢孙女!”
琪琪虽然有些累,但心里高兴极了。以后的这些天,为奶奶拔罐子成了她春节必不可少的工作……
琪琪是一个普通的00后,许多人认为她们这一代缺乏理想和信仰的一代,但其实她们是有梦想的,是有信仰的。她们也知道文明美德,并且它将由她们传承。在她的心中,文明美德是感恩、孝道……缺失了对亲人的爱,何谈关爱别人?
春节美德故事
3我是居住在北京的打工子弟,今年是在北京过的第一个春节,往年每次过年都是回老家,总在电视上看见过年的北京近乎空城,路上少车,街上少人。相反的,平时安静的地坛、大观园等公园内却是人声鼎沸,一年一度的庙会在春节的几天时间正式拉开大幕了。年初四,在家猫了几天实在憋的够呛,我决定在这一天出门活动活动筋骨。因为没有去过地坛庙会,所以决定去地坛庙会看看。坐5号线地铁在崇文门转乘2号线地铁到雍和宫站下车,出地铁口右转即看见地坛公园南门火红的大标语,南门外悬挂着很多大红灯笼。由于人多,公园管理人员将南门定位出口,进入地坛只能从东门进入,我绕了一个圈,走了约莫10分钟才到东门。
进了东门,我定着按逆时针方向游玩,这样可以最后从南门出口出去。右转看见的第一个游戏项目是诸葛亮的八阵图,占地约500多平米,用细细的竹竿将场地规划出一道道的通道,间或设置一些混淆人的分岔口,就是迷宫嘛!好多人在里面穿梭不停,诸葛亮当初的阵法真是如此?我报以怀疑态度,毕竟这年头沽名钓誉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就这样的玩意,玩一次还得20块钱,招牌上美其名曰开发智力,包装成一款智商游戏,我看走的人完全凭运气罢了。摆阵的人不懂八卦,破阵的人全拼一腔热血,张飞的套路啊!
我正想试试自己的运气,猛一回头看见旁边有几位学生摸样的在摆地摊,身后挂着一个横幅写着“为帮助灾区的同学义卖”,上前一打听原来是同学们把家里的闲置物品拿到庙会来进行义卖,然后把义卖的钱捐给受灾地方的人.义卖现场可热闹了,同学们有的拿来图书,有的拿来玩具,还有的拿来文具,大家带来的东西都很新,有的一看就知道根本没用过,看来谁都想献出爱心.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类放到义卖台上, 义卖就要开始了,我突然想到: 这些东西会有人买吗?正想着,有的同学手里举着义卖的东西一起大声地宣传起来:”请大家来看一看,我们正在举行义卖活动,是为了帮助受灾地区的群众,请大家来帮助他们,献出一份爱心吧!”这一喊真管用,来往的行人纷纷来到义卖台前.一位老爷爷来到一位同学面前,拿起一本书问:”这本书多少钱?”这位同学激动地说:”两块钱”老爷爷和蔼地说:”行,我要了,给你二十块钱,多出来的钱就当作献爱心吧!”老人掏出二十块钱给我,同学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只得一个劲说:”谢谢爷爷,谢谢爷爷!”
这个场景真是让我感到了震撼,我决定先不逛庙会了,停下来和这里的同学们一起进行这次为灾区人民进行义卖活动,共同为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爱心。我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还崭新的苹果mp3摆在了义卖展台上,不一会的功夫,我心爱的苹果mp3就被一位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买走了,她还激动的对我说,自己能为灾区人民用这种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感到十分的开心。
当义卖活动结束的时候,还剩下一些东西,参加义卖活动的同学们全都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的钱把剩下的东西都买了下来。
我看着装得满满的捐款箱,想: 这里面不仅仅装着钱,更装着首都人民及首都同学们的爱心,仅这一次义卖活动就捐了这么多钱,全中国有那么多人具有爱心的人,有那么多心系灾区人民的人,灾区的人民一定会更快更好地渡过难关,我真为灾区的人民感到高兴啊!
今年的春节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最有意义的春节,庙会虽然没有逛完,但是我却收获到了比逛庙会更加愉快的事情,那就是:春节——我身边最感动人的人和最具美德的事。
春节美德故事
4有人会说美德是什么,美德是一次给人让座,美德是一张废纸不乱扔,美德是不说脏话,不偷不抢……当然社会上有许多懂美德的人,他们的素质人人都称赞的,一句话一个字讲美德的,都是能做美德的向导。
在我的身边就有着一群热心而又讲美德的邻居们,我们经常的互相帮助,春节前,天气非常寒冷,鹅毛大雪从天上洒落下来。几小时后,马路上、屋顶上、电线杆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几天下来,雪越下越大,积雪也越来越厚,如果这时候不及时铲雪,再过几天路面上堆积的雪结成了冰,就会给道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正在这时,有几位居委会的爷爷奶奶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拿着铁铲到小区里铲雪。他们把铲子扎进厚厚的雪里,再往上一提,把雪堆到路边。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纷纷加入到他们中去,在马路边的小孩们都在为大家加油,好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人心齐,泰山移。”大人们个个满头大汗,但却越干越有劲,不一会儿,马路被铲出了一条通道,使行人更方便了,道路又恢复了正常通行。
可是,由于雪没有停止,不一会儿,马路又被雪覆盖上了上了。大家不顾一切,只要雪冻上路,就把雪铲除。小孩们也伸出了手,有的从家里拿来了铁铲,还有的从家拿来了扫帚,一起扫雪,这几天里,大家都轮流出工铲雪,道路总是非常通畅。没过几天,雪停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雪慢慢融化了。
雪虽然融化了,但是,人们的心里却被感动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这就是美德的魅力。
弗洛姆曾说过:只要把自爱之心扩大到爱别人,我们就可以把自爱变为美德,这种美德,在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得到它的根底的。美德的确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值钱的东西。
去年放暑假的时候,我、表姐在路上溜自行车,表姐的手指流血了,我和表姐急忙向一个小药店走去。等她买回来药膏还没来得急贴在自己的手上时,看到了这样的三位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学生,两个人搀扶着一个人一踮一拐地从我们身旁经过,那个被扶的同学,右腿的膝盖受伤了,显然伤得不轻,伤得比表姐重。这时只见表姐拿起药膏的手停在了空中,突然把药膏递给他们,亲切地说:“快贴上,小心进了沙子。”几个同学将信将疑地相互看着,其中一个同学接过药膏给受伤的同学贴上了。这时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被表姐那句简短而朴实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我仿佛看到了一颗钻石般的心,表姐是多么的淳朴,多么的善良!
当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会觉得很快乐。反之,如果,我们去帮助别人,不仅对方会感觉到快乐,自己也会感觉到快乐。
在此,我呼吁人们人人争做一个讲美德树新风的人,让一个废纸不在地上,让每个老人在公交车上有位子坐,人们应一致行动,讲美德的活动,让美德十传百,百传千,让我们成为中华民族讲美德的人而感到自豪!
第四篇:春节里的故事
春节里的故事
湖南安化县思游中学103班:海霞
指导老师:胡献平
寒假是美妙的。那一串串寒假里的故事犹如一盏盏闪亮的灯笼,闪烁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别致的年夜饭
过年啦,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大人望插田,小孩盼过年。那无非是盼着能美美地吃上一顿„„
记得前些年过年,摆上桌的是自养的肥肥的大阉鸡,自家塘里捞出来的最大的草鱼,自家猪身上的座臀,羊腿,牛肉,再加上自酿的米洒。不用说吃喝,单是那浓浓的亲情,和谐的气氛,就能使人陶醉。
今年,该比往年更为出色吧,外出工作已有两年的哥嫂回来了。这年夜饭就是嫂嫂一手操办的,那该是别有一番滋味。
终于等到吃团圆饭了,摆在桌上的就是一口火锅,酒精炉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是已炖好的羊肉汤,拌上辣椒、蒜、葱、姜、桔皮等佐料。周围摆放着四盘早已清洗好的青菜:白菜叶、芫荽、小萝卜菜,还有一样我叫不上名字。后来听妈妈说,那称地菜,是地地道道的野菜。
我纳闷了,怎么往年的鸡、鱼、猪肉等都不见了,莫非还没有端出来?跑进厨房,却没发现什么,还怀疑是嫂子藏起来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米酒满杯,嫂子还特意给我准备了雪碧。
嫂子开言了:“现在,城里有许多人家,就时兴这样过年,说是绿色食物。我们也学学城里人的,品尝这地道的绿色食物,过一个别致的年”。
奶奶兴奋地说:“本来辛苦了一年,该丰盛点,如今也不稀罕什么鸡、鱼、肉之类了,图个新鲜也行。来,大家干杯”。
妈妈夹了一把地菜放到火锅里泡了泡,再放到嘴里尝了尝,风趣地说:“比当年饿肚皮时吃的野菜,味道强多了„„”
我一边喝着雪碧,一边用筷子夹起一两根地菜尝了尝,果然清新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几口酒下去,话也就多了。大家吃着,说着,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哦,这难得的团圆,难忘而又别致的年夜饭。
新颖的压岁礼
正月到了,是孩子们收获的时节,给长辈们拜年,能得到一笔可观的压岁钱。
记得去年正月,奶奶给五十,妈妈给五十,哥嫂各寄来五十元,连同其他亲戚所给的,共有五百多元。一个农家孩子,能有如此多的压岁收入,也够让人羡慕的了。
大年初一早晨,我早早起床,来不及梳洗打扮,就跑到奶奶、妈妈面前说:“奶奶、妈妈,海霞给你们拜年来了,祝你们福寿安康”。奶奶听完,笑着说:“咱孙女越发懂事了。好,赏你一个红包,你可要用心珍惜呀。”说完,就从内衣袋里掏出了红包。我接过红包,立刻扑到妈妈的面前:“妈妈,您的呢?”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就高兴地说:“有,也有。”
我笑着跳着,来到哥哥嫂嫂屋里:“哥、嫂,小妹给你们拜年了。”嫂嫂开玩笑似的说:“新年到了,咱家的海霞又俊俏多了。”哥哥从里屋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包,递给我说:“海霞,这是哥嫂特意为你准备的新年礼物,你拿到自己房间里再看吧。”
我回到屋里,首先拆开奶奶的红包:怎么?没有钱,只有一张纸。连忙拆开妈妈的红包,也同样只有一张纸。怪了,难道她们都老糊涂了?打开纸条一看,都写着话,奶奶是这样写的:“好孙女,今个奶奶送给你的是压岁言,奶奶想对你说,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才是最珍贵的。”妈妈的纸条上写着:“女儿,命运之神就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努力把握每一天的时光,妈妈把全部希望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不要令妈妈失望。”
我仔细品味着奶奶与妈妈的话,思量着她们的良苦用心,才发觉,这份新年压岁礼是最有价值的。
拆开哥嫂送给我的包,原来是一叠书,有《人生格言一千条》及各科辅导资料,是我平时挂在嘴边想要的。
嘿,今年收获的压岁礼真是新颖。
特殊的客人
正月十二日,田庄湾的夏家大屋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县人大代表,大禾村村主任夏能勋家大喜临门了。
是啥喜事呢?原来是远在广东的义女军梅,今天第一次上门来认亲了。这事惊动了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的记者们,他们也一同前来采访。这在我们家乡,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难怪四方乡邻都来瞧热闹。
大约十一点半钟,客人的车来了,夏家大屋鞭炮轰鸣。客人进屋了,二十出头的军梅,身材苗条,面目清秀,她携同男朋友一一拜见义父义母及各位长辈。晚间新闻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摄下了这动人的一幕幕。
面对镜头,夏主任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二十余年之前,夏能勋还在广东当兵。有一天,在返回驻地途中的一棵大树下,捡到了一个女婴,看来已有一些时间了,女婴身上还爬着些蚂蚁,幸好还有气息。夏能勋连忙把女婴抱到附近医院救治,然后又送到当地民政部门,并买来奶粉喂养。经民政部门了解,找到了那一时糊涂的父母。驻军领导联合民政局,做通了她那重男轻女的父母的工作后,女婴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待军梅长大后,一直记挂着这个好心的军人,经多方打听,才与夏能勋联系上。今天终于来认亲了。
夏能勋说:“军梅能够来湖南看看,我很高兴。当年的事,是我应该做的。若是别人遇到了,也会这样做的。”
中饭就在夏能勋家,虽说只是些家常菜,但这餐桌上的亲情,和谐欢乐的气氛,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
透过寒假里的一个个故事,我仿佛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足音,观念变化的呼唤,仿佛感受到人际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与爱心的回报。
该文发表于《作文》2004年1期
第五篇:春节相关诗词故事
朝代歌诀编辑
第一种
[大陆人教版小学历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南宋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招人买。……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2《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有一个风俗,把串起来的钱绑在竹竿的末端,拿在手里围绕粪土转几圈,然后投打在粪土堆上,说令人如愿以偿。
除夕黎明打粪堆,一任灰尘满院飞。但求万事如吾愿,定放汝向彭泽归。唐宋时候,部分地区有打灰堆的习俗。元旦这天天不亮时,人们站在垃圾堆边上,手里拿着木棍竹杖之类的东西敲打垃圾堆,一边敲打还一边叫疼;有的人还把细绳绑着的人偶扔进垃圾堆里,祈祷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这种奇怪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古时候有个商人叫区明,有一次经过彭泽湖的时候,忽然从湖中走出了大队的车马,把区明吓了一跳。为首的一人衣着富贵华丽,自称是青湖君,他热情地邀请区明到家里做客。区明半信半疑地上了车,大车哗啦啦地开进水底去了。
这位青湖君可真是好客,他摆酒设宴,热情地款待了区明。酒酣耳热之际,青湖君问:“大家相识一场也是缘分,你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只要我有,都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区明正在迟疑,只听见身旁有人悄悄地说:“只求如愿,只求如愿!”区明便懵懵懂懂地回答说:“我只求如愿……”没想到青湖君脸色大变,皱着眉头说:“哎呀,我最珍惜的就是如愿,真舍不得把她送人。不过话已出口,也只能信守承诺,你就把她带走吧!”青湖君让人把如愿叫来,原来是个美貌的婢女。区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区明带着如愿回到家里,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他万没想到如愿法术高强,不管区明想要什么,如愿都能顺利地拿给他,就像机器猫一样。区明大喜过望,他凭借着精明的头脑和如愿的法术,几年之间就成为大富豪。
有人说男人有钱就会变坏,起码在区明身上得到了印证。区明的钱越来越多,脾气却越来越坏。正月初一大清早,如愿起床晚了,区明竟然拿着棍棒把她打下床,一直撵到院子里。如愿无处可逃,看见墙角有个垃圾堆,便一头钻进去,不见了踪影。
区明傻了眼,走上前去用棍子使劲敲打垃圾堆,叫喊着如愿的名字,可是如愿再也没有出现。
后来,人们就用打灰堆的方式纪念如愿的出走,同时也寄托着对新年如愿的美好希望。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是苏轼的《守岁》诗。大意是过了个今夜难道就没有明年了吗?时间还是有的,但可怕是浪费光阴,虚度年华。努力抓紧今天——今年最后的一天,这样才是可赞赏的啊。由此可见诗人惜时如金的精神,奋发进取的态度。
除夕守岁有佳诗 展士珍
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谓“除夕”。晋代官吏周处《风土记》中即有“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的记载。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习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今选录一部分供大家品赏,以增添节日的情趣。
古诗中皇家庆贺春节的诗最多,其次是感慨时序变化,勉励人珍惜光阴的。北宋文学家梅尧臣的《除夕》诗云:“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唐代诗人史青的《除夕》诗云:“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皆写得俊逸平淡,但真情朴质,读来非常感人。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除夕》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足见其惜时奋进之意。令人最感兴味的,是清代诗人赵翼在85岁时,还写出自己那老当益壮心情的《除夕》诗,诗云:“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赵老守岁达旦,心里萌动一股活力,明年要与时俱进,创造人生的新辉煌。
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古今名人皆认为,虚掷光阴就是浪费生命,应把握现在而勿幻想将来。北宋苏东坡在《守岁》诗中写道:“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以看出,诗人在此强烈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今日品读,仍有醒世警人的现实意义。此外,苏东坡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将欢聚守岁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依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男女老少欢聚一起守岁。
4《岁占》就是根据初几的天气来预测一年的年成
5、按照福安地区的汉族民俗,初二基本上不去亲朋好友家逛门。如果一定要去,初一那天就要先去报到一下,第二天才能再去。如果冒昧在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吃闭门羹,但是主人脸上却少了过年应有的热情。明朝年间,有一年除夕夜,倭寇乘福安城关人民过年,疏于防范,里应外合,攻入城中,大肆杀戮,死伤惨重,城中大多家中均有亡故。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按习俗本应该热热闹闹地过年,可家里死了人要办丧事,怎么办呢?大家相约,第二天(初一)先把丧事搁在一边,等过了年第二日(也就是初二)再办丧事。于是大年初一那天,大家仍旧按往常一样,到亲朋家逛门拜年,第二天(大年初二)就闭门办丧事,家中没有丧事的也不出门,以免冲撞。三天后,也就是大年初五,尸体收敛,法事作毕,就上山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