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关于苏轼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本身风景秀丽,如诗如画,文人墨客来此游赏,自然而然地会留下诗词文字。尤其像苏轼这样的弄文好手,多少带有身世之感,又较为心胸豁达。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关于苏轼写西湖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拓展:苏轼与西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苏轼一生多次为官,但多坎坷,住牢狱,被外放,还险被砍头。公元1091年被召回朝廷,不久因政见不合,又被外放至儋州,即今天的海南省儋县。1101年被大赦,归途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也许正是他的如此经历,造就他诗词散文豪放的性格,开一代先河。《水调歌头》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势;《江城子。密州出猎》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顽皮;尤以《饮湖上初晴后雨》,简直把一个西湖写活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子比西湖,淡装浓抹总相宜。”无不叫人过目不忘。其实,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如果说人间天堂杭州西湖与苏东坡还有一段故事,恐怕末必人人尽知。
苏东坡曾任杭州太守,并整治西湖。游过西湖的人都对横跨湖面的长堤印象颇深,这道长堤,一面叫白堤,是白居易所修,而另一面则是苏堤,即苏东坡所建。在苏东坡整治西湖以前,西湖正在不断缩小,到处是葑草,苏东坡首先完成运河系统和周边的六个水库的建设改造。然后才开始治理西湖。他列出五个整治西湖的理由,第一个竟是怕鱼儿遭秧,可见其思维不拘一格的特点,其它诸如清水供应,稻田灌溉,运河流水,最后是提到造酒的好水源。这当然与朝廷增加税源关系紧密,很快获得了批准。工程很快,四个月就完工了,这挖出的野草和泥土,就变成了苏堤。这条堤上共建了六座拱桥,九座亭阁。他为了解决湖中不再长葑草的问题,把岸边的湖面开垦出来,交给农民种菱角,所以这些农民就会定期自动地清理杂草了。湖心小岛的“三潭印月”也是苏东坡开发的。
第二篇:苏轼游西湖的诗句
西湖水依然是旧时模样,景未改,一双人却已不复当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游西湖的诗句,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句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作者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作者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作者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作者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作者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作者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三篇: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西湖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如诗如画如西湖令人向往古诗古代诗人也相对赞美,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以供大家参考阅读!
1、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3、泛西湖是断肠声。——宋苏轼 《定**·千古风流阮步兵》
4、共藉西湖草。——宋苏轼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5、西湖自有蛾眉。——宋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
6、曾湿西湖雨。——宋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7、西湖知有几同年。——宋苏轼 《浣溪沙》
8、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9、不如西湖饮美酒。——宋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10、西湖弄水犹应早。——宋苏轼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11、得向西湖两过春。——宋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12、西湖天下景。——宋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13、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14、别后西湖付与谁。——宋苏轼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15、梦到西湖上。——宋苏轼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16、西湖处士骨应槁。——宋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
17、步绕西湖看不足。——宋苏轼 《书林逋诗后》
18、蜀人画作西湖图。——宋苏轼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19、早晚西湖映华发。——宋苏轼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20、还来一醉西湖雨。——宋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21、莫忘西湖把酒时。——宋苏轼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22、西湖亦何有。——宋苏轼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
23、春尽西湖水映空。——宋苏轼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24、西湖真西子。——宋苏轼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5、(一题作小饮西湖。——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6、醉饮西湖晚。——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7、要饮西湖雪。——宋苏轼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28、西湖虽小亦西子。——宋苏轼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29、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宋苏轼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颍叔王仲至诗四首》
30、东颍西湖迹已陈。——宋苏轼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31、欲卜西湖邻。——宋苏轼 《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32、西湖不欲往。——宋苏轼 《丙子重九二首》
33、西湖醉卧春水船。——宋苏轼 《上韩持国》
34、匡庐南岭并西湖。——宋苏轼 《赠昙秀》
35、满林烟月到西湖。——宋苏轼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36、待我西湖借君去。——宋苏轼 《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
37、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38、未抵西湖泛野航。——宋苏轼 《莲》
39、若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40、春入西湖到处花。——宋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第四篇:苏轼写的著名诗句
苏轼的诗句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本文为苏轼写的著名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轼写的著名诗句
1、《念奴娇 赤壁怀古》宋词三百首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浣溪沙》 宋·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3、《浣溪沙》初中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描写月亮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宋·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6、《浣溪沙》 宋·苏轼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
7、《浣溪沙》 宋·苏轼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8、《浣溪沙》 宋·苏轼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9、《浣溪沙》 宋·苏轼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
10、《浣溪沙》 宋·苏轼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
11、《浣溪沙》 宋·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12、《浣溪沙》婉约诗 宋·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13、《浣溪沙》 宋·苏轼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
14、《浣溪沙》 宋·苏轼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暂时流转为风光。
15、《浣溪沙》 宋·苏轼 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
16、《浣溪沙》 宋·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采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赬。
18、《浣溪沙》 宋·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19、《浣溪沙》 宋·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20、《浣溪沙》 宋·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21、《浣溪沙》田园诗 宋·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22、《浣溪沙》 宋·苏轼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
23、《浣溪沙》 宋·苏轼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24、《浣溪沙》 宋·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25、《浣溪沙》 宋·苏轼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
26、《浣溪沙》 宋·苏轼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
27、《浣溪沙》 宋·苏轼 长记鸣琴子溅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28、《浣溪沙》 宋·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29、《浣溪沙》 宋·苏轼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
30、《浣溪沙》 宋·苏轼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
附:苏轼《浣溪沙》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唐宋诗人,遵循《诗经》以来的“美”、“刺”原则,每借物寓意,有所寄讽,并以此为咏物“正宗”,而直写物象的纯粹的咏物之作,似乎已落入第二义了。其实,“纯用赋体,描写确肖”的咏物诗词,只要在选材炼意、琢句谋篇方面技巧娴熟,精美工致,也不失为佳构。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第五篇:苏轼写的诗句50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一起来看看苏轼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1、江城子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苏轼
2、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
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 《赤壁怀古》
5、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
6、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苏轼
7、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竹外桃花二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音音音,尔负心,真负心,辜负我,到于今。记得当年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抛我古墙阴,秋风荒草白云深,断桥流水无故人。凄凄切切,冷冷清清。——苏轼 《古琴吟》
1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苏轼 《前赤壁赋》
1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 《江城子》
13、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苏轼 《行香子》
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东坡 《赤壁赋》
15、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苏轼
16、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苏轼
17、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苏轼 《南乡子》
18、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 ——苏轼
19、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苏轼 《水龙吟》
20、云海,天涯 两渺茫!功成,名遂 还乡!醉笑陪君三万场 不诉离殇!——苏东坡 《南乡子》
21、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22、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蝶恋花》
23、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
24、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苏轼 《南乡子》
25、梨花淡白柳深青②,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③,人生看得几清明。《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苏轼 《东栏梨花》
26、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 ——苏轼
27、孰知鹰的特性,才能让鹰抓住猎物 ——苏轼
28、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苏轼 《西江月》
2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30、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31、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2、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趣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4、“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5、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苏轼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36、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苏轼
3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 《前赤壁赋》
38、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39、夕阳无语燕归愁 ——苏轼
4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41、似花还似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爱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苏轼
42、有关兴趣的问题毋须争论 ——苏轼
4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44、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有以取之也。——苏轼 《晁错论》
45、天下大治,千载一时 ——苏轼
4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4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中秋月》
49、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中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苏轼 《永遇乐》
50、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 《洗儿诗》
苏轼成为大文豪的真正原因?
在中国文坛,有“李白如酒,苏轼如茶”之喻。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酒神般的浪漫、洒脱,苏轼的诗词豪放内敛,体现了沉稳与理性,犹如茶的淡雅清高之特性。李白仕途虽有波折,但出生在大唐盛世,身心总体愉悦。而苏轼的为官生涯一直处在朝廷变革期,并成为新政之争的牺牲品,身心疲惫,感慨良多。
正因如此,苏轼没有选择像李白那样寄情山水,而是忧国忧民,寄情茶道。他把茶比为“佳人”、“仙草”、“志向”,视茶为自己的好友。他通过品茶来体悟人生、感知玄理,并努力从中寻求心灵的解脱。这也成就了苏轼茶香四溢的传奇一生。正如后人所评价:“读苏轼诗文,染茶味清香。”
作为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创作了多篇关注现实、关爱民生、抒发情怀的佳作。其中,苏轼的咏茶诗尽情表露了其超凡脱俗的旷达情怀。有研究者总结,这种旷达情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追求清淡闲适的生活;二是表达以茶会友的真情;三是寄寓以茶养生的情趣;四是抒发失意遣愁的人生感慨。比如,《水调歌头》云:“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该词绘声绘色地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全过程。又如《西江月》云:“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该词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茶水的形态,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品茶过程的美妙感受。
苏轼不仅以诗词名闻天下,而且还精通茶道。他认为,品茶的最高心境是“静中无求,虚中不留。”他在品茶中讲究心境和虚静,写出豪放柔美的诗词,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天宇之间发出了自己的呼喊,让心灵随着感悟进入了无限的时空之中。
苏轼品茶,对茶友和茶具有较高的要求和品位,正如在《扬州石塔试茶》中写道“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他对茶的养生作用也十分注重,正如在《物类相感志》中写道:“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此外,他还用陈茶驱蚊虫。每当夏季,他都会把陈茶点燃,然后吹灭,以茶烟驱蚊虫。苏轼对煮水的器具和茶具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提出“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兼备三者。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泡茶最好用石烧水。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烹茶审味,怡然自得,题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与此同时,苏轼还自创了一套“苏氏饮茶法”:每餐后,以浓茶漱口,口中烦腻既去,牙齿也得以日渐坚密。用中下茶漱口,而上等好茶不易得,“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
即便倡导“静中无求,虚中不留”,苏轼与文人骚客之间的斗茶斗才算得上宋代茶文化的一大亮点。一天,苏东坡、司马光等一批文豪斗茶取乐,苏轼的白茶取胜,心里乐滋滋。看到茶汤尚白,司马光便有意为难苏轼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时爱此二物?”苏轼想了想,从容地回答:“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司马光问得妙,苏轼答得巧妙,众人称赞不已。
苏轼的一生,足迹遍及全国多地,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长期的贬谪生活不仅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茶的机会,也让他在沉苦之时一度保持着激扬澎湃的宽阔胸怀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那么泡这杯茶、品这杯茶、评这杯茶的主角恰恰就是我们自己。苏轼的这杯以“静中无求,虚中不留”为主题的生命之茶因为其人生历练和文学创作而泡出了独特的诗意芬芳,日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