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4:5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

第一篇: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

导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之下,拥有知识产权和创业创新能力,作为创业的优势之一越来越引起关注,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至少要有政府政策推动,要适应市场,培养机制仍需革新,要自我看重,积极投入社会和市场经济环境,主动训练自己的创业创新能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经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学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后就业的问题,有限的岗位给大学生们的温饱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啃老族”在家闲置,给父母和家庭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面对这种严重的就业压力,我们必须选择适应社会发展的理念,执行正确的对策,缓解这种严峻的形式。创业是改变现状最好的对策,不仅可以拓展行业领域,还可以缓解家庭、社会压力,带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浅谈大学生 创新 创业 形势 政策

随着大学的扩招,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大学生相继毕业,有限的岗位面对数额庞大的大学生们,根本无法承担这种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待业让父母养。就业的屡屡受挫还会导致大学生们信心低下,沉迷游戏,荒废斗志心,给家里带来争吵和不安。虽然就业环境日益紧张,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群以学生为倡导者的创业团体缓解了这个现状,选择以一种新型的方式打开市场,给大多数待业的大学生找寻自己赚钱的机会。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创业正是一种实现自身理想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下面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势和政策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探讨。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也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全国各个大学中应该将创业教育放到一个高度上,并且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提出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网络课堂,迅速将高新技术创业进行推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革;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i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求各大院校积极响应号召,不断的开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引导鼓励更多的人慢慢的投身到这个领域之中来。组建了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不断的设计新的创业课程,进行新的创业思路的探索。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且针对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创业培训的强度,不断的健全创业培训系统。与此同时,李克强在2014年视察学校的时候提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敢为人先 跌倒了重新再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虽然大学生创业有很多优势,国家也给予大学生们很多的优惠和支持,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仍面临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起步晚,水平较低,现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近几年刚刚起步,虽然发展迅速,但是面对百年来其他产业的挑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地位岌岌可危。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残酷激烈,使得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难以达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的要求,加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水平仍处于探索、研究层面,各项认识不成熟,过程中存在大量实际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创业创新大学生的素质层次不齐。虽然说学历不在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注,但是仍需要一定自身素养的积淀来保证创业创新的水平。对于创新创业的创业者来说,大多数都是在社会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种待业者不是自身学历难以达到标准就是能力与企业薪金不能做到很好的平衡。对于他们来说,创业是解决现状最好的途径。但是,由于创业者各方面素养的层次不齐,使得业绩也有高有低。对于自身素质较低的创业者,难以做到对产业信息的即时把握,缺乏管理体系和知识的学习,领导能力的盲目和杂乱使得这部分群体盲目投资导致高消耗低收入,严重者血本无归,无法实现社会对创业的支持,给产业创新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第三,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政策和形式方面知识很是匮乏。虽然国家积极支持创业行为,部分学校也在以实际的资金在赞助这些有着梦想的孩子们,但是严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不是理想的乌托邦,缺乏社会产业信息严重的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水平和能力。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于学校对创业信息指导的匮乏,很多学校难以做到建设对创新创业课堂的建设,使得想要创业的部分创业者在不知社会环境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

第四,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范仍处于低级水平。国家虽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创业的支持,在经济上减少了对创业基金的利润收取,派遣社会产业调查的相关人员到各大高校做讲座。但是,这种政策的进行仍没有落到实处,资金数量和支持人员数量的限制就是对于创新创业者最大的牵绊。面对毫无社会关系和社会能力的大学生,只得因为孤军奋战导致创业失败。

第五,创业环境严峻,面临老式企业的挤压和打制。老式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和人脉关系,还有各种高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为其效力,使其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面对老辈们雄厚的实力,创业者们想要在行业中激流勇进、占得一席之地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也更加的严峻。我国创业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除了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外海域当前的时代背景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下文就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因素

随着各大高校对学生们的容纳,扩招成为自1999年来各大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策略。有调查统计,每年的大学毕业人数高达数百万,而且每年以15%左右的趋势在逐年增长。岗位职业的数量有限制,僧多肉少的现状使得各大企业越来越提高自身选拔人才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模式和无处就业的现状。为了和高速发展的经济现状相适应,缓解因为岗位少、毕业学生多所导致的就业压力,创业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最适合的方式。因此,创业也被作为国家、社会最为关注和鼓励的社会问题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就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鼓励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多多参与和策划这种创业事宜,组织学校创业策划大赛,更有学校给予学生们一定的创业基金,作为他们在社会创业和发展的第一桶金……无数的支持和认可,标志着创业这一潮流已经顺应历史,为大众所认可和支持。

大学生作为行业中后起之秀,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小视好处,成为学校、社会、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主要对象。

3.2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可以使社会就业压力减小,减少了毕业大学生在家待业的可能性。

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有成千上万,还不说有专科的毕业生。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毕业生人数631万人,2011年毕业生人数660万人,2012年毕业生人数680万人,2013年毕业生人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待业人员给本来就有限的工作岗位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抬高自己选择人才的门槛,就业压力在逐年累加。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正好缓解这一紧张的现象,减少了待业大学生的数量,还可以通过招聘人员增加社会岗位数量,为更多需要工作的大学生带来希望和便利,从而减少啃老族数量,减轻父母养儿养女的压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各大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主要问题。大学科目的选取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就业限制,只为毕业后寻求一份生存之路。随着近些年来对社会的改革,金钱和权力谋取就业岗位的机会越来越小,使得能力成为决定命运的主导力量。可是,企业门槛之高使得烂大街的大学生们根本无计可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不仅可以避免因为企业门槛高导致的学生待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靠自己能力获得工作的机会,在锻炼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3 适应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是社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是保证大学生自身发展和能力培育的主要凭借,没有发达的科技就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正是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双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国家经济增长,以国家高效增长的经济,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正常进行。同时,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是保证国家立足于世界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创新的一大社会实践,效果显著。

3.4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具有很多很明显的优势

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很多优势,这是多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在被支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受到过较高的知识教育,也会参加很多的社会活动,相比山村和县城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知识理论积累,可以很好的与实地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交流,改变落后技术的情况,提高城乡科学水平;大学生初出茅庐,对于成熟的经验者多了一份他们因时间的累积而磨掉的坚持,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产业的创新,发展新城镇;最后,国家给予大学生们很多的政策优惠和创业支持,方便产业的拓展和发展。

如何更好的进行创业,提高创业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为此,该文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出以下建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为了使大学创新创业的实践更加可靠,该文就以下三方面提出了粗浅建议。

第一,大学生创业者要提高自身素质素养,努力学习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实现。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者的创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现在的知识霸权的信息社会,必须提高对自身综合素质要求。首先,要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足够的理论体系和创业环境现状,并依靠导师引导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配合一定的领导能力,在理论上保证创业的科学性。其次,要多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创业前夕要注重对创业成功公司的学习,了解其成功的原因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规避可避免风险,用实践验证创业的可行性。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坚强意志,不被困难打倒。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关键,正确的三观是指引政策确立和执行的重要标杆,二者缺一不可。

第二,学校和社会要加大对创业人员的引导,使其了解社会环境,做最明智的创业选择。首先,学校要在创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有组织的对有创业想法并有其能力的创业者进行课堂教育;其次,要加强对创业课堂师资力量的培训,保证讲学老师的专业性,还可以请社会知名学者对这些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做正确的创业理念指引,并以已有创业案例为实例讲解,让大学生更清楚的认清创业现实,有效的规避毕业后创业过程中可以避免的风险,实现创业的高水平、高效率和可发展性。

第三,国家加大并落实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完善监督和实施体系,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首先,国家要建立健全的创业支持体系,从资金、政策、条文上入手,规范创新创业的实施政策,保证创新创业支持信息的公开和公平。其次,对那些有能力创业的创业大学生来说,要加大资金和技术、信息支持,定期派可靠指导员进行技术和信息指导和建议,保证大学生创业者们创业前中期的稳定。对于大公司,要给予这些新企业一定的包容和指挥,使得各个公司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实现产业的双赢。结语

近些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要想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尤其是承担如此重要责任的新兴大学生。此外,创新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昌盛长久的立足之本。为了与时俱进,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我们要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思考和探索,坚定对创业的信心和执着,不服输不认输,在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实践中寻求成功。

参考文献

[1] 潘巧红.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5):67-69.[2] 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3] 党元一.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企业导报,2015(2):117.[4] 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2013(10):70.[5] 陈敏毓.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253-254.

第二篇:创新创业论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单从高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政府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多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组而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第三篇:创新创业论文

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身优势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创新创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创新创业论文

(一)一、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理念较落后

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高校迅速发展并普及起来。虽说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其目标和理念仍然存在着狭隘的认识,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倾向于对其进行功利性的商业价值评判,把多培养几个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却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价值判断也局限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没有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导致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挣钱养家糊口、创办新企业的肤浅层面上。殊不知,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一个“涉及远见、改变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与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社会创业作为一种创新社会价值的活动,更有助于解决市场和政府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创业不排斥市场的力量,即利用市场的规律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的狭隘认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难以提高。

2、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同样需要诸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和保障。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许多高校是在其原有的学生工作部门增设此内容,致使能够用于创业教育的财务资源时常捉襟见肘,甚至挪用;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应具有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创业教育,而各高校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师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套

创业课程的宗旨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游泳知识”能够转而应用于课堂之外的商海或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的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大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小组教学优化培养,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恰恰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毫无疑问,想要取得有效的预期学习成果,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创业者的生活状态和做事方式,使学生转换为知识的发掘者、学习的主导者“、创业者角色”的扮演者。可见,老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会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提高。

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对策

1、科学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其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因此,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育人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过程中,要拓展到全校每个学院,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科研、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这是因为其融合了创新、创意、合作和敢于承担风险这几方面的能力,对各门学科人才培养与发展都很有价值。事实上,并非只有商学院的学生热衷于创业活动,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着手创业,其中也不乏大量成功的创业者。高校培养具备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并不需要他们都成为企业的创建者,只是因为受过创业精神“熏陶”的大学生在进入传统行业入职时会推动这些行业创新创业理念的更新。

2、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师除了理论知识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实践经验丰富,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学者+企业家”的素质,自身要有从事创业的经历或经验,能在学生创业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选聘具有生产、管理和技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担任创业教师。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中;二是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以积累实战经验;三是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四是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3、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到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通过必要的实践环节帮助大学生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一是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素质拓展教育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积极整合“高校—企业—创业学生”等各方面的优良资源,采用“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小组”等形式进行管理,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创业基地的运行中,应当在场地、资金、实训、技术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对条件已经成熟的创业项目,创造机会促使其走向市场,成为真正的企业。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强创业信息的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推介好的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和校友创业管理培训工作。二是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主要通过拓宽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服务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和感知企业家精神。要鼓励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和假期尝试与社会的对接,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需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参与者的激励兼容,把参与者的个人目标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予以“糅合”,从而促进并整合诸多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只有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

创新创业论文

(二)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关系,阐明活的灵魂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新的经济时代的形态。它为大学教育改革,为创新人才竞争的理念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如何开展,怎样践行呢?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动力源泉和有效途径,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实事求是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原则和依据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世界的政治主题,发展则为世界的经济主题。和平是阶段性的,而发展是永恒性的。我国作为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实事求是地讲,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差距,迫切要求探索高速发展之路,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都可借鉴为己所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随其而行,但仍落后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都显现出经济增长的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等问题,致使国外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空间大为缩减,由此,人们必须“实事”而“求”,“求是”的目标如何锁定?经“求”的结果表明:问题出现在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也就是说求职单位的供给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那么就锁定“求是”的目标,即造“企业”,如何制造企业呢?那就是创业,因此,创业应“求是”而生。随后20年期间,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创业奇迹不断涌现,创业革命蓬勃发展。而我国高等教育由于追赶的步伐过快,改革的形式和方法不可避免地有些粗糙和简单,精英式的大学教育急速转为大众化教育后,教学质量没有跟进提高,反而呈现下滑态势,毕业生就业大军严重供过于求,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严重脱钩,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僵化,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与国际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相差甚远,与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鲜明对比。为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要“实事”而“求是”,大力开展和深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

二、群众路线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动力源泉

群众路线就是要求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尊重和支持人民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同样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群众。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力量。当前,世界形势日新月异,风云变换,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的道路上急速前行,唯恐落后于人。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切记居安思危,铭记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创业,就是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夺取发展的制控权,其动力根源就在于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只有践行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配备激励创新创业的薪酬机制,同时设置明晰的运行和考核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纳新除旧,最终必将破茧成蝶,争创出大学教育的新未来。

三、独立自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原则。自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的日益深化,现处于“深入突破”的第四发展阶段。从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开始,国家就致力于对高校进行逐渐松绑,逐渐扩大学校自主权,随后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逐步由统分管理向市场需求靠拢,由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再由市场调节专业需求,使各高校逐渐“独立自主”起来。但这一改变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就业成为高校困境。为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并要求进一步独立自主,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发挥高校自身办学特色,自主开发优势专业市场潜力,创设创新创业实验室,模拟专业创业项目,研发专业创新点,加强学科纵深联系,扩充学生知识储备,向社会输送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作者:孙红丹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2-8-1.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独立创业思想的培养。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创业精神

众所周知,在大学校园里,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练和展现自我、从而增加能力。学校里面的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诱惑了,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勤工助学是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想做的事情,一来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也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自立与成长,但是据我所知,校内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使得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另外一种勤工助学的渠道,以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首先要说的是培养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抱有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要崇尚真知,追求真理;二,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三,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再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业的大学生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大中专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常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学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以便在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下载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

    创新创业论文大全

    创业创新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教育基础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研究,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群体......

    创新创业课程论文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感悟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自己的产品或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话,就很有可能面临淘汰,那么在这个社会创业更是艰难,无论什么行业,竞争力都非常巨大,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

    创新创业导论论文

    创新创业导论分院:机器人学院 专业班级:机器人工程一班 学号:17300146 姓名:张博宇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 在今天这个满街都是大学生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创业就成了......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