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检索课程心得体会
信息检索课程是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的主要方式,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信息检索课程课程心得体会,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信息检索课程课程学习心得【1】
本次是实习应该是用超星数据库来使用的,但是由于超星数据库出现了一些问题,时常进不去,更是使用不了高级检索等的工具,所以这次作业我就使用了之前做过的独秀数据库来做。
在这次作业中我更加的了解使用独秀数据库的方法与窍门,其中包括期刊,论文,图书,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第二个则是,独秀数据库还包括了海内外各种的资源;通过这些强大的功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论文的写作,避免了我们以后去图书馆查找各种不同的图书和期刊,在茫茫书海中不知所措和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有了学校的这些快捷的网站,并且写这些资料的人也具有一些权威性,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开拓眼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希望通过这些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我的学习更进一步。
Cnki是中国知网,目的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中国最具权威、资源收录最全、文献信息量最大的动态更新资源体系,是中国最先进的知识服务平台与与数字化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期的学习我掌握了中国知网的使用方法,并且知道了中国知网的各种资源的范围,如期刊,论文或者学士论文。通过这些强大的功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论文的写作,以及对于知识的全面性把握,更能掌握书本以及书本以外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和开拓眼界。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希望通过这些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我的学习更进一步。不仅仅局限在这一小小的书本内,而是海内外的不同的知识与学术观点上面。
这次的实践是综合之前所以所学的所有的知识,运用了超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百度等数据库,是一次综合性的作业。这次我选的主题是城市雾霾的治理。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不断地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内容,运用这些强大的数据库,了解了有关雾霾的知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观点的碰撞与融合。
在这时,这就是最后一次的实践了。伴随着最后一次课的来临,回看这学期的这门课程,有了太多的回忆。从刚刚开始的诧异有这么多的数据库等等,再到中间的课程学习中的不会做,让人抓狂的各种作业。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周五晚上去学校机房上课,习惯了每次上完课回来后对作业的深深的无奈。总而言之,通过这学期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了解和学会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巨大的意义。
学习信息检索课程的心得体会【2】
这学期开始,我们接触了一门新的课程——《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在没接触这个课程之前,我觉得不就是信息检索课程吗?这也太简单了吧,学校开这课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不就是找资料么?百度谷歌一搜一大堆。[)当上了第一节课后,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自己错得有多离谱,自己把信息检索课程想的太简单太弱智了。
只记得第一节课,我就被老师的教学深深地吸引了,使我感受到了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的重要性,所以虽然下面的同学都不安分地唏嘘着,我仍努力地认真听老师讲课,我感慨,原来信息检索课程也是一门如此深奥的学问。曾经我们看书只是单纯地翻看他内容,却不知,在有些地方包含了这本书的各种重要的、主要的信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索书号、ISBN、ISSN等,让我们以后在图书馆找书更加方便快捷。
如今。我们面临浩瀚的信息海洋,信息成为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技能已经成为我们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技能之
一。通过对“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课程的学习,能够我们大学生的信息驾驭能力。由于网络信息更加多样性、离散性的特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需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检索课程方法和信息组织的技能,从而适应知识更新、终身学习和知识再创造的需要。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产生和交流的信息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国获取所需的有用的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漫游等,对身处信息海洋中的每一个人都至关总重要。采取措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了信息检索课程这门课程,我才发现,通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们可以查询到许许多多的有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另外,还让我形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要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可以说,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以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现在完全不用茫然无头绪了,各种数据库所包含的强大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给我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信息检索课程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要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学,要感谢同学们在我不会的时候的热心帮助,使我们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总而言之,学习了信息检索课程与利用后,我们对自己要掌握的知识来源都有了了解,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信息检索课程
《信息检索课程》文献综述
摘要《信息检索课程》作为高校普遍开展的公共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检索素养与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技能。本文针对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信息检索;问题探究;
高校对《信息检索课程》这一课程的重视与开课度不断加强,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这门课程也因此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传统教学课程的范围之内。而正因为其“传统性”,其实际效果与预期之间也出现了一条鸿沟并在不断扩大。
一、《信息检索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思维受缚,信息检索外延窄化、内容专业化,覆盖求全化
2.与学生需求想去太远、未有效地把信息检索课与学生专业课融合3.学生对于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侧重讲授理论,对学生实践课的重视度及
参与不够
4.对学生的阅读行为的指导性不强
5.未结合时代发展特点
6.重文献信息的搜集获取,轻文献信息的评价利用
二、对增强信息检索课程有效性的几点认识与建议
1.扩展信息检索外延与层次、弱化专业性,讲求内容买用与快速掌握
2.在教学中,尽可能有效地把信息检索课与学生专业课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3.加强引导学生对信息检索课的重新定位与重要性认识、加大学生实践课比重,实行
专题研讨和团队合作的实习课新模式
4.深化信息检索课程教师角色定位,大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行为指导
5.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拓展网络公共资源与平台的利用加入时代趋势特点
6.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确确实实应在教学理念“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改革,真正有效的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积极性,顺应信息技术和书香社会的发展潮流,培养出满 足社会和自身发展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实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一、范琳琳,《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探析
二、陈晓岚、王哲,对增强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有效性的探索
三、孙玲玲、姜新、刘丽,信息检索实践课教学的新模式
第三篇:信息检索——课程总结
信息检索——课程总结
交控1002班——蔡小雯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刚开始上课时刘老师就告诉过我们这么课程的实践性特别强,具体理论和方法不多。如果我们自己不亲自去动手实践,想要提高检索能力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检索技巧是靠自己在失败的检索教训中不断总结而来的。
我们是以PPT演讲的形式来摸索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其中老师先给我们每组分配了PPT演讲内容的大题目,之后由我们各组成员通过网络文献查阅查出自己该演讲的PPT内容。因为我们一般查阅资料或文章大多是应用网络文献查阅,所以我们应该对网络文献查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网络文献查阅中应该包括“查”和“阅”两部分。而两者的关系又是紧密相连的,简言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而后者又可以指导前者;不要为了检索而检索,检索毕竟只是获得有用信息的手段。在检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检索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检索技巧和方法,“做检索的主人”。
通过三次PPT演讲之后我PPT演讲既有提高的地方,也还有不足之处。提高的地方就是在演讲的时候,我不再像刚刚开始那样紧张的说话都说不清楚了,现在的我可以在同学面前轻松的讲解我的PPT内容,表达能力也高了不少。当然了,我还是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对需要讲解的事物检索的资料不够全面,内容也不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并且有些拘泥文稿,忽视与同学们的互动等等。在这门课当中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与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与互动也让我与同学们的关系更好了。
在学习信息检索课的过程中,我虽然对信息检索还不是够了解,把握的也不是很熟悉,但我基本能运用刘虹秀老师第一节可对我们所说的信息检索中的知识来查找到我想要的文章或书籍。在每次的实际课程中,我都能够找到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并能在实际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这对以后我们要写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到了工作岗位上我们也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学了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后,我对自己想要把握的知识来源都有了了解,在生活中,我能通过信息检索查到我想要的资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真实受益匪浅!
第四篇:信息检索课程感想
信息检索课程感想
经过短短的几周学习,从以前只会用百度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到现在可以用多种检索工具更加全面系统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让我感受到这么课程具有十分的实用性。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信息,人们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信息,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得依靠信息。人类迈入了网络与信息的时代,信息检索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快速、准确、有效地找到和获取与自身需求相关的信息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在本课程中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信息与信息资源的相关知识,科技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方法,internet上的农林信息资源及其检索,农林数据、事实检索与参考工具书的一系列的信息检索知识。
在理论课上我们学习写理论知识,只有把基础的掌握好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特别是检索逻辑语、逻辑符号的学习及对信息检索方法与检索途径的学习使我们能更加方便有效的检索的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同时,一些概念的知识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我们对概念熟,那么检索时就会没有头绪,给我们检索过程中带来许多麻烦。
但是,由于一些理论上的知识比较枯燥无趣,无法引起我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在理论课在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其实关键在于我的学习态度有时候不够端正,这点需要我自己的反思,想学到知识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上课好好听课。
在实习课上,我们通过实际的操作,自己定课题,自己通过各种检索工具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在实习课上我们先后运用了维普数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方正Apabi电子图书资源库、超星图书全文库、搜索引擎等查找文献。这些数据库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数据库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地使用它还是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利用数据库检索文献是要了解很多事情的。例如:要知道各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那些特点,要抓准关键词,等等。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准关键词,因为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文献会相差很大,关键词选正确会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就一定要选好关键词,所以选好关键词是使用数据库首先应该学会的。
总之,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很多,相信在接下来搜索文献是我能更加方便有效的查到自己需要的。同时,我也会在平时的检索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加熟悉的掌握。
第五篇:信息检索课程论文
论大学生如何提高信息素养
摘 要:信息素养要求大学生具备检索、论文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大学期间,学校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
一、引言
当前,信息爆炸对人的综合素质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国民是否具有足够的信息素养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民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分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
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974)最先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认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Kalthau(1987)认为,图书馆技能和计算机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Doyle(1992)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并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3]。Bruce(1994)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七个关键特征:独立学习能力;完成信息过程能力;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能力;促进信息利用内在化价值;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具有个人信息风格[4]。余玲(2004)则把信息素养理解为信息文化,更多地强调文化的理念[5]。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首先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从知识的角度看,大学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要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大学教育传授的内容很多是属于未定论的前沿性的知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授课老师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老师不可能像高中或初中的教师那样一本教材连续讲授几年,必须依据教学的要求及时更新所授知识的内容。
2.要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具有实践性的知识。大学教育要面向工作岗位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是理论知识。所以大学教师必须结合专业要求,制定大量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3.要求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复合性的知识。大学教育不仅要求传授知识,还要使大学生获得相应的工作能力。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迫使大学传授复合型知识。对于一个大学教师而言,仅仅传授刻板的教材,不能使学生增长实践技能;仅仅传授实践技能,又不能使学生获得具有一定高度的知识体系,这将限制其未来发展,所以大学教育要传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
从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内涵应包括.1.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受教育者能力的发展。
2.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3.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所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大学生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
信息意识是在信息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性技能,属于底层技能;信息能力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高层技能。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会对信息使用与信息处理过程具有反馈作用。信息使用和信息处理依赖于信息源所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在社会能够提供足够信息的情况下,个体在对信息的使用与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素养。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学校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从学校教育的形式看,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和图书馆教育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教育可以形成具有前沿性的大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如果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信息检索工具、信息资源位置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信息技术的内容,那么大学生信息素养会得到逐渐的提升。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通过图书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足够的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能力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可以通过组织新生入馆教育和指导,并进行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介绍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动力;通过组织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来提高大学生利用图书情报资源的技能。
(二)利用社会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提高社会信息化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处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环境中,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社会信息化程度,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
2.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精神意识层面上的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通过健全公众网络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会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建立完善的公众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
(三)利用大学生自身特点完成信息素养培养
1.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信念,提高自控能力。自我学习的时候,自我教育者会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鲜、有趣,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因厌倦而迷恋网络游戏或聊天等。所以自我学习者一定要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强化自控学习信念,对信息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使对信息的积极态度形成习惯。
2.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使之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庞大信息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垃圾信息的干扰。很多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且信息资源更新缓慢。这就需要自我学习者具有很强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快速鉴别出信息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准确判定信息的价值,提高对垃圾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受信息过载现象的干扰。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必要提高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准确把握信息的内核,防止和解决信息迷航和信息过载现象。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对于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在主观上要减少对教师的依赖,逐步提高自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被无关信息干扰,学会合理分配自身有效的注意力资源,明晰自身需要哪些信息,调整学习步调,合理思考与消化信息,做信息的主动鉴别者、吸收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P.Zurkowski.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S].U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74.[2]Dr Ilene Rockman.Selected quotation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R].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2003,November.[3]C.Doyle.Outcome measur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i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of 1990[R].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Foru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1992,Summary of Findings.[4]Christine Bruce.Seven Fa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M].Adelaide: Auslib Press,1997.[5]余玲.论大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