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巾帼女刘纳的创业故事
刘纳矢志不移、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残疾人创业筑梦的不朽华章。小编整理了巾帼女刘纳的创业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巾帼女矢志创业铸就辉煌
在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乡镇”的临沭县玉山镇,有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七岔河。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原本不通水泥路、离镇政府有近10里的路程、离县城更有30多里的距离,村里没有特色的产业,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说它普通,是由于它是原朱仓乡难以计数开发石材产业的村庄中的一个。
2016年初,村里许多大老爷们都愁着做大做强的石材开采产业迎来了一个弱不禁风、身有残疾的女青年----刘纳。至今,村里的街头巷尾还都在评论当时的情景:“多少老爷们都干不了的事,她一个残疾女子能干成?山上连条路都没有、那么多的乱坟岗、灌木丛、树林子……她一个女的能坚持得住?放着年收入10万余元服装店不干,投资60多万元开发矿山,她是咋想的?……”。甚至有的预言家还说:“不出三个月,她就会卷铺盖走人”。面对困难,前来投资的刘纳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初到七岔河、走到盛水山,她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哪是人住的地方?说山不是山,说岭不像岭,整个一寸草不生、乱石铺地的小山包;不仅没有路就连用电吃水都成问题,而且离七岔河村还足足2、3里地的距离;满目荒凉、沟壑纵横、砾石处处的秃山岗……”平时见了虫子都躲着走的弱女子却暗暗下了决心:“要么不干,干就干好,一定要干出个样子、闯出一番事业来,用自己的行动给七岔河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一无是处、四处荒芜的盛水山,刘纳这个从小不服输的劲儿和它杠上了。“放着县城里舒适的日子不过,跑到这里来干啥?”顶着家人、亲戚、朋友的压力;顶着要投入60余万元巨大资金投入;顶着先期的开采手续的完善和诸多设备的购置;顶着行业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自身残疾的伤痛……。刘纳一步步踏出了创业路上的坚实足迹,奏响了多舛人生中的命运交响曲。12年的积累、8年磨砺,刘纳成功了。仅2016年,她的企业就实现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利税15多万元,吸收安置当地无业青年、下岗职工30人,上交的租金也为七岔河村提供了殷实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创业一方、致富一方铮铮誓言。
折翼女自强不息诠释完美人生
说到刘纳,不得不说其命运的坎坷和多舛。1970年12月的一天,刘纳出生于临沭街道刘场村,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幸福和快乐。可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3岁那年,正是人生起步、活蹦乱跳的时刻,她却因患小儿麻痹导致右腿残疾,自此美好的童年充满了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多舛的命运造就了她不屈的性格,养成了她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坚韧不拔的毅力。
面对刘纳,你很难想象一个面容姣好、身有残疾的弱女子是怎样从一个小裁缝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拥有固定资产200余万元、安置30余人的女企业家,这是许多健康人想都不敢想、许多大老爷们干都干不了的事情她却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下来。此去经年,不能正常行走,她就坚持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和体魄;不能和健康的孩子一起升学和就业,她就拜师求学、自己摸索裁剪设计、做衣服;不能和正常的姑娘们一起逛街、聚会,她就默默低头创业、规划人生,积攒力量。16岁那年,正是上初中年龄的她已经是一个手艺娴熟、技艺高超的缝衣匠;仅仅4年后,她就拥有了自己的裁缝店,生意络绎不绝、回头客接踵连肩,接的活一年到头也干不完;靠着自己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30多岁时,她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她在县城的中心地段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店,手下员工近10人,年收入过10万元;与此同时,她也靠自己的顽强奋斗和不懈拼搏赢得了尊重,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完善了人生。2014年,临沭县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她“共享阳光携手建功十二五”巾帼致富能手称号;2015年,刘纳被县里评为临沭县第四届创业之星;被临沂市授予“临沂市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谈到荣誉,刘纳总是谦逊地说相对于各级政府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国土资源局等职能部门领导对企业倾力帮扶和支持,自己却因身体的原因做得很不够、许多方面还很欠缺……。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和自己一样残疾的孩子们都有幸福的童年、年迈的老人们都有幸福的老年生活。也正怀着这样的初衷和渴望:她连续三年投入6万余元给七岔河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米发面,贴心呵护、嘘寒问暖……。2014年3月,在得知郑山街道35岁与自己一样身有残疾的王绪亮家庭生活困难的事情后,她毫不犹豫的亲自驾车送去了2000元爱心捐款;在回家的路上,七岔河不知名的单身家庭孩子告诉她今年十五家里没钱也没粮了,她丝毫没有犹豫掏出了500元让孩子回家和母亲一起过节;当听说市里要在沭河西岸建设动植物园改善民生时,她欣喜若狂,不仅捐出1万元还联系画家贡献上一副精美画作。至今,走到动植物园熊猫馆附近,还能看到当年她捐助善举的倩影。这样的事情她许多都记不得了,只是时时想起自己在困难时玉山镇党委政府、县残联和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矿管科规划科里的专家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对自己的企业成长的鼎力支持和帮扶。
“我的做的很少,离要求距离还很大,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关心帮助的结果;可以说,没有七岔河的父老乡亲的支持、没有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关注,就没有我刘纳的今天。”刘纳深有感慨地说。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圆梦励志、常担兴邦重任,一个折翼女用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完美的人生。
弱女子铮铮铁骨奏响时代最强音
每次和刘纳交流的时候,我都在想“是什么力量让她一名身有残疾弱女子坚持到现在?又是何种经历让她凤凰涅槃成为‘女强人’、‘女汉子’?”。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你很难想象一个残疾女会孤身一人来到这“一桥架两省、十里通三县”的偏僻穷壤开办石材厂;如果不是用心倾听,你也很难相信一个弱女子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那是怎样的残疾之躯与冰冷顽石的对抗?是怎样的钢铁意志和多舛命运的较量?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我也很难见证一个残疾人如何不向命运低头、向社会张手,而是自强不息、顽强创业,实现梦想后惠泽乡里、回报社会和国家,给他人带来温暖、阳光和希望,那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时代弄潮儿精神历程。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和开服装店不同,谁开石材厂没有一身力气和雄厚资金支持可以说连想都不要去想。“苦没有什么,就是希望社会上多一些理解;创业环境宽松一些,政策能对残疾人倾斜一些”有些时候,刘纳自己感到很憋屈,却又没有地方说,可路还得自己走。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刘纳的石材厂半年多就投入150多万元。其中,仅承包费一项就有30多万元,基础设施仅布电就投入11万元,一台装载机34万元、矿山切割机20多万元、8台空压机4万元,等等。2016年的石材行情一路下滑,每每到工人发工资的时候,面对捉襟见肘的财务状况和周边村居的务工乡亲,刘纳总是想方设法、四处借钱按时足额发放工人工资。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口袋里只剩下了100多元的现金,可困难并没有难倒刘纳,反而激起了她更大的韧劲。
钱没有可以借,可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体魄借不来。从山脚下到山上,短短百米的距离,年轻人一路小跑就上去了,可她3000多个日日夜夜,数不清的来来回回的奔忙勘察都要靠自己的残疾的右腿一点点挪动前行……。有的时候,夜里12点,她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石塘边,面对着黝黑森然、凉风阵阵的盛水山,她彷徨过、犹豫过甚至放弃的念头都有,但一咬牙都坚持了下来;冬天,在施工的地方站久了,两条腿冻麻了,往往一不小心就磕倒了……;夏天,石塘边上蚊虫特别多,有时候走上一趟就被咬了满身的包……;由于腿脚不方便,刘纳吃了很多苦。有一次风雨交加,她打着伞在厂子巡视,大风把雨伞吹跑了,手忙脚乱间她失去了重心,整个人翻倒在地,浑身上下到处是泥水,手里的工具雨水中滚落了一地……。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却有各自的不幸”而正是这种不幸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刘纳是个要强的人。为把企业开好,走上正轨,她毅然单枪匹马闯天下。2009这一年,她先后到山东莱州、江苏连云港、徐州等地跑市场,行程2万余公里,足迹遍及周边十多个省市区。功夫不有心人,倾力的付出和艰苦的劳作换来了企业生机勃勃的兴隆景象。2016年,石材厂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刘纳原来积压的“存货”一扫而空,新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各地厂商纷纷提前打款订货,企业也借势扩大了经营,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许多对她持有怀疑态度的人都刮目相看。这一年,她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上缴利税15万元;到2013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200余万元,纯收入达到150多万元。盛水山下车水马龙,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刘纳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创业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企业的发展,在赢得大家认可的同时也让许多宵小之徒垂涎不已。在得知刘纳是一个身有残疾的弱女子,却开办了这样一家红红火火的企业,有些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就开始想方设法想从石材厂上做文章弄钱花。面对社会上的恶势力和不正之风,刘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钱可以多帮扶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但依靠村霸街霸豪取抢夺的事情坚决不同意!”2015年8月11日,中国网山东频道全文刊发了通讯员文章《临沭青年以上访要挟石矿女业主敲诈40万》。文中详尽记述了“在临沂健身房工作的青年袁某,捎带着管老家的闲事,以本村女石矿业主手续不全上访反映为要挟,敲诈女石矿业主刘某40万元。同年8月5日,袁某被临沭警方涉嫌敲诈勒索罪刑拘入狱。另据办案民警介绍,袁某同时交代2014年3月18日,自己伙同他人持砍刀、斧子等将2群众殴打致伤的事实。现在袁某涉嫌两个罪名被警方刑事拘留。”谈及此事,刘纳嘘唏不已。自己本身一个残疾人创业已是不易,更何况是一个有残疾的女人。面对恶势力,刘纳刚正不阿、横眉冷对,负重前行。开弓没有回头箭,干企业也是一样,纵有千难万险也要拼上一拼,没有正能量、没有正气何来实现民主富强的“中国梦”?
自强、自立赢得了自尊、自信,刘纳在这个男子汉扎堆的行业里闯出出了一番天地。她纤弱的身躯里搏动着一颗顽强、善良的心;她自强不息、矢志创业,用“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做大了事业、做强了企业;她达济天下、扶危济困,用“创业一方、致富一方”的理想为同行业人释疑解难、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和温暖;她横眉冷对、一身正气,用“自强不息、嫉恶如仇”的铮铮铁骨诠释了一位折翼女筑梦中国的如画人生。
第二篇:巾帼创业
展现巾帼风采,做新时代新女性
尊敬的领导、评委、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某某,来自枣矿。。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每每提到女人,人们大都想到风华绝代、婀娜多姿、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把女性赞誉为爱的使者和美的化身,这是我们身为女性的骄傲和自豪。但是,还有一种女人,或许她们并不漂亮,没有都市娇娃的光鲜照人,也没有摩登女郎的美丽时尚,但她们质朴、顽强、坚毅、刚强。瞧,在鳞次栉比的设备仓库,在机械轰鸣的制修车间,在案牍高筑的办公桌前活跃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她们就是枣矿女工。常年奋斗在煤矿岗位,或许少了一份依赖,却多了几分自立;少了一份柔媚,多了几分自信。她是企业发展的技术尖兵、是爱岗敬业的成功典范,多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着铿锵有力的巾帼赞歌。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煤城淮北,提起安徽省濉溪县鸿源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娟上至市、县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未开始创业的女中豪杰早在创业之初投资十万元创办濉溪县新城五交化公司,在经历20多年拼搏与艰辛,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煤产品为主导,集洗、炼焦、煤焦化工、五交化商贸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民营科技企业,并拥有濉溪县新城五交化公司、濉溪县丞源物资有限公司、濉溪县鸿源煤化有限公司三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其中她所掌门的核心企业溪县鸿源煤化公司2009年完成任务产值2.38亿元,实现税收1218万元,她本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巾帼创业之星、濉溪县十佳创业之星、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等众多荣誉称号,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市、县人大代表,2007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小企业论谈会上,她作为安徽省唯一全国优秀女企业家代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颁奖。
笑容在工作中绽放,青春在岗位上闪光。
从主观方面来看,女职工自身就存在着两种依赖性。一是对社会的依赖性。有些煤矿女职工认为,个人的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丈夫与孩子,而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则取决于社会政策,把不幸归结于做女人的“命运”。二是对家庭的依赖性。往往以“保一个”为原则,让男人去学习、深造、出成果,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充当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为了孩子和家庭,有的女职工不得不放弃自己学习和深造的良好机会。
从客观方面来看,有些女职工必须整日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肩负着三重责任,妻子、母亲和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丈夫们要求妻子事业上是个内助,生活上是个依靠,感情上是个寄托;孩子们则要求妈妈生活上要像保姆,学习上要像教师,感情上要像朋友;单位也要求女职工智力、能力向水平最高的同志看齐。而时间和精力并非对女性格外宽宏,这样,女职工的负担就会明显重于男人,由此而产生的烦恼及挫折也会大大超过男性。
第三篇:巾帼创业带头人
魏淑芳同志推荐材料
--记葛崾岘无职党员魏淑芳
魏淑芳,汉族,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庆城县葛崾岘办事处葛崾岘村农民,作为一名女党员,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养羊事业,是葛崾岘村唯一的养羊女能手,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致富路上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五好文明家庭”建设活动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颂的赞歌。
一、她致富发家不忘邻里人,赢得了群众的啧啧赞誉。自从2007年以来,魏淑芳同志同丈夫季俊杰一道,投资60多万元,建成季发绒山羊养殖厂,拥有标准化养舍50间,生产饲料室8间,办公、生活区6间,年产饲料15万公斤。现有羊存栏达到600余只,已发展养殖户242多户。并利用闲余时间为农民群众协调养殖款项,先后引进优质绒山羊2000多只,向周边农户及周边乡镇投放绒山羊3000多只,并适时组建农业自主专业合作社,先后为76户群众提供养羊启动资金100多万元。带动的群众仅养羊一项年创收超过万元,二、她多方筹资修路挖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葛崾岘办事处属一个山区小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地理条件极差,多数农户只有一条人行小道,连机动三轮车都通不了。魏淑芳的家就在葛崾岘村蒋崾岘组一个山峁边,在该村不算是太差,但也算不上交通条件好的地方。每遇天 阴下雨,包括她们家在内的40多人家根本无法出行。收获的粮食销售也有困难,想卖个好价也是无稽之谈。40多户120多口人的吃水,只能靠人担畜托驮,这一幕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解决群众行路、饮水困难也就成了她梦寐以求的事了,2007年,他不顾丈夫的劝阻,召集全组群众会议,商议群众修路问题,在全组群众的群策群力下,拿出了修路的初方案,每户每天出劳力一个,出架子车等运输工具一架,在连续一个月后的苦战后,她所在村民小组终于修通了一条能通小型车辆的道路。
2010年.她有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新打机井一眼,为方圆几里的群众提供了水源,也是从那年起,说村民小组的群众彻底摆脱了饮用水源,也是从那年起,该村民小组的群众彻底摆脱了人担驴驮饮水的困境,解决了邻里的饮水困难。解决了邻里的饮水困难。
三、她勤劳贤淑兼顾内外,为邻里树立了榜样。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她丈夫现任葛崾岘村党支部书记,正是由于魏淑芳伟大一面的存在,季俊杰同志才能够放下家庭沉重的担子,为民办实事,好事。她家有5亩大的苹果园,20亩秋地,4个子女,家里大事小事,里里外外,都要她去操劳,在2008年的一天,她被查出患了严重的疾病—乳腺癌,但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让丈夫能够为农民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她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 振作精神,支撑好这个家。一年后,她的病情有了好转,当我们去看望她时,她似一个好人,在羊场里忙着,听周围群众说“她从不让亲人为家庭琐事困扰,在尽力做好家务事,保证一家人和睦相处的同时,依然不忘周围群众,她买书自学全膜玉米双垄沟播种技术、苹果树栽植技术、计划生育知识和致富信息等,为葛崾岘村农民改变观念,大胆探素,应远现代科技知识务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魏淑芳同志没有强壮有力的臂膀,但坚定地撑起了半边天;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默默营造着生活中的美丽。在这位优秀女党员的大力支撑下,她家的养殖厂越办越大,在她地带动下村里的群众越来越富。当说起她时,村里的人都多竖起大拇指说,“魏淑芳是一个坚强的女人,有了她,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第四篇: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菌种” **,**乡**村人,玉华菌种厂创办人,在**提起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十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努力拼搏在致富的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同时也带动了村上一大批人走上了致富路。
一、择业的辛酸。1984年,**嫁到**乡**村,丈夫在砖窑打工,她在家养猪,也挣不了几个钱。对于不安现状的**来说,一直在寻找增收致富的门路。凭着一个“闯”字,她靠着丈夫在砖厂和自己养猪挣来的的500元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养鸡、孵鸡、胆红素提炼、洗衣粉制作、食用菌培植她都一一尝试。养鸡、孵化鸡仔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低,最要命的就是传染病,一死一大片;胆红素提炼技术要求高,市场销路窄;洗衣粉制作质量要求严格,利润小。因此,尽管没少折腾,却一次次面临创业的失败。
二、与“食用菌”结下不解之缘。多次的创业失败不但没有让**灰心,反而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致富先要找对路子。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当得知食用菌种植在当地还是一片空白,不仅技术容易掌握,而且风险低,利润大时,她二话没说,说干就干。**从娘家哥哥那里借来200元钱做本钱,买了些简单食用菌培育设备、原料,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至此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钱买玉米芯,她就给乡亲们帮忙砸玉米棒要些玉米芯;没有菌种瓶她就串乡收购瓶子;没有蒸锅就借邻居家高压锅蒸菌......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小生意也开始做的有声有色。但她没有就此满足,在单一种植的基础上,又搞起了‘菌种’培育。她专程去梁山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回来后结合理论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食用菌种植和“菌种”培育流程,并在食用菌的复壮、转化率等方面有了较高层次的突破,在当地成为了有名的食用菌培育专家,成立了“玉华菌种厂”。在**的细心经营下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从事食用菌制种栽培、推广、回收、科研为一体大型妇字号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0余万元,生产厂地20xx余平方米,培养室400平方,带动妇女就业近100余人,生产示范基础26亩,年产各种优质食用菌成品100多吨,远销济南、商丘、开封、信阳等地,年利润达20余万元。
三、致富不忘乡亲,勇做巾帼创业带头人。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年来,**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不忘父老乡亲,她义务向周边村民提供食用菌种植培育技术,指导留守妇女进行食用菌生产和出售,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走上了食用菌栽培、育种之路,大大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村支部书记刘良臣感慨说:“蘑菇口感好、营养丰富,销路好,食用菌栽培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不仅能够对农作物秸秆再利用有利于环保,而且能让很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创业致富,大家富了,村上的工作就好开展,还能为全乡经济发展做贡献,**真的是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领头人。
第五篇: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菌种”巾帼创业事迹材料 **,**乡**村人,玉华菌种厂创办人,在**提起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二十多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努力拼搏在致富的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同时也带动了村上一大批人走上了致富路。
一、择业的辛酸。1984年,**嫁到**乡**村,丈夫在砖窑打工,她在家养猪,也挣不了几个钱。对于不安现状的**来说,一直在寻找增收致富的门路。凭着一个“闯”字,她靠着丈夫在砖厂和自己养猪挣来的的500元钱,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养鸡、孵鸡、胆红素提炼、洗衣粉制作、食用菌培植她都一一尝试。养鸡、孵化鸡仔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低,最要命的就是传染病,一死一大片;胆红素提炼技术要求高,市场销路窄;洗衣粉制作质量要求严格,利润小。因此,尽管没少折腾,却一次次面临创业的失败。
二、与“食用菌”结下不解之缘。多次的创业失败不但没有让**灰心,反而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致富先要找对路子。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当得知食用菌种植在当地还是一片空白,不仅技术容易掌握,而且风险低,利润大时,她二话没说,说干就干。**从娘家哥哥那里借来200元钱做本钱,买了些简单食用菌培育设备、原料,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至此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钱买玉米芯,她就给乡亲们帮忙砸玉米棒要些玉米芯;没有菌种瓶她就串乡收购瓶子;没有蒸锅就借邻居家高压锅蒸菌......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小生意也开始做的有声有色。但她没有就此满足,在单一种植的基础上,又搞起了‘菌种’培育。她专程去梁山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回来后结合理论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食用菌种植和“菌种”培育流程,并在食用菌的复壮、转化率等方面有了较高层次的突破,在当地成为了有名的食用菌培育专家,成立了“玉华菌种厂”。在**的细心经营下该厂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从事食用菌制种栽培、推广、回收、科研为一体大型妇字号龙头企业,拥有固定资产80余万元,生产厂地2000余平方米,培养室400平方,带动妇女就业近100余人,生产示范基础26亩,年产各种优质食用菌成品100多吨,远销济南、商丘、开封、信阳等地,年利润达20余万元。
三、致富不忘乡亲,勇做巾帼创业带头人。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近年来,**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不忘父老乡亲,她义务向周边村民提供食用菌种植培育技术,指导留守妇女进行食用菌生产和出售,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走上了食用菌栽培、育种之路,大大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村支部书记刘良臣感慨说:“蘑菇口感好、营养丰富,销路好,食用菌栽培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不仅能够对农作物秸秆再利用有利于环保,而且能让很多人足不出户就能创业致富,大家富了,村上的工作就好开展,还能为全乡经济发展做贡献,**真的是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的领头人。”**也因此先后被被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协调小组授予“十大创业女状元”、“致富能手”称号;被市农委、市妇联授予“科技致富女状元”称号,并曾担任过第十届**县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