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轼宋词《满江红·忧喜相寻》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的作者是苏轼,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下面一起来赏析看看!
满江红·忧喜相寻
作者:宋·苏轼
(杨元素《本事曲》集: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归鄱阳,遇东坡于齐安。怪其丰暇自得。余问之,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情于进退也。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吾是以益安焉。乃令家僮歌其所作满江红。东坡嗟叹之,次其韵。)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注释】
1、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
2、梓漕:梓州转运使.梓:梓州。漕(cáo):本是管水路运物的官,宋代用来称各地方转运使或其官署.其职权超过水运。
3、鄱(pó)阳:今江西波阳县。
4、遇:疑为“过”.拜访。齐安:南朝齐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改为黄州。古人诗文往往用古代地名。
5、戚戚:悲优。
6、嗟叹之:《毛诗序》;“嗟叹之不足,故永(同“咏“)歌之。”
7、“风雨”句:比喻董钺夫妇经受打击之后,心情仍如一江春水平静清澈。
8、“巫峡梦”三句:喻人世荣华得愈也如梦境。
9、伯鸾携德耀:东汉梁鸿字伯鸾,其妻孟光字德耀。夫妇相敬如宾,甘于贫穷。
10、箪[dān]:盛饭的竹器;瓢:盛浆水之器,这里指代饮食之物。《论语·雍也》记孔子称赞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获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
11、生兰玉:生育如兰如玉的好儿子。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12、心曲:《诗·秦风·小戎》“乱我心曲”,郑玄《笺:“心曲,心之委曲也。”
13、“文君,二句:指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文君之父卓王孙的赐予,卑残可耻。
14、“君不.二句。《诗·周南·汉广》篇歌颂了守礼的男子不强求游于外的贤女。“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但老天爷却使得他终能休于乔木〔也就是求得贤女)。
15、相将:相互。
【赏析】
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词序用来纪事,词本文则着重抒发由其事所引发的情感。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第二篇:满江红忧喜相寻翻译赏析
《满江红·忧喜相寻》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
【前言】
《满江红·忧喜相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称赞了董氏夫妇的高尚情操,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下片进一层写董义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这首诗融会想象与现实,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
【注释】
⑴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⑵董毅夫:名钺(yuè),又名毅夫。德兴(江西省乐安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⑶梓(zǐ)漕:梓州(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转运副使。漕,本是管水路运输的官,这里代指地方转运使职。
⑷东川:今四川东部,宋时梓州所在地。
⑸鄱(pó)阳:今江西省鄱阳县。
⑹齐安:黄州。南朝的齐朝设齐安郡,隋开皇五年(585)改为黄州。
⑺怪其丰暇自得:惊怪董心情宽阔闲暇。
⑻戚戚:忧愁,悲伤,急促的样子。
⑼进退:代指升官和降职。
⑽忧喜相寻:忧与喜相互转化。
⑾“巫峡梦”二句:因梓州地近巫峡,用宋玉《高唐赋》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典,谓在梓州做官,恍如梦幻,醒后空无所有,只见群山簇拥如屏风。乱山,代指巫山十二峰。
⑿“何似”二句:《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娶同县孟氏女,名光,字德耀。女求作布衣麻履,编筐绩布。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弹琴以自娱。箪瓢(dān piáo),简陋的食具。《论语·雍也》记孔子称其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以上称喻董钺与柳氏清贫自守。
⒀“渐粲然”二句:祝愿董钺将生优秀儿子。《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粲(càn)然,明亮貌。兰玉,芝兰玉树,喻佳子弟。
⒁心曲:指内心深处或心事。
⒂“文君婿”二句:文君婿,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文君,西汉前期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卑辱,卑微屈辱。卓文君丈夫死后,回娘家居住,爱上了在卓家作客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二人夜间奔出卓家,到司马相如故乡成都。司马相如极贫,后来接受卓王孙的资助,作者认为卑贱可耻。
⒃周南:《诗经》十五国风第一章。汉广:《周南》中第九首。
⒄休乔木:休憩与乔木之上。
【翻译】
忧喜相互延续着,如同风雨一过,满江春色。像楚王巫山之梦醒来,一切都消失了,唯有乱山如屏障般矗立。何其相似,东汉的梁鸿携其妻孟光隐居山中,基本生活资料不足,尚能清欢。天慢慢地明亮起来,其光彩照着阶级、庭院,生出如兰似玉的孩子。
深梦里,吐出内心的声音;极度的难过伤心,任凭它继续下去。卓文君的丈夫司马相如你知道吗?我们耻笑你的品德卑下。你还听不到《周南》中歌咏《汉广》篇的守礼男子,不强求于贤女,天使得《汉广》中的男子休于乔木。于是你们相伴,左手抱琴书,到如云飘一般远离尘世的地方去隐居。
【赏析】
词序点明董“梓漕得罪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的原因,惊讶董视罪罢无事而“丰暇自得”的淡然心情,记录了董续柳氏忧患与共的深情。全词主要围绕董柳忧患与共的情缘展开构思,赞颂董不为五斗米折腰及柳氏不因董“梓漕得罪归鄱阳”,“忘怀于进退”的高尚情操。
上片,由写董的“得罪削籍”一身轻,进入到写致仕后的美好家庭生活。开头六句,就写了两个“忧喜相寻”:一是“三日而去官”的董毅夫“固不成戚”;一是柳氏“忘怀”董毅夫之“进退”而“同忧患”。他们经过了一番“风雨”的打击之后,心情如“一江春绿”,清澈明亮;留下了楚襄王“巫峡梦”醒,身心皆空,过着巫山神女般的仙境生活。接着五句,以东汉伯鸾与德耀同甘共苦、坚贞不渝的情爱和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志的史事,进一层赞颂董毅夫与柳氏过着“清欢”、“粲然”、“光彩”而带着“兰玉”般孩子的恬淡家庭生活。这种生活感情,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而东坡却能体验人微,并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把它写得富有感染力。
下片,进一层写董毅夫与柳氏淡然面对人间烦恼,“欣然”、“益安”同“忧患”的人生态度。开头四句,三三排比,锵锵有声。“幽梦里”,吐真言。东坡过着贬居生活,非常寂寞,只有靠虚幻的梦境来求得片时的慰藉。“肠断处”,不理睬,一切听自然。到了“肠断”的境地,真挚之情自不待言。可见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贤妻良夫。第五、六句又用一典,反衬出董毅夫有情有义,不是“文君婿”司马相如忍受不住贫困而受卓王孙的赐予那样“卑辱”的软骨头。显然,东坡是站在封建传统的观念上来看待司马相如的,不足为训。第七、八、九句引用《诗经·周南·汉广》,“夫子休乔木”意,是说贤女可求,以喻董毅夫有幸地得到孟光般的贤女为妻。东坡反其义而用之,可谓妙笔。最后三句发出衷心祝愿:愿董柳远离尘世,清闲无忧,左右相伴,白头偕老。
全词,序言和正文互补,如道家常;想象与现实融会,情调浪漫。喻义精当,寓意深刻。五处用典引诗,不落俗套。以典代言,既精炼文字,又准确表意,实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东坡与家僮建立起一种感情上一拍即合的“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己与董毅夫的宦场失意的落泊感。
第三篇:《满江红·东武南城》苏轼宋词
《满江红·东武南城》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满江红·东武南城》苏轼宋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满江红·东武南城(东武会流怀亭)
作者:宋·苏轼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注释】
①此词写于照宁九年(1076)春。
②东武;即密州州治,今山东省诸城。
③涟漪:波纹,细小的水波。
④“兰亭“句:王羲之《兰亭集序》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在浙江省绍兴西南,地名兰渚,渚有亭。禊:辟除灾害,春禊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秋禊每年七月十四日举行。
⑤“当时”句:王羲之《兰事集序》说那次聚会:“群贤毕至。”
⑥修竹满山阴:王羲之《兰事集序》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当日兰亭修禊之处。⑦空陈迹。徒然成为历史的陈迹。王羲之《兰事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闻,已为陈迹。”
【赏析】
此词写于照宁九年(1076)春。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词牌介绍】
《满江红》,词牌名之一,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第四篇:《满江红》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满江红》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以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开篇,极力展现对北宋灭亡的愤怒。“潇潇雨歇”,壮中寓悲;“三十功名”,回顾自己的战斗生涯;“八千里路”展现自己战斗历程。“莫等闲”三句是对未来的期许,激越悲壮。接下来直陈丧国之痛。“驾长车”数句,表达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笑谈”一联,运用夸张手法,表示对入侵者彻底战而胜之的信心与豪情,词语之间可听金鼓之鸣,可闻血腥之气,显示出一代英雄的精神风貌。结尾三句,是为前几句作结,也是前几句合乎逻辑的发展与结局,是“壮志”与“笑谈”的余韵。英烈气概烁人,读之令人奋起。
作品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①,凭栏(阑)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
作品注释
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③长啸:大声呼叫。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宋·岳飞《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许地山《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⑨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作品鉴赏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词牌简介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念良游》、《伤春曲》。“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按万氏《词律》,引《冥音录》作﹝上江红﹞。但“上”谐作“满”,音殊不类。考《本草纲目》有“满江红”水草,为浮游水面之细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时,民间已有此种名称之水草,随取入词,未可知也。或以董谷《碧里杂存》载有“满江红”为江淮船名;则故事始自明太祖,当非词名所本也。
满江红,双调,上片八句,押四韵,四十七字;下片十句,押五韵,四十六字,共九十三字。押仄声韵者多用入声字。上下片两七言句,多用对仗。仄韵体用“仙吕调”,平韵体用“仙吕宫”。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他出身贫寒,幼年时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岳飞很有志气,勤奋学习,决心长大报效祖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十九岁的岳飞参军入伍,开始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此后,他在抗金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年(1140年),他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败了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有四十五里。岳飞准备渡河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河南北闻风响应,金兵面临全面溃退,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勒令岳飞撤兵,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来又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在戎马征战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后人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了《岳武穆集》、《岳忠武王文集》。
第五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以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开篇,极力展现对北宋灭亡的愤怒。“潇潇雨歇”,壮中寓悲;“三十功名”,回顾自己的战斗生涯;“八千里路”展现自己战斗历程。“莫等闲”三句是对未来的期许,激越悲壮。接下来直陈丧国之痛。“驾长车”数句,表达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笑谈”一联,运用夸张手法,表示对入侵者彻底战而胜之的信心与豪情,词语之间可听金鼓之鸣,可闻血腥之气,显示出一代英雄的精神风貌。结尾三句,是为前几句作结,也是前几句合乎逻辑的发展与结局,是“壮志”与“笑谈”的余韵。英烈气概烁人,读之令人奋起。
作品原文
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
怒发(髪)冲冠①,凭栏(阑)处、潇潇②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③,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⑧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⑨。
作品注释
①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③长啸:大声呼叫。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宋·岳飞《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许地山《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⑥等闲:轻易,随便。
⑦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⑧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一说是位于邯郸市磁县境内的贺兰山。
⑨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又,明·王熙书《满江红》词碑作“朝金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创作背景
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作品鉴赏
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词人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和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这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抗金大业。“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三十”是约数,当时岳飞三十二岁。“功名”,即前面说到的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宋朝以“三十之节”为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并不是建节封侯,身受殊荣,而是渡过黄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的神圣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对功名感到不过象尘土一样,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是对未来的瞻望。“八千”是约数,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是特意写出,是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虏廷”(《五岳祠盟记》),赢得最后抗金的胜利,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这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之辞,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突出全诗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这首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的中华民族不敢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词牌简介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念良游》、《伤春曲》。“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按万氏《词律》,引《冥音录》作﹝上江红﹞。但“上”谐作“满”,音殊不类。考《本草纲目》有“满江红”水草,为浮游水面之细小植物;一名芽胞果。想唐宋时,民间已有此种名称之水草,随取入词,未可知也。或以董谷《碧里杂存》载有“满江红”为江淮船名;则故事始自明太祖,当非词名所本也。
满江红,双调,上片八句,押四韵,四十七字;下片十句,押五韵,四十六字,共九十三字。押仄声韵者多用入声字。上下片两七言句,多用对仗。仄韵体用“仙吕调”,平韵体用“仙吕宫”。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作者简介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他出身贫寒,幼年时母亲教他读书识字。岳飞很有志气,勤奋学习,决心长大报效祖国。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十九岁的岳飞参军入伍,开始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此后,他在抗金斗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著名的抗金将领和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断得到提拔,历任清远军节度使、河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年(1140年),他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破金兵,第二年又打败了金兀术,进军朱仙镇,距离北宋的都城汴京仅有四十五里。岳飞准备渡河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河南北闻风响应,金兵面临全面溃退,形势对宋军极为有利。但是,南宋朝廷奉行投降政策,勒令岳飞撤兵,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暮(1142年1月27日)被主和派权臣秦桧诬陷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来又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岳飞在戎马征战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洋溢着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后人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了《岳武穆集》、《岳忠武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