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宫·叨叨令·自叹原文及翻译
《正宫·叨叨令·自叹》写人生虚幻如梦,反映了作者因对当时社会失望而产生的愤激情绪。围绕一个“梦”字,用典写实,对比鲜明,揭露深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正宫·叨叨令·自叹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①,钓鱼的也应飞熊梦②,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笑煞人也么哥③,笑煞人也么哥,梦中又说人间梦④。
注释
①“筑墙”句:传说是一个从事版筑的奴隶,在傅岩那个地方劳动,高宗“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见《史记·殷本纪》。
②“钓鱼”句: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丽彡},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即周文王。按“非虎”《宋书·符瑞志》作“非熊”,后又由“非熊”论为“飞熊”,因有“飞熊入梦”的传说。
③也么哥:也作“也末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④“梦中”句:这是化用《庄子·齐物论》中的“梦之中又占其梦焉” 的意思。
第二篇:《中吕·山坡羊·自叹》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中吕·山坡羊·自叹(南山空灿)
曾瑞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
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
闲,一梦残;干,两鬓斑。
【注释】
“南山”二句:春秋时代的宁戚想得到齐桓公的起用,就扮作商人,晚上在齐国都城门外歇宿。等到齐桓公开城门迎接宾客,宁戚就敲着刀唱道:“南山矸(gan1),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gan4),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到了,认为他是个不平常的人,就用车把他载回去,授以官职。这里翻用宁戚歌词中的头两句,抒发政治上不遇的感叹。
星移物换:[唐]王勃《滕王阁诗》:“物换星移几度秋”,表示岁月流逝的意思。
尘寰(huan2):人世间。这里指社会下层。
赧(nan3):羞愧脸红。
鬓(bin4):鬓角。
斑:花白。
【赏析】
这支曲子,思想表达真挚,语言琅琅上口,简洁明白。自始至终贯穿着“叹”的意味,“叹”的哀怨,虽简短而意味充盈。
【题解】
这首[山坡羊]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自叹”。
第三篇:元曲《正宫·塞鸿秋》原文及翻译
《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元曲《正宫·塞鸿秋》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阅。
原文
功名万里忙如燕①,斯文一脉微如线②,光阴寸隙流如电③,风雪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④?
至今寂寞彭泽县⑤。
注释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而已。
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
赏析
那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第四篇:《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1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评析:与上篇同时之作。
永日不可暮①,炎蒸毒我肠②。安得万里风③,飘飖吹我裳。
(日暮思风,引起夜景。)
①《书》:“日永星火。”刘公干诗:“永日行游戏。”②庾信诗:“五月炎蒸气。”洙曰:毒我肠,热自中起也。相如《琴歌》:“室迩人遐毒我肠。”③陆士衡歌:“长风万里举。”
昊天出华月①,茂林延疏光②。仲夏苦夜短③。开轩纳微凉④。虚明见纤毫⑤,羽虫亦飞扬⑥。物情无巨细⑦,自适固其常⑧。
(此夜凉之景。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①《诗》:“昊天曰明。”江淹诗:“华月照芳池。”②《兰亭记》:“茂林修竹。”③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热夜短。”④阮籍诗:“开轩临四野。”“⑤陶潜诗:“夜景湛虚明。”《拾遗记》:“小则入于纤毫之中。”⑥《诗》“熠耀宵行。”注:“宵行,羽虫也。”阮籍诗:“羽翼自飞扬。”⑦《淮南子》:“巨细或殊,情理同致。”⑧《庄子》:非自适其适。”
念彼荷戈士①,穷年守边疆②。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③。竟夕击刁斗④,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⑤,不如早还乡。
(此夜热之感。荷戈守边,指相州之众。)
①《诗》:“何戈与祋。”何、荷通。②《江赋》:“寻**以穷年。”③钟惺曰:考亭解执热作执持之执,今人以水濯手,岂便能执持热物乎?盖热曰执热,犹云热不可解。此古文用字奥处。濯即洗濯之濯,浴可解热也。杜诗屡用执热字,皆作实用,是一证据。④《李广传》: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至天明自便。《汉书注》:以铜作鐎,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⑤《前汉·夏侯胜传》:“经术既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通鉴》:至德二年,郭子仪败于清渠,复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应募入军者,一切衣金紫。
北城悲笳发①,鹳鹤号且翔②。况复烦促倦③,激烈思时康④。
(末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北城,指华州。崔融诗:“夜夜闻悲笳。”②《诗》:“鹳鸣于垤。”③张华诗,“烦促每有余。”④苏武诗:“长歌正激烈。”沈君攸诗:“行乐为时康。”王嗣奭曰:二叹俱以旱热起兴,而所以叹,在河北之贼未平,盖悯旱忧时之作也。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译文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注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昊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
北城:指华州。
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赏析:
《夏夜叹》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动荡,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这四句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杜甫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这几句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出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杜甫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真是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啊,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他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于是,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杜甫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末四句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他期盼着太平盛世。在此时,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3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古诗简介
《夏夜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夏夜纳凉时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作者对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的关切之情。全诗描写夏夜景色生动细致,体物精细,音调铿锵。
翻译/译文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时逢乱世,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注释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飘飖(yáo):风吹貌。
昊(hào)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hè)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zhuó):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被:同“披”。
北城:指华州。
鹳(guàn)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因作此诗以抒怀。
赏析/鉴赏
《夏夜叹》一诗从内容上看可分四段,开头一段四句,中间两段各八句,结尾一段四句。
开头四句写诗人日暮思风。诗人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诗人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是对酷暑的`控诉;“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是对清凉的期盼。这四句的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出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诗人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诗人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这八句写诗人纳凉时的情形,物情各适,引起下文八句的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诗人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征人(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这八句是诗人由纳凉时的所见引发的所思。
最后四句是诗人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诗人期盼着太平盛世,而这四句诗似乎表现出此时他对唐肃宗以及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诗主要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以及引发的思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疾苦的关怀之情。全诗写景细致,写情深切,语言质朴,音调铿锵。
第五篇: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导语: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县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冯子振《正宫·鹦鹉曲》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注释】
①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
②父: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③觉来时满眼青山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④甚也有安排我处:甚,此处做“是”讲。指天公安排他作了渔父。
【译文】
我家就在鹦鹉洲旁居住,我是个不识字的渔夫。乘一叶扁舟任它在浪花里飘流,在江南烟雨蒙蒙中酣然睡名。醒来时天晴雨住,满眼青山更加苍翠,抖动着蓑衣回去。看来是从前错怨了老天爷,真是也有安置我的去处。
【赏析】
乍看该曲是礼赞隐逸生活,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夫实为对社会的愤激之语。以下所描绘的自由自在的渔父生活,也可作如是观。“算从前错怨天公”的“算”字,是习用的勉强承认的词。“错怨天公”作者是怨天公没有给他安排一个能够发挥才能的地位。“甚也有安排我处”也并非从心里表示满意。此处“甚”字,也是带有勉强承认的语气,实质是对天公的安排,极大不满,暗含着怀才不遇的怨愤。这种情绪,在元代一般汉族文人中普遍存在。当时,在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文士多不能为国所用。白贲自然亦然,只是作些地方小官,且为时短暂。这支曲道出了当时一般文士共有的心声。